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十年坚守,获三轮累计近亿元融资,看时创农业如何在全产业链上绘就产业蓝图
“未来,农业的竞争,将是产业链的竞争。”
从2022年7月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的通知》可见,我国在农业产业链的建设上一直深耕不辍,在这条赛道上默默耕耘的企业,也成为了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日,35斗采访了一家致力于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时创农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创农业),公司创始人熊卫华为我们分享了企业一路走来的愿景和发展历程。
图:时创农业创始人熊卫华
图片来源:受访人供图
从2013年到2016年,熊卫华与合伙人锚定了种子研发这条赛道。2016年,以种子生产和研发为主要业务的时创农业前身——青岛创世种子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但随后,众多挑战接踵而至。
“高品质的种质资源我们有了,但没想到最大的困难出现在种植过程中。以品质育种为目标的品种,用传统种植方式种植,产量低、外观差,没人愿意收购,农民也丧失了积极性。”
在全球前三大种子公司中的两家从事过管理工作、有着近20年农业食品领域管理经验的熊卫华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缺失与品种适配的栽培技术和栽培设施是造成当前困境的首要原因。于是,在2016年到2018年间,企业开始着手研究规模化的栽培标准和适合规模化的种植装备设施与技术。
2018 年,在完善前期的布局和配套的技术建设之后,时创农业以甜瓜为试点,打通了从育种到标准化栽培到采后处理的全产业链条,并于2020年正式启动以华东地区为主要市的渠道扩张。
“很多人都担心我们产品销售的问题,但是当年我们的甜瓜销售完全是供不应求。你把前期的积累做好了,产品标准化和品质做好了,那产品一定是不愁卖的。”
从创业伊始到2021年,熊卫华一直在思考标准的建立。彼时,国内的种植管理标准与消费市场标准之间存在认知鸿沟,能否建立一套让种植端和消费者都认可的“时创标准”成为了当务之急。于是,在2021年年底,时创农业制定了时创标准(So.S标准),并将注重市场和环境的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步到了“So.S标准”之中。
“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一套标准推广到行业中去,拓展到更多的品类中去。”
一步一个脚印,行至今日,时创农业早已建立起企业自身的“护城河”。
“标准是时创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围绕我们建立的这一套标准,我们打造了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熊卫华说。
技术是建立标准的重要支撑。以甜瓜种植为例,如若需要瓜的甜度达到18以上,品种选育就需要根据标准以技术为工具进行改良;在种植过程中,时创农业会根据制订出的农药肥料标准,解决减肥、减药所带来的系列问题;在灌溉方面,要达到环保、节水等目的,则需要精准灌溉。围绕相应标准,通过气候韧型栽培系统的研发和可持续栽培等技术的开发,不断对技术进行迭代和创新。
在技术的投入上,时创农业更是毫不吝啬。在2020年以前,其研发投入占比在30%以上,在营收提高的当下,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仍接近20%。
数字化是实现标准的手段。从标准的建立和管控,到生产过程的管理,再到后端的营销,时创农业正在做的,是全方位的数字化。企业目前已经上线三套管理系统,赋能时创农业转型升级。
图:时创农业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模拟界面)
图片来源:受访人供图
首先是农场档案管理系统,无论是企业自主管理的农场,还是时创农业的合作农场,一套完整的档案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系统里清晰地记录了农场的土壤结构、土壤成分、历史作物等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分析和推演,能够应用到耕地保护、作物选择等业务模块。
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同样是时创农业的“好帮手”。作物生长过程中,水肥的施用情况、农药的用量、土壤环境、开花授粉日期以及气候等数据都被“记录在案”,为保证作物品质和口感以及助力用户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检测、控制夯实了基础。
最后则是供应链系统。前期积累的海量数据为产品的交付数量提供了预判。时创农业与零售端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打通了与消费者质检的壁垒,可以通过供应链系统将用户的反馈、消费者的喜好传送到供给端,定制性地为客户开发产品。
三大系统相辅相成,不仅为实现时创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合力“披荆斩棘”,还能为企业快速复制迭代数字化的系统和方法,更加有利于标准的执行和跟踪。
“我们的优势是一个‘桥型结构’,高品质产品在中间,一端在品种,另一端在品牌。”
时创农业主要在甜瓜、西瓜、番茄等作物上发力。当前,其成员企业已获得新品种登记21个,植物新品种权11个,商业化品种20余个,部分品种种子已在华北西北等20个省份进行销售,并远销美国、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
在品种研发的道路上,时创农业步履不停。除自身不断研发新品种外,更与中科院、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天津农学院、华中农业大学等机构的合作,通过基础研究+商业化落地的模式开发新品种。
在桥的另一端,时创农业的品牌建设也是如火如荼。“时创农业这个品牌背后更深层的东西,是‘时创标准’。”简单来讲,时创农业为行业龙头品牌或其他服务商的甜瓜,均是So.S标准体系下生产的产品。“标准”这一个词,不仅是时创农业的追求,更是企业对作物品质的高要求和坚持。
强大的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使得时创农业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在零售领域,时创农业的合作伙伴覆盖了大部分新零售渠道以及国内水果巨头。在食品赛道上,时创农业与部分国内上市食品加工企业以及世界五百强食品供应链企业等达成了合作。
目前,时创农业已获得三轮累计近亿元的融资。
谈及时创农业未来的规划,熊卫华的思路与逻辑十分清晰。
首先是继续赋能产业。“这个产业不只是农业,时创农业还在‘跨界’”。熊卫华指出,近期,企业将对作物品类进行扩展,在瓜类、莓果类、柑橘类等作物上发力,以“So.S标准”赋能行业。
时创农业同样注意到了农产品分级后的外观有瑕疵的产品浪费问题,他们将仅仅外观有瑕疵的品质达标产品加工成果切、浓缩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在延展产业链提高收益的同时实现生产环境友好型发展。
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合成生物学研究方向。通过提高科研投入,在作物中提取特定的物质和有效成分,通过技术手段让农产品价值成倍或者呈几何次方增长。在后端利用时,大幅增加提取物含量,增加农业产业链价值。
其次则是在数字化上持续发力。近两年,企业将继续完善数字化架构平台的搭建,支撑标准体系的建设,并将“时创经验”和“时创机制”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分享给其他企业,“我们踩过的坑,不希望别人再踩”。
为解决农民利益连接机制贡献“时创农业力量”也是企业将来发展的愿景。熊卫华指出,在标准化和规模化过程中,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未来,时创农业会将80%的收入让利于合作种植农户,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最后则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贯穿企业始终的信念。从选育抗病与节水的品种、产业园区现代化建设、到种植过程中的生态节水、再到合作种植中的乡村振兴和农民福祉、乃至废弃物的再利用,可持续的理念一直指引着时创农业的前行。不仅在经济上实现了可持续,在降本增效上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农业产业链必将会向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离不开时创农业这样的企业深度参与和赋能产业,“时创农业”故事未完待续……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