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珍肉推出植物基“酥肉”“小龙虾”,人造肉破局出圈

作者:35斗的朋友们 2020-06-18 09:29

2020年6月18日,珍肉正式发布两款研发多时的新产品——应用于川渝火锅场景的“植物小酥肉”和社交美食爆品的“植物小龙虾”。这两款产品均是珍肉为国内消费者量身打造,契合中国消费者传统饮食习惯和口味的植物肉美食。

  图片2.png(配图:珍肉小龙虾,珍肉小酥肉)


巨大市场潜力下,中国人造肉市场困局


近段时间,人造肉在国内市场形成新一轮热潮,多家餐饮品牌在国内布局或推出相关产品;投资界也一片火热,相关概念股一路高歌猛进;社交媒体热点不断,似乎人造肉风潮已然到来。反观消费市场,超过90%的中国消费者听说过人造肉,但即便消费者听说过了解过,有正确认知却不足4成,真正购买并食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消费者似乎还停留在尝鲜阶段。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咨询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预测,2019年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规模约为121亿美元,预计以每年约1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279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下,各种植物性人造肉的产品创新跃跃欲试。作为一种科技新食材,人造肉产品如何突破“鸿沟理论”走入主流市场?行业何时能达到真正拐点?成为了从业者最关注的问题。


珍肉破圈突围,打造契合中式餐饮习惯的植物肉美食


纵观近期国内餐饮门店推出的人造肉产品:植物炸鸡块、植物肉酱千层面、植物肉汉堡等,几乎所有产品都是针对西式餐饮场景设计,真正为中式餐饮量身打造的人造肉产品几乎没有;中国植物性食品产业联盟秘书长薛岩分析认为“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消费肉片、肉块、肉丝,并非肉糜,因而更在乎植物肉的口感质构,如何开发出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植物肉产品,在传统菜肴、辅食中得以应用,是人造肉能否在中国普及发展的关键。”


面对目前的行业困境,珍肉创始人吕中茗表示“任何新生事物想要从尝鲜阶段走入主流市场都要回到产品本身,回到每一个消费者的体验本身。”早在品牌诞生之初,珍肉便萌生了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更契合中华美食文化传统的产品。就像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更了解中华传统美食,本土化的食品科技也更容易与源远流长中华美食文化碰撞融合。在2019年9月份,珍肉推出第一款中式植物肉产品——植物鲜肉月饼,受到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在2020年6月18日,珍肉带来两款更加诚意满满的作品,决心用中式植物肉创新破圈突围—应用于川渝火锅场景的“植物小酥肉”和社交美食爆品的“植物小龙虾”。

 

珍肉推出的植物小龙虾,弥补小龙虾供应链痛点


据《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从26.55万吨增加至112.97万吨 ,增长了325%。据《报告》测算,小龙虾产业2019年总产值达3690亿元,同比增长37.5%。小龙虾在餐饮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消费群体扩大,电商外卖等线上售卖渠道的发展,中国小龙虾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据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小龙虾消费者规模将达到3.6亿人,发展潜力巨大。


小龙虾作为一种鲜活产品,它带有水产品的特质和行业痛点,受季节性限制且缺乏统一的生产规模和标准,供应链波动很大。植物小龙虾的推出可以弥补小龙虾产供应链的痛点,给消费者多一种选择。以人造肉现有的技术,完全能够做到规模量产,不受季节和产地限制。

 

零胆固醇、零激素、零抗生素的小酥肉与中式火锅更配


火锅历史悠久口味多元,为消费者所喜爱,现已成为餐饮行业份额最大的细分领域。据相关调查,排名前十的火锅连锁企业每月销售小酥肉2500吨。小酥肉口味独特,不仅可以酥脆爽口,也可以滑嫩软糯,由于口味不同,可以应用的场景也就更加广泛,比如可以面向酒席、团膳、火锅、连锁超市、便利店、休闲油炸小吃店等,其市场规模不可估量,据估计,未来会有几十亿到上百亿的产值规模。


回顾2019年,猪肉市场可以用“疯狂”来形容。受非洲猪瘟以及行业需求紧缩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上涨导致了小酥肉价格的上升,对消费者带来诸多影响。珍肉推出的植物小酥肉给火锅渠道提供了一种新选择。在产品本身,植物小酥肉不含胆固醇、抗生素和激素、脂肪含量更低。珍肉希望通过小酥肉进入火锅渠道,为人造肉与中式火锅的融合奠定基础。

 

珍肉研发合伙人:永续未来替代蛋白研究院


人造肉核心技术的壁垒来源于对于植物蛋白质构和风味物质组合。珍肉在技术层面引入永续未来替代蛋白研究院作为研发合伙人,共同投入力量在核心挤压工艺和植物蛋白质构方面寻求技术突破。替代蛋白研究院质构首席科学家张波博士表示,“国外人造肉从营养成分的模拟切入,选择了质构比较容易模仿的肉馅类产品进行开发,符合国外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国内植物肉研制要取得成功,需要在肉块产品的模拟,特别是肉块产品质构的模拟上要有所突破。这对植物蛋白质构调控技术的要求更高、更精准。”研究院在科研领域集中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顶尖专家学者,均在蛋白质构、功能、加工及装备制造领域研究超过15年。


 图片1.png (配图:张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研究所研究员,永续未来替代蛋⽩研究院⾸席质构科学家)

 

珍肉供应链合伙人:中国知名素食企业——齐善


由于人造肉产业刚刚兴起,相关技术术语、标准、法规等方面尚处空白阶段。相关上下游企业联合制定高门槛、对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标准,才能让更多消费者接受“人造肉”。在供应链层面,珍肉引入从1993年就开始从事植物肉研发、生产、服务的深圳齐善食品公司作为供应链合伙人。齐善是中国最知名的素食品牌,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优、品类最丰富的全产业链植物肉生产能力。在传统素食人群以外,双方将合作开拓更大市场空间的主流人群植物肉市场。


齐善公司负责人表示“美国有美国人的植物肉技术,欧洲有欧洲的,中国也有关于中国植物肉技术的理解,大家合作起来共同构成了对未来食品技术的描绘。”在产品的价格上,珍肉推出的两款新产品都选用国产优质植物蛋白,通过和知名供应链合作不仅产品生产质量可控,在物流运输上也大大降低了成本,植物小龙虾和植物小酥肉的价格与真正的小龙虾和小酥肉价格相差无几。


未来,珍肉将一如既往地开发与中国消费者传统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人造肉美食,真正做到人造肉产品的本土化创新与发展。


珍肉在中式植物肉领域独特的定位和行业优势也吸引了国内外投资者浓厚兴趣。2020年初珍肉刚刚完成一笔来自纽约替代蛋白专用基金BIV(Big Idea Ventures)的种子轮+投资。据公开信息透露,BIV的出资方包括在人造肉领域持续布局的泰森风投,淡马锡和布勒集团。该笔投资也表明了BIV对中国植物肉市场的信心。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