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奶牛产生37%温室气体,通过基因检测可选育低排放品种
科学家已经证明,通过对奶牛品种的选择性喂养,可以减少甲烷排放。发表在《前沿科学》(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一头奶牛的基因对其瘤胃(包括牛和羊在内的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的第一个胃)中微生物的构成有着强烈的影响。
“我们所展示的是,奶牛体内产甲烷微生物的水平和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受奶牛基因构成的控制,”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阿德莱德大学动物与兽医学院的John Williams教授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瘤胃中产甲烷细菌含量较低的牛。”
牛和其他反刍动物是温室气体甲烷的重要生产者,占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量的37%。一头牛平均每年产生70到120公斤甲烷,而全世界大约有15亿头牛。
该研究源于一个叫做Rumin Omics的项目,由意大利阿伯丁大学罗维特研究所和位于意大利的帕可学府(John Williams教授曾经工作的地方)、以色列内盖夫的本-古里安大学和许多其他欧洲和美国的机构领导研发。
研究人员分析了1000头奶牛的瘤胃液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并测量了奶牛的采食量、产奶量、产甲烷量等生化特性。虽然本研究是在奶牛身上进行的,但是瘤胃微生物类型的遗传作用也应该适用于肉牛。
以前,我们知道通过改变饮食习惯可以减少甲烷的排放。”Williams教授说,“但改变基因要重要得多——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选择永久喂养释放较少甲烷的牛。”
Williams教授说,饲养低甲烷含量的牛将取决于选择的优先次序,以及它对其他优良特性的损害程度,比如肉类品质、牛奶产量或抗病性。
“我们现在知道,选择低甲烷产量的牛是可能的。”他说,“但这取决于我们还选择了什么,以及甲烷的比重——这将由行业或社会压力决定。”
研究人员还发现,奶牛体内的微生物群与产奶效率之间存在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高。
Williams教授表示:“我们的研究还没结束,但如果能证明低甲烷会带来着更高的生产效率——考虑甲烷的产生也是要消耗能量的——那么这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项研究来自阿德莱德大学罗斯沃西校区的戴维斯研究中心,与该大学在农业食品和葡萄酒领域的行业参与重点一致,并与应对环境可持续性的重大挑战相一致。
(编译:李薇羽)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