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高莹:食物体系亟待变革,食物循环经济和食物创新解读|IFA 2020

作者:张乐 2021-01-14 07:28

来源丨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食物项目中国负责人高莹 IFA2020演讲实录

编辑丨张乐


提到食品的创新,我们或许可以说出许多,包装创新,原料创新,营销创新等等,但提到食物系统的创新,则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话题,食物系统如何创新,为什么需要创新,创新后有哪些价值能够重构?这对我们都是全新的问题。

 

27高莹.jpg 

 

近日,在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IFA 2020)上,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食物循环经济项目中国负责人高莹以“食物体系亟待变革,食物循环经济和食物创新解读”为主题发表了演讲,用循环经济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食物系统,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另一种解法。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在这里学习到各位的精彩分享,我是来自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高莹。

 

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是一个慈善组织,由艾伦·麦克阿瑟女爵创立。她曾在2015年创下了无动力环球航行的最快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最快的单人帆船环球航海家。,艾伦在七多天天的独自环球航海过程中,船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带上船的物资就是她的所有,过程中不会有任何补给。艾伦需要精准的管理这些有限的资源,才能最终打破世界纪录。也正是有过这样极限的经历,让她意识到,我们的全球经济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也是依赖于有限的资源。基于这些想法,艾伦于2010年9月成立了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基金会的使命就是致力于加速循环经济转型,与企业、政府和学术机构沟通构建一个在设计之初就具有恢复性和再生性的新的经济框架。

 

从线性经济到循环经济的跨越

 

在讲循环经济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下与循环经济对应的模式——线性经济模式,也就是现在主流的经济活动方式。线性经济模式通过去攫取、挖掘原始的资源,生产加工成产品、使用然后丢弃,我们也回收,但更多的是尝试在最后尽点力回收,而不是事先设计好的,如何把资源最大化地保留在经济价值链当中,延长价值。当前的线性经济模式对生态系统、自然系统、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污染、健康问题等。

 

用这个视角来看全球的食物体系,我们发现其实食物体系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线性经济代表。在农事生产中我们投入淡水资源、化石能源、机械、土壤,让人类获得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然而这些供人类消费的食物有很大一部分都被用于加工或者损失在了价值链中。结合统计估算,全球每年大约产生28亿吨的有机废弃物,也包括食物副产品,大多的结局是填埋、焚烧。往往只有2%能真正被利用(提取利用或者回收利用),这是一个巨大的浪费。

 

全球层面来看,我们在食物上每一美元的消费,带来了约两美元的负面成本。不仅仅是有机废弃物的浪费,我们发现食物的消费也带来了很多隐形的负面成本。比如在食物的消费选择中,如果选择不健康的食品,就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失,导致体态肥胖等问题;同时还有一半的负面成本来自于食物的生产方式,其中包含食物生产方式所带来的食物浪费、对环境的损害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

 

基于以上的发现和思考,我们提出了食物循环经济模式,旨在打造更加可持续的食物体系,这种食物系统是基于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


1、设计之初,尽量避免废弃和污染;


2、尽量延长材料的使用周期;


3、能够促进自然系统再生。

 

可持续食品系统,重构生态联系

 

基于刚才三个原则,用熟悉我们的视角来进一步阐述一下。

 

第一点我们希望广泛地、大规模地推动再生农业,用对环境比较友好、比较可持续的方式去进行耕作、畜牧、养殖。


帮助自然系统实现再生,尤其是再生农业,再生农业是说以一种能够恢复生态系统健康的模式生产农作物和饲养牲畜。在种植食物的时候,尤其是占据了我们85%的食物供应土壤种植,土壤就是我们食物的来源,我们应该与大自然携手,合作,我们的种植活动不应该是过度消耗自然资源,而应该是与自然进行有效循环。


在这个视角下,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方向,比如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再生耕作法不仅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发挥土壤和植物的固碳作用,有研究表明,如果全世界所有农田的有机质含量都能从现有水平(世界平均值1%)恢复到工业革命前水平(约3%),将能够多吸收1万亿吨碳,这一数值等同于工业革命以来的全部碳排放。其他经济部门,都没有如此大的碳吸收潜力。


除此之外,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以便更好地储水,在不需要合成肥料投入的情况下,增强土壤生物活性,使土壤自身产生肥力等。一些再生农业的实践包括,使用有机肥,采用轮做法,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农林、林草复合经营,循环放牧等都属于再生农业范畴。现实中已经有很多实践,在实现自然系统再生的同时,也提高了产量。

 

第二点从循环经济的视角,重建本地联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概40%的耕地其实都在城市和城市的周边,这些城市周边的农业生产系统,不光在后疫情时代给我们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也为我们城市提供很好的生态服务,比如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全面地看待农业系统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它也存在积极效应。加大本地采购的比例可以促进以分布式和再生性为特点的农业系统的发展。在这方面也有很多例子,比如在巴西圣保罗,政府保证学校的食物采购中的30%来自于当地。

 

第三是“食”尽其用,不要浪费食物,刚才也有同仁分享光盘行动,包括未来要出台的反食物浪费法,这些都会更有利于食尽其用的发挥,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我们更希望不光是避免食物浪费,对于不可食用的食物,也能尽量提高价值,例如尽管香蕉皮不能吃,但香蕉皮在食品加工中也可以被合理地利用。

 

最后,在我们去年发布的报告《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的另一半蓝图》中提到,要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单靠能源结构的转型是远远做不到,要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依赖于产业、生产和消费,从循环经济这个视角,我们希望让产业、生产方式等发生本质性的变革,从而推动整体的减排。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