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这就是未来!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市场价值1500亿美元

作者:35斗的朋友们 2021-04-16 17:52

本文来自“城食有农”公众号,如需转载请至原公众号。 


来自欧洲市场调研公司Fact.MR的最新报告称,随着半自主化和全自主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收割机和其他农业机械设备的发展,制造商正在加大对研发的投资,以抓住即将到来的机遇。这意味着什么呢?


111.png

农用无人驾驶载具机器人20强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将改变全球的农耕模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农业。由于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更强的环保意识,农业必须在相同的土地上更可持续地生产更多的粮食。


归根结底,无人驾驶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发挥作用,其主要驱动因素包括:释放和重新部署劳动力,全天候工作能力,可完全交互式操作,能够与传统农机协同工作,农场数据实时传输和信息化管理等等。


22.jpg

Monarch全电动无人驾驶拖拉机


Fact.MR的研究人员认为,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在收获、作物监测以及田地和土壤分析方面都能高效节省时间和成本,正在世界各地获得吸引力。根据Fact.MR的预测,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市场预计在未来10年内以超过1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农民应该能够将新技术整合到现有的农机车队中,并获得实时的农场数据。随着对配备了自动操舵和自动数据采集系统的无人拖拉机的需求变得普遍,农机开发商和制造商在未来几年将面临极高的需求。


33.gif

久保田的无人驾驶技术


对人工智能的采用,无疑有利于农业机械制造商,因为人工智能的优势可运用于不同的场景,包括实现精准农业的能力,预测分析并优化作物生产,还有制订收获、种植和水土管理的解决方案等等。


比如,欧盟不仅提出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推进方案,以促进农业和精准农业的发展,而且还为优化农业产品制定了“生命周期评估”框架。这些举措正在进一步加强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的潜在行业参与者的基础。


44.gif

Agrointelli是欧洲无人驾驶农业载具/机器人的代表


尽管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因其效率和精确度而备受追捧,但Fact.MR报告仍指出了无人驾驶农业设备制造商面临的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了生产周期昂贵复杂,人工智能及其他尖端技术的额外成本,需要特殊处理和维护,以及对相关知识储备的要求。


此外,新冠大流行的爆发影响了制造企业,其他影响因素还有原材料的供应、劳动力、金融危机和需求下降。还有,目前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都未对无人驾驶农业机械开放,所以这会阻碍利用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进行精准农业。


55.jpg

由日本洋马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移动农业机器人SMASH


然而,欧美等国的政府现在正在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精准农业中的重要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了农业4.0报告,就明确支持使用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其他智能机械来提高农业产量。


根据Fact.MR的说法,发达国家在农业上采用先进的自主技术将为新兴经济体的自动拖拉机铺平道路。此外,先进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合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打开无数的市场机会。




好在随着农机制造商纷纷调整应对大流行的影响,增加研发活动以将不利因素降至最低,预计这些设备供应商们在未来几年将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像CNH和约翰迪尔等主要农机企业已经开发出无人驾驶拖拉机原型,都可以通过电脑终端进行远程监控;一旦拖拉机进入田间,它就可以完全独立地工作,不需要司机操作。


66.jpg

CNH于2016年开发的无人驾驶拖拉机


根据Fact.MR的报告,美国、德国、中国和日本将是无人驾驶农业机械设备的关键市场。其中,对无人驾驶拖拉机和收割机的需求可能最高,因为它们能以高精度自动播种,并准确可靠的收集土壤和农作物数据。这类细分的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种类将持续推动整个市场的销售。


77.gif

日本久保田的无人驾驶拖拉机,仍然保留了传统驾驶舱


无人驾驶农业机械未来一个潜在的差异化因素是电池效率,但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在内,农业机械整合其他技术系统的能力也将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领域。


有的公司正在致力于将天气数据集成到农业设备中,例如一台机器在农场上运行,当它知道要下雨了,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甚至可能会停在一个安全的位置。这意味着更多的便利性和更少的人为干预也将成为这些品牌的差异化因素。不过,之前提到的技术是否能真正商业化,最终还取决于价格。


最后要指出的是,这对全球农民之间的竞争可能也会产生影响。技术的发展和效率的提高将鼓励在无人驾驶农业机械的帮助下进行精准农业,促使农民使用这些技术。例如,发达国家的农民将选择精准农业,从而能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如果初始投资成本高昂,农业环境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农民有可能会失去全球农产品贸易的市场份额。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