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农业科技园区迎来黄金十年,技术创新和社会资本参与助力乘风破浪

作者:李薇羽 2020-08-06 14:38

近期,35斗发布了《2020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梳理了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批复建设的271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分析他们的主导产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技术模式创新等情况,以期找到头部标杆园区的发展共性经验,为未来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提供可行的参考路径。

 

报告发布同时,还举办了“顺势而为,长期布局,剖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长路径”的未来农业圆桌派线上活动,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隋申利、35斗研究院总监刘娜、知农智库创始人成军就农业产业园区发展进行了分享。线上活动吸引了约1000人次参与观看或进行讨论,参与者来自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资本、科技创新企业、科研院校等。

 

为便于留存和传播嘉宾精彩分享内容,35斗据嘉宾分享整理了此文。

 

1
头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经验与借鉴

讲者介绍: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隋申利


隋申利在分享中介绍了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以及经验思考。在中国凡提到蔬菜,必提到山东寿光.这里不仅是全国知名的"中国蔬菜之乡",而且拥有国内最大的蔬菜集散批发贸易市场,蔬菜是寿光最大名牌,而山东寿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正是名牌的孵化器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进器。

 

隋申利谈到,首先,园区发展要立足地区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发挥集聚效应。而资金、人才、技术缺一不可。

 

其次,园区发展需注重“产学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为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可以充分发挥平台思维,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加强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加快了人才的聚集,而且大大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最后,园区发展需重视推广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以寿光园区为例,其瞄准了蔬菜产业向“五化”发展的总方向,即标准化、品牌化、组织化、智慧化、融合化,也推广产销一体化的订单生产模式,还依托示范基地举办专业展会,架起了农民与农业高新技术、农产品与市场的对接桥梁。

 

2
顺势而为,长期布局——2020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白皮书解析

讲者介绍:35斗研究院总监刘娜


刘娜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回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史,表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科技在农业领域应用、示范、推广的核心载体,是构建农业生态格局,数字农业建设排头兵。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数字农业的核心载体、供给侧改革的探路者、新时期农业内涵建设的抓手。

 

从园区发展阶段来看,主要分为三步:探索试点阶段、全面推进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园区建设主体来看,主要有三类:1.政府主导的管委会模式。这一类是比较常见的,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运行模式上主要为政府主导型,政府通过成立园区管委会,负责园区的管理运行。2. 企业主导的农业公司模式。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中占比较政府主导的模式低,这类模式主要是一家龙头企业或者几家企业合作组建新的农业公司,直接参与园区的规划、建设,独立开发,自负盈亏。3. 科研单位主导的模式。这在我国农业科技园区中占比较小,这种园区模式主要是农业科研院所、农业大学等机构以项目为中心,依托强大的科研能力,以实验基地为基础,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兴建,建设科研、试验、推广基地,并通过与当地农户成立“专家+基地+农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对高新技术、新品种进行推广,最后形成高新技术聚集地。

 

最后,刘娜总结了关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三大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桥头堡,园区走出国门常态化;2.“公用品牌+会展经济”驱动园区腾;3.技术赋能,数字技术加速园区发展进入快车道。物联网、智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深刻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

 

3
解析农业科技园的定位和发展

讲者介绍:知农智库创始人成军


成军从农业产业链入手,剖析了农业园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盈利机会。

 

他提到,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之一便是产业链发育不完善,并且,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普遍缺乏平台的支持,这值得农业科技园区关注并牵头去补齐、补强并且有必要针对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分析研判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切入。

 

成军根据产业链,先提出了关于“新生产”的概念,即对于初级产品,要着重其附加价值,由此引出农业休闲旅游的重要性,这关乎乡村收入结构,同时也是乡村重要短板,而园区可以起到引领作用,从而促进农旅发展。成军认为,所有农业主导产业都值得用农业公园的形式再“玩”一遍。另外,科技在农旅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数字娱乐在乡村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接下来他提到农业服务关乎着生产风险、成本和质量,社会化、产业化农服迫在眉睫,同时这也是我国的短板。从商品种苗到收割、飞防,社会化、产业化的农服已经在路上,但仍值得以平台去促进提升。

 

再者是关于初级加工,成军表示初级加工的实义是集货,是供应链的纽带。缺集货、进不了供应链是我国乡村最大短板,打造供应链枢纽变得十分紧迫,这涉还及到现代批发和仓储物流。


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性的命题,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抓手。回望这二十多年的农业园区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逐渐掌握了可复制、可移植的经验,类似于陕西杨凌农高区、南京农高区、寿光农业科技园的头部园区很好地发挥了榜样的作用,为其他园区建设运营提供可参考的样本。


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将成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黄金十年”。首先,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其次,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有了发展的底子;然后,科技创新为园区发展提供了动力,农业发展有了“新基建”;再者是,社会资本参与农业园区建设的热情逐渐被激活,能够发挥更好地资源要素配置作用。


当然,在这其中也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比如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吸引能力、产业转化等问题。要想农民变工人、农村变园区、农业又富有美,实现田园栖局和经济发展两不误,农业科技园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活动回放链接:剖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长路径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