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万字长文解读金融抗“疫”,农业领域的“源头活水”从何而来?
2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的有关情况。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显示,金融机构举措积极,以优惠利率、绿色通道、专项资金、债务接续、科技金融等方式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从源头引活水,帮助企业顺利渡过特殊时期。
农业领域聚集了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和普通农户,它们只有“贴紧地皮,才能填饱肚皮”。而农业的天然属性,导致其极易受到自然、外界市场环境以及供应链波动的影响。
一方面,疫情按下的暂停键,几乎强行剪断了供销两端的中间环节,导致旺季不旺,产品滞销;
另一方面,政府的强有力措施,虽有效遏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但许多中小型企业都因此遭遇了不满足复工条件、员工需要隔离等种种困境。
图表1:疫情对农业&食品行业阶段性影响研判
资料来源:蛋壳研究院
企业无法正常进行生产经营,收入中断,但房租、员工工资等固定费用仍需支出,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
根据35斗此前的调研,不少农业及食品领域创业者都表示,遭遇了业务暂停、市场开拓停滞,上下游受波及等影响,但是企业的固定成本却没有减少。
疫情下各类农业初创公司和农户受灾严重,如果手上没有足够的现金流,很可能会直接导致企业破产倒闭。此时,金融服务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缓解企业因收支不平衡导致的生存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源头活水。
此次疫情中虽属于公共卫生事件,但疫情导致的流通环节的中断,却对农业产业链产生了直接影响。
目前,猪养殖、禽养殖、鲜蔬等细分领域,都急需复产,均存在较大的资金压力。另外,农业及食品领域的小微企业、餐饮企业、初创农业科技公司等,也受到疫情影响的波及,面临着市场拓展困难,债务到期或还贷等资金压力。
2月14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做好金融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明确了四点要求:1.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企业扩大产能;2.全面服务受疫情影响企业复工复产;3.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4.加大春耕春种金融支持。
其中第四点强调:
针对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特点,积极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效满足农村地区基础金融服务需求。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全力保障农副产品生产和春耕备耕农资供应信贷资金需求。鼓励地方银行机构建立农产品应急生产资金需求快速响应机制,支持疫情期间农产品保供稳价。支持保险机构稳步拓展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稳定农业种养殖户和农民生产经营预期。
农业生产不能做“无米之炊”,农业初创企业没有“无源之水”。而金融服务恰恰能解燃眉之急,为企业提供“源头活水”。
以生猪养殖业为例,目前正处于补栏关键期,在非洲猪瘟和接踵而至的肺炎疫情的双重阴影下,要想尽快恢复产能,就必须加大管理费用和科研投入,同时选种育种又进一步减少当前的生猪出栏量,加上购销两淡的市场,势必会产生较大的资金压力。对于中小养殖场而言更是如此。
此外,南方地区的粮食、蔬菜、特色农产品都将迎来新的生产周期。在35斗此前的报道《我巴不得疫情明天就结束》中,江苏盐城一家菇厂负责人向我们列出了他现在最重要的四件事:第一、保证工人的安全,消毒措施、口罩防护要做好;第二、找销路,把产品卖出去;第三、找原材料,维持现有生产水平并且为复工做准备;第四、找资金,生产、进原料、复工等都需要资金。
这也成为目前农业领域中小企业的一个缩影,一方面产品滞销、资金回流不畅、现金流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厂房、设备、仓储等支出并未减少,还需支付工人工资以及复工复产带来的开销。
根据正和岛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报告,包括包括商业零售(7.35%)、建筑业(6.77%)、文化传媒(5.85%)、机械制造(5.07%)、食品(4.83%)、医疗保健(4.59%)等行业的2000余家企业中,有八成企业认为疫情对2020上半年经营影响较大,超过七成企业的资金周转比较紧张。而同时,银行贷款仍是企业融资首选。
除了融资,止损保收也是农业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我国是世界上事故灾难和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20年的这场疫情,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农业(菜篮子)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它的脆弱性。
相较于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的直接损毁或减产,疫情之下,由于市场销售不畅,大量农产品、畜产品、果蔬产品不能及时出售,严重积压,错过了最佳的上市时间,不仅增加了储藏成本,而且降低了产品的新鲜度和价值,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草莓等原本紧俏的水果,价格直线下跌,由正常年份20元每斤的降到今年的几元每斤。
在海南省,海南芒果的收获季节集中在1至3月之间,如果错过采摘季节,芒果在树上会成熟,进而卖不出去。而今年受疫情影响,中上等的芒果收购价格不到2元,往年这个时间最少都有3块一斤,质量好的芒果价格在4元到5元之间。
在汕头市,千亩桑葚受疫情影响滞销,往年最便宜6元一斤的桑葚,如今2元一斤尚且难销。
在中国最大的菠萝产区——湛江市徐闻县,种植一亩菠萝的成本需要6000元左右,亩产8000斤,年前疫情尚不严重时每斤能卖到1-1.2元,精品果能卖到1.5元,而疫情加重后,果农已经放弃每斤7毛5的盈利线,只求尽快出货,不影响下一周期的果苗培育。
此外,前段时间火上热搜的“直播间变菜市场”、“农民为卖滞销果蔬雨中直播”等话题,也让我们窥见今年的农产品市场面临的巨大压力。农业是坚韧的,同时也是脆弱的,面临着多元而复杂的风险。
正是因为农产品价格体系复杂,所以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并且引起连锁反应。
图表2: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资料来源:布瑞克、蛋壳研究院
农业受自然力的控制,而自然气候变化多端,远远超过了目前人类社会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农业同时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谷贱”也会“伤农”,粮食并非是生产得越多越好。此外,随着现代立体农业、高新技术农业以及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业生产与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且各种风险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具有复杂性。
图表3: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际变化
图源:《中国自然灾害图集》
一方面农业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同地区的主要灾害存在显著差异。另一方面是农业风险发生所造成的破坏性具有地域性。
图表3:我国东北三省旱灾风险评估图
图源:地理学报
正是农业自然风险季节性特点的限制,使得众多农业生产者做出生产决策的时机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他们据此做出决策所依据的价格也是同一时期的,大体相同。另外,农业生产周期也是基本一致的,这样上一时期价格的升降会引起其各个生产者下一期供应量同时同向的变化,进而使农业市场风险也具有季节性。
图表4: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图
图源:《中国自然灾害图集》
农业风险具有高度相关性,也具有广泛的伴生性。农业风险的高度相关性使得一种风险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另一种或多种风险事故的发生,农业风险损失容易扩大,而且由于这种损失是多种风险事故的综合结果,很难区分各种风险事故各自的损失后果。
相较于自然灾害,此次疫情带来的风险波及面更广。市场的不景气和中间渠道的阻隔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滞销,和大面积特色农产品的价格下跌。类似的不可抗力因素其实在农业领域时有发生,但目前我国对农业巨灾造成的损失的补偿方式多以财政补贴、捐赠和救济为主,而缺乏市场在其中的作用。这种方式对政府产生了一定的财政压力,甚至对农业的灾后救助与恢复以及巨灾系统的管理缺乏效率。对此,农业巨灾保险、价格指数保险、保险+期货等金融保险产品作为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一部分的实则大有助益。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发展相对薄弱的部分,也是必须加强的重要部分。不仅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更重要的是农业人口在全国人口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发展好农村金融,既有利于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图表5:我国农业金融发展历程
35斗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每个阶段的目标不同,但共同点是一样的,就是要解决农村金融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诸如最直接的贷款难、农产品销售难、专业知识匮乏、农村金融人才短缺等等。
经过多年的金融改革,我国目前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银行、合作金融三个层次相结合的农业金融体系架构。政策性金融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导,商业银行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参与,合作金融以农业信用合作社为主要代表。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集中于银行系,然而体系组织内部仍存在一些问题。
银行间缺乏合作
金融机构间缺乏合作,竞争激烈,重复开发相同的客户群体。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并未对大型农场、中型农场、小型农场、贫困农户等四大类客户群进行分层和界定。
农村金融产品相似度较高,创新性欠缺,农户贷款难
而真正有资金需求的贫困农民,缺乏抵押物,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导致农村闲散资金汇聚入银行系统,资金却最终流向城市的优质客户或大中型农场等相对风险较低的客户群体中。
贷款利率偏高
出于对风险不确定性的考量,银行对于农户或农业贷款的利率制定普遍偏高。受产业投资回报率的限制,农业的平均产业回报率并不高,而市场的高利率提高了农户的融资成本,再次加剧了农户融资难的现状。
农业保险方面。近年来,中国对农村风险防控与管理逐渐加以重视,并建立基本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保险业在农村的发展得到的全面的支持和鼓励,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在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稳定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从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实行保费补贴政策,中国的农业保险实现了迅猛发展。经营农业保险的主体从2007年的6家,增涨到了现在的26家。同时,截至目前,我国有5家专业性农险公司,分别是安信农险、国元农险、中原农险、安华农险、阳光农业相互保险。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一期的统计,截至2018年末,全国保险机构乡镇机构覆盖率达到95%。2018年全国农业保险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72.65亿元,而2016年和 2017年相应保费收入分别为417.71亿元和 479.06 亿元,三年分别实现同比增 长11.42%、14.69%和19.54%。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图表6: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快速增长
35斗整理制作
从统计数字上看,我国农业保险实践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完善,当前仍以产量保险为主,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尚处在试点和摸索阶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也处于较低层次。2015年,美国的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已达到56.06%。而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23.21%,即还有77%的农业产值没有得到保险保障。
此外,我国的农业保险补贴规模较小,与我国农业的体量不相匹配;补贴种类较少,中央财政补贴品种只有16类;补贴方式单一,只有保费补贴,税收优惠幅度不大,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和再保险补贴属于WTO“绿箱”政策的重要性;补贴比例仅体现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差异,而没有考虑各地区农业产业的重要程度和财力差异;四级财政层层补贴机制导致贫困地区基层政府保费补贴负担较重,成为制约农业保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图表7:开办农业保险公司业务情况
35斗根据历年保险行业年鉴整理制作
另一方面,2014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即“新国十条”) , 宣布将保险纳入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目前,国巨灾保险的试点工作开展不足十年, 尚且处于探索阶段。商业保险公司建设的巨灾保险交易网点很少。从目前我国已经开展的几个巨灾保险试点地区来看, 巨灾保险主要以洪水、地震为主,并不能涵盖所有巨灾风险。
我国保险公司在对保险产品进行定价时, 需要考虑到四个方面, 包括预定预付率、预定投资回报率、附加费用和风险附加费用。其中, 风险附加费用往往由产品设计者根据以往经验积累所得。众所周知, 巨灾招致的风险经济损失巨大, 风险附加费用的高昂助推了巨灾保险产品价格的上涨。
此外, 保险风险分散的基础法则是“大数定律”, 而巨灾致损个体具备较强的相关性, 与这一法则背道而驰。加之, 保险企业出于稳定运营的思考, 通过巨灾再保险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 进一步拉高了巨灾保险产品价格。我国民众巨灾保险产品需求不足部分缘于巨灾保险产品价格过于昂贵。
美国拥有比较发达和健全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根据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美国农业金融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这部分农业信贷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在私营金融机构不愿意发放贷款的情况下向农场主、农业生产团体和涉农企业发放贷款与提供资助,扶持农业发展。非盈利性农业信贷体系主要由商品信贷公司、农村电气化管理局、农民家计局和小企业管理局等信贷机构组成。
商品信贷公司
美国的商品信贷公司成立于1933年10月,隶属于美国农业部。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在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农业减产、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对农民给予贷款和补贴,以降低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商品信贷公司贷款给农户,农户以尚未收获的粮食及农产品为抵押物,到下一收获季,农户将农产品售卖以偿还贷款。农户也可将粮食谷物等农产品作为抵偿物获得贷款。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
农村电气化管理局成立于 1935 年,旨在发展农业地区电力和通讯事业,实现农村电气化。其主要职能是对农业地区非赢利的电业合作组织和农场发放低息贷款,用于建设农村电网、农村通讯网络、农田水利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同时还向贷款人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农民家计局
为解决贫困农户的农业生产问题,美国政府于 1946 年成立农民家计局。其最初的借贷对象主要是贫困农户及相关涉农产业从业人员,后来贷款投向逐渐扩展到低收入农户修缮房屋、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非营利性项目。农民家计局的资金来源主要有: 政府提供的资本金、政府的专项拨款、通过联邦融资银行发行债券筹集而来。
小企业管理局
小企业管理局成立于 20世纪 50 年代,主要为那些无法从商业性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风险能力差、信誉度低,故不易向盈利性商业银行借款。美国政府通过建立小企业管理局向成长性小企业发放贷款,帮助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问题,还为小企业提供担保信贷服务,帮助其向商业性信贷机构获得贷款。
在美国政府扶持下,美国建立了以联邦土地银行、联邦中间信贷银行、合作社银行为主的合作性农业金融体系。
联邦土地银行
联邦土地银行成立于1916 年,最初是为应对农产品价格剧烈下降和农业机械化所导致的资金短缺而出现的。联邦土地银行实行股份所有制,每个需要贷款的农场主必须入股土地银行,数额不得低于贷款额度的5% 。由于联邦土地银行不吸收公众存款,故这一部分股权资金是其发放贷款的重要来源,其他资金主要通过发行债券筹得。另外,联邦土地银行只办理长期不动产抵押贷款。
联邦中间信贷银行
联邦中间信贷银行在全美共设400多个地方机构,即生产信贷协会,协会还设有1600多个生产信用合作社及其他分支机构,构成一个庞大的农业生产信贷体系。农场主在向联邦中间信贷银行借贷之前,必须入股银行,成为银行的股东。但与联邦土地银行不同的是,联邦中间信贷银行主要提供中短期抵押贷款,且不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只向生产合作社提供贷款,再由生产合作社将贷款发放给农户,以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合作社银行
1933年,美国政府批准在12个农业信用区设立合作社银行。与联邦中间银行的借贷机制类似,合作社银行并不直接向农户发放贷款,而是通过各类生产合作社向资金短缺的农户发放贷款,农户只有加入相关的合作社才可办理贷款业务。与前两个农业金融机构不同的是,除在 12 个农业信用区各设立一家合作社银行外,还设立了一个中央合作社银行。中央合作社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对业务范围超过一个农业信用区的大型生产合作社提供金融服务,如向区域性合作社银行注资,办理各类划拨结算和资金转移业务等。
总体看,美国的农业金融体系主要还是以商业性金融机构为基础,非盈利性农业金融机构或合作性农业金融机构只是提供一个弥补农村金融市场失灵的辅助性融资渠道。美国商业性农业金融体系主要由以下三类机构构成:
商业银行
美国约有 4000 多家商业银行开展农业信贷业务,占美国商业银行总数的90% ,农业贷款总额一般占商业银行各类贷款总额的 50% 以上。农户可向商业银行提供担保证明或相关信用证明取得贷款,商业银行根据贷款人的信用等级确定贷款额度。对偿还能力较差的贷款人,商业银行一般提供中短期小额贷款,且需以农具、牲畜、农产品等作为抵押物; 对偿还能力强、财力相对雄厚的农户,商业银行则可提供长期大额贷款,通常也需贷款人以土地、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
私营保险公司
美国拥有全球第一大农业保险市场,美国为促进本国农业发展、保障农户生产生活所采取的一项强有力措施就是提供农业保险。自《联邦农作物保险法》( 1938 年) 颁布以来,美国逐步形成了由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私营保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和保险查勘人构成的完善的农业保险体系。随着商业性农业保险产品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业务逐渐退出市场,1998年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完全退出农业保险市场,其业务全部由私营保险公司接管。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规则制定、风险控制和监督稽查上。
其他私人信贷支持
主要包括个人贷款、经销商贷款等。个人或经销商与农场主签订买卖合同,经销商从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农作物,农户则可通过接受预付款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这种贷款随意性较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行情的波动。
从决策主体的角度来说,世界上农村金融发展模式可分为:市场机制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经济发达,属于小农经济大国。农业金融体系采用合作型,政府导向性较大。
日本农业金融模式属于“2+1”合作依托型,金融主体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机构、合作金融系统、农业保险机构等三个层次。
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作用是农业金融政策的制定和对其它金融机构的支撑,并不会直接办理农业金融信贷业务,而是委托给日本农协系统办理。
日本合作金融(农协系统,即合作社)。在世界各地的农村合作组织中,日本农协是最成熟且具有代表性农业组织,规模和组织能力比较强大。综合农协以当地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市、町、村等行政区域来组织基层农协,当地农户入社率达到100%,农协为其提供除了农业经营相关的业务外,还提供信贷、保险等综合金融类业务。
日本的农业保险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保险典范。日本目前拥有世界先进的农险统计系统、大量的地区统计数据、先进的统计方法,来支撑农业保险金额的计算和保费费率这两大难题的确定。政府在农业保险中发挥再保险的作用。
从1947年至今,经过60多年发展,日本已经形成全覆盖、可持续、保农惠农的灾害补偿制度。农险分别由互助保险组合、组合联合会和国家农林水产省及再保险特别会计三个层面上下联动开展,形成了互助、保险、再保险的垂直塔型体系。
图表8:日本农业互助险的塔式运行模型
图源:路瑶《日本的互助农险模式》
第一层级是共济组合,即保险合作社,由同一地区的农户自愿参加组成,在市、町、村一级开展业务,全日本有2000多个这样的共济组合。农民参加共济组合是为了抗御灾害、分担损失,所以这个层面叫做共济,也叫互助。
第二层级是共济组合联合会。由基层的各个共济组合组织而成,在道府县级运营。理事会、监事会、会长由各个组合选举产生,会长聘请职员发展和管理业务。组合按照不同行业的风险大小,将一定比例的互助共济金交到联合会,这级叫做保险。
第三层级是国家农林水产省经营局保险课、再保险特别会计。由于农险中农作物、家畜、果树、园艺等保险灾多易损,单靠联合会承担风险保险,不能为农民提供保障,所以国家通过农林水产省设立再保险,承接各个联合会的分保,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再保险,分散业务风险。
三级塔型组织体系构成三重风险保障机制,既是整个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石,又是日本农业保障机制的核心,对于促成日本农业现代化功不可没
日本对农业金融的扶持政策和立法保障
日本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很大,这对农业金融的稳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支持政策主要是向日本本土合作金融(日本农协组织)提供财政资金的支持。政府对农业保险机构实行免税、对农业保险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等政策制度。
日本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农村金融的发展。1947年,日本政府颁布和实施新的法律文件《农业协同组合法》,规范农协企业的经营管理等业务,使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1929年日本政府颁布了《家畜保险法》。1938 年4月,日本第一部《农业保险法》诞生;1947年12月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损失补偿法》,之后又进行了多次修订,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相关产业的风险补偿制度。
此外,至2019 年1月1日起,日本还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以农业经营者涉农经营的整体销售收入作为保障对象的农业收入保险。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归本源,为本地“三农”服务;同时要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
但农村金融市场环境错综复杂,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错位。道德因素、政策因素、自然因素、法制因素、教育因素等,制约着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发展。多年的摸索前行中,金融行业也期盼着科技的力量能够有所助力。
以大数据为例,基于物联网、卫星遥感、智能化农机、无人机等软硬件设施收集到的数据,对降低农村金融道德风险、创新农业金融产品、提升作物保障水平、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的赋能正在日益突显。
在这方面,新兴的农业科技企业经过技术创新和多年来的数据积累,正在以第三方甚至直接的金融产品提供商的姿态出现在农业市场上。对此,35斗对全球涉足农险的科技企业做了简要盘点:
FBN
Farmers Business Network(FBN)创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致力于利用收集云端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创建一个独立、公正、客观的农业信息网络。公司平台提供给用户数十亿的数据信息,以便于农民录入所需数据,获得精准的分析与建议,并有效地利用数据改善农场收入,为农民提高农场的竞争力。
在数据的支撑下,FBN还提供信贷和保险服务,无论农户是要支付设备、农资、农田、维修、燃料等费用或基于其他运营需求,FBN Finance都可以提供贷款选择。2014年至今,FBN已经获得了七轮融资,总共筹集了3.689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是在2019年1月1日进行的E轮融资。
类似于FBN,国内的农业大数据公司也在积极开拓农业金融及保险业务,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珈和科技、佳格天地、数溪科技等。
珈和科技
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作为国内第一家农情遥感数据分析民营企业,珈和科技致力于提供以空间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服务,现已成为业内领先的卫星遥感解译服务商。
基于国产卫星高分数据,珈和农情遥感平台能自动智能解译出全国多个省份大宗农作物的分布和面积。该类数据可以为农业资源监管部门、农资企业、金融保险公司、投资机构等提供内参,节省一半以上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平台的保险定损功能,可通过对比灾前灾后的影像数据,测算出受灾面积和受灾产量,比传统测损方式时效性和准确度更高。
通过多年探索,珈和科技形成了囊括土壤、地块、长势、分布、面积、估产、灾害、承保、定损、气象、地温等农业生产重要因素的农情数据产品,也建立起了农业监管、统计、种植、科研、投资、贸易、保险、农资、农产品加工等多维度的农业数据场景应用体系。
目前珈和科技共有四轮融资,最新的A+轮融资于2019年8月30日进行,投资方包括君盛投资和光谷人才,交易金额达数千万人民币。
佳格天地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服务农业、环境、金融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司。通过四年的市场开拓,佳格天地成功在“农业卫星遥感”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目前已经为上亿亩土地提供了农情监测服务,覆盖国内近3亿亩耕地,并且将业务线延伸至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标准化生产等领域。
在金融领域,作为中国领先的卫星大数据分析服务商,佳格天地通过卫星影像、AI算法、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调研武器。目前,佳格天地服务于金融行业的应用场景已囊括了大宗商品物流、房地产基建、夜光数据、工业企业开工率、大宗农产品产量动态、涉农信贷等在内。
相较于传统财务报表和财务预测模型的分析管理方式,卫星大数据应用于金融领域具有全覆盖、可追溯、客观真实、时空连续性、及时性的特点。能在尽职调查、风险管控、项目监测等方面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助力银行、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客观决策、防控风险,为金融展业模式注入强大的创新动力。
天眼查数据显示,佳格天地目前共计发生两轮融资。2015年7月,获经纬中国磐谷创投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投资;2017年4月获DCM中国、经纬中国等投资方共计60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
数溪科技
数溪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农业领域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的创新型企业,属于国家级科研平台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旗下孵化企业。
数溪科技致力于推进数字化技术与农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深耕农业场景,依据农作物生长模型,自主研发融合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慧种田”一站式服务平台。慧种田数字农业服务平台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全面整合种、肥、药、机等农业生产要素,深度挖掘“作物-环境-耕作”的耦合关系,从而为农业经营管理提供处方型解决方案。
慧种田APP是数溪科技打造的一款专业化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慧种田核心模块包括田块级气象服务、土壤数据服务、作物长势监控、产量分析、种植计划制定、植保方案、水肥管理等十多项由数据和模型驱动的农业服务模块,以田块级数据服务为切入点,全面打通农业投入品、农业金融、农产品销售等生态链,有效连接产前、产中、产后全周期的农业经营各环节。
2019年1月,数溪科技完成由洪泰基金领投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内核的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推手,业已形成对传统金融模式的替代趋势。在农村金融市场中,金融科技运用的场景更加多样,金融科技的效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因而金融科技将是助力农村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农村金融市场风险收益关系协调的重要推动力。
2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的有关情况。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彭立峰介绍,当前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有四个层次的工具和举措:第一个层次,三千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第二个层次,对企业现存的债务进行接续;第三个层次,进一步加大信贷增量支持;第四个层次,优化信贷结构,提高服务效率。
保险方面,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吉昱华介绍,目前财产保险公司与疫情相关的理赔是2460万元,其中给一线医护人员的理赔是657万元。人身保险公司共赔付与疫情相关的出险客户795人次,赔付金额5174万元,其中属于赠险项目下的赔付3320万元,占比64%。涉及一线医护人员的赔付338人次,总赔付金额3078万元。另外,保险业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踊跃向抗疫一线人员捐赠保险,截至目前全行业累计捐赠总计保额11.58万亿的保险保障。
除此之外,主管部门还支持农商行、城商行和股份制银行采取灵活方式对待到期客户的贷款;对于受到影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发债设立了“绿色通道”,缓解企业再融资压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应用电子单证、电子影像、电子签章、金融大数据等。同时调动基层金融分支机构积极性,充分授权、合理考核、提高不良容忍度等。
金融机构举措积极,以优惠利率、绿色通道、专项资金、信用贷款等方式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创投风险资本也陆续开启线上融资通道,帮助初创、中小微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从源头引活水,金融是减震器和稳定器,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
附录:近期部分金融机构助力农业战疫政策一览
农发行从1月25日至2月18日,全行累计投放粮棉油信贷资金130.37亿元,并提出了支持粮棉油企业复工复产的八项措施:
1.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主动与当地粮棉油企业沟通协调,主动服务。对于农发行业务范围内的重点企业,做到主动服务全力支持,确保及时复工复产。
2.开通“绿色”通道。对受疫情影响难以现场调查的,可先通过视频等开展非现场调查;对贷款担保手续,在风险可控和企业承诺前提下,可先贷后补;对疫情防控需要动用粮棉油库存物资的,可先采取线上报告,事后完善相关手续。
3.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对涉及保障疫情防控的粮棉油信贷业务,采取应急办贷机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限时完成贷款审批,保障开工的资金供应。
4.实行优惠利率。对粮棉油信贷企业原则上实行基准利率,对农发行业务范围内的人民银行名单内重点企业,利率原则上降至1.8%~3.15%之间。
5.不抽贷、不压贷,进行无还本续贷。对有发展前景但受到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粮棉油企业,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计划、再融资、下调贷款利率、调整贷款期限等方式进行支持,做到不抽贷、不压贷,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6.减费让利,减轻企业负担。对受疫情影响地区的客户,一律减免人民币结算、国际结算、银团贷款、委托贷款、企业债券承销、资产证券化、企业理财等五大类46项收费。
7.开辟线上办理业务,让企业“少跑腿”。企业网银、银企直连等电子支付渠道保持7×24小时运营,满足客户快速汇划资金需要;企业网银、银企直连等业务单笔支付限额提高至5亿元;积极利用微信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一对一”在线业务咨询。
8.保障资金专款专用,满足生产需要。在全力提供信贷服务的同时加强监管,确保贷款的支付和使用符合合同规定。确须以先款后货方式紧急采购物资,或者无法按期取得购货凭证的,可凭当地政府或疫控指挥部文件先行支付。
同时,为保障农业生产重要物资供应,保障农资供应和物流畅通,做到支持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两不误。截至2月10日,农发行共发放支持春耕备耕贷款120亿元。
农业银行近日印发《关于统筹支持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 全力帮助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的通知》,出台16项专项措施,以金融力量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其中明确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重点保障小微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扩大生产能力。优先支持“米袋子”、“菜篮子”工程等生活必需品生产供应相关小微企业复产复工,强化对主副食品生产、流通、供应领域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支持种子、化肥、饲料等春耕备耕相关领域小微金融支持。强化对相关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系统金融支持。倾斜扶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物流仓储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一是优化续贷等服务。针对防疫物资生产、流通、运输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小微企业,工行根据小微企业合理需求,提供续贷、展期、调整还款等服务,帮助企业纾解还款接续等难题。疫情发生以来,工行已累计为1.4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这些服务。
二是提升信用贷款至1000万元。针对受疫情影响、资金需求较大的小微企业,工行将信用贷款额度提升至最高1000万,更有效地支持企业抗击疫情,更快复工复产、扩大经营。
三是推出多种便利优惠措施。工行为防疫重点小微企业提供专属优惠利率,显著降低相关企业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地区各类小微企业,利率在以往市场较低基础上进一步下降。
四是创新提升线上金融服务。充分发挥线上融资绿色、便捷的优势,为客户提供线上安全、高效金融服务。针对防疫以及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工行推出了“抗疫贷”“医保贷”“用工贷”等专属线上信用贷款。工行全线上发放的信用贷款余额已超过35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超过7万家。
五是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支持。工行抽调信贷专家组建专门的服务团队,开辟绿色通道,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对符合条件的小微贷款随到随审随批。同时,根据小微企业需求配套提供支付、结算、咨询等各类服务,全面满足小微企业“融资+融智+融商”的综合服务需求。
中国人保目前在全国乡镇建立三农营销服务部7629个,三农保险服务站2.69万个,在行政村建立三农保险服务点31万个,覆盖了98%的乡镇和54%的行政村;有遍布城乡的农村基层服务网络和39万人的协保员队伍。
疫情期间,围绕与百姓密切相关、价格波动大、日常需求旺盛的蔬菜、肉蛋奶、粮食、林果等农产品品种,中国人保从传统灾害类保险、价格/收入类保险、气象指数类保险产品等维度入手,迅速开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专项农险产品,如蔬菜灾害保险、蔬菜价格/收入保险、传统生猪死亡保险、生猪价格/收入保险、鸡蛋价格保险、粮食作物保险等,支持地方切实加大农险产品有效供给,确保疫情期间及疫情过后农产品的正常生产供应。
同时中国人保还提出三项远程业务服务:
一是支持农户通过农险移动承保理赔APP或微信小程序等线上化工具提交投保信息及相应证件资料,线上办理电子签名、承保公示、电子保单确认等环节,实现农户线上自助投保;
二是在线支持农户按要求自助拍摄带有定时/定位水印的损失照片或短视频,留存无害化处理过程影像并提供标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无害化处理等证明资料,由后台工作人员通过业务系统进行远程查勘定损并理算赔付;
三是进一步加大RFID电子耳标、AI智能点数、一拍知长/知重、牲畜特征识别、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使用,有针对性地优化承保验标、出险查勘等服务流程,进一步提升业务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水平并防控风险。
2月7日,平安产险宣布为全国10万家小微企业无偿提供专属风险保障,每家企业保额100万元,总保障金额高达1000亿元,帮助小微企业铸牢坚实后盾,渡过疫情难关。
同时,平安产险还先行开展“足不出户”的农险应急服务,通过平安科技农险3.0一体化经营服务平台,开通的农险绿色服务通道,聚焦支持疫情防控,为农户提供四大应急服务,包括远程线上自助投保、便捷自助预赔、远程协保支持及风险防控建议等。
“线上自助承保”,即在疫情防控期间,先行开展全流程线上化投保,支持平安客户通过“平安AI农宝”小程序提交投保信息及对应证件资料,线上办理签名、公示、电子保单确认等环节,解决现场收集投保资料难题。
“便捷自助预赔”,即配合各地政府、监管部门疫情期间的农险作业要求,先行支持平安养殖险客户可通过“平安AI农宝”小程序一键报案,自助拍摄带有空间信息的损失照片,在实时远程视频指导下留存无害化处理过程影像,在线提供政府出具的、符合监管要求的死亡原因鉴定及无害化处理证明,后台系统通过牲畜识别等技术审核信息,进行极速预赔。
“远程协保支持”,即完善一线远程作业工具,通过平安AI农宝APP减少现场作业流程。在种植险作业中,针对续保客户,一线作业人员通过历史数据库确定种植面积等信息,支持远程续保验标;针对新保客户,通过无人机收集信息,远程与客户确认验标结果;针对现场作业困难的特殊地势或大规模种植基地,支持通过卫星遥感测绘结合图像识别解析,推行按图验标,并在理赔过程中在线评估受损区域,远程科学定损。
“风险防控建议”,即拓展农险增值服务,科学防控农业生产风险,具体包括病虫害识别,田间溯源监控管理等。一线作业人员可通过AI农宝APP识别承保作物照片,帮助农户判断病虫害情况,并提供防治建议。同时,针对农企客户,可通过平安溯源小程序为其提供生产过程管理监测,把控农事风险,并为平安溯源监控的产成品提供食品安全认证背书。
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已建成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在内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市场在售农险产品总计1459个,完善的产品供应体系,为农产品的生产供应提供了保障。
疫情期间,人寿财险通过微信、电话等多种渠道了解广大农户的农险保障需求,针对疫情期间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品种,开发创新险种,提高研发效率,最大程度助力保障各地疫情期间农产品供给。
如在浙江积极参与政策性叶菜价格指数保险,在山东大力开展蒜薹、大蒜、马铃薯等蔬菜目标价格保险,通过为种植户提供价格保障,解决了疫情期间因流通受阻导致的价格下跌,增强了广大菜农的生产信心,确保疫情期间蔬菜生产供应稳定。
此外人寿财大力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在疫情期间推动科技创新应用。系统内被广泛应用的“国寿i农险”APP,集成了3S、AI、风险预警、水印相机、测长估重、OCR识别等新技术,极大提高了农险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还上线“自助服务”功能,支持农户线上提交投保信息及相关材料,自助拍摄验标照片和损失照片,通过线上操作解决疫情期间服务难题。
疫情期间,太平财险把农业保险经营、确保业务高质量发展和疫情防控相结合,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运用微信公众号和“e农保”两个线上服务工具,为农户提供远程农险应急服务。对于三月将进入蔬菜价格保险续保的高峰期,太平财险已要求各地机构要充分运用好“e农保”平台,确保区域内业务“应保尽保”。
此外,太平财险在不加收保费的前提下扩展雇主责任险项下附加新冠肺炎条款,为企业复工面临的雇主责任风险提供保险保障。截至2月18日,累计为5202家中小微企业客户,提供52亿雇主责任险新冠责任风险保障。同时,为全国200多家运输企业、1万多家旅行社免费延长了停业期间保险期限。
部分参考资料:
卫志民:美国金融体系的基本构架特征及其实
零壹财经:农业保险发展的问题、政策机遇与出路
路瑶:日本的互助农险模式
王学因等:日本农业收入保险的实施:因由、安排与启示
单鑫艳:应急救援服务金融支持的国际比较分析
舒凯彤: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模式与路径选择
宫于兰等:我国农业巨灾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孙倩等: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困境与解决路径
陈慧莉:信息科技背景下农村金融研究
正和岛:调研了2069家企业:疫情之外,还有一场硬仗
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
文中附录各金融机构官网/官方微信
35斗之前报道等
封面图源:35斗图库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