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领跑数字农业,为什么是浙江?

作者:胡小凤 2022-05-31 09:36

水木九天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数字蔬菜工厂,从选址、办手续到开工,一共用了23天。而创始人王晓庆透露,在与德清县政府沟通前,公司的选址主要集中在大城市旁,对于县域并未抱有落地的想法。

 

水木九天2014年在北京成立,多年来,王晓庆为推广公司蔬菜工厂技术及理念奔走,基本把全国各地跑了个遍。

 

直到2019年落地德清,建立数字蔬菜工厂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都市农业综合体,也是浙江省第二批数字农业工厂试点主体、浙江共富第一批解决方案、数字赋能产业第一批试点、第一个低碳农业标准起草和示范点。

 

尹淑萍 ,被人亲切的称为草莓博士。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博期间专攻草莓方向,毕业后在北京农科院从事科研工作11年,而后受聘于西班牙艾诺斯种业,任中国区总经理11年。

 

2013年,致力于草莓新品种研发的尹淑萍辞职创业。先后去到内蒙古、云南创建草莓基地,因为这两个地方的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做草莓育苗。

 

但是2021年,尹淑萍最终去到浙江嘉兴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创建了嘉兴佳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莓”),并打算在此把佳莓发展成公司总部。

 

这并非个别案例。作为全国唯一做全面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探索实践的大省,浙江的数字农业发展走在前列,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全国遥遥领先,越来越多的农业企业扎根浙江。

 

《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7.9%,浙江发展总体水平为 66.7%,位居全国第一。


根据企查查数据,浙江省农业相关企业现存37.4万家,截至5月底,2022年浙江省农业相关企业已经新注册3万家。近五年,浙江省农业相关企业新注册数量整体也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中2019、2020两年增幅均超30%,分别增加5.7万家、7.7万家。

 

为什么是浙江?

 

补缺陷补短板,强专业高效率


初次与德清县领导交流时,王晓庆惊讶于他们对设施农业的专业性。

 

“当时与担任德清县统战部工作的周志方交流,我们并没有谈怎么去落地,而是一起探讨设施农业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发展难点是什么、核心技术是什么、企业的优势和需要什么支撑。正如两个人谈恋爱不是为了结婚生孩子去谈,而是基于共同理念去谈。”

 

他认为,这样政府能结合企业情况给到他们需要的帮助,对于有点学院思想的创业者来说,遇到志同道合的政府比给钱更加重要。

 

数溪科技在杭州成立了浙江慧种田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目前在全国成立的唯一一家子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冯欣欣认为,浙江领导干部技术思想理论迭代速度远快于企业的迭代速度,大部分企业处于跟跑阶段。

 

浙江省做全面创新、深化改革,其中涉农县域有86个,政府班子市场信息接触广、理论学习频次高,每天都在快速的学习总结迭代,将理论、实践相结合,思路新,落地速度快。


“聪明务实,还比我们更努力,当时和省厅处长开会,他们说平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周末加班到八九点是常态。”冯欣欣感慨。 

 

当地对企业的重视程度、办事效率让王晓庆印象深刻。譬如德清数字蔬菜工厂的最后选址,是晚上11点在现场确认。为了推进项目落地,建立了“水木九天项目推进工作组”微信群,群里二十多人,除他之外均为各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

 

佳莓入驻的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对自己的定位是农小二,专注于服务好园区企业。尹淑萍回忆,她在南京出差时,农开区领导两次亲自上门拜访,详细了解项目并认定它是农开区所需,到了第三次沟通,对方把所有政策和盘托出。时间线上,2020年9月份初次见面,在当年12月中旬正式签约,春节后尹淑萍开始做项目规划, 2021年6月正式开工, 9 月份就开始陆续投产。

 

高效率背后,与当地对产业发展规划定位清晰不无关系。

 

浙江的政策扶持力度大、服务好,对企业的要求也更高。冯欣欣表示,浙江已经过了为了招商而招商的阶段,更多是围绕核心产业,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精准地招商引资和补贴他提到,现在所有要过来落地的企业都要路演,进行专家评审,只有符合了当地的产业政策、产业技术要求,才会给到落地支持。

 

在决定落地前,王晓庆曾反问时任德清书记王琴英,你为什么要选择水木九天,而不是本地的其他团队。他得到的回答是,我们采用引链补链的逻辑,研究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本地产业链的缺失,引进外部优质企业来补链或强链。方向为先,再选对人,最后赋能企业。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这种特性决定了浙江要推进更多高效能农业,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发展设施农业是有效方式之一,且可保障当地农产品品质,水木九天的数字蔬菜工厂正好符合需求。

 

佳莓处于平湖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国际科技农业示范区,只有3平方公里,因此瞄准高端的花卉和水果类的种业公司,佳莓致力于草莓种业的技术研发,将与政府一起拉动周围草莓产业的发展。

 

“平湖农开区的领导班子,从上到下都非常专业,非常知道自己要什么样的企业。第一,他们很会选企业;第二,一旦选定企业后,就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拖泥带水,办事效率非常高。”尹淑萍谈到。

 

办事态度、服务意识建立了良好的初步印象,落地后的长期服务,则是留存和发展的关键。

 

佳莓落地后,合同中所有的承诺都得到兑现。入驻以及基地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琐碎的工作和问题,都由农开区的服务团队全方位解决,企业可以放开手脚,专心致志做好研发。

 

王晓庆表示,不能重招商,轻落地,服务应该穿插于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对于后期一些财政补贴、人才引进项目,政府会主动找到企业,让企业提前做准备,差异背后其实是服务的主动意识和被动意识问题。

 

多举并措,真金白银投入


一切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作为支撑。浙江在财政补贴、金融创新等层面,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据冯欣欣介绍,浙江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属于精准滴灌型,力度更大,精度更高。在余杭,围绕芯片、生物医药、数字科技几大方向,扶持力度从几百万到上亿均有可能。会根据项目的投资额度、技术高度、团队先进性等方面进行考核,财政投入再加上人才、住房、租房等补贴,基本上可以实现1比1配套补贴。此外,政府承诺的财政补贴支持、与政府合作的项目资金都会按期兑付,不开空头支票,企业可以放心做事。

 

尹淑萍表示,佳莓项目的建设在资金上得到了政府很大的帮助,通过政府建企业用的方式,解决了大部分固定资产的投资建设,另外一些数字化、智慧化、专业化的装备也有相应补贴。

 

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浙江在此方面的投入也不手软。以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例,根据《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投入总额为341.4亿元,县均财政投入1292.3万元,其中浙江县均投入高达12876.0万元位列第一,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浙江省政府还主导设立了100亿规模的乡村振兴基金,支持重大区域特色产业、农业战略和新兴产业、重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产品加工和全产业链建设,以及包括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新型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数字乡村建设等在内的一系列省级乡村振兴重要任务。

 

财政补贴之外,浙江积极推动金融创新。针对农业企业以往无抵押物用于融资的困境,通过金融产品嵌入,创新融资新模式,为农业公司提供高效的信贷支持。

 

为了建设在德清的数字蔬菜工厂,王晓庆抵押了北京的房子,同时把股权也质押融资贷款,投了将近1.2亿资金。


一次王晓庆与德清县农业农村局沟通,聊到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问题,城市资产可以到银行抵押,农业地上资产却不能抵押。为此,县委书记组织农业农村局、金融办、各个银行等相关部门沟通讨论。

 

后来由政府担保出台背书,以蔬菜大棚作抵押,水木九天从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德清县支行贷到第一期1800万元的授信,首笔700万元资金已经落地,未来总授信额度将达到1个亿,形成资产贷款比1:1。据王晓庆介绍,这也是全国首笔生产设施最大额度抵押贷款。


在金融信贷创新上,还有满足畜禽养殖户融资需求的“活体贷”、利用政府签约合同贷款的“政采贷”、涉农普惠贷款产品“兴农贷”等。

 

创新背后离不开政策要求指引。根据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浙江银保监局、浙江省农办、浙江省财政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质效 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省的指导意见》,力争2021-2025年,全省涉农贷款新增2万亿元,农户贷款新增1万亿元。

 

在农业保险创新上,浙江同样敢为人先,是全国最早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省份。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种植业、养殖业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的直接物化成本保险。

 

浙江现代农业促进会通过产业资源整合,打造农业生态圈,为企业的发展赋能。其副会长单位专注于做农业保险,农促会秘书长王秋燕介绍,浙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业保险,比如针对杨梅产业,推出杨梅采摘期气象指数保险。下雨会影响杨梅产出和品质,该险种规定在保险期间内,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很多金融创新品种并非浙江独有,不同地区办理难度不同。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的是,结合产业,政府、银行、企业三方推动金融支持方案落地。

 

茶产业是浙江特色产业之一,农产品销售服务平台赶街近期入选抖音电商浙江首批茶叶产业带服务商。其创始人潘东明透露,与政府沟通,政府愿意针对性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比如产地、仓储、物流、活动等优惠。此外,浙江省建设银行相关负责人亲自上门拜访,商讨结合当地政府和项目,给予浙江茶产业发展资金支持。

 

天时地利人和


尹淑萍在云南和内蒙做基地的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浙江,号称“鱼米之乡”,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经济发达地区。其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位于长三角地区,紧邻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省会杭州经济发展水平位列新一线城市之首,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浙江的历史沿革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开启了中国电商的新篇章,造就了浙江繁荣的电商产业。2010年,潘东明在浙江丽水遂昌成立了赶街,成为最早进入农村电商的赛道企业。

 

潘东明表示,改革开放后,浙江的新商业探索一直领先,浙商的繁荣、阿里网易等互联网经济的崛起,都说明浙江商业创新的氛围浓厚,全省政府及人民的互联网、数字化思维建立较早。

 

在赶街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潘东明见证了农村信息化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标志性事件之一是快递物流。创业刚开始时,浙江作为当时电商产业发达的省会,在县城里也没有几家快递点,网购的人一天更是寥寥无几。在很少包裹的情况下,乡村物流运营成本高,赶街自行买车物流配送,花两个小时配送一件价值20元的衬衫。

 

而现在,赶街的服务点已经下沉到乡镇,一个乡镇平均每天处理一两万个包裹,农村农民对互联网、对电商的使用已经非常熟悉,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快递公司都在乡镇进行配送。

 

伴随着农村电商发展起来,是浙江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配套的提升。《2021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达到37.9%,浙江发展总体水平为 66.7%,位居全国第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拥有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浙江,还是全国唯一做全面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探索实践的大省。

 

以卫星遥感技术起家,聚焦于农林水、自然灾害等领域的研究的领见数智,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乡村振兴及共同富裕的带动下,结合浙江山地为主的地理特性,从2020年开始切入林业产业的数字化领域。

 

领见数智主要配合政府从0到1推动浙江林业产业的基础数字化架构建设,其创始人周祖煜博士表示,浙江政府为推动数字化建设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经费支持之外,还积极开放部分数据,调动专家、企业家、优秀的林业农户和领见交流配合工作。现如今领见数智已经发展成浙江省林业数字化的领军企业。

 

浙江整体数字化改革成效显著,一个代表性事件是,依托面向企业群众的“浙里办”,和面向机关办事“浙政钉”两个应用,给当地的人和企业提供便利,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事情都可以实现“一网通办”。

 

冯欣欣分析,数字化改革和共同富裕为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两者结合可以在全省实现公共服务的无差别供给,不以县域为级别,而是下沉到一镇一村,全浙江有几千个村,市场体量和规模很大,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更聚焦,服务更落地。

 

拥有再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配套,发展也离开人。浙江为了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农村的人才培养政策。

 

在2015年,浙江在全国首创提出了“农创客”培育,鼓励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有创意理念、创新精神、创业热情的投身现代农业创业的大学(大专)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且在农业技术、模式、营销、产品等方面有创新突破的有志人士投身农业。

 

2021年浙江省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2021—2025年)的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省累计培育农创客10万名,辐射带动农民100万名。

 

新近发布的《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高质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入推进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乡贤回农村的“两进两回”政策,新培育农创客2万人以上,建设青创农场200家,招引4万名新乡贤参与家乡建设。

 

谁是下一个浙江?


农业是一个复杂且宏大的命题。

 

其覆盖的领域极广,从农田到餐桌,从底层技术到品牌打造,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商业模式创新,每一点都关联一个产业。加之中国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的多样性,去寻找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发展方向并不现实,更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寻找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浙江土地规模小且分散,不能像农业主产区一样大规模发展主粮等作物。因此更需要发展品牌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以杭州西湖龙井为代表的茶产业享誉世界。

 

周祖煜博士表示,领见数智切入的林业产业领域有很多浙江代表性产业,如山核桃、猕猴桃、牛油果、杨梅等,种植大户及企业收益不错,“临安区现有的山核桃,综合产值达35亿元”。他认为,农业并不完全是大家想象中的苦生意,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是如何让下面的农户实现致富,通过去掉中间环节、打造品牌等方式把农产品卖出好价格。

 

赶街在助力农户增收、卖农产品的过程中,碰到的一大现实问题是,真正需要去帮助的对象是小农户,他们没有产业化,销售困难。需要采购的盒马鲜生和需要卖农产品的农户,二者合作存在困难。盒马对于农产品包装、分级、等级、质检报告、食品生产许可认证等均有标准,但是中国 90%以上农户没有办法匹配渠道的标准。

 

所以赶街要做的事情,是让更多的小农户组织起来,把1亩地变成100亩,实现商品产业化和标准化,打造品牌,对接渠道等。潘东明强调,这个过程要注重因势利导、实事求是。鼓励哪些产业,不鼓励哪些产业,政府需要有前置性的规划和思考,改革不是一年两年就有效果,可能需要 5 年 10 年甚至更久。

 

睿坤科技以植保为切口,探索智能化种植新路径,其总经理管征超认为,要关注个体、小农户、小应用。数字化改革要实现在某一个业务流程上打透,每一个痛点都需要核心的解决方案,针对浙江土地分散现状,更需要小型化、单兵化的科技应用,识别病虫害问题并解决问题。

 

各地农业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不同,但底层的政策、技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却是相通的。

 

多位受访者告诉35斗,针对农业的政策关键要长期和坚持,理性科学规划当地产业发展。不能换一届领导换一个产业,支持力度需要持续深入,撒胡椒面式的扶持很难出成效

 

冯欣欣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各地需要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此外,对农业的经营需要放水养鱼,让新兴经营主体快速成长,仅靠小农户或一两家龙头企业,无法提升产业活力和规模,农业配套服务相关企业也不能发挥价值。

 

农业数字化、现代化是大势所趋,涉及到的固定资产投资大,需要多种形式多种层面的金融支持。在采访的最后,尹淑萍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在探索中寻找答案:农业发展进程中,非农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如何?

 

她认为,“农业创新型企业正不断涌出,农业投资的机会同样越来越多,总要有人去先行先试。”

 

致谢:

 

因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内容附上,但感谢多位专业人士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观点及丰富案例,特别致谢(按姓氏笔画排序):嘉兴佳莓创始人尹淑萍、水木九天创始人王晓庆、浙江现代农业促进会秘书长王秋燕、数溪科技联合创始人冯欣欣、领见数智创始人周祖煜、睿坤科技总经理管征超、赶街创始人潘东明。

 

35d.png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