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对话唐健丨拍了30年农业影视,我眼中的乡村振兴
做农业要有情怀,才能扎到田间地头去。
唐健对这句话深有感触。从1992年从事农业影视创作至今,这30年间,唐健几乎跑遍了中国农村,对中国农村有着深厚的情感。
作为国家一级导演,唐健先后担任原CCTV 7农业节目《科技苑》栏目制片人,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电影部主任、节目监控部主任,屡获大奖,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电影《气候变化与粮食安全》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大型文献纪录电影《万世根基》作为国庆60周年重点献礼片,获第1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金麦穗奖。
2020年底,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伟大胜利,紧接着,2021年,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全面推进。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唐健决定做一部反映我国乡村振兴起步阶段真实情况的电影纪录片。
在深入全国一些农村展开调研后,她最终把镜头定格在了江西赣州市桃江乡水西坝村。团队历经10个月的记录,完成了纪录片《加油吧!乡亲们》的拍摄,并计划近期开始在全国做公益性的播映。
水西坝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位于桃江乡桃江河畔,与城区隔江相望,交通便利,适合种植蔬菜,是龙南市的“菜篮子”基地。近年来,该市开始引导蔬菜村从传统家庭分散式种植,转变为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让蔬菜产业变成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但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电影里记录了这样的场景:“李建军和另一个农户连轴转了20 多个小时,采摘了1000多斤苦瓜,最后一共只卖了300多块钱。”“政府出台了很好的政策,但农民却没赚到钱,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在这部影片中,客观记录了菜农们在乡蔬菜办主任带动下,经历了建棚、选品种、定茬口、市场价格波动、生产垃圾处理、销售渠道不畅通等一系列困难考验,他们也曾质疑、犹豫、徘徊,但最终选择了坚守,他们在产业振兴过程中逐渐感悟和成长。
近日,35斗采访了唐健导演,她为我们分享了在江西水西坝村拍摄纪录片《加油吧!乡亲们》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思考。以下是访谈内容的部分摘选。
图:唐健导演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35斗:为什么要选择拍摄江西赣州水西坝村?
唐健:水西坝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探索很有代表性,他们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金融+农业”的探索,客观呈现了这个阶段农村产业振兴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问题,产业振兴中急需解决的资金问题、凝聚力问题、市场经验问题、产业链配套建设问题、产业长远稳定发展问题等等,它是中国无数个乡村在产业振兴初期探索阶段的一个真实缩影,既展现出了乡村振兴的艰巨性、复杂性,又清晰地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发展前景。
水西坝村的农民非常勤劳质朴,非常坚忍不拔,在拍摄中,我们不由自主地想为乡亲们加油鼓劲,所以最后片名就叫《加油吧!乡亲们》。
35斗:水西坝村的案例有什么借鉴意义吗?
唐健:这部纪录片反映了一些客观现实。首先,他们在“金融+农业”方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经验。
政府与金融机构,给农户提供三年的免息贷款,帮助建设大棚,帮助聘请技术团队,解决农民承包大棚的资金问题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而且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和农药,统一播种,解决了农户的很多后顾之忧。
尽管他们不少人勤劳苦干但还是没有赚到钱,大家都担心三年以后还不清贷款。这说明,“金融+农业”,不是一个简单的资金投入问题,必须要引导和帮助农户。
从片子里可以看到,影响他们赚到钱的因素有很多:
合作社没有发挥好引领带头作用,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凝聚力;
农民各种各的,各卖各的,没有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
不懂市场规律,品种和茬口选择也缺乏经验,大量农产品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恶性竞争;
没有重视品牌和包装,农产品附加值低;
销售限于本地,没有冷库和冷链运输,没有打开更大的市场……
这些乡村振兴初期探索的宝贵经验,可以带给大家许多启发。
35斗:我们该如何去看待这些问题呢?
唐健:我觉得在探索中,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恰恰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值得大家去思考:我们的问题出在哪,我们有哪些地方需要健全完善的。这部片子没有一句解说词,因为我们想做一个完全客观、真实的呈现。让观众们自己去看,自己去悟。
35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如何体现?
唐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五个方面: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从这个片子可以看到,这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做不好,都会带来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
35斗:从片子里就能看到,处在乡村振兴起步阶段的水西坝村,在人才方面是有短板的。
唐健:是的,这个案例就看出了人才振兴的重要性,人才太重要了!组织管理人才、农业产经人才、生产技术人才、市场销售人才、品牌设计人才等等,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作用。水西坝村的产业发展也需要人才去带动,才能避免走很多弯路。
35斗:怎样做好人才振兴?
唐健:现在很多地方都出台了引进乡村振兴人才的政策,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只是第一步,其实更深层次问题是人才回来以后能不能留住,如果他在这里发挥不了作用,体现不出价值,那回来的可能还会再离开。
村级基层组织或合作社组织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些条件,共同带动广大农民一起致富。比如说土地流转,地如果连不起来就很难使用机械化设备,依靠个人一家一户去谈,很难的,农民不相信你个人,这时候就需要地方政府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35斗:农村人才返乡创业会一般会遇到哪些困难?他们在农村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健:我采访过很多返乡创业青年,他们的普遍感受是,农村信息和交通相对闭塞,生活相对单调,他们的到来,可以给村民带来全新的技术和理念。
在农村生活,孩子上学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自己一个人住农村,又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农村创业,很多事情单打独斗行不通,要和村民搞好关系,要善于依靠村级组织,带动农业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
农业生产周期长,利润不高,靠天吃饭,有一定生产风险,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改善生产条件,帮助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包装,还可以帮助扩大销售渠道等等。
图:《加油吧!乡亲们》,合作社正在蔬菜大棚外召开基层民主会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35斗:合作社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唐健: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将向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而中国的土地又是分散承包给个人,所以就要靠合作社去带动国内农业从散乱向集约去转变。未来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合作社去带动大家一起干的,各自为营很难抵抗市场的风险。
现在,很多合作社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播种、统一管理、统一收割、统一销售、统一结算等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既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又能抵抗市场风险,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作用很大。
35斗:水西坝村合作社的发展给了你哪些触动?
唐健:我觉得他们已经在痛苦中慢慢成长了,社长说最初他们的合作社形同虚设,就一个人抄抄水表电表,没有发挥出凝聚力和引导力。在一次次失败中,农民们也意识到了,仅靠自己的力量去应对市场的变化是不够的,必须团结起来,把合作社的组织架构建立起来,带领大家走出去,拓宽市场。我相信他们的合作社也会慢慢成长起来。
35斗:农业产业还蕴含着哪些机会?
唐健:农业产业是从生产源头一直延伸到我们餐桌的,从种子到餐桌这个产业链条非常长,每一段都蕴含着机会。比如农产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延长保质期,增加附加值;冷库和冷链运输的进步,农产品反季节销售,可以大大提升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包括餐桌文化,都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35斗:农产品流通渠道也蕴含着很大的机会吧?
唐健:是的,片子里,李建军他们1000斤的苦瓜,卖了300多块,平均每斤3毛多,放超市每斤能卖5块多。销售平台如果把渠道延伸到农村的最后的一公里,缩短销售链的环节,无论是农民还是销售平台,都可以获得更大的利润。
35斗:他们应该走出去的,主动去对接渠道,上门收的价格真的很低。
唐健:菜商经常到处跑,今天收这个基地,明天收那个基地,他是不稳定的。片子里有一个非常有头脑的农民叫李建军,他说“我们两个种植基地居然没有一个固定的收购点”,菜农把黄瓜装好以后,在路口打着伞等着,菜商不来了,他就没辙了,今天的黄瓜就卖不掉了。这些都是不可控的,这其中缺少一个成熟的销售体系。
35斗:你怎么看中国的农业变迁?
唐健:我在2009年曾经拍过一个文献纪录片,叫《万世根基》,那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献礼片,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从新中国成立后,就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土地改革,提高农民积极性;“八字宪法”,普及农业生产技术;水利工程建设,不再靠天吃饭;杂交水稻育种和其他作物育种,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技术日新月异,带动产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十年,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生物育种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等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35斗:这十年农业农村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唐健: 我觉得中国这十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其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开启农村发展新的篇章,未来,农村会更美,农业会更强,农民会更富裕。
35斗:在这十年里,你看到的变化有哪些?
这十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飞跃式发展。我们国家的田间信息化管理技术、生物育种技术、智能装备在农业的应用更加普遍。
现在我们管理一个水稻田,可以坐在办公室,农场链接着卫星遥感,耕种管收都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以田间杀灭虫害为例,六七十年代蝗虫发生的时候,还采取放鸭子放鸡去吃,很原始的手段。现在都是病虫害自动监测,用无人机喷洒农药,转基因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很快就控制住了。
采访到最后,唐健对35斗说,你想想,再过五年,中国农村又会发生多大的变化,那个时候再回看《加油吧!乡亲们》这部电影,又会是不一样的感受。这个电影,如果拍续集跟下来会非常有意义,你会看到农村一年年的变化,记录下中国乡村振兴的历程。
未来我们会在全国做《加油吧!乡亲们》公益性的放映,我们就是希望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只要还能融到资,我会继续拍下去......
据悉,《加油吧!乡亲们》全国公映活动将于2022年10月启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持续一年的公益放映,计划邀请上百所高校、中小学教育机构以及各级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参与,届时,影片主创将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与观众互动交流。
本次公益放映交流活动将从2022年10月开始,持续近一年时间。期待与各类公益基金、品牌机构交流合作,对接唐健导演可与35斗联系。同时主创团队欢迎全国观众提供更多拍摄建议,一起把乡村振兴题材纪录电影《加油吧!乡亲们》系列持续做下去。
图:纪录片《加油吧!乡亲们》海报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