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节约粮食不仅是舌尖的事儿,种植、流通、消费全产业链均需注意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微博截图
大胃王吃播是一类高流量吸睛节目,最早发源于韩国,近年来随着国内直播行业的发展,大胃王吃播也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了博人眼球,假吃、催吐等不良行为频频发生,既造成了粮食的浪费,又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性质恶劣。
行业层面,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已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直播内容管理,坚决禁止在直播中出现假吃、催吐、猎奇、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以及其他铺张浪费的直播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将在法律制定修改中作出有针对性规定,以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此次大胃王吃播事件引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粮食浪费,今天,我们就从粮食浪费开始说起。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有13亿吨的粮食浪费,约占全球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造成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高达7500亿美元。
根据2019年意大利巴里拉食品与营养中心发布的报告,粮食浪费最严重的国家分别为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以欧洲为主,中国的浪费量排名第15位,以中国的人口和面积来看,我们的食物浪费情况低于发达国家。
2019年各国食物浪费量,图片来源于国际在线
据统计,我国餐饮业的人均粮食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在大型聚会中浪费率高达38%,在学生盒饭中,有三分之一的食物都会被浪费。我国城市餐饮业食物浪费量约为每年1700万到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然而这还只是饮食阶段的粮食浪费,在粮食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过程中,也有大量的粮食被浪费,有研究显示,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今年全球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7月13日,在联合国五大机构发布的《2020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中显示,今年全球将新增约1.3亿饥饿人口,加上已有的于饥饿状态的6.9亿人,预计今年底将有8.2亿人遭受饥饿,也就是说世界上每9个人就有一个人挨饿。此外,今年受到蝗灾影响,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粮食产量受损严重,有印度学者预测,今年的蝗灾或使印度粮食减产30%-50%。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白皮书中表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从中长期看,中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这是时隔23年后,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二部粮食白皮书,书中全面总结反映了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那为何又要说粮食安全仍维持紧平衡态势呢?我们的粮食安全是否还存在威胁呢?我们看看数据怎么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6384.34万吨,连续5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其中以玉米(26077.89万吨)、稻谷(20961.4万吨)和小麦(13359.63万吨)产量最高,薯类(2882.72万吨)和豆类(2131.9万吨)产量相对较低。
2018年,我国谷物及谷物粉出口数量249万吨,进口稻谷和大米308万吨,进口小麦310万吨,进口大豆8804万吨(主要用于饲料)。而我国14亿人一年大约需要消耗2亿吨粮食,所以简单来说,主粮咱们够吃。
2019年我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
但在我国的粮食生产和进口量中有一组数据极其扎眼——大豆。2018年,我国进口了8804万吨大豆,2019年增加到8851万吨,而2018年大豆自产量仅为1596.71万吨,也就是说我国大豆总量中有87%依赖进口,大豆进口量超过粮食进口总量的80%!
咱们国家为什么会进口这么多大豆,都用来干嘛了?先说说进口的这么多大豆用来干嘛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等高质量营养食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豆在我国主要用于饲料,也就是说,大豆是间接提供肉蛋奶的原料,是保障民众的营养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大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再说说为什么我们会进口这么多大豆,而不是自己种呢?我们先看一组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大豆的单位面积产量是1897.96公斤/公顷,可能大部分人还不太清楚这是个什么产量水平,我们对比一下,稻谷单位面积产量7026公斤/公顷、小麦5416.61公斤/公顷、玉米6104.29公斤/公顷,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为5621.17公斤/公顷,美国大豆3300公斤/公顷。看看下图更明显,豆类的单位面积产量远远低于其他粮食作物。
2018年我国主要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不同作物之间当然不能直接比较产量,这是不同植物的品种差异。但是这能说明一个问题,在耕地面积有限的中国,种植其他产量更高的粮食是投入产出效率更高的选择。所以总结来说,大豆单位产量低,收益低(美国的大豆经过收、运、储、税等流程达到中国后,总成本依然低于本地大豆),有限的耕地用于保障其他主要粮食的产量,大豆就只能进口了。
大豆原产自中国,上世纪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国口之一。而现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种植技术近些年都没有明显提升,大豆短期还是需要依赖进口。
大量的粮食浪费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对城市废弃物处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有研究显示,全世界8%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是由食物损失和浪费造成的。餐厨垃圾如何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是当前粮食浪费后端处理面对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定义,餐厨垃圾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餐饮垃圾包括餐馆、饭店、单位食堂等的饮食剩余物以及后厨的果蔬、肉食、油脂、面点等的加工过程废弃物;厨余垃圾包括家庭日常生活中丢弃的果蔬及食物下脚料、剩菜剩饭、瓜果皮等易腐有机垃圾(CJJ 184-2012)。
餐厨垃圾极易腐败,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方式不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例如我们常说的跑冒滴漏等问题。而且由于我国餐厨垃圾成分复杂且含量远远高于国外,所以国外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也不完全适用,这就加大了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难度。
图:餐厨垃圾处理,图片摄于苏州市一社区餐厨垃圾处理站
常见的餐厨垃圾处理包括焚烧、填埋、好氧堆肥、厌氧发酵、饲料化、生化处理机处理等方法,但是都有明显的技术缺陷,例如餐厨垃圾热值低、含水量高,焚烧效率低;填埋二次污染严重;堆肥周期太长;饲料化存在饲料安全问题等等。我国的餐厨垃圾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成熟有效的处理技术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欧盟曾经推出过餐厨垃圾处理推荐模型,首当其中的是减少粮食浪费,其次是重新利用和再分配,之后才是餐厨垃圾的各类处理方法。可见得节约粮食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图:欧盟餐厨垃圾处理推荐模型
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陈明曾表示:“粮食生产和消费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减少粮食生产消费中的损失和浪费,意味着我们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水平,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使用,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
所以粮食浪费的严重性可不仅仅是表面浪费这么简单,对后端的环境影响也是巨大的。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推进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形成系列配套保障措施,为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提供借鉴,为全国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作出示范。餐厨垃圾作为城市有机废弃物的主要成分之一,也将是接下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确定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明确要求,到2030年,要让全球零售和消费端的人均食品浪费水平降低一半,同时减少生产和供应链的食品损失。部分国家已经在行动了,例如丹麦在6年时间已经成功地将粮食浪费减少了8%,相当于每年避免了14000吨粮食的浪费。我国从2013年便开始展开“光盘行动”,迄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十八大以来,我们曾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仅仅用了三十年。中国用全世界8%的耕地养活了18%的人口,国家粮食储备全球第一,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和消费国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这背后的代价。为了增加粮食产量,我们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全世界三分之一的化肥都用在了中国的耕地上,中国的化肥用量已经连续三十多年世界第一了。为什么我们会用这么多化肥?因为我国化肥利用率为38%,而发达国家超过50%,大量的化肥农药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污染,并导致土壤贫瘠的问题出现。这是种植和管理的技术问题。
此外,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远低于加拿大(1.2公顷)、俄罗斯(0.9公顷)、阿根廷(0.9公顷)和美国(0.6公顷)等农业大国。2018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72.38公斤,而2017年美国人均粮食产量高达1300kg,差距惊人。发达国家在耕地面积和农业技术方面的领先,才是他们的底气所在。
综合来看,人口多导致的人均耕地面积小和农业种植和管理技术的落后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主要问题。显然耕地面积几十年内可能都很难有大的变动了,所以发展农业技术是当前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上面是粮食浪费背后的问题,针对粮食浪费本身的问题相对更直白,粮食的损失和浪费贯穿在食品生产、消费、流通等全过程,其中有技术问题、有政策的问题、也有认识问题以及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问题,所以减少浪费需要在包括生产、运输、仓储、消费各个环节,例如在生产端提高技术和优化管理、在消费端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完善相关法规标准、采取合理的经济和市场手段等。
粮食浪费的背后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环保两方面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近期粮食浪费问题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一致的批评,说明大家对粮食浪费有较为共性的认知。改善粮食浪费不是短期单方面的工作,而是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长期配合,我们必须要以更科学的方式来生产和消费,同时尊重有限的地球资源,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者:袁凯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