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替代蛋白行业观察(政策篇):积极寻求政企沟通,建立新型食品监管规则

作者:35斗的朋友们 2021-08-20 21:57

本文由 Big Idea Ventures 和 35斗共同整理而成。


专家精彩观点节选:


- 中文语境下的“肉”相比英文中的“Meat”边界更为开放,但需要加上合理的修饰词,“仿”“素”这类词可能并不适合

- 企业应主动寻求跟监管部门沟通,而不是被动的等待,这方面可以借鉴新加披的政企互动方式

- 除了食品安全问题,细胞基产品监管还应注意兼顾道德和文化等因素。

- 在食品标签中突出“健康”有时不一定有效

- 新冠疫情使全球消费者意识到了可持续供给食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当下食品生产及供应链的缺陷,植物基产品潜力无限



对于国内很多消费者来说,替代蛋白还是个新名词,它包括替代肉、蛋、奶制品、饮品等多种形态的产品。根据波士顿咨询的报告,2020年,全球消费了约1300万吨替代蛋白,仅占动物蛋白市场的2%。随着技术进步、创新企业涌现和资本投入,预计到2035年,替代蛋白市场规模有望达2900亿美元。其中,植物基制品将达到69%的市场占有率,其次是发酵蛋白(22%)和细胞培养蛋白(9%)。如同很多处在快速发展阶段的行业一样,替代蛋白行业也面临着监管问题。不同的技术路径(植物基、细胞基和发酵技术)有各自要面临的问题。


8月17日,由 Big Idea Ventures 主办的”BIV中国替代蛋白研讨会”第一期”政府支持“主题,邀请行业资深专家讨论了产品批准上市、产品名称、相关法律法规、政企交流、监管重点、以及如何和消费者沟通等话题。



下面为专家分享和观众提问环节的回顾。


解读:替代蛋白产业应关注的法律法规问题


冯.jpg

嘉宾:冯文煦先生,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高级顾问


第一位嘉宾冯文煦先生是大成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的高级顾问,冯律师的执业范围侧重于食品与药品、农业与环境监管等领域,替代蛋白是他近几年重点关注的领域。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冯老师调侃道,我所从事的工作可以说是一手拿法律,一手拿技术,结合技术和法律帮企业打开新的市场。他根据多年的从业经验,从食品监管的方面向新蛋白从业者提出了一些宏观的建议。


冯律师在一开始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在中国从事食品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其风险不仅来源于产品本身,也来源产品生产、制造、销售、社会反响等环节。


随着大众对食品安全问题加大关注,政府在过去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首先,在2019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中,政府加大了对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引入刑法中“双罚制”的概念。所谓“双罚制”是指,对违法行为不光要对该公司处罚,也要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其次在外商投资政策方面,政府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列出了鼓励、限制、禁止的产业目录。第三,新蛋白产业要关注食品的命名规范和分类问题。最后,新蛋白产业如果涉及到新食品原料,则需要走市场审批程序才能合法的生产和销售,一种食材或食品中国销售未满30年就是新食品原料。


随后,冯律师对新蛋白可能涉及的行业法规做了一些补充说明。关于植物基产品的命名问题,中文语境下的“肉”相比英文中的“Meat”边界更为开放,但需要加上合理的修饰词。加什么样的修饰词仍有探讨的空间,比如“仿”字使得植物基产品委身为廉价替代品,“素”字偏离新蛋白行业基于动物福利和环境保护的初衷。另外,对新蛋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途径更丰富,且不仅限于专利。


就国外来看,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新食品原料有明确的上市前准入制度。比如,美国使用的是上市前准入制度,称为基本认为安全(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or “GRAS”),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也可以向FDA申报。也有些国家或地区采取新资源食品的程序,如中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加坡。还有些国家虽然没有新资源食品的程序,但存在事实上的新食品原料前置准入程序。



提问环节


提问:在促进和监管部门的合作方面,您对我们替代蛋白企业有什么建议吗?


冯律师:从行业来讲,替代蛋白是一个相对年轻的行业,我觉得在企业主动性这方面还有一定的进步空间。关于新技术和新产品,企业能够主动地去跟监管部门沟通非常重要。其实,监管部门也希望对这些最新的行业发展做深入了解,但是监管部门往往又不太适合主动跟行业联系。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新加坡的食品安全局。我建议各位可以借鉴行业跟新加坡食品安全局的互动模式,在中国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国家跟地区进行交流。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可以从中助各位一臂之力。


提问:您觉得中国关于发酵技术以及细胞基产品的监管政策未来会是怎样的趋势?


冯律师:发酵技术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国不管是在监管的程序,还是监管的工具和评估方法,基本上都有现成的。特别是很多发酵技术原来是用于保健食品的。那么这些现成的监管工具和评估方法就可以直接采用。除非发酵所用的菌种牵涉到转基因。我先前提到,对转基因来源的食品原料或者菌种,审批程序目前还是一个死结的状态。


关于动物细胞培养肉,这是一个全新的话题。据我了解,这个行业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是一个特别需要行业积极主动的去跟监管部门对接和交流的领域。此外,关于细胞培养肉这样的新兴行业的监管方式跟工具,即使放眼世界范围,也还没有形成一个普遍的监管公式。美国的FDA和欧盟的食品安全局有一些思考和建议,但尚未形成一个非常完善和系统的监管体系。这样的早期阶段是更需要行业比较主动地来切入交流。



中国 - 以色列生物技术创新机遇:新型食品监管


 以色列.jpg

嘉宾:Harold Corke教授,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院院长


第二位嘉宾Harold Corke教授是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研究院院长,任教于生物技术和食品工程专业。2016年至2020年,Corke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食品科学与技术系担任全职讲座教授。Corke教授对于以色列、香港、大陆和其他国际地区的食品监管逻辑都非常了解。


以色列在植物基和细胞肉领域位于全球领先地位,有全球第一个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植物基牛排的初创公司Redefine Meat;使用动物干细胞来打印培养肉的MeaTech;世界上第一个使用3D技术从动物细胞中培育出牛排产品的清洁肉类公司Aleph Farms等。


以色列有实现国际贸易的标准框架,例如ISO标准。由于其自身市场规模不大,基于对美国和其他国际市场的充分了解和认识,以色列食品安全相关法规与国际接轨,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标准、规范和各类食品标签(犹太、清真、素食、有机等)。


以色列对新型食品的监管力度较为宽松,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和行业发展。在行业发展初期,相关政策法规尚未细化落实,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行业规模化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给予企业家和技术人才更多施展创新机会的空间。


当新型食品行业呈现出一定规模经济的时候,政府也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落实监管职能。虽然从严监管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创新发展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但是从长远角度,对于行业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提问环节



提问:监管机构在监管新型食品技术中面临哪些关键考虑因素和挑战?


Corke教授:植物基产品监管与其他食品基本相同。但需要注意的是营养等价(nutritional equivalence),即产品可能外观和味道相同,但没有提供足够的营养。这对特定年龄组尤其重要 。比如,美国有位儿童由于长期食用低卡路里酸奶而导致营养不良。


细胞基产品的监管则更加复杂。除了食品安全问题,还应考虑以下两点:在标注产品时要兼顾道德方面的考量,兼顾地方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因素。


提问:植物肉和细胞肉的成本和传统肉类产品的成本相比,未来会是什么样?


Corke教授:在行业初始阶段,高昂的成本是正常的。植物基技术有潜力生产出比传统肉制品成本更低的产品,因为其生产过程绕过了动物本体这一步,是更加高效的。细胞基产品在量产这一步的实现过程中,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挑战。


替代蛋白:如何与消费者沟通更有效


 3.jpg

嘉宾:Chris Bryant博士,英国巴斯大学


Chris Bryant 博士是来自英国巴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 他在本次研讨会上分享了学界针对素食产品消费者调研结果,以及中国消费者对替代蛋白产品不同名称的态度的一手调研结果。他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向我们分享了以下观察:


1. 避免突出“素食”标签和独立的素食部分菜单图


一项在英国消费者中的研究发现,素食选项和普通选项混合菜单(下图菜单A)的点单率远超过有独立的素食选项部分的菜单(下图菜单B)的点单率。

 00.png


2. 突出产地和口味描述


在针对英国消费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见下图),消费者更看重口味相关的标签,“它更美味”比“它更健康”更吸引消费者。

 

01.png



3. 突出健康有时不一定有效


一项在美国消费者中进行的调研发现(见下图),健康的表述使销量小幅下滑,而“让你大饱口福”的表述对销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在食品标签中突出健康有时不一定有效。

 

02.png


Bryant博士对于“中国消费者最喜欢替代蛋白的哪种称呼”也做了一手调研。参与调研的共164位消费者,其中男性45%、女性55%,平均年龄35岁,大部分研究对象对替代蛋白不是很熟悉。


调研结果发现(见下图),对于细胞基产品,消费者最倾向于“安全肉”这一称呼,其次是“环保肉”。媒体报道中一常见名称”人造肉”则是最不吸引消费者的,且比其他选项在吸引程度上落后非常多。


对于植物基产品,“绿色肉”最能吸引消费者,而“植物肉”描述最准确。各个名称间差别不如细胞基产品结果中明显。


细胞基.jpg

细胞基产品

 


植物基.jpg

植物基产品

 


Bryant博士还与观众进行了现场互动调查:


Q:您觉得到2030年,中国肉类市场的替代蛋白替代率能达到多少?


结果显示,21%的观众对替代蛋白市场抱有十分积极的看法,认为到2030年市场替代率将达到25%-50%;46%的观众认为替代率将在10%-25%。

 

2030.jpg


Q:您觉得中国替代蛋白企业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大部分观众认为中国替代蛋白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将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这也和BIV在中国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市场碰到的情况比较类似。


最大挑战.jpg


 


Q:你致力于替代蛋白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观众调查显示,致力于替代蛋白的第一动力是为生态环境做贡献(58%的观众),其次是使大众吃的更加健康(54%的观众)。

 

动力.jpg


提问环节


提问:媒体在消费者教育上该如何发挥作用?


Bryant博士:由于目前消费者对于替代蛋白行业认知度还不够,所以任何媒体报道都是非常好的市场教育机会。

作为替代蛋白企业或者行业工作者,应当积极主动去和媒体沟通,介绍替代蛋白概念。


需要注意的是,媒体宣传时要尽量选取更接近食品本身的图片,而不是使用实验室培养皿这种可能会引起消费者误解的图片。


提问:您觉得植物基肉类和乳品能够蓬勃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Bryant博士:首先,近几年全球消费者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逐渐重视起来,这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新冠疫情使全球消费者意识到了可持续供给食品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当下食品生产及供应链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更可持续的食品生产方式及供应链替代方案。

第三,在很多领域,消费者关于新兴事物的学习曲线都是先平缓,后陡峭上升,最后趋于平缓的“S形”曲线,现在替代蛋白行业可能就处于这样一个急速上升的发展阶段。

此外,植物基乳品和肉类在替代率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在某些国家,植物基乳品的替代率已超过10 %,而植物基肉类在全球范围内的替代率还不足1%。


结语


BIV中国替代蛋白研讨会第一期“政府支持”从宏观视角出发,探讨替代蛋白产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问题。下期研讨会将于8月24日举行,聚焦技术,重点探讨技术路径和难点。


df.jpg

 



BIV食品创业项目路演 - 空中宣讲会



Big Idea Ventures即将隆重推出一个汇聚亚太地区各个国家优秀食品创业项目的路演活动。活动将给予最优秀的植物基和发酵技术企业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宣传曝光机会以及20万美元加速成长资金。


BIV会在9月7日举行空中宣讲会。如果您是优秀的植物基和发酵技术企业,欢迎积极报名参与,我们期待在空中宣讲会和您见面!


WeChat 圖片_20210821102835.png


资料来源:Bacon & Krpan (2018); Turnwald & Crum (2019); Turnwald, Boles & Crum (2017)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