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后疫情时代的农业食品投资机会挖掘:提高供应链效率、减少食物浪费、餐饮数字化转型
【编者按】本篇报告来自于美国风险投资机构Better Food Ventures,该公司专注研究创新技术对食品系统的正面影响,主要投资于可以转化和改善农业食品领域的可扩展技术。本篇报道指出了现阶段食品行业体系上的问题,主要是旧的体系不再适配新的行业趋势,且各种问题在疫情的驱使下加剧。报告提出了重建供应链和改善中间环节的建议,且着重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提出了以IT系统为基础的架构,以及通过数字化升级食品供应、加工、服务产业链的见解。
此篇我们分享一些观点给正在考虑食品和农业领域的其他投资者,它们或许能促成有积极作用力的资金部署战略。这一前景的核心是对基础数字系统架构的重要性的理解,以及辨认对于发展未来稳健技术生态系统所需成就(乃至更重要的是失败)的能力。
现今的食品体系根本上是由供给驱动的,农民是价格接受者而不成比例的利润都归于中间商和市场创造者。随着品牌、零售商、食品服务供应商对重要的消费者需求信号进行持续地收集,这些信息更加地脱离食品生产者和供应商。由于没有正确的数据指导他们操作,食品系统的从业者缺乏对供求错位进行充分反应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乳制品行业在这个“混乱的中间地带”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在目前的系统中,重新规划加工厂来适应需求的变化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而许多加工商认为这并不划算。而这又加剧了经济风险的不成比例分配,食品生产商需同时承担收益损失和沉没成本。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猪肉和家禽生产,以及生鲜农产品和海鲜产业。
现在需要的是多重层次的新的观点,例如:物质和人力资产的作用、价值链上风险/回报的不平衡、不信任、缺乏责任性以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行为一致和偏差。在价值链的有些地方我们或许能修复损伤,而在其他地方我们可能需要抛弃受损的部分以及重新设计适应当今环境的现代食品生产系统,因为我们没必要给一个满足70年前社会需求的固化的系统增加筹码。
食品生产改革的笼统概述和倡导已经被广泛提及,但其忽视了特殊环节的影响,比如区域、贸易、劳动力、政策等等,想要推进系统层面的改革这些都要全面地考虑到。作为投资方,我们需要更精确地了解每个食品供应链及其特有的挑战、需求和解决方法。纵观所有环节,我们显然需要加强整体的数字化,并且整合那些大量的分散数据。这是食品生产系统现代化的基础,不仅仅可以提高敏捷性和灵活性而且可以解决在疫情中显示出来的劳动力和工人安全性的问题。
重建一些供应链所需的资金结构的时机和类型非常适合一些大型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项目融资资源、甚至可以是房地产投资者。随后,渐进性创新和风险投资用来扩展数据视野,主要通过设备的可扩展软件和应用程序、制作流程、物流和仓库管理来实现。此外,最近向内销型和D2C模式的转变使得对采购、包装、运输和物流以及废物处理问题的可持续解决方案的需求更紧迫。
我们为2050年要养活100亿人而崩溃时,毫无疑问唯一答案就是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尽管让每亩地都可持续地高产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我们认为解决浪费也同样是供应链创新的当务之急和理想方式。食物浪费(采后)和损耗(田间)的规模每年超过1万亿美元,供应链上的损失尤其严重。尽管一大部分损失发生在家里和食品服务中,但数十亿美元的损耗和浪费仍与“混乱的中间地带”有关,其中涉及许多加工程序以及从农场门口到分销的相关环节。在这个方面,我们最近投资了Afresh,这是一个为杂货商减少食品浪费和滞后的生鲜优化平台,这项投资应对了杂货产业中新鲜食品供应链上的难题。
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上应用创新也能把握将更多的供应链转变为价值链的可能性,并通过创造新的收益流实际上扩大市场。举个在损失流中创新的例子,最近涌现的创业公司利用啤酒厂废弃的谷物和其他废弃商品为原料,通过独特的食物加工技术将食品废弃材料转化为有附加值的食物产品。
在疫情导致的停工前,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已经刺激了一大批餐馆由堂食向外带转型。随着餐厅经营者越来越多地对我们的“新常态”做出回应,我们发现许多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餐厅开始尝试一种更“快速且随意”的脱离场地的方式,这种方式加强了以技术为中心的整合,减少了员工和顾客的接触,以及发挥了很多创造力,将顾客服务注入到社交距离外的互动中。无论快餐店还是高档餐厅,底线是餐厅体验将不仅仅局限在四面墙里面。
我们已经到了必须要改变的节点,现在基础的堂食餐厅必须进化才能产生保证维持经营的销售额和利润。为了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发展壮大,餐厅经营者需要加快新冠疫情前的数字化发展趋势,接受构建餐厅的新观点,利用技术加强他们的品牌以及与顾客的关系。单靠数字化无法拯救餐饮业,但升级IT 系统以实现所有数字渠道尽可能的无缝整合在经济上和经营上是有必要的,并且通过全方位渠道的忠诚度实现客户关系的数字化,以及对后勤操作添加特定的任务自动化都是不可避免的。
(编译:田鸣秋)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