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下一个植物基爆品?来,吃一口植物鱼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素易购Govegan”。
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湾仔码头水饺、全家便利店,伊利、农夫山泉、雀巢……无论是餐饮巨头还是食品界的大佬,大家都不约而同加入植物基这个赛道中,消费者对从“人造肉“的概念抱有猎奇的心态,再到见证了国内外植物肉品牌纷纷亮相抢占市场。
植物基在短短的近两年时间,成为了最具话题性的名词之一。目前为止,可以在国内购买到的植物基食品主要可分为以下大类:植物蛋白制品(包括植物奶、植物冰淇淋、植物蛋)、植物肉、植物基零食三大品类。
而其中是植物肉品牌更是受到各大资本的青睐,在资本的加持下,各家植物基公司持续创新,力求在人们的餐桌上占据一席之地。深入了解产品后,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国内的植物肉更多聚焦在模仿猪肉、牛肉、鸡肉这三种肉类,而在国人的餐桌桌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肉类产品— 水产,包括河鲜和海鲜,尚停留在植物基1.0版本,例如素鲍鱼、凉虾、素鱼这种初步加工的形态上。
那么植物鱼会成为以下植物基的爆款吗?
2020年6月8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发布的《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报告中有两组数据值得关注:
1、 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持续上升
报告分析目前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已创下每年20.5公斤的新纪录,并有望在下个十年进一步增加。预计到2030年,鱼类总产量将增至2.04亿吨,较2018年增长15%,水产养殖的份额也将较目前的46%有所增长。人均方面,2030年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量预计将达到21.5千克。
2、渔业过度捕捞情况不乐观
哪怕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随之引发一系列进出口限制措施和劳动力短缺,全球市场需求萎缩等情况下,全球目前约有34.2%的鱼类种群还是在生物不可持续的水平下被捕捞。
报告中还预测中国捕捞渔业将减产10%,因为根据中国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中,政府将会通过控制发放许可、减少渔民和渔船数量并控制产出来减少国内渔获量。同期需要实现其他目标还包括:实现渔具、渔船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定期减少燃料补贴;消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鱼;通过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和季节性禁渔恢复国内鱼类种群。
同样是来自FAO的《2020年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公布的数据,我国的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仅次于格陵兰和日本的60+千克/年,和美国同样位居第二档(约为均48千克/年),水产品在中国人餐桌上的地位仅次于猪肉。为了满足国人的需求,我们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野生渔业资源捕捞国、世界第一养殖水产品生产国。在国人消费能力的提升下,进口海鲜也成为国内餐桌上的水产品的重要组成,例如阿根廷海鲜、北极甜虾、加拿大帝王蟹、芬兰三文鱼等等。
但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进口水产受限,政府逐步计划减少国内渔获量,养殖业产能不会在短期内爆发式增长,那么嗷嗷待哺的国人,餐桌上的“鱼”哪里来?
1. Ocean Hugger Foods
来自美国的Ocean Hugger Foods,Inc.成立于2016年,旨在通过生产和销售植物性海鲜替代品来缓解海鲜行业对海洋造成的环境破坏。该公司有两款拳头产品Ahimi(一种以番茄为原料的金枪鱼替代品)和Unami(一种以茄子为替代品的鳗鱼)。但由于受到新冠疫情曾暂停运营,重新定位公司后于今年宣布与泰国领先的食品制造商Nove Foods Limited合作重出江湖。
公司官网:https://oceanhuggerfoods.com/
2、 Good Catch
网红素食星厨Wicked Healthy 和 The Wicked Healthy Cookbook的创始人Chad和Derek Sarno兄弟倾力打造植物海鲜品牌-Good Catch海鲜,他们不断升级产品的质地和风味以求做到以假乱真。Good Catch的植物金枪鱼产品震惊了全世界。该品牌的植物海鲜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亚马逊网站和超市内都能找到,包括Whole Foods,Wegmans,Gelsons和Veggie Grill。
公司官网:https://goodcatchfoods.com/about/
3.New Wave Foods Shrimp
美国人每年消耗14亿磅虾。在创造植物海鲜中,虾是需要突破很多技术壁垒,直到New Wave Foods用藻类制造植物虾打破了这一局面。这种以植物为基础的虾模仿了熟虾的独特咀嚼,味道也同样出色。在完成1800万美元的融资后,CEO麦格文(Mary McGovern)承诺New Wave将会在餐饮渠道上大放异彩。
4. Gardein (天猫有售)
Gardein是植物鱼的先驱,该品牌的植物鱼柳和迷你无蟹饼在美国大多数主要的超级市场和健康食品商店大受欢迎,搭配上炸薯条和纯素食的塔塔酱,完美复制经典小吃!
官网:https://www.gardein.com/
5、Vuna
雀巢(Nestle)持续在植物基领域发力,推出了由豌豆蛋白为主要原材料的植物金枪鱼Vuna,这款产品不仅仅做到金枪鱼片状纹理,还兼具了金枪鱼的浓郁风味
5. All Vegetarian
All Vegetarian公司起初仅向餐厅销售,但深受消费者喜爱,因此扩展到零售领域。该品牌提供的纯素食虾和虾球口感可以媲美真实虾球。还有其他植物海鲜也是大受好评。
6. beleafvegan
创立于2017年的beleafvegan是一家美国品牌,致力于生产不含鸡蛋,牛奶,酒精,防腐剂,动物和非转基因成分的纯素食产品。他们不仅仅生产纯素食虾,可能是唯一一家生产的植物鲑鱼排的公司。采用大豆,小麦面筋,海藻和香料混合制成的,保持片状鱼的质地和鲑鱼的味道清爽。
还有JINKA的的纯素吞拿鱼、苏菲的厨房的烟熏三文鱼片,蟹饼和Toona罐头,Loma Linda的纯素食金枪鱼、更意外的是食品中的奢侈品鱼子酱,也有了素食替代版- Cavi-art所生产的植物基鱼子酱,采用海藻提取物所制作,自带海鲜风味。
在寺庙的餐桌上或者中式素食餐厅,我们都不难找到素食鱼、海鲜的身影:年年有余、酸菜鱼、魔芋制作的素食鱿鱼等等。
颇为可惜的是目前国内的植物海鲜在视觉上依旧是无法突破植物制品的外表,模仿出海鲜的组织纹理,味道上和真实的海鲜还是很有距离,整体表现还停留在植物基的1.0版本。
纵观国外植物海鲜产品的研发上,我们看到植物海鲜研发的难点:
1、 产品的外观的相似性,外观上仿制虾球、金枪鱼、鱼柳的组织形态;
2、 口感上保持海鲜特有的肉质细腻,烹煮后依旧呈现Q嫩口感;
3、 风味的提升,去除植物原材料原有的味道,模仿海鲜的鲜味、海洋的风味;
4、 营养成分,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同事,更需要保留海鲜产品独有的营养成分,例如:欧米伽-3脂肪酸及酪氨酸,胆固醇含量低等营养价值。
同比与外国市场上植物海鲜的百花齐放,期待国内市场也可以有更多创新的植物海鲜产品出现,给予吃鱼大国的国人们更健康、环保、可持续的饮食选择。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