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IBM、沃尔玛领衔:区块链在食品行业应用,全程溯源、建立信任机制
如果你投身食品行业,那么你一定听过“区块链”这个词。这项技术的普及,尤其是与比特币相关的加密货币,正在向包括食品和饮料在内的不同行业和服务业蔓延。
“你应该认真对待这项技术,就像你应该认真对待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的发展一样。”——Blythe Masters( Digital Assets Holding前首席执行官)。
区块链于2009年开始运用,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是比特币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同时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比特币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
每笔交易发生时,它都会被编码成一个数字数据块,并被唯单独标识。每个块连接到它之前和之后的块,创建一个不可逆的不可变链。区域块被链接在一起,防止任何块被修改或插入到两个现有的块之间。只有在对更改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用户才能在链中进行编辑。
简单地说,区块链是一个不可变的分散分布式数据库。
该技术通过发挥记录交易、建立身份和建立合同三个重要作用,减少了中央机构充当中间人的需要。
区块链技术目前应用于多个领域:金融服务、加密货币,尤其是比特币、供应链和物流。后者是食品工业的兴趣所在。
多年来,食品行业对几起与食品欺诈有关的爆发事件负有责任。食品欺诈是指在食品供应链的某些环节上,故意改变产品、歪曲或贴错标签,这些通常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近年的食品欺诈案例包括中国婴儿配方奶粉中的三聚氰胺(2008年)、俄罗斯牛奶中的棕榈油(2014年)和英国含有马肉的牛肉汉堡(2013年)事件。
这些事件都动摇了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因为这使得产品在安全和质量方面受到质疑。
随着人们对食品来源和可靠性的兴趣日益浓厚,制造商和消费者都应对供应链有充分了解。
区块链有潜力让供应链的不同部分将数据输入到一个共享的分类账本中,这个分类账可以触及市场的两端,即生产者和消费者。公司可以输入追踪信息,同时隐藏适当的或具有商业竞争力的信息。
区块链可对食品行业进行的把控主要源于以下两个特性。
区块链具有可追溯性
使用区块链可以按时间顺序在整个供应链中存储数据,并且不可更改。它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允许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采购、生产、处理到零售)获取和检索信息。
在食品价值链中存储和跟踪信息的能力是有价值的,因为它解决了食品行业面临的一些挑战:
1.它可以减轻食源性疾病的传播
2.它减少了食品浪费和召回时间,以防疫情爆发
在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情况下,可追溯性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区块链,在确定污染源后,制造商和监管机构将能够追踪其来源。负责此次疫情的材料供应商将被标记在区块链上,所有受影响的产品都将被识别出来。
此外,其他采购相同原材料的制造商将被告知购买风险。因此,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将得到控制,减少食品浪费,只有受污染的产品会被召回。此外,召回过程将更有效率:召回时间将缩短,因为所有信息都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制造商和监管机构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信息。沃尔玛与IBM区块链技术合作进行的一项试验,将召回时间从传统的6天18小时26分钟缩短到了2.2秒。时间减少了99.9996% 。
区块链具有透明度
从供应商到制造商,食品行业的首要目标是展示其原料和产品的卓越品质,区块链将作为整合数据的平台,促进信息的交流。区块链中演示的数据集成将使消费者能够跟踪他们购买的产品的来源。除了增加他们对诸如有机食品、清真食品、纯素食品、犹太食品等要求的准确性的信心之外。现有的认证和设施审核报告将在区块链上注册,以证明这些要求的有效性。
下图是区块链(数字账本技术)在食品供应链两端进行实施一个例子。
目前,区块链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阻碍,包括供应链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缺乏一致性和协作性,以及每秒对交易数的限制使那些要处理数百万笔交易的产业形成一定阻力。
然而,区块链技术在食品行业的应用前景仍被看好。IBM和食品公司正在参与区块链食品安全联盟,他们发明了统一标准的方法来收集有关食品来源、安全和真实性的数据,使区块链技术在整个供应链中做到实时跟踪。
最后,食品行业是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行业。企业除了提高效率外,还应注重建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信任。基于此,区块链正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