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未来农业圆桌派:后疫情时代,餐饮业如何把脉与创新布局
受疫情影响,停摆的餐饮业受到巨大冲击,一批批餐饮人深受失业与“被失业”问题困扰。危机时刻,许多餐饮企业也在积极自救,抱团取暖。那么,疫情结束后,餐饮业是否会迎来报复性增长?堂食市场是否会被/新消费场景与渠道分割?如何抓住疫情后市场释放的红利与机会?疫情后餐饮业投资风向如何?
3月20日,35斗邀请到餐饮爆品理论提出人孙继勇、场景鲜食创始人杨启、易基金创始合伙人汪洁做客本期未来农业圆桌派,与朋友们共同探讨后疫情时代餐饮业的创新布局。
【孙继勇】
孙继勇,餐饮爆品理论提出人,中餐标准化爆品推广专家,食品企业生态经营系统创始人,开拓了中国餐饮场景论。
1. 快速增长的餐饮业全面承载消费升级
过去十年,中国餐饮业高速发展,2019年突破了4万亿的规模。此次疫情给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每一次危机都是危中有机,会给中国餐饮产业带去全新思考,以及进入高质量、高速、全面发展的机会。
通过这次疫情,中国餐饮业将进入一个新生态,主要表现在产品新生态、渠道新生态、供给新生态、业态新生态等几个维度。此次危机也给了餐饮人自我修建和自我迭代的机会。
从整个行业的趋势来看,中国供给侧改革的三大支柱型产业之一就是服务型产业,而在服务型产业里,消费性服务业位列首位。在消费性服务业中排名第一的是食品产业,即以餐饮、超市为典型代表的“服务+产品”类型。
2019年餐饮行业的市场规模近5万亿,主要原因是整个国家产业的变革、政策的推动以及消费趋势的日益增强。未来餐饮的发展需要供应链的协同配合,餐饮供应链发展的核心趋势是中餐标准化的食材产品。
近几年,两个消费场景在相互转变,在家吃饭越来越少,在外吃饭越来越多。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80、90后已经成为社会消费的主体。未来,火锅、烧烤和团餐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线下生鲜卖场、新零售、生鲜B2C等模式也逐渐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这次疫情之后,一种三叉戟组合式的销售模式开始蓬勃发展,即“实体店+社群+小程序”的模式。其中,社群起到了开展营销活动、促进线上购买的重要作用。消费场景的转变,也带给上下游企业更多思考,最主要的就是供应链的建设,供应链已经成为餐饮企业做大做强的保障。此外,餐饮企业想要做出规模和效益,爆品供应链是很好的切入点。
2. 消费升级重构餐饮业业态
新零售时代:“零售+餐饮业态”变成一种标配模式。这种组合模式不仅在区域市场上有很好的机会,如果再加上供应链的力量,未来在零售上也会出现创新式的营销方式。新零售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中国餐饮进入了全渠道的销售模式,也会让整个行业的格局更加具有竞争力。从原来单一的店面销售到社群、外卖平台、抖音快手等互联网渠道,这种模式打破了区域限制。
新生鲜时代:这次疫情促进了线上模式的发展,外卖到家变成日常饮食的一种习惯,从而倒逼整个餐饮业的进步。如何保证出餐的效率和节奏,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从而让消费者的体验更好,与供应链的发展、大菜模式、爆品模式密切相关。随着新生鲜时代的到来,餐饮企业需要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新餐饮时代:新餐饮时代的典型标志是以单品、爆品、大菜、微连锁为主的餐饮模式。未来,依托供应链、物流网络等,这种新模式会重构中国的餐饮业生态。此外,通过新的销售渠道,包括数字化渠道,也能有效提高整个餐饮供应链的效率。
3. 餐饮端需求变化引导产业形态进化,爆品餐饮供应链赋能新生态
疫情为零售模式的升级带来了三个层面的机会。首先是产品到餐桌的距离越来越近,一产的新农人通过网络新渠道,可以实现去中间化,缩短从农场到餐桌的距离;二产会产生巨大的裂变,主要标志是制造业将升级为平台模式,未来中国餐饮会出现很多新的产品,这些大品的规模更大、体量更大、机会更大。
在三产层面上,服务业以餐饮业为主,会出现新的业态模式。物流业加速发展,最后一公里和数字化营销方面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在金融层面上,行业的布局也会进入一个快速、全面的升级阶段。
未来,中国餐饮业将进入高质量、高速发展阶段,通过此次疫情,餐饮企业已经清楚知道自身问题所在,以及如何构建企业未来。此外,鉴于这一行业存在着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中国餐饮将从一产、二产到三产全面开花,出现一大批优秀的餐饮企业和以餐饮为核心的上下游企业。
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不仅应该看到危机,更应该看到机会。希望所有产业人可以凝心聚力、共同赋能,拥抱新生态新时代。
【杨启】
杨启,“场景鲜食”创始人
1. 在变与不变之中,重构定义消费场景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社会永恒的刚需。从本质上来说,食物是自然的赠与。自然界通过光合作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植物蛋白,食草动物通过生物体系将植物蛋白转化为更高级的动物蛋白。而人类又将这两种蛋白通过工业化、品牌化向市场输出价值,这是食品的增值路径。
通过拆解用户的消费逻辑后发现,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关注点不一样。比如在农产品时代,更关注自然资源的问题;工业化时代更追求成本、效率,通过注重研发技术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这个时代,企业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反向倒推产品的形态。
无论是餐饮端的产品,还是工业化产品,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渠道结构的变化、消费人群和市场产品的迭代,消费场景也发生了变化。对食物的获取逻辑不再仅限于在外采购后在家进行加工和烹饪。随着城市化和互联网的发展,城市人群的饮食时间成本越来越高,回家吃饭的场景也越来越少。
不同场景对产品的属性要求不同,一日可以按时间分为六餐:早餐、午餐、晚餐、小吃、下午茶、夜宵,早餐和晚餐两个场景就有很大区别,早餐要求就餐时间短、出餐快、简单, 而晚餐就餐时间长,往往具有社交属性,所以会有更复杂的产品,体验也更丰富,对环境和服务有一定要求。
从农业化的资源导向到工业化的效率导向,再到渠道变革、城市化和信息化的营销导向,消费者追求更好的饮食体验和消费场景,是始终未变的逻辑。围绕用户饮食场景,可以反向对产品进行重新的定义和创新开发。
2. 重构产品的研发逻辑和营销逻辑
以烤肠的产品升级为例,这一市场目前面临原料贵于成品、行业无标准、市场无品牌等问题。通过拆解其营销路径可以发现,烤肠的供应链环节效率低、成本高、产品差,用户需求未能得到满足。企业应该真正从消费者角度考虑,通过优化各环节来做出更好的产品。
过去两年,5K烤肠研究院经过500多次的试吃与改进,不断测试产品,听取用户反馈。然后对产品进行了重新定义和优化,从消费者体验来说拆解为色、香、味、触、法五个方面,同时对产品工艺和组成要素进行了优化。
此外,供应链的破局点在于找到同样想做高品质产品的人,5K烤肠研究院拥有6个原料产区、5个工厂、4个设备厂商和3个国际香料供应商,通过找到最好的要素资源来重新定义产品。
基于肉可多、肉可好、味可香、可专业、可安全5大维度,代表消费者意见,重新定义产品品质和标准,通过终端品牌化沟通、消费习惯分析、互联网精准推广、用户口碑裂变等营销方式,提升产品品牌和价值。
疫情对于餐饮企业的影响主要源于客流的下降,外出购物的习惯暂时受到抑制,所以企业应该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的销售和传播平台,搭建c端的产品和渠道体系。购物场景和消费场景发生变化后,产品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匹配相应的消费模式。
【汪洁】
汪洁,易基金创始合伙人,观见餐饮小学发起人,瑞幸企业顾问,香港大学金融市场与投资组合管理研究生。2017年7月发起观见餐饮小学众筹,半个月筹集2500万,历时18个月全国主要城市主办21场餐饮品牌大型行业峰会,线上组织80多场万人大课及多场线下培训,3.8万+会员。
易基金现阶段的投资偏好:五五三法则
五投关注点:
1. 年营业额:关注亿元俱乐部,即年营收达到1亿以上的企业,这类餐饮企业通常根基强、经营方式偏稳健、团队扎实。相对于因疫情冲击而现金流紧张的企业,它们的融资态度更从容,现金储备不是为了救急,而是作为疫情后的发展基金。
2. 连锁体系:特指在某一个阶段相对完善的连锁体系,直营店门店数量在20家以上。这一体量意味着,企业已经基本具备了总部的雏形,主要岗位也有一定的配置,可以在基础框架做延伸发展。
3. 标准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要在7成以上。目前中国的餐饮业发展,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餐饮企业有两大成本支出,房租和人工。而标准化会减少一定程度的人工支出,以及人工带来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中央厨房等标准化解决方案的应用,也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而考虑到顾客的体验感,他们更希望做出来的是有烟火气、有温度的菜肴,而不是直接加热料理包后上桌,所以7成以上的标准化是最为合适的。
4. 从业经验:从业经验必须在5年以上。餐饮其实是非常复杂的学科,涉及农业、服务业、商业、互联网等领域,是供应链生产、渠道品牌的综合体。我们认为餐饮创业者经过3至5年才会探索出餐饮的真谛,5年以上才会逐渐完成,从无知无畏到敬畏之心,再到敬而无畏的心路历程。
5. 盈利模型:就整个餐饮行业来说,通常比较稳定、良性发展的餐饮企业,单店回报周期基本在12至18个月左右。
五不投关注点:
1. 供应链:包括原材料采购、分拣、包装、仓储、物流、配送、库存管理等一系列工作,如果当中成本过高,会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以及风险增加。比如健康餐是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的一个业态,但是其主要食材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存储难度大大高于其他业态。对于连锁店来讲,本地采购更为合适,总部失去了集中采购的价格优势,在供应链方面的利润会有一定损失,在食材管控上的约束力也会削弱。
2. 受众面:受众面太窄,意味着消费者限制于特定人群。比如素食和经营特殊食材的店,经营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一定的人群基础,也就是所谓的存在即合理,但如果想发展成大型连锁店,还是存在一定困难。
3. 价值感:价值感其实是植入到顾客心智中的,就算原材料几乎相同,如果价值感上有差异,售价也可能差很多倍。
4. 持续性:通常来说,我们看一个项目品类的话,会先研究该品类近10年的发展规律。比如近三年内产生的新品类,如果没有经历长时间周期的验证,也不会考虑投。
5. 地域性:比如北京的豆汁、爆肚,河南的胡辣汤等,只能在其属地发展。除了属地之外的地方,很难有较好的发展。
重点关注业态:
1. 瘾品: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占领消费榜单前十的餐饮企业,在口味上有油、辣、甜三个显著特点,这些口味具备成瘾性,因此复购率高。
2. 大市场、小品牌:品类的从业者非常多,消费者对该品类已经有了非常高的认知,但是形成品牌的不多,市场占比不高。
3. any moment:近几年,餐饮场景上的突破,比如共享厨房、电商场景的延展、社区新零售等,都是基于餐饮的物理空间之外的新尝试,这些模式的发展空间巨大。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