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中国企业出海去】对话非洲商务联盟:资金、技术、设备是中国企业非洲扩张的“铁三角”

作者:陈欣雨 2024-05-23 14:05

编者按:借力他山之石,启迪前行之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农业食品企业开始积极寻求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以实现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为了深入探索中国农业食品领域企业出海的成功经验,我们特开辟新栏目【中国企业出海去】,旨在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企业出海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栏目将聚焦于不同细分领域、不同规模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历程,展现他们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智慧与勇气。35斗将深入剖析这些企业的战略布局、市场定位、产品创新以及文化融合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帮助更多企业了解海外市场的运作规则,规避潜在风险,实现稳健发展。也欢迎企业自荐或推荐,展现“中国企业海外风采”。

愿每一个勇敢出海的中国企业,都能在全球舞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在经济全球化的版图上,中国农业食品企业正以破竹之势开辟非洲大陆这片新蓝海,掀起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出海非洲热”。

 

这股热潮背后体现了中国企业对全球农业食品市场的深刻洞察。非洲,作为世界第二大洲,拥有广阔的耕地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庞大的消费市场潜力。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不断深化,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中非农食产业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水稻种植技术的输出,再到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引进,如今,中国农业食品企业正逐步嵌入非洲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为当地农业增产增收、食品安全保障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这场农业食品领域的国际合作盛宴中,非洲商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促进中非企业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联盟不仅为中国企业提供详尽的市场分析、政策解读和法律咨询,还积极搭建对接桥梁,促成了一系列重大合作项目的落地。近期,35斗采访了联盟主席陈协英,他向我们深入介绍了中非在农业食品领域合作的商业模式、未来发展趋势等关键信息。


图片 1.png

图:联盟主席陈协英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四位一体,3210”战略指引,联盟双向并进实现“请进来,走出去”

 

陈协英告诉35斗,联盟主要聚焦于“请进来”与“走出去”两大策略。

 

“请进来”主要涉及两类商品的进口业务:一类是工业初级原材料,如木材、矿石(云母、石英等);另一类则是农产品,涵盖了咖啡、红酒、茶叶、干果、畜产品及牛羊肉等领域。

 

“走出去”的重点则是出口,主要包括服装、鞋帽、五金、机电以及电子产品等中低端制造业产品,以及农产品如大米、茶叶等高度契合非洲市场需求的产品。此外,联盟还将国内处于升级换代阶段的设备和技术引入非洲。陈协英表示,尽管部分技术在国内已被淘汰但是非洲当地仍相当具有价值。”

 

非洲商务联盟构建了一个生态体系,该体系可总结为“四位一体,3210”战略。其中,“四位一体”涉及国内、国际、线上线下的综合布局。“3210”则具体到实施层面,包括在国内数百个市建立代表处,目前已拥有近40家;规划200个海外仓作为产品集散中心,强化市场渠道,并已有十多个海外仓投入运营;同时,建立100个行业分会,涵盖食品餐饮、物流大数据等多个领域,实现了全链条、跨领域的紧密协作。

 

联盟通过会议论坛、商务考察、投资咨询、海外仓储、有机食品、文化交流、工程项目、金融服务、旅游服务及公益基金十大板块,彼此协作,共同进步。同时,借助全国范围内的代表处网络,联盟正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构建全面且高效的运营机制。


图片 2.png

图:联盟建立的海外仓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国际化进程加快,为非洲农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在过去数十年间,非洲农食产业的需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变化并未呈现显著的阶段性或结构性转变。

 

陈协英表示,除非有大规模资本的注入或市场需求的激增,否则非洲的农食产业仍将“稳”字当头。以木薯为例,这一作物在非洲多国广泛种植,因其生长条件简单,已成为当地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然而,随着我国需求的增加,非洲的木薯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粮集团等中国企业大量进口非洲木薯干,用于生产酒精,这不仅促进了非洲木薯产业的扩大生产,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除食品产业外,非洲在农业技术方面也面临着迫切的转型需求。目前,非洲的农业技术大多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然而,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推进,非洲也开始寻求通过技术改变农业生产的模式。例如,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一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非洲水稻的产量,也改善了当地人的生活质量。


图片 3.png

图:非洲生产的木薯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未来,非洲的农业技术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一方面,随着国际合作的加强,非洲将有机会引进更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非洲自身也在努力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例如,一些土地和气候条件较好的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引进欧洲的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通过大面积农场和现代化农业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效率。

图片 4.png

图:非洲生产的咖啡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中非农业合作。自2006年起,中非合作论坛就将农业作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不仅提出了“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在中非合作论坛历届会议上均宣布实施一批对非农业合作项目。这些行动不仅促进了非洲农业的发展,也为中国与非洲之间的友好关系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务部西亚非洲司二级巡视员袁林表示,非洲国家已有近400种农食产品可开展对华出口,中国还主动给予27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98%输华产品免关税待遇,免税税目涵盖几乎所有农产品。2022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达88亿美元,其中中方自非进口额达52亿美元,较十年前翻了一番。

 

企业投资也为中非农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据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企业对非农业投资存量超过7亿美元,投资范围几乎涵盖整个农业全产业链。

 

资金、技术与设备,非洲农食项目的三大支柱

 

“中国企业进入其农业市场时,除了需要获得必要的市场准入许可证和牌照外,还需满足一系列硬性条件。”陈协英说。

 

尽管非洲因其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市场经济体系,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要在当地成功开展农业食品项目,资金、技术和设备是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首先,资金是农业项目顺利进行的基石。陈协英表示,由于农业项目通常投入大、周期长,且受自然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雄厚的资金实力成为企业成功进入非洲农业市场的先决条件。其次,技术是农业项目成功的关键。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都需要针对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进行充分的技术调研和试验,确保技术适应当地环境。此外,先进的机械设备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保障。非洲土地广阔,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以求降本增效。

 

“非洲地区对中国农产品持非常开放的态度,还提供了一系列的关税优惠政策,为中国农产品在非洲市场的销售打开了新窗口。”

 

陈协英特别强调,非洲人的口味与中国存在差异。因此,中国企业在进入非洲市场时,应重点关注适合当地人口味的农产品和食品。同时,针对非洲地区中国人口的需求,提供符合其口味的农副产品和调料类食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择优合作模式,把握中非农业合作的机遇和挑战

 

陈协英表示,在与非洲当地的农食机构展开的深度合作中,其合作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政府间合作与市场化合作两大类。

 

政府间合作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外援助上,如农业技术的普及、种子的推广以及农业专家的派遣等。市场化合作则更加多样化,包括中国企业直接在非洲购买土地进行种植、租赁当地土地或采用联营模式与当地农民合作等,为中国农食产品在非洲市场的销售打开了新的通道。

 

然而,相关的合作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首先,非洲部分地区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可能给合作项目带来潜在威胁。尽管大部分非洲国家相对稳定,但在一些政治风险较高的地区进行农业项目种植、贸易或工程项目时仍需谨慎。其次,法律风险也不容忽视。由于非洲国家的法律体系与欧美及中国存在较大差异,投资者在进入当地市场前需充分了解当地法律环境,以避免因法律问题导致的损失。此外,文化习俗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商业合作中的冲突和误解。汇率风险也是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非洲国家货币贬值现象较为严重,全球经济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其汇率稳定性。

 

联盟成立初衷即在于搭建一座桥梁,连接中非两地,增强双方了解,共同规避风险。陈协英表示,在联盟的服务体系中,特别强调投资咨询与服务贸易两大板块,旨在为赴非的中国企业提供全面支持。

 

针对政策风险,联盟凭借其在非洲的实地经验和广泛信息网,能提前洞察各国政策变动,为会员企业提供精准的政策咨询服务。其次,为降低法律风险,联盟与国际化的律师事务所合作,其不仅能够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还能协助企业在非洲注册,确保遵守当地法律,避免法律纠纷。


图片 5.png

图:联盟提供的服务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金融风险方面,联盟与非洲多家主流银行,如摩洛哥银行和First Bank建立合作关系,为中国企业提供便捷的开户通道,配备中文服务,减少语言障碍,同时,联盟鼓励利用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推广人民币结算,以此对冲汇率波动风险。“共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需要政府、市场机构及各方的共同努力,保护中非企业免受汇率波动影响。”

 

除借助联盟的力量外,“修炼内功”也是出海非洲的企业需要做的“必修课”。

 

陈协英建议,出海企业需进行实地考察,亲眼验证信息,深入分析目标市场的具体情况,如人口规模、成本构成、关税税率、物流费用及售价等,确保决策有详实的数据支撑。多渠道信息源对于计划海外建厂的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对市场的考察应延伸至金融体系、土地政策、法律环境及市场潜力等,甚至考虑是否能以非洲为跳板,利用非洲与欧美国家的特殊贸易关系,享受关税减免,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如今,中国对非出口领域的竞争加剧,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涌入非洲市场,借助中国制造业的强大实力和信息透明度,竞争逐渐演变为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因此,企业不仅要对外部环境有深刻理解,更需苦练内功,创新商业模式,以差异化战略寻求突破。

 

非洲商务联盟介绍:2004年开展非洲业务,2015年6月由陈协英先生联合赞比亚国父卡翁达前总统正式共同创办,在非洲赞比亚卢萨卡登记注册,属于商会性质公司。北京赛格斯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非洲商务联盟在国内的项目运作。联盟在非洲及国内拥有广泛的政府和市场资源,在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引领,汇聚十六年非洲商务实践经验,形成了多领域、全方位、独一无二的成熟商业经济模式。联盟旨在落实总书记对非“真实亲诚”的指示要求,按照“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对接非洲发展,务实做事,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提供便利,带领企业和产品走进非洲市场,为中非友谊和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