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人造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解析,累计融资超1600万美元,希望打造行业“基础设施”
作为人造肉的两大分支之一,细胞肉在价格上被植物肉压制得死死的: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植物肉和普通肉类的价格差别不大,而细胞肉的价格约为两百美元一磅。像Memphis Meats、Aleph Farms、Higher Steak、Mosa Meat和Meatable这样的公司都在努力把细胞肉带进寻常人家,但高昂的成本使细胞肉的推广困难重重,只能作为一种食品“黑科技”放在实验室供人瞻仰。
不过,上周以色列的细胞肉公司Future Meat Technologies顺利完成了1400万美元的融资,并宣布要用这笔钱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细胞培育肉试生产基地”。此外,公司还表示细胞肉的价格有望降到10美元一磅,如果把细胞肉和植物肉替结合在一起,价格甚至可能降低到每磅4美元。这个价格甚至比好食品协会的专家估计的还要低得多(今年4月好食品研究所的专家们预估的价格为50美元一磅)。这番承诺无疑给了细胞肉市场一颗定心丸,使得细胞肉成为了一个潜在的商业可行选择。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并不是唯一的细胞肉公司,但它与竞争者有明显的区别,因为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对直接向消费者售卖细胞肉并不感兴趣,它希望的是成为细胞肉的硬件和技术提供商,帮助别的公司成为细胞肉生产商。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使用未分化的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功能活动旺盛,细胞质嗜弱碱性,具明显的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实现跟纤维细胞的互相转化。),这种细胞可以由小分子触发,变成脂肪细胞或肌肉细胞。该公司首席科学官、创始人Yaakov Nahmias表示,一旦脂肪和肌肉开始生长,它们就会被放置在一种特定树脂的培养液中,这种树脂可以去除阻碍细胞大规模生长的废料。
虽然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不依赖于胎牛血清(多用于细胞培养)来生产肉制品,但它却使用了来自CHO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的小分子,这本是用于新的医学研究和药物制造的材料。
Nahmias说:“我们有一种特殊的树脂,可以去除培养基中的毒素,让细胞不断生长。这本质上是一种新的生物反应器设计。”
他还表示,仅用冰箱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制造商就可以在大约14天内获得约半吨的肉和脂肪。在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生产者可以生产出两头牛的肉量(一头牛从出生到可以被宰杀周期为12到18个月)。
这位前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是在休假期间开始考虑人造肉生意的。Nahmias回忆说:“那是在剑桥查尔斯河旁边的一家咖啡店里,有人问我对培养肉有什么看法,我告诉他们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愚蠢的想法。”
Nahmias当时说,培养细胞是很昂贵的,而且这些微生物基本上是在它们自己的粪便中生长的,这意味着它们无法有效地繁殖,无法生长至可观的规模。就在那时,Nahmias有了他的“顿悟”时刻。Nahmias想:“你需要的是没有任何生长因子的细胞。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细胞是分化程度最低的细胞,即成纤维细胞。”
(图为Future Meat Technologies领导团队,Moria Shimoni博士,研发副总裁;Yaakov Nahmias, CTO、创始人;Rom Kshuk,首席执行官)
“你要么长出脂肪,要么长出某种特定物种的肌肉。”Nahmias说。对于Nahmias而言,脂肪是所有食物的调味料。Nahmias说:“脂肪给赋予肉以香气和独特的味道,这是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缺失的成分。”
Nahmias设想的产品是用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实验室培育的产品和植物蛋白组合而成的,这些成品可以获得近似牛肉、鸡肉或羊肉等肉类的全部味道(该公司表示正在研究的所有肉类)。
Nahmias想要的是Future Meat Technologies进入市场。“我想做一个更可持续、更经济、对每个人都更好的产品。”
和所有其他寻求畜牧业替代品的公司一样,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公司的使命是减少吃肉对环境的影响。该公司称,其生产模式将比传统肉类生产减少99%的土地使用,减少80%的温室气体排放。
泰森创投(Tyson Ventures)总裁Amy Tu在表示:“这将使我们对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的技术继续投资,该颠覆性技术与我们的核心业务相关。我们正扩大接触范围,寻找生产蛋白质的替代方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需求。”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细胞肉与普通牛肉的成本相当。该公司认为,混合产品可能是3到4美元一磅,而纯的细胞肉大约会是10美元一磅。
文章来源:《Lab-grown meat could be on store shelves by 2022, thanks to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
图片来源:同上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