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全球农业保险市场盘点,中国、印度增长快,美国规模大
编者按:自然灾害和水资源短缺可能会导致大规模的粮食系统供应冲击,这将增加对区域风险共担以及向再保险和资本市场转移风险的需求。35斗编译了《精算师》杂志上Roman Hohl博士的一篇文章。文章讨论了快速发展的农业再保险行业的主要成就和挑战,同时分析了印度、中国等国家农业保险的发展情况,最后对农业保险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的预估。
尽管农业产量的增产是养活不断增长的全球人口所必需的,但持续的专业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更高的风险,以及向保险、再保险和资本市场转移风险的需求。然而,生物系统的动态性和潜在的巨灾损失使得农业风险的承保、定价和转移变得非常复杂。为了深刻理解这个急速增长的保险类目所暴露出的风险,专业知识是极其必要的。
风险管理需求的日益增长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经历了巨大的增长,其中也牵涉着深刻的结构性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专业化和垂直化,提高效率和全球影响力。如今,玉米、大米和大豆等关键主食的生产在地理上是集中的:
例如,全球最大的10个玉米生产国提供了79%的产量,仅三个最重要的市场就贡献了39%。同时,大米的比例分别为86%和29%。全球贸易语境下,低收入国家的市场准入却很有限,使全球粮食系统极易受到自然灾害、虫害和疾病的生产冲击。与大宗商品市场一样,农业再保险通过风险转移、提供安全保障和贷款抵押品等手段,在支持生产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快速增长
在许多市场,公共保险计划正转变为公私合营(PPP),加上世界贸易组织(WTO)将政府支持农业保险视为一种允许形式,这些手段已转化为农业保险的显著增长。2006年全球农业保险保费为102亿美元,但到2017年已增长两倍,至308亿美元。
全球最大的10个市场贡献了近90%的保费(见表1)。最近的增长大多来自新兴市场,2006年新兴市场仅占24亿美元(保费总额的24%),但2017年达到140亿美元(保费总额的46%)。2017年,仅中国和印度就创造了108亿美元的保费收入,而11年前这一数字为仅2.5亿美元(见表1)。
2016年,全球保费收入(72亿美元)的25%被再保险市场瓜分,主导市场的是少数几家拥有专门农业团队的再保险公司。受高增长和其它保险业务风险分散的推动,多数再保险公司承保农业风险,但往往专业知识有限。
全球农业保险市场规模排行(2006-2017)
数据来源:agriculturral risk transfer
风险复杂,产品多样性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保险公司已经开发出了广泛的农业保险产品,包括农作物、牲畜、水产养殖、马(快马)和血统(赛马)、森林和温室。农业保险产品包括以赔偿为基础、依靠专门的专家进行现场损失调整的产品;基于指数(或参数)的产品,使用从作物产量数据、天气数据、卫星测量(如植被指数)或作物模型输出直接与产量损失有关的数据而得出的指数。
以及使用基于指数的触发器或政府宣布的灾难与赔偿保险相结合的混合产品。补偿型产品是最常见的(占2017年全球保费的86.5%),在农场规模较大的生产体系中普遍存在。它们是大多数畜牧、林业和水产养殖风险的主要产品。指数保险主要用于小农系统和政府实体以及农业综合企业的宏观层面风险转移,其重要性正在增加(13.5%)。
北美使用的最先进的保险产品,涵盖农业收入、农民个人收入或毛利率,以防范生产和市场风险,并要求从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定价。例如,美国牲畜和牛奶生产者,以及最近以来的中国猪肉运营商。获得赔偿的条件是毛利率(表示为一个饲料交易参数——主要是玉米和大豆,以及未来市场牲畜价格之间的函数)低于事先约定的值,因为低于该值会给生产者带来经济损失。
私人—公共伙伴关系
最初,大多数农业保险计划要么是涉及特殊风险(如作物冰雹)的私营部门举措,要么是包括系统性危险(如干旱或洪水)的公共部门计划。在过去30年中,随着财政负担的增加,大多数公共项目转变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尤其是农作物保险,私营保险公司提供额外的分销能力和承保经验。
在大多数国家,农业保险都已成为国家灾害风险管理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公司合作(PPPs)伙伴机构受益于政府的保费补贴,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再保险。私营部门保险产品通常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共存,或者是没有政府支持的市场中唯一的保险形式,为未获得公共补偿的额外风险或成本提供保险(例如流行性牲畜疾病后的业务中断)。
印度的指数保险
印度的生产体系由不同气候地区的小农主导,在上世纪70年代,印度发展了地区收益指数保险(AYI),并将保险与银行贷款挂钩。虽然AYIs会诱发基准风险,但由于在行政区域所测得的产量不一定与农业产量有关,因此其优点超过了与赔偿保险有关的高昂成本。最初的计划是在社会福利方面运作,并根据购买力平价改革为精算方案,以减轻不断增加的财政负担。
而目前的AYI计划,通常被称为“莫迪计划”,预计在2018-19年的保费总额将达到42亿美元,较两年前的8.5亿美元大幅增长。鉴于农业对现任政府的重要性,以及在未来5年内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该计划预计将增长至70亿美元。
对于作物产量波动较大并依赖于管理实践(如园艺)的特殊作物,保险产品一般基于多项天气指数而设定。一个特殊之处在于,印度各州政府向保险公司投标农作物保险业务,以获得最佳条款,从而导致保险组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较大波动。
中国的政府支持保险
在多次尝试建立公共部门计划之后,中国农业保险在2007年之后开始大幅增长,当时中央政府拨出了大量保费补贴,并提供了有约束力的条款和条件。中国的农业体系由小农主导,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自农业以外的工作。
为了惠及大量小农,中国利用其行政机构中的村长为农民投保,并且由部门公务员支持损失调整。保险条款通常在省级制定,不同的特许经营和免赔额适用于指定的风险。保险业务的分配由地方政府与保险公司协商,保险公司要么是省级专业保险公司,要么是全国性的非寿险保险公司。
2018年,全国农民参保2.15亿人次,覆盖耕地近75%,保费总额86亿美元。政府计划整合农场,以提高生产率,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因此保险产品可能通过农业收入保险覆盖更复杂的风险,比如市场风险。此外,水产养殖等专业部门可能会从政府的保费补贴中获益更多。
未来发展
农业保险很可能继续作为生产系统、平均农场规模、政府政策和农业融资倡议的一项功能而发展,因此发达市场和发展中市场将有所不同。更频繁、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水资源短缺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粮食系统供应冲击,这将增加区域风险集合和风险转移到再保险和资本市场的需求。农业保险行业将受益于技术进步(如精准农业和永久性农作物监测)以及管理效率(如数字化和区块链)、分销(如智能手机)和损失调整(如无人机)。
精算师在量化容易发生结构性变化和受气候变化显著影响的行业的风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巨灾风险模型概念是精算分析的必要补充,尤其是在缺乏经验数据的高增长市场。越来越多的卫星数据、再分析模型和作物增长模型将有助于改进产品结构,特别是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市场。与此同时,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更频繁的交流,应该会缩小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学术界和业界之间的认知差距。
参考资料:https://www.theactuary.com/features/2019/06/feeding-the-future/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