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垂直农业软件初创公司iFarm完成4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作者:35斗的朋友们 2020-08-25 09:32

垂直农场处于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特别是目前由于Covid-19带来的影响,许多垂直农业企业现在认为他们的未来是建立更具弹性,可以高度本地化和可追溯的产品供应链。

 

但这并不意味着建造或拥有垂直农场在财务上的负担有任何减轻的程度。因为即使经过了多年的发展还有垂直农业技术的逐步普及,整个运营成本还有复杂物流仍然是令人失望的。例如至关重要的农场的人工智能发展,仍然面临着比如高电费和高租赁成本等缺点,同时室内植物科学和高规格机器人技术依然异常复杂,因此垂直农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早期的投资者有时会寻求与太空有关联的风险投资的原因,这些投资者从原理上对垂直农业可以带给城市、沙漠、北极甚至火星的改变而感到兴奋。例如,AFN的母公司AgFunder 投资了英国一家初创公司Intelligent Growth Solutions,该公司为潜在的室内农户提供技术,其中包括采用智能电网系统以减少用电量。

 

iFarm是总部位于赫尔辛基的一家初创公司,为室内农场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和硬件咨询服务。目前它正在努力为企业构建自己的垂直农场,并且刚刚筹集了400万美元的种子资金。

 

该轮融资由Gagarin Capital Partners(一家专注于AI的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以太空行走的第一个人命名)领导,并由Matrix Capital,Impulse VC,IMI.VC以及各种未公开的天使投资人的加入。

 

Gagarin Capital Partners的执行合伙人米哈伊尔·塔弗(Mikhail Taver)解释了为什么他更愿意看到iFarm为垂直农场提供解决方案,而不是自己拥有和运营它们的理由。

 

他说:“纯SaaS方法使我们能够更快地扩展规模,因为我们不依赖于资本密集型硬件,也不会面临复杂而昂贵的物流挑战,从而减少了对营运资金的需求。与在遥远的国家中建造一百万平方英尺的垂直农场相比,安装另一台服务器总是更快,更便宜。”

 

垂直耕作即服务 

的确,正如Plenty,Aerofarms或Bowery这样的垂直农业行业先驱者发现的那样,建造和运营垂直农场需要大量资金,同时最初的垂直堆叠基础结构需要精密的设计和安装。那些层层叠叠的绿叶蔬菜或草莓在LED灯的粉红色光芒下静静地生长着,但是这样的画面通常只出现在市中心,那里租金高昂,使很多普通农民望而却步。而且垂直农场通常需要连接数据捕获系统,然后通过传感器和AI技术找出农作物生长模式,并将其与每天变化的数据输入到相关联的数据分析软件以达到最佳实践结果。

 

仅刚刚说的这一项就已经是很多公司要考虑的事情了,而且一旦失败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同时还有更多让会计师担心的问题。事实证明,垂直农场可能需要一整套全新的种子才能更适合室内生活。淡马锡(Temasek)和拜耳(Bayer)刚刚拨出3000万美元用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解决使用机器人收获农产品或维护方面的昂贵问题。

 

在机器人方面,iFarm首席技术官 Max Chizhov表示,他的团队一直在尝试在室内操作无人机来巡逻农场,以帮助检查农作物生长情况和收集相关数据。Max Chizhov说:“如果您的农场里的作物高度超过十米,对所有每天观察农场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室内无人机

在其他地方,iFarm的自动化垂直农场管理技术使客户可以在城市环境中开始种植沙拉,蔬菜,浆果和蔬菜,然后再从空仓库和工厂车间配送到地下室和配送中心。该技术基于一种自适应协议,该协议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所有这些均训练自有关从分布式农场网络中收集的数千种植物的数据以及行业知识。Max Chizhov声称,,该iFarm Growtune平台可以监控任何具有生长偏差或病状的农作物,可以判断植物的重量,并建立改善自身的作物质量特性的系统。平台会不定期向农场工作人员提供建议,并调整局部气候设置,以确保获得更好的种植结果。

 

该公司将利用这笔资金将iFarm Growtune带入另一个阶段,从而使多种垂直农场的运营和现有工厂数量翻两番。此外,iFarm将优化其自动化生产线以降低人工成本,并完成草莓,樱桃番茄,甜椒,萝卜和其他农作物的试验。

 

Gagarin Capital Partners的Taver在描述其公司对这些主张的尽职调查后,描述了他如何引入“技术专家来进行核心技术质疑”。他说,这项投资是“更大的农业技术战略的一部分”。Gagarin Capital Partners的团队“坚信这一领域,特别是针对室内农业可用耕地数量的减少,城市密度的增长以及传统户外农业对环境的重大挑战,使我们相信农业的未来在室内。”


作者:周倩昀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