登录35斗
是土豆,还是“金豆”?天说了不算,科技说了算丨专访简耘科技
万物难逃“真香定律”。最初,马铃薯(土豆)因长在地下,被认为离魔鬼近不可食用;现在,它是全球四大主粮之一,人们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而且真香。
马铃薯在17世纪中叶由荷兰人传入我国,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全国主要薯类作物年种植面积超过1.5亿亩,其中,马铃薯现年播种面积在8000万亩以上,并且近20年来以4%的年增长速度发展,约占世界的1/4。我国是全世界第一个马铃薯出产大国和消费大国。
《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要扩大到1亿亩以上。在政策利好的驱动下,相关企业未来在这片市场蓝海上会有何表现不禁让人翘首以盼。不过,就现在来说,惹人注目的是应运而生、势如破竹的创新企业,比如选择马铃薯这一垂直领域深耕的北京简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耘科技)。近期,35斗采访了简耘科技的创始人崔静波。
简耘科技创始人崔静波
简耘科技是一家以“马铃薯生长健康监护系统”为基础的微观数据服务商。针对马铃薯种植过程全生育周期的监测,简耘科技打造的“耕简单”给出了方案。首先,通过自主设计的智能气象站、土壤仪等物联网设备及线下实验室收集覆盖环境及作物的全方位数据,将其上传云端;然后,将所得数据与已有的历史数据及模型结合,比如不断迭代的作物模型、病虫害模型及种植模型,之后输出精准判断并推荐应对方案;最后,通过APP、网页、短信等方式将系统诊断结果提供给农资经销商或植保公司以及相关薯农,帮助他们为下一步的农事操作提供决策辅助。
现代农业大市场产品琳琅满目,以苹果、棉花、柑橘、火龙果为代表的单品运作如火如荼。简耘科技为何单单挑中了马铃薯这块市场?崔静波说,创业最关键的“初心”来自于对目标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认识。简耘科技的成立不是依靠单纯的情怀,理性思考是他们坚定出发的基石。选定马铃薯品类则是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再三权衡之后的抉择。
马铃薯基于规模化种植程度高、单品市场规模大、高投入高产出、易于流通等优势,已经形成了贯穿上下游生产销售的高度成熟产业链。并且马铃薯是我国仅有的两种可以高度机械化生产的大田类经济作物之一,但是在以数据为基础的精准化种植及种植服务领域,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技术及基础设施支撑。以解决这一痛点为目标,简耘科技踏上了实现马铃薯种植优化的征程。
简耘科技拥有独特的地域优势,在国内马铃薯种植上风区内蒙古东部进行实地研发。广阔无垠的土地不仅滋养着马铃薯,也陶冶着创业者的心性。在马铃薯单品这条垂直路上保持执着和纯粹,离不开清晰的目标,也少不了团队在推进过程中的有效配置。
联合创始人研发副总裁李伟(左侧)和大客户工作人员
简耘科技团队成员平均有近20年马铃薯行业从业经验,拥有丰富的产业上下游资源。创始人崔静波有8年管理咨询经验,10年农业创业经历,创业项目涉及农资生产流通、农业种植、农产品流通及农业互联网领域,有的项目被成功并购。核心团队其他成员,有近20年马铃薯晚疫病等重要植物病害的流行、预测和综合防治研究经验的专家;有的成员具有14年马铃薯植保经验,拥有线下植保团队30人,服务面积近30万亩。
互联网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是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一支。团队中有清华计算机本科毕业,有近15年技术研发及管理经验的中科院硕士,也有CIPMT国际培训师这样的管理人才。崔静波说,简耘科技的团队不是行业中最优秀的,但队员通过大半年时间磨合形成的统一思想却难以匹敌。
简耘科技团队对行业市场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全国农资经销商(年营收大于100万)约6万家,其中马铃薯相关经销商约1.2-2万家,服务约16万个马铃薯种植户,覆盖种植面积约8200万亩。这些清晰明了的数据就是简耘科技明确的市场目标。
简耘科技的客户主要是农资经销商和植保公司,且在项目初期就与民丰种业这类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因其与蓝威斯顿、爱味客、辛普劳等建立了长期深厚的合作关系,简耘科技的服务也会下沉至战略合作的盟友,期望建成业内的共赢矩阵,复利发展。至今,简耘科技智能采集设备已经覆盖了约30万亩马铃薯,拥有超过500个薯农用户以及近14个经销商用户。
简耘科技的主打产品是马铃薯生长健康监护系统——“耕简单”。“耕简单”拥有完整的数据维度,通过简耘科技自主设计的气象站与土壤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及线下实验室,采集以作物为核心的环境及作物数据,包括气象、作物营养、土壤营养及水质、作物体征等多项微观数据。崔静波坦言,起初进行数据搜集也想走捷径,但发现唯一可循的捷径只有不断实践。简耘科技通过购入AIoT设备长期分析,建立线下实验室完善营养数据,通过人工拍照收集体征数据三种方式才得以完成庞大的数据库积淀。同时简耘正在联合河北农大,通过产品在雪川薯业的种植实践中,验证和完善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算法及模型。
“耕简单”数据采集功能展示
完整的数据呈现不是唯一的优势,“耕简单”还将作物的长势数据、环境数据、营养数据上传云端,通过独有的专家模型、机理模型甚至后期研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将所得数据与已有的历史数据及模型结合,比如不断迭代的作物模型、病虫害模型及种植模型,之后输出精准判断的农事方案,给到薯农和区域农资经销商和农技服务商伙伴,帮助他们为下一步的农事操作提供决策辅助。前不久,“耕简单”所属实验室已准备就绪,未来结合实验室检测马铃薯不同生长阶段的土壤、植株营养相关数据,通过模型解析“耕简单”能给出马铃薯的长势评价和农事相关建议。传统农资经销商和植保公司通过与简耘合作,显著提升了服务形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从而为其带来超过20%的业务增长。同时让薯农从靠天种植和靠经验评判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并增加不低于10%的综合收益。
基于以上,“耕简单”目前可辅助与简耘科技合作的区域农资经销商和农技服务商伙伴为薯农提供包括田块级气象监测、动态土壤监测水质检测、晚疫病预警与病害识别、马铃薯营养及状态监测、产量预测品质检测以及数据驱动的马铃薯销售共计6项服务。“耕简单”让薯农的种植更简单,也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耕简单”还可辅助经销商提升服务效率,帮助他们为下一步的农事操作提供决策辅助,迭代市场服务,以服务扩充市场份额。
除了线上产品,简耘科技还发展了线下服务作为补充。例如,提供离线专家团队服务,开展线下检测和问诊,并推动线下农产品交易等。
在打造产品服务之外,简耘科技还在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致力于实现马铃薯生产全程服务规范化,建立行业标准。崔静波说,农业应该是一个高度标准化的行业,在国外一些农业发达的国家,无论是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运营等链式环节,还是对农产品本身的规格要求等,都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标准,但是国内这一板块却是一片空白。为了打破这种习以为常的欠缺,简耘科技决心做一个先行者,用行动落实规范。
“耕简单”预警预测功能展示
成长进行时,挑战也不断。尽管马铃薯科技应用市场接受度高,但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刚开始想要推广产品并非一件易事。简耘科技只得按照带着PPT找客户,给客户详细讲解方案,得到客户认同之后再签合同给产品这样的流程踏踏实实地行进。不过今非昔比,现在客户对简耘科技的产品已经十分认可,甚至将其产品打包在自己的农资产品中送给薯农。客户自发在给简耘科技做间接推广。
当下,简耘科技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收取软件服务费及相关智能采集设备的硬件费用。不过,创新常在,简耘科技也在尝试进行商业模式拓展。比如,上游与农资厂商对接,下游进入交易供应链渠道。但在品类选择上,简耘科技只服务于马铃薯,并且短期内不打算扩展其他品类。崔静波解释,类似柑橘等品类的市场发展已经接近峰值,但市场对于马铃薯的需求却是稳定而恒久的趋势。
他补充道,B端客户对需求的定义不精准,会让产品团队在打磨产品时面临“产品做深和做宽”的选择。比如,在农业种植环节的项目,简耘科技深入分析了客户需求的类型,并将其分为三类,分别是:执行管理类(管理SaaS、农机自动化等)、辅助决策类(人工智能或其它模型)、本质改变类(基因改变等)。前两类所涉及的不是单个细分品类,而是整个行业,所面向的客户群十分模糊,所以创始团队既要研发整合硬件,又要开发软件,导致产品线不聚焦,随后的产品销售和运营面临的难度将更大。由此,团队在产品的定义和公司的定位上不能完全匹配,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战略偏移,与之对应的调整则是在做加法。打造的产品越来越多,运营要求和效率却越来越低,最终企业难免出现风险。因此,简耘科技今后会坚定在马铃薯单品领域深耕,坚持围绕作物生长管理给出产品方案,以平衡的步调前进。
2019年10月,简耘科技获得了甲子启航的数百万元天使轮投资。接下来也有明确的融资计划。简耘科技今后想与对产业有所了解的机构资本或产业资本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发展中的挑战,共斩荆棘,也共沐暖阳。未来发展路上还有诸多挑战,但简耘科技足够坚定才会出发,无论如何会坚持在这一垂直领域闯出个所以然来。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