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2020国内农业食品科技创新投融资回顾,“韧性”彰显逆势增长生命力
2020年12月4日-5日,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在南京成功举行。本次峰会由35斗主办,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联合主办,中粮基金、BV百度风投、弘晖资本、为来资本等战略合作。
35斗在会上发布了《2020未来农业食品创新生态报告》,该报告延续了“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这一研究逻辑,从底层技术、行业应用、产业集群的视角总结了全球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产业变革同时受到宏观经济、全球贸易、资本投入、消费理念等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农业食品产业发展要素。解析这些产业要素,即可很好地发现产业变迁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并判断产业走势,更好地配置产业资源。
本文为报告节选。
图:2010-2020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融资趋势变化
数据来源:35斗
35斗统计了2010-2020年11年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的投融资情况。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农业&食品行业创新领域的投融资事件数和金额都比较小,这五年累计融资事件数为224起,累计融资金额为59.6亿元。到了2015年,这两项数据迅速被打破,2015年融资事件数达到了335起,融资总额达到了83.15亿元。之后融资事件数开始下滑,但融资总额攀升,2018年达到177.7亿的峰值。
具体来看,2015年融资事件数的爆发主要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相关政策的鼓励,在各细分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创新企业。2018年融资额的爆发主要归因于几项头部企业的大额融资,比如美菜网的E轮及F轮融资,合计金额高达10.5亿美元,每日优鲜、百果园也在2018年获得了巨额融资。同时,2018年也是社区团购爆发的关键年份,小区乐、十荟团等公司在这一年也获得了资本的加持。如果除开前面提到的几项超过10亿美元的融资,2018年整体融资情况和前后两年融资总额是接近的。
截至11月20日,2020年全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创新领域融资事件数为74起,融资总额为120.91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预计今年行业总融资额将超过130亿元。2020年巨额融资有明显的“后疫情”特征,即到家零售、买菜平台的爆发,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十荟团等头部企业合计完成了超过90亿元的融资,这和疫情期间线上买菜的逆势崛起及资本持续看好这一模式不无关系。极飞科技在11月下旬完成了12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是迄今为止农业科技领域单一轮次最大的一笔融资,同样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表:2010-2020中国农业&食品行业细分领域投融资趋势变化
数据来源:35斗
可以很明显地看到,电商零售是数量占比最高的细分领域,紧随其后的是食品饮料、种植养殖、农业生物技术和农业服务。电商零售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即如何筛选好的农产品、食品并将其送到消费者餐桌上,在过去的近10年中,创新者们一直在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新零售、团购、拼购等手段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说,目前已经初见成效,随着头部平台商业模式和业务版图更加稳固,“头羊”效应已现。
现在,创新已经向“上游”迁移,比如更好的种质资源,更标准化的种植养殖流程,更可追溯的食品流通。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几年,从业者对供应链的重视程度将逐渐增加,这是从流量思维到质量思维转型的必然之路。
“硬核”科技的力量逐渐得到重视,比如物联网、机器人、无人机、新型农业系统等,硬件和软件结合的模式更易脱颖而出,因为其更符合中国农业技术推广简单、方便、适用面广的特点。食品行业的创新还处在品牌为先导的阶段,新茶饮、零食、奶乳制品是比较热门的领域。与此同时,植物基制品是最近两年最受关注的细分领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食品健康、营养全面、有品质的趋势。
图:2010-2020年中国农业&食品行业融资事件轮次变化
数据来源:35斗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2015年是创新企业爆发的关键年份,所以在这一年,有非常多的天使轮融资,但是随着业务的推进,有部分企业可能退出市场或者转型,并没有完成后续的融资。直接表现就是,天使轮融资事件的比重在下滑,2015年天使轮融资在所有融资中的比例是45%,2020年已经下滑到不足10%。
创业必然会有一定的“淘汰率”,明星创业公司也会遭遇“大败局”,这是市场运行的必然结果。但这同时也透露出一个较为危险的信号,那就是创新的“迟滞”。原因可能来自于两方面,其一是技术创新的瓶颈,回溯上一个创新高峰2015年,AioT、区块链、AR/VR技术势头正劲,入局者众多,目前则还没有出现与当时相对应的技术产业化高潮,5G、工业物联网可能是比较重要的方向;其二是资本的犹豫不决,全球经济下行、疫情影响,产业资本、风险资本亦在求稳,可能减少对初创项目的投资,转而投向已经过市场验证的后期项目。
数据来源:35斗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
截至今年11月底,一共有15家农业食品类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其中农业类4家,食品类11家。从上市地选择来看,农业食品类公司上市首选目的地依然是A股资本市场,有13家企业选择在A股上市。
新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一共募得资金432.13亿元,其中A股218.13亿元,港股214亿元。食品类公司募集资金363.63亿元,农业及动物保健类募集资金168.5亿元。
农业类募集资金之最为金龙鱼,其在深圳创业板上市,募资资金为139.33亿元;食品类募集资金之最为农夫山泉,募资规模为144亿元。
数据来源:证监会
根据中国证监会披露IPO首发申报公司信息,截至11月初,共有21家农业食品类公司在A股首发申报获得了反馈。其中食品综合企业8家,园林行业企业3家,农药、饮料、奶制品、茶、白酒等领域企业亦有分布。可以看到的是,食品类企业在拟IPO名单中占到了大多数,尤其是食品综合类企业,涉及面食、饼干、零食等领域。从地区分布来看,长三角地区企业较多,比如江苏、浙江、上海,区域特色产品如茶、酒则集中在主产地。
登陆资本市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提升公司规范化运营管理能力,增强产业链资源协同调配能力,同时上市后便捷的融资通道也能帮助企业获得发展的关键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在做深做优核心业务的同时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实现多元化、平台化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已进入新的阶段,将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上市通道和金融环境,农业食品类企业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更多优质食品公司登陆资本市场,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动能将逐步加强。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