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用数字化推动中国商业化育种进程,“种业创新与产业融合”沙龙成功举办
近日,由35斗和北京维东资本主办,光明食品集团承办的《种业创新与产业融合》上海站专家研讨会在光明食品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成功举办。来自各投资机构、创新企业和业内专家等共20多位嘉宾参加沙龙分享。
光明母港(上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诸伟琦分享致辞。
光明食品集团是一家以食品产业链为核心的现代都市产业集团,重点发展以种源、生态、装备和标准农业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农业;以食品和农产品深加工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工业;以商业流通和物流配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等。光明母港是光明食品集团旗下致力于种源农业、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精品农业、品牌农业和创意农业的创新型、开放性的农业科技高地,是光明食品集团助推上海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创中心,服务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新标杆,支撑“高科技农业和高品质体验”的重要战略部署。
新锐恒丰创始人叶剑带来“全球种业发展现状与种质资源创新”的主题分享。
新锐恒丰专注于玉米种质资源创新、开发,为客户提供优质种质(资源)+ 性状。坚持平台整合+自主研发的模式,积极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和新性状的开发,选育独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自交系,加大种质资源的收集和鉴定力度,助力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为打好种业翻身仗贡献力量。
要真正了解一种植物,就必须研究它的历史,它通过整个发展过程成为现在的样子。叶剑分享了美国玉米产业、基础种子公司的发展历史及相关案例。据介绍,美国玉米演化经历了从农家种时代,到双交种时代,再到单交种时代,最后到转基因时代的四大路径。先锋、迪卡、菲斯特、方克都是其中的代表性公司。种子很小,小到微不足道被浪费丢弃,种子很大,大到能够改变世界的格局,在种质2.0时代,种业公司未来还有很多可以创新突破的方向。
SmartPlant Editor总经理张岩带来“从种质的源头创新构建农产品商品力”的主题分享。
SmartPlant Editor是一家以价值链需求驱动,结合生命科技、数据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创新植物科学公司。该公司的产品管线主要针对保护地设施(Controlled Environment Agriculture,CEA)蔬菜水果和热带经济作物新品种的开发。目前已经推出国内首款叶黄素减糖小型西瓜品种并实现商业化,未来还将推出甜瓜、新型绿叶蔬菜、咖啡豆等品类。
张岩认为,育种并非育种家的个人英雄主义,极致品种无统一的评判标准,超级亲本的选育与持续平衡育种更重要,育种目标必须与时俱进。重要性状的改良需要完善的功能基因注释与解析(基础研究),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结合的技术链条尚不完善,转基因和基因编辑育种不会颠覆常规育种,相辅相成共同成就育种目标。品种-品质-品牌闭环尚未形成,农业科技到消费终端存在感几乎为零,科技的长链延申成为必然,种业公司与食品消费公司间的界限正在消失,SmartPlant Editor希望未来能激发良种潜能,构建产业链闭环。
慧诺瑞德创始人韩志国带来“植物表型组学与智能育种”的主题分享。
慧诺瑞德(PhenoTrait)是一家以植物表型为核心的AIoT+DT技术公司。公司利用智能感知、多源多维多谱视觉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和物联网技术,为大范围、高通量获取与农作物品质、产量、抗性相关的植物表型及环境数据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为智慧育种、智慧种植和产业链赋能。
韩志国分享,我们可以透过表型数据,看见植物的喜怒哀乐。表型是指能够反映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株和群体结构及功能特征的物理、生理和生化性状,其本质实际是植物基因图谱的时序三维表达及其地域分异特征和代际演进规律,表型数据对于植物育种和智慧农业至关重要。
简单而言,肉眼看得见的形态结构和颜色,以及肉眼看不见的生理功能和各种组分的含量,这些都是表型。如果以人体为例来说明,人的身高、肤色、发色、臂长等等,这些是肉眼可见的指标,人内部的这些血细胞、蛋白含量、各种指标、生理活性,这是肉眼不可见的指标,对于农作物来说是同样的一个道理。
天丰智慧总经理张洪带来“用数字化推动中国商业化育种进程”的主题分享。
天丰智慧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化育种的AI公司,围绕“智能育种新基建(种子加速器平台)”这一定位,提供基于TFSeeds平台的基因型统计、表型统计、分子辅助选择(MAS)、全基因组选择(GS)、杂交模拟(Crossing Simulation)等不同功能,实现了自动化多项育种3.0&4.0技术,该应用是十四五重点专项:“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农业生物重要性状形成与环境适应性基础研究” 以及科技部“人工智能在生物育种方向应用”等主要支持与引导的领域,弥补了国内在此领域商业化应用的空白。
天丰智慧总经理张洪分享,我国育种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基础研究方面,完成了多种重要农业生物的测序或重测序,深入解析重要性状调控网络克隆了一批重要性状新基因,打破发达国家对基因专利的垄断;生物育种技术也紧跟国际前沿,杂种优势利用、基因组选择、倍性育种、细胞与染色体工程等方面国际领先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创新方面国际并跑。
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基础研究和育种应用结合不紧密,我国发表的育种技术论文数量国际领先,但没有有效大品种产出;生物大数据的育种应用欠缺,面对大量涌出的各类生物数据,育种家觉得能够直接用于育种工作的数据却很少;种业企业创新能力亟待提升,存在数量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投入不足等问题。未来,正需要智慧育种技术推动育种革新,加速中国育种商业化进程。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