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网商银行王健:践行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长更远

作者:孙丹 2023-12-27 15:45

近日,中原农谷·2023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大会在河南新乡成功举办。本次大会吸引了超过1000名农业科技创新领域企业家、投资家、科学家参与,汇聚了农业产业创投领域新势力,推动构建产业创投新生态。

 

网商银行农村产业金融副总经理王健出席活动,并作《践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主旨演讲,本文根据相关分享整理。

 

 

XAK_9865.jpg


XAK_9887.jpg

 

 

网商银行是由蚂蚁集团发起,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开业。今天,跟大家汇报交流我们过往所做的一些事情。

 

在座很多朋友,都是从农业农村的发展需求与问题出发,去探索和寻找可行的技术方案或者商业方案。立足现实,我的分享角度是,当前农村金融面临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最终我们的技术手段还可以有哪些场景应用和路径复制?

 

 

一、面向三线及以下城市创业者,专注小微金融服务

 

我们以普惠金融作为自身的使命,希望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数据和渠道创新,来帮助解决小微企业及个人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农村金融服务匮乏等问题,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作为一家科技驱动的银行,网商银行不设线下网点,借助实践多年的无接触贷款“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干预),为小微经营者提供纯线上的金融服务,让每一部手机都能成为便捷的银行网点。

 

我们的产品特征是随借随还,按日计息,用一天算一天。这里面有个数据跟大家分享一下,在所有的新增客户中,经营性贷款“首贷户”客群占到80%以上,并且有80%是来自于农村。也就是说,我们大量的新增客群,主要是通过农村业务来扩展的。

 

在数字经济从消费互联网迈向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网商银行也在不断拓展着自身小微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从电商场景金融、小店与码商金融、农村普惠金融,到卡车司机金融、企业金融,再到数字供应链金融、制造业/建筑工程/科创/商超行业金融,我们整个产品及对应的业务规模、客群规模也在不断迭代。

 

截至去年,平台服务客户数已超过5000万。从客群结构来看,三线及以下城市占72%,四线及以下城市占58%。所以,我们主要面向的客户,是在原来的银行体系里较少获得金融服务(特别是信贷服务)的部分人群。


 

二、大数据+互联网技术,克服农村数字金融难题

 

在2014年左右,我们就开始做农村金融这件事情。当时整个城镇和农村信贷服务渗透率和覆盖率极低,缺口非常大。一般谈到信用贷款哪里最难?大家首先会想到,农村最难,因为没有抵押物。

 

正如我国一句古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尽管地里有千亩良田、万头生猪,由于它们不是标品,老百姓也无法在银行去做有效质押。

 

但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农村生活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趋势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农业农村数字化的整体推进,为网商银行来做数字化的普惠金融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土壤。

 

面对农村金融支持缺乏、信用认证难、缺乏抵押物等现实困境,我们选择从支付宝体系所擅长的数字化路径去切入。

 

通过大数据来反映客户的收入能力和经营能力水平,解决用户没有抵押物的问题,提升贷款服务效率;同时,以线上方式展开,也能降低贷前调查等人工成本,将其减少至百元乃至十元以内。具体而言,我们的服务模式分为三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第一种模式:县域数字普惠金融,解决可得性问题。

    

这种模式主要跟当地县域政府合作,基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开政务数据,去为当地农户提供一些基础性、小额的授信(3至5万额度)。在核心上,这改变了农村用户“无征信记录”、“贷款难”的现状,也为提升我们后续的业务覆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种模式:农业产业金融,解决精准性问题。

 

产、供、销,构成了农业全产业链。基于现实能力和客户覆盖的考量,当前网商银行的业务主要聚焦在生产端。在县域普惠金融的基础上,农业产业金融主要满足种植户和养殖户更大的需求:通过精确评价客户的经营能力,让实实在在种地的人群,能够获得其所匹配的信用金融服务

 

具体来讲,我们采用种植业通用的风控模型(三段论)进行操作。首先,通过用户、企业、政府、机构等多维度的数据,构建基础模型;其次,通过科技手段(卫星遥感图像、光谱识别定位、人工尽调和抽查)验证数据;最后,建立起不同品类的产品模型,包括主粮作物模型(玉米、小麦、水稻、高粱等)、主流经济作物模型(大豆、棉花、果蔬等)。

 

其中,数据验证是最核心的步骤。

 

2019年,网商银行发布“大山雀”农村数字金融风控系统。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的光谱识别技术,识别一片土地里的作物类型、面积和长势。通过分析图像,分辨出水稻、玉米、小麦、苹果等不同作物,并结合农户对耕地的自证、政府机构登记的土地流转数据,及气候、地理位置、行业景气度等情况,利用几十个风控模型预估产量和产值,为农户提供信贷额度和合理的还款周期。综合下来,农作物识别的准确率达到了93%以上。 

 

第三种模式:农业品牌企业供应链系统——大雁系统。

 

一般视角来看,供应链包括了供应商、品牌商、经销商、零售商到小微商户等主体。大雁系统的核心是一套数字化产品矩阵,其中,采购贷解决经销商资金周转难题,回款宝助力零售商的经营回款,云资金则解决整个平台交易问题及金融服务需求。    


 

三、助春耕,保秋收,免息贷款专项助农

 

2021年春耕期间,网商银行打造的科技助手——星遥感信贷技术,首次运用于国内春耕,安徽、山东、河南等种粮大省。种粮农户可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贷款,并获至少30天的免息贷款。

 

2021年,我们发布了“乡村振兴免息券”,由网商银行出资,面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提供30天免息贷款。

 

我们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用科技的方式,去解决小微主体的金融需求。对于农村而言,则是用包括大数据、云计算及卫星遥感等在内的技术,来去解决农村金融的可得性问题和覆盖率问题。

 

当然,整个农村金融在随时随地发生着变化,我们也会不断地提供新的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去面向更多的人群,和更多的友商一起,满足农村这片土地上的金融需求,在乡村振兴这件事能够走得更长更远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