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数字农业,精准管理——果树飞防植保领先品牌瓦屋科技的成长之路

作者:李秦 2019-07-31 08:34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缺口越来越大。当前种植仍以传统的人工施药/施肥、粗放式管理为主,效率低下,而且普遍存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的现象,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消费升级对高品质、低农残的果蔬需求持续增长,加之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提升农业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农业精准管理势在必行。

 

在国内精准农业领域,作为果树飞防植保领先品牌,瓦屋科技通过数字农业的核心技术及精准管理手段减少农业对人工的依赖,助力国家和政府农业部门实现农业现代化升级。近期,瓦屋科技董事长吴开华接受了35斗(微信号:vcearth)的采访,分享了企业的发展历程和他对数字农业市场的看法。


从植保无人机切入,布局数字农业领域


瓦屋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公司以植保无人机为切入点,聚焦果树、茶树等经济作物,致力于降低农业生产在用药、施肥、灌溉、人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从而帮助农场和农民提高收入。

 

谈到为何选择以数字农业为主要方向,吴开华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有两个趋势会对农业产生深远影响。第一个是国内市场的消费升级,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从而要求农业生产环节更加科学化、数字化、精准化。”

 

“第二个是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年轻人择业似乎都在逃离农业领域,‘农业用工荒’屡见不鲜。而科学技术和精准管理手段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所以,技术为主人力为辅的数字农业将是未来农业的主要模式。”

 

6cb6391a7b0cfe169278e7670955ed8.jpg

(瓦屋科技董事长吴开华,图片来源:瓦屋科技)

 

企业创立之初,瓦屋科技通过调查发现,在日本、美国、俄罗斯,无人机已经成为主要的植保机械。而国内植保无人机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不到2000万亩,覆盖率不到1%。保守估计,如果我国植保作业的40%由无人机完成,按照每架飞机服务1000亩耕地来测算,最终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万架,仅植保无人机整机销售这一项就是千亿级市场。

 

2015年,国内植保无人机公司仅有几家,而且还基本处于探索和技术积累阶段,研发出的无人机并不成熟。瓦屋科技创始团队结合自身技术背景,认为有能力做出一款符合市场需求的植保无人机,加上农作物的施药/施肥又是农业生产环节的刚性需求,市场空间大,因此瓦屋科技选择从植保无人机切入农业领域。

 

就植保无人机来说,大田植保的技术及相关的无人机产品已经趋于成熟,针对多种复杂地形、不同作物的植保无人机市场,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而目前市场上具有果树植保作业能力的无人机极少,通过果树全流程作业验证的只有瓦屋科技一家。

 

早在2016年,瓦屋科技就开始布局果树植保市场。“一来是为了避免大田植保市场的残酷竞争;二来,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三,果树植保在技术层面上是植保最大的难关,只要攻克果树植保,我们就能开辟出比大田植保更大的市场。” 吴开华对35斗记者说。

 

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瓦屋科技在成长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比如,公司成立初期,创始团队运营经验不足,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产品研发和试验上。最困难的时候,在保证员工工资的情况下,高管团队只领500元的月薪,这样的状态持续了一年多。

 

但团队成员始终相信,数字农业是未来,而且是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未来。这样的信念支撑公司一直坚持下去,正如吴开华所说,“做农业是一件长期的事情,别人看不到希望就会选择离开或者放弃,但我们不会,我们的存在就是为了扎根农业。”


深耕果树植保市场,累计作业面积15万亩


截止目前,瓦屋科技主要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果树植保无人机、3D测绘无人机、光谱遥感无人机、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地理信息解决方案、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等。

 

与传统人工喷洒方式相比,通过瓦屋科技的全自动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可以更加高效、及时、彻底地实现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避免地块之间互相影响,同时大幅度降低对人工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根据病虫害、作物长势等情况,实现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变量施肥/施药作业,在保证植保效果的同时节省农药和水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施药/施肥成本,实现植保特别是果树植保的标准化,便于农场及政府农业部门的管理。

 

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瓦屋科技的植保无人机主要针对的是果树作业场景。果树植保的难点在于密集的枝叶阻碍了药液的穿透和附着,瓦屋科技为此研发了果树专用的喷洒系统和飞控系统,使药液覆盖果树底部,叶片正反面均匀着药。RTK定位技术让果树植保无人机飞行更加精准,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重喷、漏喷情况的发生。

 

瓦屋科技的AG系列植保无人机,是国内最早完成果树植保全流程作业验证的无人机,也是唯一的果树专用植保无人机。但在产品设计之初,根本没有行业标准,所以研发团队只能自己制定果树植保无人机的标准。

 

果树植保无人机.png

(AG-1 果树植保无人机,图片来源:瓦屋科技)

 

“首先是药水穿透力要强,药液能覆盖果树底部;其次是药水能够覆盖叶片的正反面,否则难以根治果树的病虫害;最后,果树植保无人机要能适应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因为这是国内的主要地形,果树也多生长在这种环境中。” 吴开华解释道。

 

瓦屋科技研发的果树植保无人机,配合毫米波雷达和3D测绘技术,能自适应平原、坡地、山地等多种复杂地形,确保植保效果和飞行安全。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果园、茶园的全自动施药、施叶面肥等环节,并于2018年进入浙江、山东、广东、陕西、甘肃等省的农机补贴目录。

 

近3年来,通过对苹果树、桃树、梨树等果树的植保全流程精准作业验证,瓦屋科技的植保无人机累计作业面积已经达到15万亩次。植保效果得到用户一致认可,并通过了政府农业部门及药企的检验。

 

可以说,瓦屋科技已经在果树植保领域确立了领先地位,占据了先发优势。35斗了解到,今后,瓦屋科技将立足现有技术,不断升级产品及服务,以挑战更多的果树种类和更复杂的植保作业地形,深耕果树植保这一细分市场。


掌握核心技术是关键,植保托管服务成趋势


瓦屋科技从2017年开始布局数字农业领域,通过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瓦屋研究院,依托学校产学研合作平台,联合开展数字农业的项目研究。截止目前,瓦屋科技已经为浙江安吉白茶、海南红明荔枝等特色作物产区建立了数字农业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并展开了一系列数字农业综合服务。

 

对于数字农业市场的发展,吴开华谈道,“目前这一市场处于爆发前夕,整个行业面临的难关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是农业各环节的数据化还在进行中,农业大数据不够丰富;第二是数字农业相关技术并没有很成熟,行业还没有形成标准;第三是在目前阶段,想把数字农业落到具体的生产环节中去,并不容易,想实际对农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尚需时日。”

 

“但数字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里面潜藏着巨大的机会与市场。瓦屋科技以及数字农业领域相关企业,都应该建立自己的核心优势,扎根数字农业的各个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竞争,以面对未来的机会和不确定性。”

 

3.png

(植保无人机作业现场 图片来源:瓦屋科技)

 

而对于植保无人机市场,35斗了解到,从2015年前后,国内植保无人机市场开始爆发,最高峰国内有2000多家植保无人机公司,但大多没有核心技术。目前很多企业都被淘汰了,市场也从爆发阶段进入到正常发展阶段。2018年,大疆科技率先发起植保无人机市场的价格战,一时间市场竞争更加残酷。

 

面对这样的竞争格局,吴开华表示,“只有既掌握核心技术,能够不断改进产品及服务模式,又能控制运营成本,最终实现收支平衡的公司才能真正存活并成长起来。”

 

此外,吴开华认为,植保托管服务将是发展趋势。所谓植保托管服务,就是农户只需交一定的服务费,其名下作物的植保施肥/施药,将由专业的植保服务机构帮其完成,农民可以享受“保姆式”的托管服务。

 

“未来几年,植保托管服务将会逐渐演化成作物的全程托管服务,而不仅仅是在植保施药/施肥这一环节。从播种到收获全程都由专业的农业公司来完成,农户直接享受地块产出的分成,而不再需要亲自进行农业生产。”吴开华向35斗记者解释道。

 

技术研发和投入是个持续积累的过程,相比其他公司,瓦屋科认为其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更透彻真实。下一步,瓦屋科技将继续打造公司在数字农业领域的核心技术,提高数字农业综合服务效果,致力于对农业生产各环节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