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凯盛浩丰创始人马铁民:突破传统农业系统,做未来农业的绿行者丨IFA2020
来源丨凯盛浩丰创始人马铁民 IFA2020演讲实录
编辑丨郑佳佳
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原青岛浩丰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美国联合新鲜产品协会会员。目前凯盛浩丰的“智慧农业”项目已列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项目库,同时入选第一批山东省农业“新六产”示范主体。
近日,凯盛浩丰创始人马铁民在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IFA 2020)上作了“突破传统农业系统,做未来农业的绿行者”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
嘉宾简介
马铁民
青岛凯丰创新控股集团董事长、凯盛浩丰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中青企协委员,山东省青联常委、农业界别主任,山东省青年创新人才协会副会长,青岛市人大代表。曾荣获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CCTV首届三农致富榜样,山东省劳模,山东十大杰出青年,山东五四青年奖章、青岛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图:凯盛浩丰创始人、总经理马铁民发表主旨演讲
居民消费升级,农产品尤其是果蔬生鲜质、量需求攀升。
2019年,我国蔬菜水果市场规模约2.8万亿,占生鲜零售市场总额的55%,且持续上升。同时,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首次超过1万美元。消费升级,很多一线城市将升级看作是对质量消费的升级而并不是价格,我们倡导质量高很多,而价格高一点。
传统农业系统有七个问题亟待改善。
三个在消费端:第一,果蔬农药残留,食品安全不可控;第二,同类产品口感差异大,标准化程度低;第三,成本升、质量降、不新鲜。
生产端有四个问题:第一,分散经营规模小,人均约1亩地,一户约4亩地;第二,生产技术落后,师傅带徒弟,靠经验学技术;第三,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经营分散、田地散,机械进入不了,缺乏现代化设施设备;第四,生产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未来谁来种地?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农业完全面向未来。原来的传统农业面向转化,现代农业呈现标准化、组织化、设施化、信息化,未来农业呈现移动化、IOT化、云化、智能化,这些叠加在一起,令技术发展面向全新时代。
农业技术的转化包含上下游的伙伴们还有技术公司给我们提供的支持,如植物模型,其借助数据对植物生长、发育和最终的产量进行模拟、预测和指导生产。那农业生产的经验谁来替代?传统用什么技术来替代?
我们使用智慧温室,在种植端,每一个温室使用423个温、光、水、气、肥的传感器,1165个控制器,每天记录万条以上的农事记录,对从种植到采收的全过程环境及农事,进行数字化管控。
在加工、包装、运输上,使用AGV小车,自动包装线,自动码垛,并采用物流轨迹、温湿度实时数据监控。产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天猫、盒马直接到终端,今天采收的产品明天就到消费者手里,就像家里田园种的,不再考虑路途、层层分拣的问题,基本上采九成熟的产品,给消费者最好的、最新的体验,实现零转基因、零重金属、零农残。
由于端到端的供应,提高了质量能力,也让销售毛利更高。那么解决了什么问题?刚才那7个问题,用智能农业玻璃温室完全解决了生产端4个问题和消费端的3个问题。目前浩丰7个基地已建成投产、在建24个。我们希望提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来带动新的农业产业,把农民变成产业工人,让普通的农民具有专家的能力,让手机成为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让数据变成新农资。
此外,针对这7个问题,也对比了“智慧温室+农业大脑”与传统农业系统的差异。最终得出来的结论是,在高科技技术爆炸的赋能下,农业必须突破传统农业限制,必须高投入,带来高效率、高质量、高回报。
希望在十四五的开局之时,在乡村振兴背景之下,和大家一起探索中国的农业未来。谢谢!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