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创立5个月获数千万投资,“每日的菌”倾力打造更适合中国人的膳食益生菌
每日的菌创立于2021年4月,其首个产品“益生菌随行片”在2021年7月上线后便突破100万的月营收。2021年9月,公司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成为益生菌食品赛道的新星。近日,35斗采访了每日的菌创始人杨敏,她将从产品研发、用户积累、竞争格局等维度为我们拆解其创业过程。
图1:创始人杨敏
杨敏此前曾在蒙牛、乐纯酸奶等公司任职,负责功能酸奶板块,并由此了解到在消费端很多消费者购买功能酸奶的潜在动机是由于酸奶中益生菌的存在。鉴于此,一些乳企会选择推出益生菌的补充剂。“功能酸奶里面的益生菌含量非常有限,当你添加过多(益生菌),酸奶就会发酸,因此很多乳企会选择推出膳食补充剂。”杨敏提到。在考察全球益生菌剂型的创新时,她看到,国外的益生菌创新已衍生出了很多新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国内大厂践行则需要更高的权限,创新触点也非常受限,因此杨敏决定自己组建团队创业。
每日的菌首席研发官是来自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崔晨,二人因缘际会,开始了有关菌株的探讨,在聊到益生菌在国内的未来发展时,二人看法相似,一拍即合,杨敏负责整体运营,崔晨则负责生物技术领域的创新。在成品的临床试验上,每日的菌找到了全球食品领域的顶尖院校江南大学,该院校具有非常强大的益生菌菌株开发团队和食品应用团队,其权威院士更是微生物界的领军人物,“能在早期与江南大学较快地达成合作,我们也觉得很幸运。”
杨敏提到,益生菌赛道将会涌现非常多的玩家,其中不乏凑热闹的,在角逐过程中,这些玩家也会不断地退场。“从我们去年刚开始上线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功能性食品品牌都会推出跟益生菌相关的单品,到了今年再去看的话,有很多单品都下线了。”这些玩家不乏药企、乳企和益生菌的制剂工厂,他们很乐意做面向C端的品牌。此外,国内企业还要面对来自国外品牌的冲击。“像欧美、新加坡、澳大利亚这些本来就有益生菌膳食补充剂食用习惯的国家,他们的品牌一定会更加成熟,未来国内的竞争格局会非常丰富。”杨敏表示。
对于消费者而言,丰富的竞争带来的是丰富的选择空间,这就涉及到品牌如何给自己定位。“从专业方向去做,与海外品牌相比,你是弱势的,因此我们自己的触点是更偏向食品定位,”杨敏表示,食品的天然属性是足够大众化,大家都可以吃,随时可以吃,它的场景运用非常广泛,“更加轻松”是每日的菌希望带来消费者的体感。“但是我们依然不会放弃功能性,在功能上有好处的食品才有可能带来长期的复购。”
在产品形态、口味的考量上,“方便”、“好吃”、“趣味性”是每日的菌希望带给消费者的体验。作为益生菌咀嚼片的开创者,团队主打片剂。相对于粉剂和胶囊,片剂不用泡水、不用吞服,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方便快捷。在口味上,团队推出了多种果味,如葡萄、西柚、石榴味,在带给消费者好吃体验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感。
图2:每日的菌产品图
在功能上,每日的菌主打的功能是改善便秘和腹泻。市面上的肠胃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保健疗效的产品,通常以胶囊形式制成,使用胶囊的消费者可能已经存在腹泻的情况,另一类是零食化的功能产品。相对于前者,每日的菌主打场景更偏向日常预防和日常调理,相对于后者,每日的菌的产品则更偏向营养品,“我们虽然会更像食品,但我们是食品领域里面功能感做得比较强的产品。”
对于益生菌品牌而言,可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新兴企业保持生命力的关键要素。在杨敏看来,每日的菌的技术创新主要来自三方面。其一,品牌最核心的创新是底层的微生物创新,杨敏表示,市面上大多益生菌品牌的选菌方式是直接从进口的、出名的益生菌中筛选,而每日的菌在菌株上的选择则是参考菌食同源的逻辑。以亚洲补菌大国日本来说,日本益生菌提炼于当地纳豆,其核心思想是菌食同源更适合本土人民的体质。同样地,每日的菌主打的菌种发现自四川豆瓣发酵食物,通过培育形成孢子类益生菌,团队为其命名“东方之菌”,其耐氧性、胃酸胆盐存活度都好于市面上常见的益生菌。
第二是剂型的选择,国内通用的剂型是粉剂和胶囊,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压片工艺导致的益生菌失活。为了让消费者用得方便,团队仍然选择了片剂,通过超微纳米冷压技术,其产品在高压后仍然能保持活性。
图3:每日的菌产品图
第三,是包装技术。杨敏提到,每日的菌希望能解决原有益生菌产品的痛点,带给行业全新的感受和改变,“益生菌有个最典型的问题是市面上大部分包装的隔氧性、水活性的保持是比较弱的,很多益生菌开发出来了之后,它在货架期的菌株衰退情况却非常严重。”鉴于此,每日的菌独家开发了保鲜仓技术,通过全新的材料使其在较长的货架期内都能保持很高的活性。
每日的菌首个产品“益生菌随行片”在2021年上线首月便突破了100万的销售额,这并非是营销推广的功劳,而是得益于其1%的用户建设。在成立早期,团队便开展了“千人早鸟计划”,这1000个种子用户本身有益生菌食用习惯,也尝试过不少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正是他们助推着每日的菌不断迭代其产品。
杨敏提到,团队会每天对这些用户的体验感受进行跟踪和数据收集,其中也会定期对所有用户进行深度回访,用户能够从中感受到每日的菌足够的匠心。其次,用户的意见也助推了每日的菌产品不断变得更好。“第一个月的购买,很多都是来自千人早鸟的用户,他们觉得吃起来比其他的益生菌效果更好,就会自发地购买给家人吃。”杨敏表示,早期的目标就是扎实地实现1%的用户积累。
关于公司的未来规划,杨敏透露,今年团队计划在更多区域布局物流中心,同时也会继续智能化工厂的搭建以提升产能和用户体验,在微生物领域,团队将持续与三甲医院合作进行产品的临床试验。杨敏提到,“每个阶段都会有比较明确的融资计划,近期也会有一些好消息出来。”
杨敏认为,在整个大健康的食品领域,“万物皆可益生菌化”将是食品发展的未来,越来越多的食品中都会添加益生菌,同时关于益生菌的需求也会遍地开花。
对于企业而言,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在早期,相同的时间单位下,谁能跑得更快,谁的迭代速度更快,谁就能胜出;到了第二个阶段,渠道的建设则更为关键,其中则包含如何快速地将核心渠道的数据回流、明确商业模式等等;第三个阶段,企业拼的便是谁能更好地保证“粮草”,谁能通过一整套完整的供应链做到稳定质量的产品输出,这种可被反复承诺的质量是新锐品牌到了后期备受挑战的核心点。”杨敏提到,越到后期,战略上的布局、品牌的打法便更加关键。而在企业的不同阶段中,可持续创新能力是贯彻所有阶段的核心能力,“它可以源源不断地给品牌带来新的惊喜,这种创新能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护城河。”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