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富邦王仁宗:数字农业应贴地飞行,出海扩张要学会“打群架”

作者:孙丹 2024-03-26 08:58

微信图片_20240326102418.jpg


快到采访约定的时间,王仁宗双手提着一桶水溶肥走进办公室。他身着黑色西装,戴着黑框眼镜,兴奋地向我们介绍这款新产品。

 

这股潜心钻研的热情源自于1999年。面对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品定价虚高、肥企不堪重负的严峻形势,从事肥料助剂经销的王仁宗决心自主研发,一只脚踏入了国内化肥助剂的无人区。

 

这一年,王仁宗带着几个创业伙伴,在湖北应城老家的田埂上烧制出第一桶多功能包裹剂。为了让肥料助剂的卖相更好,伙伴们连续五天不分昼夜地进行实验,先用家里的汤勺将助剂做成一坨一坨的大块形状,后用电饭煲的筛网做成小米粒状,最后成功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炼制法。这便是后来上市公司富邦股份的前身。

 

此后的几年里,王仁宗信心十足,不断改进工艺,拓宽市场销路。富邦也一路成长为中国肥料助剂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中国数字农业领域的创新者。

 

3月7日,王仁宗在接受35斗专访时表示,“每个创业者,都有不安分的基因。”我们也得以更详细、深入了解富邦股份的创业故事。

 

一、从化肥助剂第一股,到全球扩张的农化巨头

 

时间来到2013年,富邦股份在国内防结剂、多功能包裹剂、造粒改良剂等细分市场的市占率均超过了10%,并成为湖北宜化、云天化集团、贵州西洋、鲁西化工、中化开磷、四川美丰等约30家中国化肥百强企业的最佳供应商。

 

图片1.png

表:2013年富邦化肥助剂行业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企业招股书

 

在喜悦之余,随之而来的是紧锣密鼓的上市筹备。2014年,富邦股份成为了“中国化肥助剂第一股”

 

随着我国化肥助剂产品市场的不断开放,外资品牌对国内企业构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此时,抢占海外市场成为了王仁宗下一个目标。

 

2015年起,富邦股份分步收购荷兰诺唯凯100%股权。借助荷兰诺唯凯的销售渠道,富邦股份快速拓展了欧洲市场的客户资源。

 

2017年起,富邦股份分步收购法国PST100%股权,一家成立于1999年的化肥助剂商,顺利拿下欧洲南部市场。

 

文件显示,富邦股份中国总部负责亚洲全系列助剂销售;荷兰诺唯凯负责西欧、北欧、俄罗斯、北非、中东地区的全系列助剂销售及服务;法国PST负责西南欧、非洲、大洋洲、南美的全系列助剂销售。

 

借助两次果敢的大手笔收购,这只化肥助剂“巨人”的触角延伸到全球市场,成为中国化肥助剂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并跻身于全球化肥助剂供应商前列。

 

根据2023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2.7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33.39%,年初至报告期末营业收入7.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26.25%


图片3.png

表:富邦股份2023年三季度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富邦股份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

 

从公司经营管理分析来看,该变化主要源自于助剂业务增长及合并范围增加。当前,公司正积极进行市场调研,有序推进越南、印尼市场拓展,并同东欧业务高效协同,持续为海外业务拓展注入新活力。

 

在研发方面,引领“农化助剂”行业发展新风向也是王仁宗的下一个目标:将传统肥料助剂与种子、农药、微生物菌剂等技术融合创新,开发出更加低碳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新型农化助剂产品。

 

于创业这条布满荆棘的路上,王仁宗似乎总是在不停地追赶

 

二、下一个十年,打造数字农业中的阿里巴巴

 

“你们的肥料助剂做得很成功,为何转型做数字农业?”

 

这是王仁宗遇到过无数次的提问

 

历史在翻页,时代在转折。王仁宗表示,化肥助剂行业竞争白热化,升级是大势所趋,转型也是Nutrien、Mosaic、Yara等国际大型肥料公司所达成的共识。

 

2015年,《产业互联网》这本书引起了王仁宗的注意,出于对“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关系问题”的极大兴趣,他找到了作者,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两人一拍即合,就“行业未来应该如何转型”进行了深度交流。

 

往前看,这是一场蓄势已久的数字革命浪潮,也是王仁宗从肥料助剂隐形冠军宝座走向“自我革命”的二次创业。

 

2014年是国内互联网公司上市的窗口期,全年共有31家公司IPO上市。其中,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以92.7美元开盘,成为国内数字经济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同时也将这股汹涌的创新创业热情猛烈地吹向了农业领域

 

彼时的数字农业,玲珑初开,百子待落。

 

2015年5月,国内最大的农药制剂企业诺普信孵化“田田圈”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发力农业社会化服务。2015年7月,金正大集团联合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及其他几家投资基金共同设立的“农商1号”正式上线,直指农资电商市场。2017年,中国领先的农业投入品企业中化集团推出“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依托数字化工具提供农田、土壤、农事作业等大数据服务。

 

而成为全球肥料助剂领域龙头后的富邦股份也未曾懈怠,自2016年起开始在数字农业领域布局,不断寻找全球农业科技公司“标的”。

 

刚开始走起来还是很艰难。

 

王仁宗表示,企业首先要活下去,才能在更长的周期内去打通整个流程。为此,富邦股份采取了“广撒网”策略,近乎疯狂地网罗全世界的数字农业“黑科技”。

 

2016年至2020年间,富邦股份通过控股加拿大SoilOptix,切入CT土壤检测与土壤数字地图领域;参股以色列Saturas,抢占茎水势智能传感器领域;参股以色列Fruitspec,布局作物估产传感器技术;同荷兰Alsys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独家使用其机器人土壤检测技术相关知识产权及商标,并负责检测机器人的设计与生产;控股以色列Tevel,引进其水果采摘无人机设备;引进以色列Soli先进温室技术和管理模式,建设数字农业产业园……

 

对于追求内部创新这件事,王仁宗也从不吝啬。

 

2014至2022年,公司年均投入的研发费用高达2132万元人民币,最高占到营收比重的6.25%。

  图片2.png

表:2014-2022年富邦的研发投入情况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

 

在自我创新和外部引入的技术整合之下,富邦股份成功探索出集土壤检测、水肥一体化、物联网管理、无人机采摘、产量预估于一体的“耕种管收”农业数字化全产业链条。

  产业链生态.png

图:“种肥药+数字化+生物技术”的数字农业生态

来源:富邦股份2023年半年度报告

 

提到布局动作,王仁宗侃侃而谈,兴之所至还打开了早已准备好的幻灯片,为我们展示起了富邦的数字业务版图“机密”。

 

“投禾大科技是一次试错。”

 

我们花了五六年时间,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小切口”:水肥一体化精准滴灌。公司选择与国内顶级的传感器设备、遥感技术团队合作,从而输出更具竞争优势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只为帮助农民省心、省力、省钱、提高单产。

 

这里,王仁宗提到一个有意思的词:贴地飞行

 

就像智能手机连小孩都会使用,我们的智能化设备也一定要足够操作简单、足够人性化,才会让农民愿意买单。

 

“配肥机可以自动计算出的肥料配方,几分钟就能完成配肥工序,生产出相应田块所需的个性肥料。并且测土到田、配肥到站、配送到点。”

 

“将数字智能球阀放置于棉田内,种植户只需用手指轻轻点击屏幕,便能实现远程数字农田节水灌溉及施肥。”

 

来到土壤检测实验室,在一只只自动化机械臂的抓放之间,土壤、固体废物、肥料等物质的详细“体检报告”便生成在操作屏幕上。

 

在富邦的办公大楼内,技术部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智能配肥机、数字球阀、气象环境监测站、土壤墒情监测仪、作物长势监测仪等一众设备的操作方法。

 

好风凭借力,才能上青云。

 

“有了这些数字化设备搭建的‘高速公路’,富邦的创新肥料、生物农药、生物固氮类产品才能‘跑’得更快。”

 

王仁宗用这个形象的比喻,为我们耐心解释了肥料和数字化两大业务的一体化协同模式

 

他表示,下一个十年,要将富邦打造成数字农业领域的阿里巴巴、农资经销行业的7-11便利店。

 

三、与巨人结盟,积极走出国门“打群架”

 

2023年7月18日,武汉欧特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由富邦股份与摩洛哥磷酸盐公司(OCP)于2022年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3A Innovation Center担任唯一股东。

 

这是一个强烈的积极信号。这个被王仁宗称之为“巨人”的世界最大磷酸盐出口商和生产商,开始主动走向中国,走进富邦,开展数字化业务的深度合作。

 

王仁宗表示,摩洛哥已探明磷酸盐储量为500亿吨,占全球储量的73%,而我国仅有不到5%。OCP作为摩洛哥磷酸盐资源的唯一总管,垄断了摩洛哥乃至非洲磷化产业链各环节,30家分公司及合资企业分布全球。

 

“巨人”的主动结盟,除彰显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之外,也印证了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的看法:集中专注和全球导向的结合是隐形冠军战略的核心特征。

 

时间回到2018年,富邦股份全年营业收入5.77亿元,其中境外营业收入2.92亿,占比达50.66%,同比上升31.85%,首次超过境内。种种迹象表明,富邦股份的全球化成果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深远谋划。

 

王仁宗表示,面对市场的极度内卷,只有出海,才能将国内的创新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由于肥料、农药类产品的进入全新市场的周期较长,富邦股份摒弃了“价格战”,而是选择以并购方式“借船出海”。但国际化不仅是为了扩大市场,更重要的是加大海外技术与国内市场的协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除股权变化外,其他方面尽可能照旧。”

 

在对比了美国和日本企业出海运营模式的差异后,王仁宗强调:海外并购是一个双方互通有无、资源整合、相互磨合的过程,要最大可能地尊重、保护对方原有的创新活力,在此基础上使用自身技术去帮助其提升肥料品质、生产新型肥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深耕出海多年,富邦探索出了一条国际技术转移的创新模式,生动演绎了“走出国门打群架”的景象。

 

除自有系列专利技术的出海转让外,公司积极推动郑州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团队的科研成果“出海”转化,致力于向世界输出农业现代化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中国解决方案”。

 

“活久见”。

 

当被问到如何寻找这些优质项目时,王仁宗的回答引发了在场人的大笑。他随即打开了自己的电脑浏览器,向我们展示了一面“整整齐齐”的“收藏夹”

 

20余个单独命名的文件夹安安静静地躺在浏览器的收藏列表中,有机肥、微生物、传感器、机器人……点开每个文件夹,映入眼帘的是难以计数的外文网址。王仁宗提到,他每天都要打开看看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

 

谈及市场开拓计划,王仁宗引用了一份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全球60%的未开垦耕地在非洲,土壤酸化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基于“相邻近”、“市场大”等选择标准,他表示,接下来富邦股份将会重点瞄准非洲、东南亚、独联体国家等市场区域。

 

在思考未来时,王仁宗满怀激情地表示,“生物技术”和“数字技术”将重塑整个农业

 

接下来,公司的生物农业业务板块将从根结线虫这一经济作物最重要的病种防治、禾本科固氮菌及综合运用技术研发、微生物增效剂、放氧肥等产品管线上重点突破。数字农业业务板块则从生态链伙伴禾大科技的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富贵象团队的测土配肥技术两个智能化端口切入,持续追逐“用数字化技术赋能全球农业”这份企业使命。

 

记者手记:


在与富邦股份董事长王仁宗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其儒雅外表之下逐渐显现出来的敢于开拓、积极冒险的精神让我们为之震动。王董的“收藏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之相似的还有位于办公室一隅的“董事长书架”,整齐而壮观,容纳图书超过千本,专业技术、市场研究、企业管理、历史等品类无所不包,俨然一个小小的藏书阁。这些细节仿佛回答了,创业者除了有“不安分”的基因之外,还应当具有的心性:持续学习、开放自我、拥抱变化。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