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先做专再做大,海大集团如何建立起千亿饲料帝国丨大公司案例

作者:万灿 2022-02-13 21:10

农业一般分为农林牧渔四个板块,其中农牧行业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规模可达万亿。农牧业的产业链较长,主要由上游种植业、中游的饲料业以及下游的畜禽养殖业和屠宰业组成。农牧业是国家的命脉产业,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解决好农业问题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农牧业也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以水产饲料起家的海大集团,2004年1月在广东创立,注册资金超16亿。其前身为1998年初成立的海大饲料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海大集团成为一家涵盖饲料、种苗、生物制药、智慧养殖、食品流通、金融等全产业链的高新农牧企业。

 

目前,海大集团在海内外拥有600余家子公司,3万多名员工,超1000人的研发团队,建有1个中央研究院和10多个研发中试基地,两度荣获中国企业500强。2021年前三季度,海大集团实现营收643.14亿,净利润17.46亿。


图1:海大集团近五年营收与归母净利润情况

海大集团营收图.png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迄今为止,海大集团共经历了4轮融资,公开的募资数额约为 23.26亿元。

 

表1:海大集团融资情况

海大集团融资情况图.png

数据来源:据公开资料整理

技术为抓手,以轻资产撬动大市场

海大集团创始人薛华,现任公司董事长及总经理,持有公司控股股东广州市海灏投资有限公司39.75%的股权,为集团实际控制人,2021年以42亿美元的资产上榜《2021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回顾薛华的创业历程,不可不谓艺高人胆大。

 

图2:海大集团创始人及现任董事长薛华

薛华.png

图源:百度


 

薛华出生于1970年,陕西洋县人,199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特种水产养殖专业,1995年获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动物学硕士学位。三年之后,薛华毅然放弃了广东省农科院研究员的稳定工作,转身创办了海大饲料公司,从此开启难以预料的商业之旅。

 

图3:海大集团前身——海大饲料公司成立

海大饲料厂.jpg

图源:海大集团官网

 

创业之初,薛华几乎一穷二白,集资的18万元在高投入的饲料行业面前如杯水车薪。好在薛华科班出身,无论是求学之路还是短暂的工作之旅,他一直与饲料行业有着不解之缘,在研发技术方面也有旁人不可比拟的先发优势。简陋的仓库里,两台简单的搅拌机,以赊欠原料的方式,海大就此建立。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饲料公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行业黑马。

 

薛华凭借着对企业精准的定位,坚持以技术为抓手,以水产预混料作为突破口,进行大量研发。这迅速弥补了当时国内预混料市场的空白,短短两年时间,薛华就实现了千万元的盈利,成功利用轻资产撬动大市场。

 

创业小有成果后的薛华没有陶醉其中,他居安思危,审时度势,紧跟行业的瞬息万变,带领海大集团攀登一个又一个顶峰。从水产预混料到水产饲料,到禽料再到猪料;又从饲料发展到产业链、到种苗、到动保、到养殖、到食品流通;最后立足金融,海大集团一步一个脚印,节奏清晰的稳健持续发展着。

 

2009年11月27日,海大集团A股成功上市发行,成为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借助资本平台的力量,海大集团发展蒸蒸日上,势头强劲,一路高歌猛进。

 

成立至今,海大集团一直重视技术创新,重投科研,每年在研发经费的投入达数亿元,始终保持着技术研发的优势。目前,海大集团建立了从动物遗传与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医学与生物制药、微生态工程、生物化工、蛋白质工程到健康养殖等七大专业研究体系,助力其全产业链加速发展。

 

如今,海大集团市值超千亿,已然成长为世界级农牧企业,而这得益于海大集团准确的市场战略布局以及清晰的认知定位,扬长避短,坚持以技术为核心力量,最终得以安业兴邦。


第一次转型,进军饲料全行业延长产业链

海大集团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种类丰富,知名品牌数量多。其中海大、海龙、大川、风光、海容等品牌是水产饲料、禽饲料、猪饲料的主要品牌;预混料的主要品牌为海因特;动保的主要品牌有海联科、和生堂、海林格;种苗的主要品牌有海兴农、百容;智慧养殖的主要品牌为益豚。

 

图4:海大集团饲料产品

海大饲料.png

图源:海大集团官网


而海大集团能拥有这么全面的产品链,离不开其二次转型的结果。2002年,海大海大意识到水产预混料产业范围较窄,产品离养殖终端太远,无法直接面对客户,被动的交易地位不利于企业发展,很容易碰到瓶颈和危机。于是,海大开始 谋求第一次转型——从水产预混料进军饲料产业。

 

2002-2003年,海大切入水产饲料领域,先后成立广州市番禺大川饲料有限公司、汕头海隆饲料有限公司、广州市海维饲料有限公司,并推动了华南水产饲料由颗粒料向膨化料升级。2007年,海大集团实现了近30亿的销售额,初步转型成功并在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海大并不满足于止步于此,随后在2008-2009年进入禽饲料,2010年进入猪饲料,2020年,海大进军反刍料。至此海大逐步在饲料业务上形成了养殖品种的全覆盖。到2020年,海大饲料销量达到1470万吨,成为国内第三家销量突破千万吨的饲料企业,进入行业前三。

 

在此阶段,海大集团不仅仅准备在饲料业务上扩张,同时强化在饲料配方、原料、核心的添加剂等技术研究,做更长远的规划,也开始进入水产养殖种苗行业,开启前瞻性研发投入。

 

第二次转型,定位服务型企业引领行业变革

2006年,海大集团正式开始第二次定位转型——从生产制造型转为服务型企业。而产能严重过剩是促使海大转型的一大重要原因,2005年—2006年,配合料企业多达1万多家,饲料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局面,养户在亏损的边缘苦苦挣扎,养殖行业整体持续低迷。

 

薛华意识到:真正要让养户盈利,只有好的饲料产品还不够,需要一整套的支撑体系,这也是未来海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海大必须担负起更大的责任。2006年,薛华发表《我们的使命》一文,将海大定位为服务型企业,确定了集团使命、发展战略及“2007—2011五年规划”。

 

业务上,海大正式进军水产种苗、动保业务,并成立金融公司,主张用产业链思维服务客户;角色上,海大业务员完成从产品推销员向技术服务工程师的角色转换,主张以专业技术做好客户服务,解决养户养殖过程中的痛点。定位为服务型企业,为海大在市场竞争中指明了方向,塑造了差异化的竞争模式,成为公司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力支撑。

 

目前,海大集团已建立了成熟的“四化”服务体系——技术产品化、产品极致化、服务平台化、团队海大化。其中,服务平台化主要有海大业界闻名的三级服务平台。第一级是养殖基地示范平台,第二级是技术服务服务站,第三级是海大粉丝户圈。三级服务平台层层相扣,紧密配合,从不同维度共同向养户推广好技术,好模式,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配套服务方案。

 

在国内,海大集团的行业竞争对手主要为新希望集团、通威股份、正大集团等。同为行业龙头,丰富完整的产品配置与其配套的技术服务体系是海大最明显的优势。海大集团将继续以饲料为核心业务,增强优势产品竞争力,同时向东南亚、非洲及南美等区域扩张市场。其中水产种苗与生猪行业仍是海大集团后续发展的重点业务。

 

未来十年,现代化农业将迎来发展的春天,养殖业的规模化、工业化和智能化将成为主流,时代赋予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海大集团将坚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企业精神,博采众长,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领先且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科技型农牧企业。

 

参考资料:

1.中天华溥管理咨询《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行业扫描—农牧业》

2.南方农村报《世界级农牧企业!薛华:海大要让更多农民过上体面、有尊严的日子》

3.个人图书馆《薛华的经营哲学:技术控的春天》

4.饲料市场《薛华解读海大集团》

5.海龙王《海大集团:饲料业“白龙马”由田间驰向蓝海》

6.海大集团官网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