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实地探访江小白生产基地,“软”营销背后的“硬”实力

作者:陈玉清 2019-10-29 18:49

“有时候,我们做错事,是因为该用脑子的时候却动用了感情。有时候,我们说错话,是因为该喝饮料的时候却喝了江小白。不做错事,不说错话,青春白走一回。”

 

这是江小白表达瓶上的一句文案。

 

许多年轻人会觉得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于是,很自然地买下这瓶“懂我”的酒。其实,江小白的文案之所以“扎心”,离不开它背后成熟的营销逻辑。

 

人格化品牌、场景化营销、媒介化产品……在为消费者满足口腹之欲的基础上,注重与他们的情感连接与互动,这种玩法使江小白一跃成为中国白酒市场的后起之秀。不得不承认,在白酒这个近乎是巨头垄断的传统行业里,江小白走出了自己的风格与色彩。

 

近日,35斗走进江小白的生产第一线江记酒庄,见证了这款白酒背后的生产全过程,切身实地感受到了“年轻潮酷”江小白自成一派的高粱酒文化。


微信图片_20191029172043.jpg

图片来源:35斗摄


投资30亿 布局农业全产业链

 

江记酒庄位于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因其地理位置直面长江,背靠大娄山余脉,“江边酿酒,以江为记”,便有了“江记酒庄”的名字。这里是中国小曲清香型高粱酒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其中的有机富硒红皮糯高粱也是本地特有。

 

在酒庄,工人们统一穿着蓝色的工作服,井然有序地翻动着成堆的高粱,忙碌在各个发酵池边。江小白告诉35斗记者,这里的工人好多都是之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农民,自从来到酒庄后,每天下午四点不到就可以下班回家,收入也还不错,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高。


微信图片_20191029172049.jpg

图片来源:35斗摄


红皮糯高粱背靠江记农庄,每一棵都是当地的农户勤恳播种、照料。立秋三天镰刀响,2000多亩的高粱地变成一片红色的海洋,农户把收割好的高粱从农庄的田地送到酒庄的手工精酿车间,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才变成了真正的酒。

 

目前,江小白正在这里打造国内首家以高粱文化为主题的高粱博物院,准备面向游客,从高粱产品特征、品种分类、种植技术等各个维度,全方位展示我国的高粱产业。

 

未来,江记农庄将带动10万亩以上的优质高粱种植,里面除了有高粱产业园,还会有畜牧产业、温室种植、观光旅游产业等。江小白以通过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模式,从源头上控制产品品质。


图片3.png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早在2018年7月,江小白就与当地政府签署了“江小白酒业集中产业园”、“江小白高粱产业园”两个项目,涉及投资资金达到30亿元。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江小白走上了特色产业带动区域扶贫的道路。采用订单种植的模式,向当地合作社提供每年每亩300元的种植补助,为江津当地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近2200个工作岗位。

 

营销走红的背后是传承与创新


一方水土,一方酒。

 

从产地的选择上,就可以明显看出江小白最初对产品的重视。只是江小白自己也没有想到,后来结合年轻受众打造的文案推广会在市场上引起剧烈反响,以至于被冠上“最会营销的白酒”称号。

 

不过,江小白确实也在营销上花了不少心思。为了让文案贴在表达瓶瓶盖上,业内此前又没有这样的需求,江小白便和供应商一起研发了贴瓶盖文案的机器;为了让消费者收到不同文案语录的酒,江小白要求,产品装箱的时候,每箱酒至少要包含12种不同的文案。

 

创始人陶石泉说,今天的80后、90后之所以热衷于自拍、发朋友圈,正是因为他们表达欲的需求。江小白的文案大都来自消费者,扫描表达瓶上的二维码,即可将自己的心情和感悟上传,只要通过了审核,消费者很快就能在市面上看到印有自己内心独白的酒。表达瓶是江小白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也是一款让江小白迅速走红的爆品。

 图片1.png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酒红是非多,随之而来的质疑从未间断,关于江小白“重营销,轻产品”的新闻铺天盖地一样袭来。对于喝惯了中国传统白酒的人来说,江小白的酒不够香、不够烈,难以和酱香型的茅台、五粮液媲美。

 

事实上,江小白本来就没有走酱香型的路线,它的口味甚至比清香型还要温和,是一款主要针对喜欢清淡、低刺激的年轻人而研发设计的酒体。同时,这种酒体国际色彩更浓,符合西方审美需求,所以江小白可以多次在IWSC和布鲁塞尔的国际烈酒赛事中获得金奖和银奖。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这种低度数的白酒其实也需求强大的技术支持。江小白采用的单纯酿造法,在重庆江津本地有很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古法传承。

 

原料上,江小白坚持选择当地富硒土壤种植出来的红皮糯高粱,同时采用白沙当地清洌软水;制作过程上,选中的高粱在青石板窖池中纯净发酵,再用古镇传统的蒸馏工艺提香去杂,最后才形成了江小白的轻口味酒体。

 

江小白将这种酒体的生产标准称为““SLP产品守则”,分别是“Smooth、Light、Pure”,代表着入口顺滑、低度清爽、纯净无杂质。这套标准的背后离不开江小白专业的技术团队,江记酒庄总工程师李俊有着超过33年的酿酒经验,团队其他成员分别包括4名国家级白酒评委、3名国家级果露酒评委、8名国家级注册高级酿酒师评委。

 

这是80后、90后的白酒时代

 

在中国,提到白酒,可能很难把它和年轻人想到一起,印象中,都是逢年过节送给长辈们的礼品。白酒度数更高、酒劲更大,年轻人普遍难接受,似乎成为了我们的固有印象。

 

但《2018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显示,目前白酒的主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且90后消费占比提升快速,蕴含的消费潜力巨大。而这一现象的背后正是因为像江小白这样低度化、小瓶装的白酒出现了。

 

江小白的出现无疑是给中国传统的白酒市场提了醒,是时候解决这个行业里面的“断代危机”了。

 

为了更加贴近年轻人的需求,集中于历史、工艺传承的传统白酒品牌开始纷纷推出自己的时尚小酒。度数以中低度为主,且包装在100ml左右,作为年轻化的主要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_20191029184443.png

资料来源:CBNData,35斗制图


在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要市场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打造出属于千禧一代的白酒品牌,江小白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案例。虽然饱受质疑,但江小白的确用它区别于传统白酒的口味、创新的包装、个性的语言俘获了许多年轻消费者的心。

 

今年9月初,雪碧和江小白联手发售了限量联名礼盒“白酒柠檬风味汽水和江小白柠檬气泡酒”。值得一提的是,促成这款联名礼盒的背后,其实是消费者。


图片4.png

图片来源:企业提供


此前,在抖音和各类社交app上盛行一个混饮喝法:江小白混雪碧,这款酒精饮料还被网友称为“情人的眼泪”,相关的混饮视频超过百万点赞。直到这一热点话题被江小白和雪碧注意到,才迎来了这对“民间CP”的官宣。

 

除了小白产品之外,江记酒庄陆续推出了其他品牌,例如蓑衣米酒、梅见等,不论是在口感上,还是包装上,大多都迎合了现下年轻消费群体的品味和审美。

 

在中国传统的白酒市场上,江小白或许稍显“另类”,但事实上,在消费转型升级的今天,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特征,已经影响到了酒类行业的消费格局,江小白的出现恰恰是弥补了原有的市场空白。有时候,创新不只是体现在产品上,目标群体的改变、消费场景的转换,都是一种新的视野和格局。善于发现成形市场下的空白,在抢占先机的时间里,增强品牌用户粘度,或许,我们很快就会发现下一个“江小白”。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