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专访鳇鲸海洋:深耕水产种业30年,致力于将一条鱼做成百亿产业

作者:张玉洁 2022-09-09 09:34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1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 2021年,我国渔业产值为1.51万亿元,其中海洋捕捞产值2303.72亿元,海水养殖产值4301.70亿元,淡水捕捞产值336.56亿元,淡水养殖产值7473.75亿元,水产苗种产值742.90亿元。其中仅占4.9%的苗种领域激活了近万亿产值的渔业发展。

 

图1:2021年全国渔业产值占比情况(单位:亿元)

12.png

(数据来源:《2021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进入新常态,渔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养殖生态环保严控、濒危物种数量增加,水生动物疫病逐渐增多等现象无一不在说明渔业生态发展的重要性。而发展水产养殖,种业先行,种业是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关键芯片”,立足现代育种技术、依靠科研投入,构建企业核心种业技术与优异良种,是未来种业企业发展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水产种业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创新企业,广东省鳇鲸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鳇鲸海洋”)即为其中之一。近期,35斗采访了鳇鲸海洋科研部经理颜霖,她为我们系统梳理了鳇鲸海洋的创业缘起、业务领域与发展规划,仔细讲述了水产种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IMG_3078 2.jpg

(鳇鲸海洋科研部经理颜霖   图源受访者)


鳇鲸海洋立足大型石首鱼种苗繁育技术,首次攻克黄唇鱼人工繁殖世界性技术难题

 

鳇鲸海洋成立于2020年1月,是惠州市政府于2019年重点招商引智项目,致力于水产种业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要专注于食药滋补同源的大型石首鱼类苗种的选育技术研究、濒危石首鱼类种质保育、鱼类遗传育种和种业创新等工作。

 

颜霖告诉我们,早在九十年代初,鳇鲸海洋的核心团队就已经在水产种业行业扎根, 2019年公司创始人颜阔秋先生受到广东省农村农业厅的邀请,在广东省投资建设了“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项目,借此契机成立了鳇鲸海洋。

 

公司成立两年至今,已有30多位工作人员长期驻扎在基地,其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达70%。专精于大型石首鱼种质保育和创新的核心团队力量有高级工程师1 人,研究员 2 人,副研究员 4人,教授级高工 1 人。其中,团队创始人是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大黄鱼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长期从事大黄鱼、眼斑拟石首鱼、双棘黄姑鱼、日本黄姑鱼、黄唇鱼等石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黄唇鱼.jpeg

(黄唇鱼  图源受访者)


广东省海域辽阔,海岸线绵延曲折,入海水系众多,具有上百万亩的半咸淡河口特质的养殖池塘。且珠江口海域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以石首鱼为例,我国有8属31种,其中多个种类都是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优异品种。如国家一保动物的水中大熊猫——“中国黄唇鱼”、食补同源的“香港白花鱼”、五大名胶的“湛江赤嘴鮸”、几近灭绝的“南海大黄鱼”等中国大多数的珍稀名贵石首鱼类原产地都在广东海域。


这些优质石首鱼类所具有的生态习性均符合咸淡水域的养殖环境,在广东都有一定的产业规模。鳇鲸海洋立足于大湾区,结合地理优势以及创始人对现代石首鱼的多年研究成果,因地制宜,选择了大型石首鱼作为种质研发的主攻方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深远海网箱养殖中的品种选择,已经成为制约深远海网箱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外深远海网箱养殖最多的品种是黄条魳、卵形鲳鲹、真鲷、大黄鱼等传统养殖品种,而像金枪鱼这样的体重达30公斤/尾以上的品种极少。


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大型海水鱼类种质资源的利用具有共性问题,即开发不够、商业化程度低下,“大国 ”缺乏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大鱼”。开发适合深远海养殖的鱼类新品种,已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列入《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而大型石首鱼正弥补了这个产业科技问题,符合我国海洋强国发展的战略意义。

 

黄唇鱼幼鱼.JPG

(黄唇鱼幼鱼  图源受访者)


公司以大型石首科鱼类苗种繁育技术研究为核心,先后完成了南海大黄鱼、元鼎黄姑鱼、黄金鮸等大型石首科鱼类大批量苗种繁育技术,通过 SPF 无特定病毒种鱼选育技术, 使用芯片标记选育等方法,保证了优良石首鱼品种选育工作的顺利进展,在大型石首科鱼类种业领域目前处于全国领先位置,瞄准未来深远海养殖大产业,专注“大国大鱼种业”。

 

据介绍,鳇鲸海洋的繁种育苗场整体占地面积达136亩,其中生物饵料培养及孵化车间 2400m2;循环水育苗车间 3600 m2;光温调控亲鱼培育车间 1200 m2,育苗总水体达 5600m2,是目前广东省建设最为完善的封闭式循环水育苗场之一。多年的种苗选育研发技术、优势的石首鱼亲本储备资源和集成性的解决方案共同组成了鳇鲸海洋的护城河。

 

海洋牧场.jpg

(海洋牧场  图源受访者)


2022年,鳇鲸海洋的技术团队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世界极度濒危物种黄唇鱼在人工调控条件下多次自然产卵,突破了黄唇鱼可控性人工繁殖核心技术,并经过了国内权威的种质鉴定单位——国家海洋水产种质资源库专家鉴定并通过验收。为我国今后开展黄唇鱼这一珍稀名贵品种的增殖放流、恢复自然海区的种质资源以及未来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颜霖告诉35斗,鳇鲸海洋为了完整贯通整个产业链,还投资建设了一个海洋牧场深远海养殖项目,先期已投资1亿多元,整体海域总计48.89公顷。该项目结合其坐落于惠州市惠东县双月湾的地理优势,具有可观性强和稳定性强的优势,是一个集环境性生态维护、深远海生态养殖及休闲渔业为一体的海上综合体。

 

两大旗舰品种助力鳇鲸海洋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当谈及公司的商业模式,颜霖表示,鳇鲸海洋对种苗培育、深海养殖、产品深加工及品牌销售等环节都有所涉猎,正在逐步打造“一条鱼”的完整产业链,但鳇鲸公司主要侧重种苗培育领域。

 

除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人工繁育技术研发,鳇鲸海洋针对品类的销售性和品鉴性也拥有两个旗舰品种,一是南海特有大黄鱼,二是黄金鮸

 

首先是南海大黄鱼,它相比于其他大黄鱼品种,鳇鲸团队通过选育技术,已实现其种质质量的良好提高,其体型相似于野生体相,且耐高温性强,适合在广东大范围推广。并且在进行其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时,发现南海大黄鱼的粗蛋白含量较其他养殖品种高,氨基酸的组成更接近于野生大黄鱼。

 

其次是黄金鮸,它属于石首鱼中的大型品种,具有产品长链路的特征,黄金鮸的鱼肉、鱼鳞、鱼骨跟花胶等均具备全鱼开发特质,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其鱼鳔(花胶)是五大名胶之一,整体花胶市场已达数百亿规模,但养殖产品的供应量不到其规模的20%。所以其产业增长性非常可观。同时黄金鮸还具有强抗压性,对传统水产品来说,自然灾害对产品的供需价格有严重影响,但黄金鮸有所不同。即便黄金鮸在捕捞时已经死亡,但其鱼鳔仍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抗风险能力优良。

 

黄金鮸.jpg

(黄金鮸  图源受访者)


具体到执行阶段,养殖之初,鳇鲸海洋会投放150-200g左右的优质种苗到市场,在养殖户承接后的第20个月左右,黄金鮸已达到了15斤时,鳇鲸海洋会对其进行定价回购,通过自身的海上养殖基地养殖,待黄金鮸达35-50斤左右投放销售市场。

 

黄金鮸的产业价值极高,因此每条鱼都有芯片植入,通过扫描芯片就可知晓该条鱼的父本、母本、日常投料等资讯。基于此,鳇鲸海洋开发了“全民认养”的黄金鮸经济产业链模式。对黄金鮸认养模式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小程序或APP全程跟进黄金鮸的养殖过程,甚至在后期的销售环节也有参与感。

 

颜霖告诉我们,司于2021年年底已开始创收,总营收是600万人民币,同时公司也在与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湛江湾实验室等高校和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共同保护濒危物种的同时,开发食药滋补同源的水产品经济模式。

 

未来重点发展分子育种和性控育种技术,同时为生态多样性发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高品质蛋白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提升,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但并非水产养殖强国。颜霖表示,目前我国的水产业还缺少类似挪威三文鱼的大型全产业链品种,市场产业价值不高,一条鱼做百亿产业还远不能实现,这是我国深远海网箱产业的目前最大瓶颈之一。

 

其次,水产行业整体还面临着后备储蓄技术人才缺乏的困境,年轻人不愿意加入水产业也是现阶段的行业痛点问题。未来,国家、政府、企业、媒体等各方应形成一股合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水产行业,共同打造水产养殖强国。

 

近几年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农业领域的投融资逐步升温。颜霖表示,尽管鳇鲸海洋之前未曾进行社会面的融资,但公司对此持开放态度,技术和资本的结合往往能做到“1+1>2”的效果。


一鱼一芯片.jpg

(一鱼一芯片  图源受访者)


未来,鳇鲸海洋在种苗技术方面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抗病性分子育种和性控育种,目前公司已完成石首鱼几类品种的全基因组测序,寻找其性别相关的分子标记,为石首鱼类的性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大型石首鱼后续的经济开发。除此之外,全鱼无排放的加工模式也是鳇鲸海洋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争取做到全鱼可开发、全产业链可追溯、全民可认养的完整商业模式。

 

在采访的最后,颜霖表达了她对鳇鲸海洋和我国水产行业的愿景:“将一条鱼做成一条百亿产业链。”同时,颜霖也希望鳇鲸海洋能够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保育工作中发光发热,对大湾区、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生态多样性做出贡献。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