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左岸芯慧:县域数字农业是关键方向,目标覆盖全国1/10县域

作者:张玉洁 2021-08-26 11:59

民以食为本,国以农为先。进入十三五以来,智慧农业成为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向数字化和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十四五”时期成为我国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数字乡村。

 

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左岸芯慧)是智慧农业领域的先行者,在此领域深耕已有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应用经验,致力于为农业企业和政府监管单位提供全系列农业物联网和完整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在全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下,左岸芯慧践行“3+30+300”的县域数字农业发展路径,希望通过其自身的技术与成果,为全国范围提供成熟的数字农业解决方案。近期,35斗采访了左岸芯慧董事长张波,他为我们系统梳理了左岸芯慧的发展历程以及智慧农业未来的行业趋势。


无标题.png

左岸芯慧董事长张波


从基础层到应用层,左岸芯慧发展出4大产品体系


左岸芯慧成立于2010年,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物联网产业园。左岸芯慧拥有国内领先的物联网核心专利技术,立足上海发展、面向全国布局,致力于为全国的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融合物联网、卫星遥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在农业领域,为全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与农业产销一体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与数据服务,探索乡村振兴产业创新发展之路。


左岸芯慧现有4大产品线包括神农政务、神农口袋、神农物联及神农猫,构成了从物联网底层感知、控制到上层大规模数据应用平台的完整硬件和软件体系。


首图.png

左岸芯慧产品体系


神农物联是基础层,提供全系列农业传感器、云智能水肥机、智能网关、超低功耗气象站等各类农业物联网智能硬件。通过传感设备不间断采集土壤墒情、空气温湿度、降水量、光照强度等全维度环境指标数据,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云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监测与分析、预警警报、远程控制等服务,为集约化生产和绿色农业提供技术手段。


33.jpg

左岸芯慧物联网平台


神农政务面向政府主体,是利用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手段,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信息汇聚、分析后,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的智慧农业大数据云平台。该平台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砌,是以农业数字底图、农业数据资源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底座,以“神农口袋”作为信息直报系统,可以将区域内的全口径农业生产数据纳入动态、实时的可视化监管。是一个集信息综合展示、行业场景应用、条线业务监管、数据应用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也是政府实现对农业生产的精细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有效工具。


云平台.png

左岸芯慧数字农业云平台界面


在采访中张波向我们展示了该农业云平台提供的一个农产品溯源二维码,其中含有农产品的施肥、用药、采收等农事记录,农产品食用合格证信息,农产品检测报告,政府安全监管背书等关键信息。这个农产品追溯体系为农业生产者解决了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不可控、难追溯等问题,打通了生产者、管理者和消费者三端,为实现农产品的优品优质优价提供了可靠的数字化抓手。


溯源.png

左岸芯慧产品溯源体系界面


神农口袋被张波称为农业企业的“钉钉”,让农场主们像“玩开心农场”一样管理自己的农场。它首先通过遥感技术将地块信息可视化管理,能够让使用者对种养殖品种、播种面积、采收时间和作物产量一目了然。可以利用神农口袋远程控制农场基地的物联网设备,如智能农机、温室卷帘、水塘增氧机等智能终端,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神农口袋对农事操作、农资投放、采收和销售有着完整可追溯的记录,可以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种养殖全部过程可见,增加了对农企的信任程度。神农口袋是农场管理工具的创导者,可开展产销一体化在线管理,能够帮助农场实现精细化管理并降低管理成本。同时基于真实的生产过程建立的农产品电子档案,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和购买转化率,提高对农产品的信赖度,可以更好地打造农产品的品牌。


神农口袋.png

神农口袋产品界面


农业是完整的生态行业,不仅要关注生产还要更关注销售问题。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左岸推出了“神农猫”。神农猫是农业电商服务平台,可以实现3分钟一键开微店;与神农政务和神农口袋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还可以解锁认筹认养、农场采摘游玩等自主预约、会员宅配管理等功能,解决了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促进农户增收。


88.png

神农猫产品界面


躬耕十余年,从上海项目开始与智慧农业结缘


说起进入智慧农业的契机,张波表示团队之前是从事战斗机飞控系统和火控系统研发的,进入该行业是因为当时从上海市政府中标了一个项目,让其在上海市嘉定区的哈密瓜研究所做农业物联网布设和应用。

 

彼时的左岸芯慧在项目中做出了几个不小的成就:第一是用半年的时间将农业物联网里面的传感器技术做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使农用传感器标准化,使其变成了一个具有标准接口、标准协议、标准供电的智能数字传感器。第二则是左岸芯慧针对农业所需的生产环境,从元器件开始选型,按照军工标准,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从数据采集、传输到控制的物联网架构体系。第三个则是设计了农业物联网大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针对其中一个基地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及远程控制,还能够跨省市地传输数据。左岸芯慧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整体架构的搭建及产品的应用落地,从此进入了农业互联网领域。

 

张波认为左岸芯慧四条产品线的推出顺序也相当于左岸芯慧的发展历程。首先是解决硬件问题,在硬件方面,左岸芯慧从底层的传感器开始研究,慢慢着手于数据传输技术,随之完成了智能温棚的控制体系建设。在硬件设施完备后软件就要随之发展,彼时的农场就需要像“钉钉”这样的管理工具,因此左岸推出了“神农口袋”这一产品,旨在帮助农业经营者更好的管理农场,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随着政府涉农管理部门对农业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需求的增长,左岸芯慧率先打造了“数字农业云平台”,并在上海地区实现标杆应用示范,帮助政府部门辅助农业规划、指导农业生产,让农业管理更智慧、更高效。



谷歌.png

左岸芯慧发展历程


对于左岸芯慧现阶段的商业模式,张波表示,农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左岸尽量为农业企业提供低价或免费服务,然后通过其他方式解决盈利问题。通过“3+30+300”的县域数字农业发展路径,左岸芯慧重新定位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格局,探寻从卖产品转向卖服务的盈利模式,比如农业物联网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与运维,数据增值服务等。

 

比如“神农口袋”和“神农猫”可以给农业企业端免费使用,并且公司还专门组建了一只团队来解决服务问题,旨在为农业经营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让消费者与农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物联网项目则是主要通过专项资金立项、招投标等模式为政府提供服务。但不乏有些规模化农业经营者想要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效应,左岸芯慧会以贴近成本价的价格帮助企业搭建服务体系。

 

针对农业大数据云平台政府端用户,左岸有两种收费模式可供选择。如果政府在有资金有能力的背景下使用该产品,左岸将会以定制化项目开发的模式来搭建平台。若政府在农业方面的预算较少,左岸将为政府免费搭建县域级别的云平台,每年收取一定的平台运维费用;通过该平台收集的数据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左岸芯慧将与政府部门共同进行农业大数据的开发使用,通过数据反哺农业用来支持和赋能当地农业的发展。

 

例如,在河南新野县政府的指导下,左岸芯慧与蚂蚁网商银行联合开展了普惠金融对接合作,探索以神农口袋和县域数字农业云平台为核心支撑的“普惠金融无抵押货款投放试点”。在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授权许可下,在神农口袋引入保险机构,针对区域农业气象灾害、农产品市场价格等数据,开展“蔬菜价格险和水果险的在线投保与理赔试点”。此外,通过搭建云平台,左岸打造了农产品的全流程追溯体系,使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都“有迹可循”,天然跟销售端形成了良好的对接模式。左岸就是以这样的商业逻辑来实现营收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22.png

左岸芯慧产业服务体系


智慧农业前景广阔,左岸芯慧重点布局县域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左岸很重视县域农业的发展,张波介绍,现阶段乡村振兴政策强调精准扶贫,即精准衔接乡村,扶贫真正的落脚点就是在县域。县域既有真正的种植基地,又能直接对接政策资源。所以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县域的数字农业平台是一个刚需。以县域为单位做区域数字农业平台的建设是最落实的,也最适合农业生态的打造。

 

张波认为在现代农业的划分中,不能将数字化、互联网、智能化这些特征完全分开而谈,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混合性。这与中国地大物博、各个种类的农业发展不平衡有很强的关系。

 

到目前为止,农业物联网的建设在农业中还没有真正发挥大作用,这是因为农业物联网脱胎于工业传感器传输技术,并没有更多的企业专注于解决在农业方面的应用,许多企业都还在低层次研究和发展。张波希望能有更多的企业静下心来真正研究农业问题,打造农业品牌,用工业化思维去指导和引导农业发展,真正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打实地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比较乐观的是,目前许多农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走信息化道路,同时随着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也进入了农业行业。左岸芯慧现在就与华为、海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达成了战略合作,与合作伙伴共同在全国范围进行智慧城市和数字农业的建设。

 

对于公司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张波用”3+30+300”来概括,是指在2021年6月底完成3个县域数字农业标杆项目的打造,2021年底实现30个县域农业云平台的覆盖,到2022年底将实现全国300个县域项目的复制推广。

 

张波提出,全国有2861个县,完成300个县域数字农业云平台的建设意味着获取了全国十分之一的农业大数据,这将为左岸芯慧打造“农业大脑”,探索以数据为农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实现上述目标,左岸芯慧目前已配备了超过100人的团队,其中70%以上是技术研发人员;同时完成了融资,有政府背景资方参与其中。基于此发展势头,左岸芯慧2021年营收目标过亿。

 

在采访的最后,张波表示,对于智慧农业产业而言,现在是“做蛋糕”而不是“分蛋糕“的阶段,各方企业要携手并进,技术、资本、产业等更多资源可以形成一股合力,一起为中国农业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助力。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