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全球化背景下的粮食安全,跨地区协作助中国农业补短板、促转型丨IFA 2020
2020年12月4日-5日,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IFA 2020)在南京成功举行。本次峰会由35斗主办,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联合主办,中粮基金、BV百度风投、弘晖资本、为来资本等战略合作。
大会设置了“IFA 2020粮食安全论坛”,围绕粮食安全,以全球视野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先进精准的农业技术、农业现存问题、粮食安全治理、可持续发展为主要聚焦话题,由国际机构、农业技术前沿企业、农业产业专家等嘉宾带来了一场高密度、多干货的精彩分享。35斗对嘉宾发言做了整理,便于留存和持续传播。
本场分享嘉宾及议题:
玛哈·艾哈迈德(苏丹)丨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 副国别主任
韩宁伟(以色列) |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 华东区商务领事
付西西 | 集知科技 总经理
多锐(以色列)丨众以农业 CEO
李国华 | 以色列化工集团 创新农业中国区首席农艺官
刘 石丨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 副会长
Lorcan Bannon(爱尔兰)丨爱尔兰农业经济联合组织(IFAC) 食品饮料商务专家
熊浩辰丨艾地盟 中国区政府关系总监
姜峰 | 联合利华 可持续发展采购经理
王筱东丨慧云信息 CEO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副国别主任玛哈·艾哈迈德
关于粮食安全,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用了四个维度来描述:第一个是供应,其中包括生产、食品储备、市场运输,以及野生食物等方面;第二个是获取,以确保家庭或者个人得到充足的食物;第三个是利用,明确食物利用率是否合理;最后则是稳定性,确保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正是通过这四个维度界定全球粮食是否安全。
粮食不安全指的是人们无法或无法稳定获取充足的粮食,目前全球食物粮食不安全的状况以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比较突出。受到战争或国内冲突的影响,加之发展中国家缺乏粮食生产能力,同时受到气候灾害、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的阻碍,致使其粮食安全问题突出。要缓解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为他们提供粮食援助,另一方面联合政府和社区,执行发展农业项目,建立恢复能力,以确保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韩宁伟(以色列) | 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 华东区商务领事
以色列是个国土面积不大的国家,但在学术界和科技上却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吸引着全球25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以色列设立了研发中心,其中农业也是以色列产业的瑰宝。受限于60%的沙漠化国土面积,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发展农业主要依靠先进的科技,其中灌溉技术、采后处理、作物施肥等方面尤为突出,同时以色列的智慧农业和机械化也一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全球化视野让人们越来越明白,未来要保障全球人口的口粮最重要的手段就是使用机械化软件和智慧农业,只有如此农业才能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食物。
付西西 | 集知科技 总经理
对于食品安全这个全球性议题,以色列也在持续关注,同时对于农产品采取了品质分级的方案进行包装和管理储运,以此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目的。
目前这套流程中主要涵盖了全面的采后处理如清洗、吹干、打蜡、称重、分级和分拣,其中品质分级系统中的分拣参数主要包括农产品大小、形状、重量、新鲜度和营养品质。同时以色列还运用了环保干蒸汽消毒系统对各种新鲜食品进行处理,运用近红外的AIR系统,对大批量分拣水果进行内部质量无损检测,完成最终分拣检测,使食品真正地安全从农场到达餐桌。
多锐(以色列)丨众以农业 CEO
全球化的今天,农业也正在跳出传统模式,全球农业科技连成一线,以色列农业科技不断被引入中国,在中国发展出精准农场,其目的主要在于引进和研究新的果蔬品种,引进最高级别的精准农业技术,以高效和现代化优质农业改善和保障食品安全。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掌控食品供应链,建立标准化和可追溯性生产系统,以色列精准农业往往通过云计算,从资源如水、土地、人力、农技开始,再到控制食品的生产、食品的分装和包装、竞销和批发,并通过同一个质量控制系统对云计算结果进行管理,实现农产品的可追溯性、标准性、质量控制,保障食品安全。
李国华 | 以色列化工集团 创新农业中国区首席农艺官
肥料对于粮食安全的影响常常是潜在的、隐形的,但从如今中国过度投入肥料使用,导致土地元素失衡,农作物和环境受到污染的现状来看,作物施肥也成了粮食安全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面对这样的难题和挑战,不难看出精准施肥将成为未来农业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以色列农业研发了先进的水溶肥、控释肥,同时开发了作物“三位一体”精准的、全方位的施肥方案,从上到下,以此来精准实现作物的养分供应,提高粮食产量。
刘石 | 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 副会长
从古至今,粮食乃是万民之命。粮食安全本质上来讲是一个供需关系问题,包括生产供应的数量、需求的数量、仓储物流、安全问题、战略库存等。目前影响到中国粮食安全主要有六个核心问题:第一,基本的认知,农业产业的发展目标从产量转为系统效率,系统效率更符合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律;第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给农业提供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空间;第三,现行土地制度,只有开启土地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启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第四,平衡产业公平系数,减少农业人口,增加人均收益,重新配置产业资源;第五,粮食安全的成本和错位,确认社会运营的安全成本,并建立由受益者支付的机制,目前不是受益者支付,主要由农民支付;第六,自然环境与地缘政治,如何在国际政治博弈和地缘政治格局中处于平稳位置,避免冲突、和平发展。
Lorcan Bannon | 爱尔兰农业经济联合组织(IFAC) 食品饮料商务专家
粮食安全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爱尔兰大概65%的土地用于种植,72%的总面积用于畜牧业的生产。过去爱尔兰的粮食生产依赖于土豆这一单一的农作物,随着产量的逐年下降,在1845年-1849年间爆发大饥荒,有超过100万人死亡。而2019年爱尔兰在全球粮食安全指标上排名第二,现在能生产大量的食物,爱尔兰90%的农产品用于出口,其粮食产业、农业产业是现代经济的主要支柱,占GDP大于8%。爱尔兰是欧盟的成员国之一,在应对粮食安全上,特别聚焦于持续性的粮食安全,致力于制定统一可持续的标准,同时加强国际粮食合作伙伴关系。此外,中国可从以下几方面吸取爱尔兰粮食安全生产中的经验:用全产业链的战略规划协调农业产业发展;采取产业开发的市场多元化战略;关注供应链,如可追溯性、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对粮食浪费的方法等。
熊浩辰 | 艾地盟 中国区政府关系总监
农产品是我们人类最古老的贸易商品之一,农产品的贸易对于解决我们全球农业资源配置不均,以及我们人类吃饭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目前世界第一的农产品进口国和第四的农产品出口国。中国的农贸发展历程主要分两个节点,改革开放前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入世之后,从2002年到2019年,中国贸易额的总量增长了接近8倍,去年的对外贸易总额农产品这块大概是2300亿美元左右。
同时,中国的农产品贸易结构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以出口为主导发展到现在的以进口为主导。适度逆差对中国保证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国际市场可以帮助中国补足农业供给的短板;其次国际贸易能帮助中国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最后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未来,中国的农产品贸易规模会继续扩大,其中农产品进口的增速规模会高于出口规模增速,农产品进口的来源地也会越来越多元化。
姜峰 | 联合利华 可持续发展采购经理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也在悄然的发生变化。根据网络大数据的分析,消费需求呈现“更好的我、更好的世界”、“欢愉体验”、“随时随地享受”、“增强体魄”4个超级趋势。欢愉、便捷、健康的消费理念不断生成,环保意识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需求得到多元升级,从取悦自己转变为刚需型消费,更注重性价比,更信赖品牌的力量。在洞察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联合利华十分重视品牌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在推动整个供应链碳排放归零的同时,联合利华和其食品供应商密切合作,向农户培训可持续农业理念,推进先进的可持续农业运作实践,从而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生态模式。
王筱东 | 慧云信息 CEO
粮食安全,所谓的安全可从两个层次来分析,第一个是足够,就是农产品粮食的产量能够保证人类的口粮;第二个是够好,生产的粮食和其他的农产品质量一定要安全。质量安全存在木桶效应,而农业生产中的小户、散户由于风险意识差、资金实力弱,很容易成为质量安全的短板,同样因为分散,监管的力度和难度也大。
现在的农业生产呈“倒三角”模式,其一为农业的决策模式,即个人能力决定种植的成败;其二农业的组织模式,即小户、企业、公司+小户等种植组织模式;其三农技服务模式。前两种模式短时间内不能改变,能够立即做出反应的是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在传统的专家下乡基础上,增加以人工智能为主的感知智能,即通过计算机服务帮助农民进行安全的农业生产。比如,利用融媒体、新媒体、抖音等建立一个比较立体的在线农技课堂,通过物候期/病虫害的AI识别、动态提醒帮助农民科学安全的进行农业生产。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