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中农网孙炜:数字贸易时代,农产品流通新变局带来新价值丨IFA2020

作者:龙秀兰 2021-01-18 09:51

来源丨中农网CEO孙炜 IFA2020演讲实录

编辑丨龙秀兰

 

今年的新冠疫情、非洲猪瘟,让农业食品行业迎来了不小的挑战,产业互联网企业的加入则满足了人们足不出户、简便快捷获取农产品食品需求。中农网,作为国内产业互联网标杆企业,成立已有10年,布局农产品上下游,致力于打造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在大宗农产品交易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近日,在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IFA 2020)上,中农网CEO孙炜以“数字贸易时代农产品流通的新变局和新价值”为主题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4bb11e58fd34ccf3ebf8d68099c7b07.jpg


数字贸易是全球变局下的必然之路

 

大家下午好,中农网是一家从事农产品流通的产业互联网企业,今天很高兴能够参加这样一个投资和农业方面的交流会,让我们进一步拓展了合作的边界。中农网创立至今将近11年,一开始在农业上游做相应的探索,发现农业领域最大的问题是非标。在交易环节我们往互联网方向进行了探索,成为了国内农产品产业互联网平台。

 

十年前没有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说法,讲的最多是to B平台,那个时候跟很多投资人谈融资也没有关于to B这样的赛道。但目前产业互联网俨然已经成为国内商品经济发展重要的战场。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农网通过产业互联网、数字贸易去帮助农业实现更好流通的一些思考。

 

2020年是极其特别的一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撕裂,截至目前大宗农产品贸易量还没有回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国内流通、跨境采购方向都产生了一些新机会,这是作为全球贸易缩减的替代或者是补位。

 

一方面,我国农业基础很薄弱;另一方面,需求的高速增长,迭加消费升级,我们需求缺口进一步放大。举一个最简单数字,今年我们一直在讲“粮荒”,包括大豆进口、养猪热潮,有媒体报道称国内生猪养殖规划产能差不多已达到20亿头的生产规模,而过去平均出栏就在6-7亿头的规模。我国大豆进口从8000万吨,发展到今天的1亿吨需求不断提升。这两组数据说明我国需要更大量的农产品供给,也有能力从海外进口或者是自行生产足够的农产品。

 

在这种变化之中,中农网用产业互联网赋能交易履约环节的效率提升,帮助客户去形成定价基础。与时俱进的是,今天我们除了要帮助到客户进行数字化履约以外,还要不断地连接相应的数字化服务产品,还有形成更好的信用资产,强化农产品流通的顺畅程度,助力国内农产品供给。

 

通过“信息连接+供应链”技术推动产业互联网全面发展


农业上游是近两年才开始不断进入全产业链连接过程,过去我们在联通环节和下游新批发环节做了很多创新,服务下游的消费企业与生产加工企业。消费升级趋势下,这样的信息连接与数据溯源过程在整个农业的生产、销售及结算环节变得更加重要。

 

中农网在2020年作为领投方投资了睿畜科技A+轮融资,在养殖赛道上推动互联网技术应用。在投资的同时,我们还参与到优化供应链的共建,与睿畜科技共同投资组建合资公司,去帮助农户和养殖户,把养殖过程中的供应链、数据进一步与交易环节的产业互联网联通做得更加深入。在当下这个时期,单一企业用技术去推动整个产业的进步,还是很有挑战,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技术+供应链的方式,包括产融结合的技术,我相信未来在农业方面会有一个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消费升级倒逼全产业链数字化能力提升


同样消费升级也在倒逼着农业发生一些改变。中农网是中国最大的食糖交易平台,差不多占到全国1/3的份额,整个产业在40年的时间里,包装规模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包白糖的重量是一百斤,这与今天城市配送的消费场景中是格格不入的。

 

我们有一个新消费代表企业客户,通过提供完整的数据来确保食品安全,对于整个包装的要求是希望能够做得更小。所以我们也投资企业去做分包、去做新包装,包括国内物流得重新调整,来帮助整个行业降本增效。我们把包装从50公斤降到了25公斤,这件事情不大,但在过去的中国没有人做,我们在今年开始起步做了不到2万吨,客户给予了不错的反馈。

 

国内上游的生产者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从甘蔗的种植到甘蔗的收购,都有很多需要通过数据联通来解决的问题,过去的甘蔗生产主要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基本上都是白条,在此过程中,很少有人使用现金或者线上付款的方式去结算。产业互联网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把各环节的数据联通起来,解决信任问题,进而为种植者提供更好的支付。

 

中农网目前所参与的一些赛道,是标准化程度比较高的农产品,以及偏大宗农产品交易方向。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一些小宗农产品上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比如说在西北的脱水蔬菜调味品以及从海外进口咖啡,还有云南主产区的咖啡。品种在不断拓展,我们的模式是围绕一个核心,即交易环节,应用各种各样的创新,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这两年我们会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相应联通,尤其是将产融要素加入到整个农业的生产、销售、服务环节。但其中比较大的是结算问题以及供应链金融问题,如何做到产融连接,其实需要数字化的手段及供应链数据的支持,把供应链管理的数据全部联通起来,才能使得供应链金融颗粒度更小,进而服务于更广泛的用户。目前我们的金融服务产品大概有26种,服务于上游及下游的企业,包括和京东金融、小米金融合作,帮上游的农场主解决资金问题。

 

很多农业企业其实是低利润率的,他们经常要受到价格倒挂的挑战、天气或者其他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一些影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如何帮助我们的客户,帮助我们链条当中的核心企业,去降低他的融资成本、提高他的融资效率,也非常关键,这是过去我们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

 

目前我们已经联通了几十家银行,通过在产业互联网的交易数据及线下供应链的服务数据再传导到上游收购和养殖的数据,把整个场景搭建起来,这是未来我觉得农业的数字化或者是发展数字贸易的一个必经过程。

 

跨境数字贸易是产业互联网的必答题


农业服务对应的场景,今天依然需要发力的环节是跨境贸易。中国是一个需求大国,未来国内会进一步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仅有的18亿亩耕地,消费还在不断升级,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农产品食品供应,所以跨境贸易会是未来农业、大宗农业的一个主要方向。

 

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帮助到全产业链的客户,进行数字化建设。但数字化不是一个全面过程也不是一天能建成的,对应来讲的话,一定要在有效的部位帮助客户赚钱,这样客户才愿意参与到数字化浪潮当中来。

 

过去可能更多地是说,在我们平台上有通过互联网交易的服务就够了,而今天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数据传递中需要服务可视化。这些可能是未来我们在运用产业互联网帮助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重点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最后,一定要把人进行相应的迭代,今天很多企业都走在创业道路上,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平台上,如何提高团队的效能,这是未来巨大的挑战。把未来不断落地到人及团队的组建上,用平台+服务的方式,协同整个产业的参与者,这是我们未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非常感谢大家,希望未来在农业数字化或者跨境农产品贸易合作上,大家可以和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更多互动,也希望中农网的服务可以帮助到大家,在已经做好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叠加供应链方面的赋能,大家一起走得更快、更远。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