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素莲:中国十年素食生产商,这次要把人造肉本土化

作者:陈玉清 2019-09-19 08:55

“我国绝对是人造肉领域的泰山北斗,五毛一包的:香菇肥牛、唐僧肉、辣子鸡……”一网友看过人造肉的报道后,这样评价道。的确,素食文化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周秦时候,素食就早有雏形,人们开始以谷物、蔬菜为主食,在祭祀或者重大典礼时实行“斋戒”。现代来看,中国的素食也一直以寺庙斋饭、休闲零食的形态存在着。

 

2019年是植物蛋白肉在中国的元年。

 

“素肉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因为现在有很多资本开始加入到素肉的推广进程中,有了更多的关注以后,这个蛋糕就会做大,市场才会真正地流动起来。”

 

素莲食品创始人张信良对35斗的记者说,这个机会,他们已经等了十年。


十年磨一剑


据统计,全球人类消耗的30%的卡路里来自肉类产品,包括牛肉、鸡肉和猪肉。过去的几年里,每年人均消耗大约95磅肉,与1961年相比,增长了44磅。

 

为了不断地满足人们的食肉需求,肉类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全球性业务,从农场到饲料厂,以及中间商等各个环节,包含了加工、存储、运输、物流、屠宰等各种复杂的工序。

 

如今,许多人造肉的初创企业开始进入大众视野,用非动物原料制作的牛肉汉堡、豌豆虾等人造肉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和喜爱,传统的肉类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除了别具一格的人造肉产品,这些初创企业还有可能颠覆肉类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环节。未来,肉类的价值链将大大简化,“人造肉”实验室将取代传统的农场、饲料场和屠宰场。


 素汉堡.jpg

素莲研发的素肉汉堡


作为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上市首日股价就暴涨163%,市值接近50亿美元;同类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也在5月初获得3亿美元投资,投资者包括李嘉诚旗下的维港投资和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投后估值超过20亿美元。

 

相比国外,国内其实大多处于观望状态,但仍低挡不住投资人的热情。就像之前丰乐种业、双塔食品、金健米业、哈高科、大北农等人造肉概念股集体飞涨一样,相关上市公司最后不得不纷纷出来澄清与人造肉毫无瓜葛。

 

面对正在萌芽阶段的国内市场,素莲其实一直在尝试。

 

十年来,素莲通过对大豆组织蛋白的研发升级,不断完善其深加工和保鲜技术,已经建立起国内少有的大豆组织蛋白原料生产到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形成了植物蛋白休闲食品、餐饮食材、家庭膳食、工业半成品、商超产品、庙宇宗教等六大系列100多个SKU,常见的产品有素火腿、素牛肉、素培根、素肉丸子等等。


 素牛肉粒.jpg

素莲研发的植物牛肉粒


这些植物蛋白素肉的原料都用东北黑土地的非转基因大豆提取的大豆蛋白来加工,“我一直从事健康食品行业,觉得健康食品是一个朝阳产业,所以在做植物蛋白时就选择了大豆蛋白这一类产品,因为大豆蛋白含有我们人体无法合成的八种必需氨基酸;而我们选择的大豆蛋白原料是蛋白含量95%以上的大豆分离蛋白,几乎没有嘌呤和其他抗营养因子,和一般的豆制品有严格的区别,他是一种升级版的豆制品。”张信良解释说。

 大豆原料来源东北黑土地.jpg

素莲的大豆原料来源:东北黑土地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大豆蛋白可以替代30%左右的原料肉且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同时大豆蛋白对水、脂肪的高保留能力还有利于高脂肪食品的品质改善。

 

为了解决技术研发的问题,素莲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东北农大一起达成了无腥味非转基因大豆的组织化深加工合作意向;和浙江万里学院合作进行产品无防腐剂深加工的研究。

 

企业合作方面,素莲选择了与日本味之素合作进行无动物源产品口味的应用;和瑞士奇华顿合作进行纯素植物蛋白风味的调试和应运。

 

与此同时,素莲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体系和研发制度,利用供货商和高校的研发能力,整合研发资源,从而不断地推出新品,完善产品的保鲜技术。

 

即将进军全球人造肉市场

 

早在人造肉火起来之前,素莲大多销售渠道是宗教渠道,做的是2C的业务;对2B的业务素莲一直做产品研发和渠道应用,如替代牛肉的素牛肉粒在酱料中的应用,饺子、包子,肉夹馍等馅料中加入植物蛋白的应用,连锁快餐店植物蛋白产品的原材料供应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今年素莲按照中国传统的素食文化,开发了素狮子头、四喜丸子,传统的素食火锅及火锅汤包等,将素食产品更加贴近大众的餐桌。

 微信图片_20190910170930.jpg

素莲研发的四喜丸子


除了国内的餐饮渠道,素莲也利用专利技术产品的成熟工艺和现代化的设备,打开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的国外市场,进入连锁餐饮和部分商超,改变了国外市场消费者对于中国传统素食的认知。

 

针对国内市场跨区域大,冷链物流达不到要求,影响食品的品质和安全的实际情况,素莲结合生产工艺和技术应运,解决了产品常温保鲜的问题,并将这种结合应用在旗下多个系列产品中。

 

谈及素莲在国外的竞争优势,张信良表示,不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成本控制上,素莲都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算是中国最早一批做素食的企业,技术的沉淀是很多国外企业都没有的,从2014年到2016年我们申请了8项发明专利。由于植物蛋白素肉原料由自己生产加工,原料的工艺按照自己需求来定制,因此在成本上、品质上,我们比国外的市场价格低多。”现在,素莲的拉丝蛋白原材料已经被美国、菲律宾、泰国、以色列的客户确认,专门用来制作素肉汉堡、素鸡块等素食产品。

 

发展至今,素莲通过了ISO22000食品质量安全认证,食品安全全球标准的BRC认证;建有宁波鄞州素莲食品大豆组织蛋白工程(技术)中心,并在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部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立项支持;荣获了2个发明专利和5个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近日已经申报国家高新企业。


 BRC证书英文版.jpg

素莲取得的BRC认证证书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素食主义不再仅仅局限于宗教观念,它更承载着健康和环保的饮食理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也在日益提高,对很多人来说,“吃肉”不再成为一件“奢侈”的事,肉食在日常饮食的比例逐渐增大。各种食肉过量带来的健康风险也接踵而来,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等。

 

重视素食消费,无疑体现了现代人对营养均衡、饮食健康的关注和追求,许多地方还因此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素食馆。不论是老牌的肉类企业,还是人造肉的初创企业,或是关注食品方向的投资机构,都试图能够快速抓住下一个肉类产业的市场风口,成为最先进入国内肉类新赛道的人。

 

对于素莲这样已有10年沉淀的老牌企业来说,他们懂得如何将人造肉产业更好地本土化和标准化,张信良这样描述素莲的竞争优势,“我们不仅仅是要推广素肉消费的健康理念,而是想把中国源远流长的素食文化传承下去。”


注:如果您也一直在关注人造肉领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斗老师微信,即可加入“35斗丨人造肉资源对接群”


微信图片_20190917143609.jpg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