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收转、处理环节百亿空间待释放,新模式助力垃圾分类高效推进|深度研究报告
前言:
定量来看,我们认为 2019 年垃圾分类的政策推动执行有望显著带动:
1)垃圾收转装备和服务需求的提升,2019-2020 年市场空间约 442 亿;
2)餐厨垃圾处理需求的提升拉动约 300 亿空间。
考虑到目前“干湿分离”重点针对餐厨垃圾的分离处理,因此垃圾收集转运领域的主要市场拓展空间有望集中在垃圾收转车、中转站及相应预处理设备和垃圾分类服务。2019-2020年新增餐厨垃圾收转车需求规模望超40亿;同时垃圾分类后中转站、服务点、回收网点等新增建设规模望超过320亿元;而督导、转运等服务 在短期有望拉动82亿产值。
定性来看,分类的推进和落实也有望进一步促进垃圾收转、环卫、再生资源的产业升级,从而提振再生资源行业回收量提升和规范化发展,而在各环节规范化的背景下,前期运营规范、技术经验成熟的龙头企业有望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餐厨垃圾方面,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新增3.44 万吨/天,对应投资额为183.5亿元,而餐厨垃圾后端产生的沼气发电、生物质柴油等各类产品带来的增量年收入有望达110亿元。而对于再生资源领域来说,分类一方面有助于资源量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助力行业进一步规范化,从而提升规范回收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竟争力。
对于焚烧业务,我们通过测算平衡吨发增量(即若保持收入稳定,单位垃圾减量后所需吨垃圾上网电量的增量), 垃圾若减量5%-20%,分类后对应吨发电量需要12%-51%才能保证焚烧收入稳定。因此整体来看短期单一的焚烧业务在收入体量上料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干湿垃圾分离后,入炉垃圾品质的提升对垃圾焚烧企业控制排放的成本优化和运营风险管控带来利好。
正文:
考虑到目前“干湿分离”重点针对餐厨垃圾的分离处理,因此垃圾收集转运领域的主要市场拓展空间有望集中在垃圾收转车、中转站及相应预处理设备和垃圾分类服务。
餐厨垃圾收转车超:预计需求规模超40亿
根据上海市对湿垃圾的处理目标,湿垃圾分类处理量需从 2018 年的 3480 吨/日上升至 2020 年的 6300 吨/日。假设每天8吨的餐厨垃圾车平均收转 1.5 次,则 2019-2020 年仅湿垃圾的处理增量就能带来约 235 辆新增收转车需求。
若 2020 年以前全国 46 个试点城市全部推广,假设收转目标以上海为标杆,则根据不同城市人口量级对应的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2019-2020 年试点城市的餐厨垃圾收转车需求市场有望达 17.25 亿元。
若以此进行进一步推广,随着全国垃圾分类的铺开,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9-2020 年预计新增收运能力 24.2 万吨/日,由于湿垃圾收转量约占总垃圾收转量的 50%,并且有上升趋势,假设湿垃圾收运车数量占总垃圾收运车数量的 60%,湿垃圾的增量处理量约为14.5万吨/日,长期来看带来的餐厨垃圾车增量空间约为 36 亿元。同时,考虑到一般垃圾收转车的更新周期低于环卫车平均约 5 年的寿命,我们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将超过 40 亿元。
中转站 、服务点、回收网点等建设: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建立垃圾中转站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预处理进一步减少垃圾的转运量和已分类的垃圾质量,进而提高车载效率并且减少运行成本。随着国家垃圾分类政策的开展,合理地建设垃圾中转站能够提高政策推行的效果。根据上海市对回收网点、垃圾中转站的建设目标,全市的回收网点需从 2018 年的 2000 个增长至 8000 个,垃圾中转站需从 2018 年的 109 个增长至 210 个。根据公开项目数据,垃圾中转站与垃圾回收网点的建设投资额约为 150万元/个和 5 万元/个,则至 2020 年,上海市垃圾中转站及新增网点的投资总规模预计达到 4.5 亿元。
资料来源:《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华创证券
若2020年以前全国46个试点城市全部推广垃圾中转站及网点的建设,假设收转目标以上海为标杆,则根据不同城市人口量级对应的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的不同,可预计20 19-2020年试点城市的垃圾中转站及网点新增规模将 超过100亿元。若以此进行进一步推广,全国20 19-2020年预计新增收运能力24.2万吨/日,因此需要新增约0.8万个中转站,同理推出需新增超过40万个网点,因此中转站及回收网点对应规模增长约为320亿元。
督导、转运等服务:有望拉动148亿产值
根据公开项目数据,厦门市平均每个督导员对应督导服务约200户,督导员平均工资约为24000元/年。厦门市户籍人口总数约为200万,贝日督导人员数约为10000人,假设至2020年厦门市户籍人口总数将增长至250万人,则预计新增督导服务费用约为6000万元。
若以此进行进一步推广,2018年,全国46个试点城市人口规模总计约为3.5亿人,户籍人口总数约为1.7亿。假设督导人员和居民户的对应关系基本保持稳定且至2020年46个试点城市新增户籍人口总数为1000万,则试点城 市预计需要新增督导员人数5万人,督导服务对应规模增长约为12亿元。同理可以推出,假设2020年新增全国户 籍总户数为5000万,预计未来督导服务增长规模将为60亿元。
同理,以 2019-2020 年全国的新增24.2万吨/天(约 8833万吨/年)的收运能力计算,以北京市物价局的公开垃圾清运费25元/吨计算,垃圾转运费增长空间将超过22亿元。
根据以上测算可得,垃圾分类政策将带动垃圾收集转运行业增长规模预计超过348亿。其中增长最大的是中转站、服务点及回收网点等基础建设设施,对应增长空间为 320 亿元;其次,督导、转运服务对应规模预计增长 148亿左右。最后,餐厨垃圾收转车的需求预计对应增加超过 40 亿元。
餐厨垃圾:建设+ 运营+ 后端产物整体空间超300亿
与欧美等国不同,我国餐厨垃圾具有高油、高盐等特点,所以尽管粉碎直排处理具有价格便宜、技术简便等优点,但是在我国由于水处理能力仍有待提升,因此直接粉碎后的处理很难全国推广。
目前,我国餐厨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有:填埋处理、肥料化处理、饲料化处理、能源化处理。填埋处理是早期世界上比较通用的做法,填埋餐厨垃圾对填埋场地污染较小,但是由于餐厨垃圾拥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国际上餐厨垃圾填埋处理率近几年明显下降。故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成为近几年比较常见的处理方式。
产出垃圾未来两年增量市场望超300亿元。
1 )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力争新增餐厨垃圾处理能力新增3.44万吨/天, 对应投资额为183.5亿元;
2 )处置费:根据规划量,保守估计 2019-2020 年全国预计新增餐厨垃圾处理量 2190 万吨,按每吨 105 元的处置费计算,对应的处置费增量空间约为 21 亿元;
3 )处置产物:假设餐厨垃圾资源化比例为 80%,每吨餐厨垃圾可产生约 100 立方米的沼气和0.06 吨的生物油脂,根据 2019-2020 年我国约 2190 万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量,对应产生约 48 亿立方米的沼气、对应发电 47 亿千瓦时,产值望超 25 亿元;生物油脂约为 131 万吨,对应产值望超 60 亿元。
因此整体来看,餐厨垃圾的建设投资+运营在未来有望形成超过 300 亿元的空间,而同时未来随着餐厨垃圾处置的渠道逐步集中到正规企业手中,实际的餐厨垃圾规范化处理率有望进一步提升,相比当前较低的处理率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资料来源:采招网,发改委:《“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华创证券整理
再生资源:渠道进一步规范化下,回收率与回收质量望双提升
垃圾分类政策有望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可回收物资源回收利用量计划从 2018 年的 660 吨/日增加到 2020 年的 1100 吨/日,参照前文的测算思路,理论计算国 预计全国 2019-2020 年生活垃圾 回收利用量增量为约为400万吨, 2018-2020年复合增速达 29% 。同时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物的分类、收转、分拣。
回收上下游渠道有望进一步规范化。2019年全国陆续发布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从居民端开始按类别投放,加上终端收转的规范化,末端回收利用将正式实现规范化。各省市将加大力度整治“小、散、乱”,行业的上中下游同时整治,而各类企业有望借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加强终端渠道的渗透,纵向拓展维度的加深和企业端参与率的提高,有望有效挤占零散拾荒者和小散作坊类企业渠道的规模,回收效率、回收物处置规范程度都有望大幅提升。
垃圾焚烧:减量与热值提升对焚烧企业盈利的测算
垃圾分类后干垃圾热值提高,焚烧产生的上网电量有望提升,短期来看,综合考虑处置收入和发电收入,焚烧业务的收益规模受到负面影响,但分类带来的热值提升、质量提高有望使企业的风险运营降低、 排放成本优化,从而助企业实现更稳健的长期发展。
根据《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8 年—2020 年)》,2018 年至 2020 年干垃圾末端处理量计划降低约 0.33 万吨/日,但由于干湿分离后干垃圾的焚烧热值有望显著提高,故而对于后端的焚烧处理来说,吨垃圾的上网电量有望提升。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对一个假设的典型垃圾焚烧项目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 在不同程度的垃圾处理量削减下,对应垃圾的热值都需要上升较大幅度才能保持焚烧企业收入稳定。
具体来看,我们假设此项目年处理能力 35 万吨,吨垃圾发电量 350 度,其中 280 度为补贴内电价享受 0.65 元的含税上网电价、多余电量采用 0.35元的上网电价,另外假设垃圾处理费70元/吨。则此项目年总收入约为 0.88 亿元。
若其他各指标不变,我们假设此项目的垃圾若分类后减量 5%-25%,如要保持上网电量不变,则分类后干垃圾对应吨垃圾发电量(我们定义为“平衡吨发增量”)分别需要提升5%-33%。进一步地考虑到垃圾处置费,如要保持整体收入稳定,则垃圾减量后对应的平衡吨发增量更高(对应为 12%-68%),才能保证焚烧企业收入保持不变。
平衡吨发增量长期有望实现。我们根据厦门网和当地生态环境厅对 2018 年当地垃圾分类试点后的报道进行整理,当年厦门生活垃圾产生量同比下降约 1.8%至 183 万吨,假设干垃圾比例保持约 40%且下降部分均来自于干垃圾,则干垃圾的同比降幅约为 4.6%,而平均吨垃圾发电量从 351 千瓦时提升 9.1%至 385 千瓦时。若上海同样保持这样的垃圾量减、发电量增的线性关系,未来上海规划约 15%的垃圾减量能够对应约30%的上网电量增加,与测算中 15%减量对应的 36%的平衡吨发增量略低。
因此综合考虑处置费用和垃圾焚烧平衡减量的影响,垃圾焚烧企业的短期收入料受到负面影响,但分类和收转精细化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一方面吨发增量有望随着分类的成熟逐步填补减量带来的影响,对比国内干垃圾平均热值普遍在3000-70 OOMJ /t的水平,日本东京、横滨垃圾分类的成熟案例中,吨垃圾热值可带1万MJ/t以上;另 一方面从长期来看,干湿垃圾分离后,更高的温度和更充分的焚烧有助于二噁英的减量,从而对垃圾焚烧企业控制 排放的成本优化和运营风险管控带来利好。
2017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中鼓励“互联网+”模式等创新体制机制,来实现线上信息流与线下物流的统一。垃圾分类主要涉及到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四个环节,各类平台及APP可以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在前端协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在中端实施有效监控、在终端促进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小黄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创立“物联网+回收”新模式,促使用户进行垃圾分类,同时进行垃圾收集。公司主要的技术研发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和大数据运营平台。回收机具备定位功能,箱体上带有二维码,用户通过手机扫描之后可以开通账户,由于回收是有偿的,用户需自主进行垃圾分类,资金到账后即可提现;大数据运营平台可通过监管智能回收设备和获取到的用户数据,来追溯垃圾分类行为。目前,小黄狗已经进驻了35个城市,覆盖8649 个小区,拥有将近380万的用户。
成都奥北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通过10元销售"Aobag”回收袋的方式,低成本持续地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回收袋上有唯一的二维码,用户可通过微信扫描绑定领取,每次满袋换空袋时仍需扫描一次,将垃圾分类装袋后,投递到自主投放点。分拣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对袋中物品进行再次分类,这样可以有效地进行规范化回收,促进终端环节资源的再次利用,使得企业实现可持续运营。
浙江虎哥环境有限公司自主打造“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O2O立体服务平台——“虎哥回收”,提供以垃圾分类为核心的社区生活服务。虎哥回收以1000户左右的小区为单位,设立生活垃圾分类及商品配送服务站,大件垃圾单件回收,小件垃圾打包回收,采取类似积分的“环保金”方式,按重量计价,居民可用此类“环保金”到相应的合作商城或服务站兑换商品。
广船国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运营“互联网+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尝试向多元化环保产业转型。公司以南方环境有限公司为运作平台,致力于为全国高校、社区提供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管理的最优解决方案。公司核心技术优势在于居民投放垃圾无需扫码,无需贴标签,无需专门垃圾袋,只需要刷投放卡(可为任意IC卡),工作人员将分类正确的垃圾放在智能收集箱上1-2秒,即可完成追溯,大数据平台可全面查询和监管以及记录积分情况。
资料来源:各公司官网,华创证券
编者按
本文为华创证券环保及公用事业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第二期,后面我们将持续编辑上传,欢迎关注,敬请期待。
系列报道目录:
第一期:从“好言相劝”到“你是什么垃圾”一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进历史梳理
第二期:收转、处理环节百亿空间待释放,新模式助力垃圾分类高效推进
第三期:产业优质公司梳理与投资建议,新的财富蓝海正在慢慢显现
封面图源:www.pexels.com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