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2022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杨凌峰会正式启幕,15日开启云上峰会

作者:黄泷健 2022-12-13 10:59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和算法、机器人技术、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正掀起第四次技术变革,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远程交互的硬件需求不断被解决。无论是课堂教育还是会议活动都由线下场景逐渐向线上形式转移发展,因此线上模式越来越被大家熟悉和接受。

 

现在寒冬已过,暖春将至。“2022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杨凌峰会”是35斗年末对企业最重要的承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重磅嘉宾无法亲临现场。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35斗借助自身资源及技术优势,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将线下场景转移到线上。打造出一场别开生面的“云上峰会”以飨企业。

 

本次云上峰会邀请了杨凌示范区领导荷兰驻华大使馆英国驻华大使馆爱尔兰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阿里达摩院基因智能负责人等嘉宾。通过主题报告和圆桌会议等方式,分享产业趋势,推动形成共识,促进交流与合作。

 

活动主题:2022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杨凌峰会•云上峰会

活动时间:2022年12月15日下午14:00-18:00

观看方式:长按识别或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图片1.png

扫描上方二维码观看

致辞嘉宾介绍

1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史高领

杨凌是我国首个国家农高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发展现代农业的国家队,我国唯一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全国首个以农业产业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也是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所在地,肩负着以科技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国家使命。

 

杨凌拥有22个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共同支持建设发展的“省部共建”体制优势,拥有9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7000多名农科教人才,从这里先后走出了20名两院院士,是国内外农科教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

 

杨凌自成立以来,秉承使命,立足“三农”,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现代化上发出“杨凌声音”,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贡献“杨凌力量”,已成为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农科新城。

 

史高领,男,汉族,1965年9月出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1985年7月西北农学院畜牧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7月西北农业大学饲料科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现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历任西安奶业科学研究所助理畜牧师,省科委星火办副主任科员,省科委综合计划处主任科员、副处长,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副处长,省科教领导小组科技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正处级),省科技厅科技产业发展处处长。2010年8月任陕西省科技厅副厅长,2010年11月任中共陕西省委科技工委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2020年11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2020年12月任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2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 Karel van Bommel

荷兰是典型的人多地少,可耕地面积贫乏的国家,号称“低地之国”,全国有27%的国土低于海平面。目前,荷兰有58%的土地用于农业,农业结构中种植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占比分别为12%、54%、38%。

 

荷兰的玻璃温室农业,是其农业现代化的典范。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温室环境的自动化控制。二是设施农业智能化节水控水技术的广泛应用。三是养殖场(小区)管理的自动化。荷兰农业整合度高,产业链各环节环环相扣,链环上的各利益主体协同服务于共同的产业链,发挥出聚合效应,共同分享产业链的整体价值。

 

Karel先生具有超过20年综合工作经验,其中3年在欧盟委员会植物蛋白开发项目工作。作为荷兰经济部驻欧盟的统一农业政策(CAP)高级政策顾问工作9年。在荷兰农业经济研究所(瓦赫宁根LEI学院)拥有10年的研究和咨询经验。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的农业,对在中国开展农业及食品业务的机会和挑战非常关注。自2021年六月,被任命为农业参赞到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任职,主要负责荷兰农业及食品企业(从养殖公司到食品公司)进入中国农业和食品市场的市场准入工作。

3英国驻华公使衔参赞  Sohail Shaikh

英国政府早在2013年就发布了“英国农业技术战略”,支持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并成立了精准农业、畜牧业创新、植物保护与健康、农业大数据四所卓越创新中心。这一战略将产业与政府连接起来,助力英国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领导者。在英国,前沿的应用科技研究与产业之间保持紧密合作,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因此得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Sohail Shaikh先生主要负责教育、创意、消费品和食品行业。他将从英国农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出发,介绍英国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及未来的国际合作方向。


4爱尔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 Ger Fox

农业是爱尔兰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爱尔兰是一个主要的畜牧生产国,由于其地形和气候,园艺和粮食生产非常有限。爱尔兰从其畜牧基地生产许多衍生产品和增值产品。然而,它的大部分牛肉和奶制品都用于出口。爱尔兰进口大约80%的动物饲料、食品和饮料需求。

 

Ger Fox先生在1998年11月-2009年4月,农业、食品和海洋部--牛群移动和监测计划系统(CMMS)和出口退税系统的系统分析师。在2009年4月-2016年1月,农业、食品和海洋部--单点登录系统和硝酸盐系统的系统分析师。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农业、食品和海洋部--动物健康和福利,活体动物运输和采购。在2018年1月-2022年8月,农业、食品和海洋部--动物健康计算机系统的业务分析师。在2022年8月外交部--爱尔兰驻中国的农业参赞。

5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 Martin Ferreyra

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为769.2万平方千米,其中农牧业用地的面积为427万平方千米(天然草原的面积为35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中的55%。澳大利亚的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棉花、高粱等,主要畜产品为牛奶、牛肉、羊肉、羊毛及其他家禽,其中肉牛业、奶业、养羊业位列前三,养禽业、养猪业的占比较小。

 

Martin是澳大利亚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商务领事、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澳贸委)贸易投资专员。他同时是澳贸委大中华区农业负责人。在学术方面,Martin曾经是澳大利亚两所大学的讲师,其专业包括国际贸易与金融、国际市场营销、以及出口程序。

 

他精通多国语言,包括西班牙语、英语、葡萄牙语、以及意大利语。他酷爱运动及旅行,对国际政治和社会责任特别感兴趣。Martin拥有 Charles Sturt 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澳大利亚 Catholic 大学的语言学研究生学历、悉尼马丁学院的国际市场营销文凭,以及在阿根廷科尔多瓦学习法律的经历。

主题分享嘉宾介绍

6中国工程院院士 印遇龙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组织院士开展战略咨询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撑服务是中国工程院的主要职能和中心工作之一,是建设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核心。

 

中国工程院组织开展的战略咨询研究,主要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组织研究工程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关键性问题,接受政府、地方、行业等的委托,对重大工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计划、方案及其实施等提供咨询意见。

 

印遇龙,湖南桃源人,毕业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动物营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院士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创建了猪体内饲料营养可消化吸收率评价技术体系,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

7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院士 兰玉彬

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是在科学和艺术领域享有广泛声誉的国际学术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学科知名科学家、领先艺术家和理论实践者之间的跨学科合作,设有人文,医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法律及经济,技术与环境科学,世界宗教7个学部。该院2000余名成员中有35名诺贝尔奖得主。

 

兰玉彬,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特聘专家,教育部“海外名师”,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格鲁吉亚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有效候选人。

 

长期从事精准农业航空应用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无人机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项目成果受邀参加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精准农业航空技术与应用》和《精准农业航空植保技术》等5部专著。

 

团队引领国际精准农业航空关键技术及装备创新,建立了国内首个“生态无人农场”。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农业农村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大北农科技奖创新奖等,被业界公认为国际精准农业航空领域的开创者、中国植保无人机技术的领军人物。

8阿里达摩院基因智能负责人 顾斐

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11日,致力于探索科技未知,以人类愿景为驱动力,开展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

 

阿里巴巴未来二十年的目标是为世界解决1亿就业机会,服务跨国界的20亿人口,为1000万家企业创造盈利的平台。要达到这个目标并服务世界经济,其中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正是成立达摩院的初衷,并将遵循 “Research for solving problems with profit and fun” 的宗旨。

9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 刘杏忠

南开大学1919年建校,1922年正式建立生物学系。百年来,南开生科坚持“知中国、服务中国”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刻苦攻关,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如今的生命科学学院已经是一个学科门类齐全,师资队伍雄厚,拥有博士、硕士、学士等多层次教学和学位授予权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是国家生命科学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刘杏忠教授,1983年本科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年级1992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及理学博士学位。1986-1993年在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任助教、讲师,1993-2001年在中国农科院生物防治研究所任助研(93-95)、副研究员、副所长(95-97)、研究员(2000)。1997-199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2019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任研究员、真菌地衣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2010)、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0-2017)。2020年至今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任教授。

10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 王守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是集科研、检测、培训、环保、成果转化、期刊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先后攻克涉及加工工艺、发酵工程、设备研发、污水处理等领域多个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主要开展食品科学基础及应用研究、产品开发、食品检测、环境工程评价、动物疫病防控及国内外食品科技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研究院不断进取,着眼于重大关键性、共性技术研究,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加速食品产业技术进步做出基础性、前瞻性贡献。

 

王守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兼任肉类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肉品科学与技术、食品安全领域研究,致力于肉类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研究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生物培育肉研究在中国的发展。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 件,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9 项,出版专著10 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0 项(第一完成人)。

11谷孚GFIC战略关系经理 刘芳

谷孚GFIC是一个致力于新蛋白(替代蛋白)的咨询机构,通过建立科技、数据、服务和资源整合平台,促进新蛋白相关产业在国内的发展。

 

通过与学术机构、科研人员、企业和投资方的合作,谷孚致力促进植物蛋白产品的生产研发与市场普及,推进细胞工程和生物发酵等技术在新蛋白领域的应用,共创活跃的全球新蛋白研究网络。

12农信数智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于莹

北京农信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农信数智”)是一家新一代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以“用数智改变农业”为使命,致力于构建最有影响力的农业数智生态平台,提升农牧企业的数智竞争力,推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农信数智已建成一体化的企联网-IAP智慧农业平台,借助数智3S矩阵:产业管理平台MaaS、智能物联平台DaaS、数字供应链平台TaaS,赋能农牧企业数智化快速转型,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档升级。

13奥特奇中国可持续发展经理 张宸

奥特奇的产品可改善植物和动物的健康和营养,为人们提供更多营养产品,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凭借在酵母发酵、固态发酵以及营养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科学的专业知识,奥特奇为农业面临的挑战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饲料效率、无抗生素生产、霉菌毒素管理、肠道健康、蛋白质、酶、有机微量元素等。

 

奥特奇业务范围遍布全球 130 个国家和地区,有 100 多个生产基地。通过收购,已有20多个公司加入到奥特奇大家庭。奥特奇始终遵循 ACE 原则,确保产品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对环境友好。奥特奇相信农业会对可持续性和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14爱尔兰亚特兰蒂斯生物中国市场部负责人 潘小伟

爱尔兰亚特兰蒂斯生物位于爱尔兰凯里,专注与从可再生的海陆资源中提取天然化合物,提高作物、动物及人类的防御力及免疫力。亚特兰蒂斯生物在该领域广泛的研发中最终促成“Agriprime”技术的开发,这是一项创新的革命性技术,彻底改变我们对“分子启动”的理解。


BioAtlantis目前为大不列颠群岛最大的海藻提取物工厂,拥有大西洋海岸海藻资源的机械采收资质,已获得GMP、Orgaic Trust、OMRI、Ecocert等多项认证,产品销往世界上30多个国家,与世界上多家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合作,并发表超过35篇同行评审论文。整个工厂为全自动化可追溯生产系统,拥有多种萃取工艺,喷雾干燥及生物活性提纯技术。

15马利戈特集团中国负责人、LY科技创始人陆雨安

马里戈特集团是爱尔兰的营养集团公司。业务范围覆盖人类营养、动物营养和农作科技。在中国我们近期在推广动物营养解决方案,为了提高效率和减少污染。爱胃宝是马里戈特集团海矿公司CSM从冰岛洁净海域捕捞独特的钙化红珊瑚藻,进行生产加工、研发应用,服务全球反刍动物。

16一亩田集团副总裁 彭南锋

北京一亩田新农科技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国内领先的农产品B2B电商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新农人创新创业平台,注册用户超过4500万,分布在全国2800余个县,涉及农产品15000余种,年交易撮合规模达2000亿元以上。

17北京中农富兴农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旭

北京中农富兴农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农富通的全资子公司,是积极推进农业智慧化的核心企业和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系统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中农富通多年在农业规划、农业科技服务领域积淀的实践经验,致力于农业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智慧农业软硬件开发、农业农村大数据分析、县域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可为智慧农业、智慧园区、精准农业、农产品溯源、农产品仓储物流、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等提供全过程落地实施服务。

 

圆桌论坛:实现双碳目标,农业与食品企业转型路径与融资机遇

主持人:

18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农业转型项目主管 李少欣

参与嘉宾:

1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政策研究中心可持续金融主管 王亚丽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在约 17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工作,依据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消除贫困、减少不平等并实现包容使社会更具包容性、以及保护地球。这些努力的共同目的是确保改善人类福祉与保护生态双管齐下并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还协助国家政府制定政策,提高领导力、合作能力、机构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始终走在与中国合作的最前沿,在国内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通过支持中国的参与国际全球合作在世界范围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工作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十四五”规划高度一致。我们通过推广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政策和决策中的应用,以及聚焦减少不平等、促进包容、低碳发展与保护环境,支持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0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官员 董乐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是引领国际消除饥饿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目标是实现所有人的粮食安全,确保人们能够定期获得充足的优质食物,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联合国粮农组织有着195名成员,包括194个成员国及欧盟,在全世界超过130个国家开展工作。

21世界银行集团IFC高级投资官员 裴斐

国际金融公司(英文简称IFC)是世界银行集团成员之一,通过投融资服务、在国际金融市场动员资本,以及向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自1985年首次在华投资以来,IFC已在中国投资近500个项目,累计投资额176亿美元(该数据为IFC自有账户与动员资金合计,包括短期融资)。2022财年,IFC在华投资14个项目,承诺投资额11.3亿美元。

22气候债券倡议组织中国区负责人 谢文泓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limate Bonds Initiative)成立于2009年,是致力于推动全球债券市场以应对气候变化、聚焦于投资者的国际非营利机构。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关注的重点是帮助降低大型气候相关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成本,并为希望通过加大资本市场投资而实现气候目标的政府部门提供支持。气候债券倡议组织开展市场分析、政策研究、市场开发工作,为政府和监管机构提供建议,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绿色和转型相关债券的认证机制。

23晨星Sustainalytics高级业务经理 蔡思炜

晨星Sustainalytics是世界领先的独立ESG研究、评级和数据服务公司,拥有25年ESG研究、分析经验。其ESG评级覆盖全球16000+公司,为全球投资者和企业在制定和实施负责任投资策略时提供支持。公司同时为可持续债券提供第二方意见,是全球市占率最高的第二方意见提供商,截至2022年3月底,发布第二方意见报告超过1000份。得到《财资》、《环境金融》、《全球资本》、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等权威机构的认可。

会议议程

无标题-10.png


铭牌.png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