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35斗对话生物源】:黑水虻业务线月均产能或将过千吨,饲料添加剂和昆虫两大事业部齐头并进
昆虫被誉为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后一块“蛋糕”,以黑水虻为代表物种的昆虫行业正以持续扩大规模的趋势出现在大众视角。在该领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代表性企业,生物源生物技术(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源”)便是其中之一。
近期,35斗采访了生物源创始人胡文锋教授及昆虫事业部经理马崇,就核心产品、发展历程和行业通痛点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访谈。
生物源创始人;董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胡文锋博士
生物源成立于2000年,由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胡文锋博士创立。公司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一家以科技为动力,集“绿色”功能型饲料添加剂和黑水虻养殖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设立了饲料添加剂事业部和昆虫事业部,是少有的集饲料添加剂和黑水虻等食用昆虫养殖两大业务为一体的企业。
“我们最初成立生物源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做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改善食品安全的同时,减少相关添加剂对欧美国家进口的依赖”,胡文锋说道。据了解,生物源的第一条产品线是饲料酸化剂,1998年开发完成后,2000年正式投放市场,替代欧洲进口产品。该酸化剂主要用于仔猪等幼龄动物、家禽以及水产动物等,通过有效调节幼龄动物,特别是断奶仔猪的肠道pH值,从而改善肠道健康,提升综合效益。
酸化剂相关产品
在饲料酸化剂的基础上,生物源于2007年开发了第二条产品线——后生元(灭活乳酸菌),它的作用效果与酸化剂相似,都可以用于调节动物肠道健康如免疫水平,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从而提升食品安全。胡文锋说:“最初没有人看好我们的灭活乳酸菌,因为大家都认为只有活的乳酸菌才有作用”,但现在,后生元已成为生物源的明星产品之一,后生元的概念、技术和产品已得到广泛认可。
灭活乳酸菌(后生元)相关产品
若说前两条产品线主打预防和维护功能,那生物源的第三条产品线则专注预防和辅助治疗动物疾病。在国家减抗替抗政策的呼吁之下,辅助机体抑菌、抗病毒系列正式上市,包含五款产品,分别是净泄康、净蓝生、净念康和净滴康。马崇表示,“我们这条产品线也运用了微生物的作用机理,针对不同致病菌、病毒、不同症状开发,现已经迭代了八次。”
此外,生物源还开发了发酵菌剂、除臭剂、防霉剂和调味剂,这是公司的第四条产品线,用于保障健康的养殖环境和饲料安全,同时还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促进动物采食,增产增效。
目前,生物源在深圳的饲料添加剂生产基地面积达 6333 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 400 平方米,生产车间面积 5500 平方米,设有国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超 1.5 万吨。同时,实验室配备了高效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凯氏定氮仪、冷冻干燥机、自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二氧化碳培养箱、厌氧培养箱及自动菌落计数器等仪器设备,用于产品质量检测以及新技术研发工作。
黑水虻养殖基地(广西南宁、贵州遵义等)
当谈及为什么成立昆虫事业部,胡文锋说:“我在香港理工大学攻读硕博学位时,研究方向一直就是固形有机废弃物处理,餐厨垃圾在废弃物中的占比不容小觑。”
现阶段,国内餐厨垃圾处理的技术种类较多,传统技术主要有焚烧和填埋,但上述解决方案除了处理成本较高之外,对环境还有较大的二次污染。因此现有的主流技术包含厌氧发酵、好氧堆肥等,产出甲烷、堆肥以及二氧化碳等。
“发酵、堆肥这种方法都是把餐厨垃圾中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淀粉、脂肪等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如甲烷、二氧化碳以及腐植质,这是一个贬值的过程”,胡文锋表示,动物养殖业现在最主要的成本就是饲料原料,而饲料原料中成本最高的便是蛋白类原料,豆粕、鱼粉、血浆蛋白粉的价格都不低。
但如果能将餐厨垃圾中的蛋白和脂肪转化为动物可食用蛋白及脂肪,增加餐厨垃圾的附加值,将营养和能量通过蛋白和脂肪的方式回归食物链,这样既能够减少有机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危害,又能缓解饲料业和养殖业对豆粕、鱼粉等蛋白质的依赖,何不快哉?
“我本身是微生物学专业出身的,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做了多年研究,利用酵母和藻类等生产单细胞蛋白也是一种选择,但它成本太高,没有竞争力,生产出来后无法商业化。”胡文锋说道。后来,我们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团队与生物源发现了可食用昆虫,以黑水虻为例,它采食广泛、生长速度快,可以直接将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直接或快速转化成蛋白与脂肪,合成效率高,后处理及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胡文锋说:“之前我们一直认为食品安全就是减少药物残留,于是深耕减抗替抗领域,但从广义来讲,食品种类和数量是否能够满足人类对粮食及蛋白类食物的需要,何尝不属于食品安全的范畴呢?”
在确定了目标之后,生物源开始研发食用昆虫,致力于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昆虫蛋白和脂肪,以此来减少饲料业和养殖业对鱼粉、豆粕的依赖外,还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昆虫蛋白和脂肪。于是,生物源的昆虫事业部成立了。
2016年,生物源获得了深圳市政府的资金支持,全力攻坚黑水虻项目;2017年,生物源实现黑水虻的产业化,并于同年11月将黑水虻微波虫干第一个货柜出口到美国,并在亚马逊网站进行线上销售。
“第一个货柜出口到美国就代表着我们已经把黑水虻全产业链打通了,我们预测,未来黑水虻一定是食用昆虫领域的重要角色,甚至可以取代黄粉虫、蚂蚱等。”胡文锋表示。
据悉,公司的黑水虻养殖以“自繁自养”为主,总养殖面积达 3 万多平方米,分布在广东、广西、贵州、湖南等省市,满产每月可生产黑水虻鲜虫 500-600 吨。目前,公司以半机械半人工的地槽养殖方式为主,全自动化多层养殖工艺正在开发中。据预测,2024年生物源的黑水虻鲜虫平均每月产能将达1000吨。
黑水虻微波虫干、热风烘干虫干
胡文锋表示,饲料添加剂和黑水虻相关产品的客户群是高度重叠的,因此生物源比单一养殖黑水虻的企业更具有市场优势。据了解,多家中国的饲料业和养殖行业头部企业等都是生物源的长期合作伙伴。此外,公司还与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和动物科学学院、广东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主要为公司培养人才、提供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的开发。
黑水虻原产于中南美洲草原,随着 17 世纪地理大发现,逐渐向欧、亚、澳、非等地区扩散,至20 世纪,黑水虻已扩展至全世界。目前,黑水虻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均有所分布。在我国,黑水虻广泛分布于贵州、广西、广东、上海、云南、中国台湾、湖南、湖北等地。
胡文锋认为,尽管黑水虻早已在分布在全球各地,但纵观全局,其产业化进程依旧处于早期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阶段黑水虻的种源依旧是野生驯化阶段,暂时还没有出现人工选育的新品种。若能通过人工育种获得优良品种,黑水虻的生产性能将会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学术界对黑水虻的营养学研究处于空白状态,归根结底它也是一种动物,同样也需要营养学的研究。
三是大规模养殖过程中的环境控制、机械化程度均处于探索阶段。
四是任何生物都有天敌、也会生病,黑水虻并不例外,目前全球对黑水虻的疾病防控研究也处于探索阶段。
五是黑水虻的生物有效性并未开发完全,现阶段主要集中在虫干、虫粉、虫油等表现形态,但其中的若干种有效成分却没有研究彻底,如抗菌肽、几丁质等。
“正是因为黑水虻还有很多潜力作用没有被发掘出来,才值得广大的年轻人投身食用昆虫养殖行业,这是年轻人的行业、是年轻人的产业。”胡文锋如是说。生物源的使命就是加速人类向可持续蛋白饲料和蛋白食物的转变,“生之本,物之源”便是其美好愿景。
胡文锋在采访的最后强调,“在黑水虻的研发和产业化过程中,我们并没有发明任何东西,只是在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物种,这种规律,并将其作为工具来处理有机废弃物,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昆虫蛋白,因为黑水虻的繁育早已存在于自然界中。”
图源:受访者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