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一文看懂全球农业竞争力,成为农业强国怎么做?

作者:高康平 2020-12-10 08:13

本文为《2020未来农业食品创新生态报告》节选,该报告延续了“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这一研究逻辑,从底层技术、行业应用、产业集群的视角总结了全球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产业变革同时受到宏观经济、全球贸易、资本投入、消费理念等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农业食品产业发展要素。解析这些产业要素,即可很好地发现产业变迁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并判断产业走势,更好地配置产业资源。


报告的该部分内容对比了全球主要地区或国家的农业相关核心数据,比如第一产业产值、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农业机械工具使用情况等。可以看到的是,经济发达区域或国家农业各方面指数都较有优势,说明了其在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建设上卓有成效,中国要成为农业强国,可以瞄准上述目标发力。


竖版封面.png



添加斗老师微信

获取报告原文


斗老师二维码.jpg


(一)美国-美洲,机械化、规模化农业


美国的耕地、牧地约为4.3亿公顷,占全球农业用地10%左右。美国耕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18.01%。农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加上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使得美国粮食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1/5,主要农畜产品如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肉类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数据,2018年,美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47亿美元,占社会总产值的1.2%。


美国约有220万个农场,每个农场平均面积约170公顷(约2550亩)。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18年,美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1397亿美元,同比增长10.6%,支持了100万个工作机会。约20%的农产品用于出口,而某些产品出口比重更高,如70%的坚果和棉花,50%的小麦、大米和大豆,20%的肉和乳制品用于出口。


从上个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国就已在推行“精准农业”方面的布局,其主要实现方式是,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系统化地应用于农业种植、养殖、商品流通当中,提高生产过程的效果,提升全产业链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最近几年,由美国农业部(USDA)主管信息化的机构和美国科学院等一起制定了诸多战略并开展了系列研究,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在农业食品行业的应用,同时开展替代蛋白、可持续农业、灌溉、微生物方面的研究。


图:美国农业前十大种类农产品/美国农产品进出口数据

美国1.png

图:美国农场土地规模(英亩) /美国农场收入情况(美元)

美国2.png

数据来源:USDA

 

 

(二)欧洲-关注可持续农业,动物福利


欧盟由28个成员国组成,面积约438万平方公里。欧盟已建成关税同盟,实行共同外贸、农业和渔业政策,并统一内部市场,基本实现了商品、人员、资本和服务在欧盟内部的自由流通。经过50多年的发展,欧盟已成为目前世界上综合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政治联盟。从共同农业政策看,欧盟各成员国国土面积91%为农村地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主要有三个目标,一是改善农业和林业部门竞争力,二是改善生态环境,三是改善农村地区生活质量。为此,欧盟提供4083亿欧元预算支持2014-2020共同农业政策。


在具体的产业发展方向上,欧盟较为重视农业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比较重视农业从业人员、动物的待遇和环境。比如在动物福利方面,欧盟认为动物具有意识,其动物福利政策的基本宗旨是保障动物的五大自由,即免于饥渴的自由;免于不适的自由,给动物提供适当的生活及休息区域;免于痛苦、伤害与疾病的自由;表现正常行为的自由,应为动物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有关设施,并应有同种动物陪伴;免于恐惧与压力的自由,避免精神折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安全的食品来自健康的动物,良好的动物福利,有利于动物的健康,有利于肉品的质量。迄今为止,欧盟有关动物福利的具体法规和标准累计已有几十项,涉及饲养(农场)、运输、屠宰、进口、实验等多个方面。


欧盟整体农业食品产业较为发达,拥有德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农业强国,是全球重要的农业食品技术和产品输出地。以德国为例,其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18年,德国农业用地1664.5万公顷,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77万公顷。2018年,德国拥有农业企业26.7万家,以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为主,其中生态农业企业近2万家。


整体来看,入世以来,我国和欧盟农产品贸易规模逐年扩大。据中国海关数据,2002-2019年,我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了4.9倍,2019年已达到94.4亿美元,年均增长11%,高于对美国同期增速2.7个百分点;进口额增长了20.9倍,2019年已达到186.4亿美元,年均增长19.9%。目前,我国是欧盟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农产品进口来源。

 

图:2020年上半年我国与欧盟主要农产品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我国和欧盟贸易.png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图:欧盟动物福利相关的政策、规范;

欧盟动物福利种类.png

图:欧盟消费者对动物福利较为认可

欧盟动物福利消费者.png

数据来源:欧盟统计局

 

(三)日本-精细化农业,高价值作物


日本是一个岛国且多山,国土面积为37.8万平方公里,全国耕地面积约为460万公顷,其中旱地210万公顷,水田250万公顷,以种植水稻为主。以农业人口计算,日本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为0.4公顷,比中国的0.9公顷还要少。


农林水产省是日本农业食品业的主管部门,根据其数据,2018年日本农业总产值约为5.7万亿日元(约合3575亿人民币),农业和食品相关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0左右,日本农业最为人注目的成绩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多产业融合,日本称之为“第六产业”,即取“1x2x3”产业相融合之意,农业种养殖、品牌农业、观光农业等结合紧密,为农业带来了较高的附加值。


其二是组织化程度高,日本农民组成农业协会,成为集政治、金融、产业为一体的重要力量,保障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权益;其三是现代化水平较高,据相关数据,日本水田现代设施装备比重占64%,旱田灌溉设施装备比重占24%,高标准农用道路比重占76%,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固定资产超过3500亿美元。据“世界农业”杂志文章数据,预计2020年日本农用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亿元左右。


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也是重要而成熟的消费大市场,日本大量原材料、资源、能源产品依赖进口,其中也包括农产品。比如在转基因作物方面,该国是人均转基因食品和饲料进口量最大的国家之一。2019年,日本进口了1600万吨玉米、320万吨大豆和240万吨油菜籽,这些农产品大多是转基因产品。此外,日本还进口了数十亿美元的加工食品,包括转基因产品衍生的油、糖、酵母、酶等。

 

图:日本农业相关数据

日本1.png日本2.png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35斗

 

(四)东南亚地区小农为主,提升效率是关键


整个东南亚地区面积超过45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亿人,区域国内生产总值达9.73万亿美元。尽管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农业依然是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产业和就业来源,种植模式以小农户为主,产出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海产品等,此几类作物同样是该地区重要的出口产品。


东南亚的农业食品行业发展环境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分散的小农种植者、冗长的交易链条、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等,这就使得双方的农业食品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也非常相似。


①变化首先来自于更接近消费者的领域,该环节可以最快地体现出新技术新模式带来的改变;②创造产品供给方和销售方的连接是价值转化点,这可以成倍地提升供应链的效率;③消费零售、餐饮等领域的投资规模往往非常大,因为其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进行线下扩张经验复制;④跨领域、跨地区的投资者无法忽视,他们具有的资金、技术、行业资源优势会迅速改变原有竞争格局;⑤资金正在从“下游”向“上游”迁徙,尤其关注基因工程、替代蛋白、合成生物学等前沿共性技术。


2019年,东南亚联盟国家农业食品科技初创公司总共获得了4.23亿美元的投资,涉及99笔交易。从投资金额和交易数量来看,最大的类别是店内餐饮和零售科技,紧随其后的是在线餐饮和零售。

 

图:中国农业企业在东南亚参与建设的产业园区

中国东南亚投资.png

数据来源:“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作者为茹蕾,姜晔,陈瑞剑等

 

(五)中国农业大发展,机械化功不可没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显示,中国粮食总产量连上新台阶,2010年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膳食品种也愈发丰富,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水果的人均产量亦在全球领先。


农业的大发展,现代化设施设备的应用功不可没。就粮食作物而言,主要是各类农业机械的使用,比如各类拖拉机、旋耕机、自动化机械,截至2018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371.7千万时,相对应的是,1978年这一数据为11749.9千瓦时,增长了7倍有余,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0%左右,机耕、机播、机收三项数据之中,机耕率超过了80%。


图:中国粮食产量及进出口数据

中国农业进出口.png 

 

图:中国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及增长情况

中国拖拉机.png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9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