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2023年两会农业划重点,涉及粮食生产、绿色转型、农业农村现代化等多方面

作者:陈欣雨 2023-03-08 16:34

三月的阳光如期而至,全国两会如约而来。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023年的全国两会承前启后,同样意义非凡。35斗作为农业人的陪伴者,持续关注有关农业建设与发展的议案和提案,聚焦来自代表委员们的更多“农业声音”,以下是35斗的整理。

 

一、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三农板块

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今年工作重点

 

二、代表委员之声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地质院院长 何寄华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董事长李小红

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市长李跃勇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祁志峰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

全国政协委员、铜仁市副市长、九三学社铜仁市委主委王飚

全国政协委员 王传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温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严建兵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院长杨青春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杨武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

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克勤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

 

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多位代表和委员加入“群聊”

(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韩秋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刘爱平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商务局局长欧彦伶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民盟佳木斯市委会副主委、佳木斯市郊区政协副主席赵坤宇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赵皖平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三农板块


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

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产74亿斤。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针对全球通胀高企带来的影响,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做好保供稳价。有效应对洪涝、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不误农时抢抓粮食播种和收获,督促和协调农机通行,保障农事活动有序开展,分三批向种粮农民发放农资补贴,保障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粮食产量连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 。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重污染天数下降超过五成,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设立首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9000多处。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保持物价总体平稳。下大气力抓农业生产,强化产销衔接和储备调节,确保粮食和生猪、蔬菜等稳定供应。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定并集中支持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推动脱贫地区加快发展和群众稳定增收。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和扩大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油料,优化生产结构布局,提高单产和品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合理确定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加大对产粮大县奖励力度,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完善水利设施,新建高标准农田4.56亿亩。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加快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从67%提高到73%。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始终不懈地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稳步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水电路气信邮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符合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0%提高到87%,多年累计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深化供销合作社、集体林权、农垦等改革。立足特色资源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

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

稳步推进节能降碳。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今年工作重点

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代表委员之声


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

 

曹晖.jpg

图:曹晖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破交易壁垒,盘活农业碳汇资源

打破工业碳汇与农业碳汇之间的交易壁垒,将农业碳汇充分融入我国碳交易统一大市场。

一是摸清农业碳汇资源整体状况,建立健全有关工作制度。二是推广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提升农业碳汇能力。三是规范农业碳汇交易主体,着力打造可推广复制的示范项目。四是建立监督监管体系,为农业碳汇交易保驾护航。五是开展新一轮农技培训,增强农户碳汇意识和应用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院长范国强

 

范国强.jpg

图:范国强

图片来源:大河网

 

提高从事农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待遇

一是对高等院校涉农大学毕业生从事农业工作的,给予较高工资、津贴补贴等生活待遇,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和推广单位科技人员工资待遇;二是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及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三是对涉农高校及科研院所硕士学历或副高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带技术、带项目,服务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给予创新服务资助。

他还建议,政府对毕业5年从事准公益性规模种养生产、农产品加工营销、休闲观光农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大学生,给予贷款和项目支持,并让其享受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保补贴、创业补贴、农业保险费补助等扶持政策;同时,鼓励地方开展涉农专业学生订单定向培养,鼓励从事农业企业、农业推广等工作的大学生,优先推免上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并给予免费教育和定向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盟湖南省委会主委、湖南省地质院院长 何寄华

 

何寄华.png

图:何寄华

图片来源:人民论坛网

 

推动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农业强国建设

一、以强化顶层设计为引领,建立部门统筹协同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纵向联动、横向协同”的工作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抓部署重落实。教育部门要制定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标准,指导职业院校培养培训和督导评价等工作;农业农村部门要做好农业农村人才需求信息发布和农民教育培训组织管理等工作;人社部门要做好农业农村人才激励、推动就业政策服务落实等工作;财政部门要结合实际,逐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以涉农职业教育公益化为导向,探索建立重点支持机制。将涉农职业教育政策导向调整为从公益性和外部性出发,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源有效引入为辅,探索建立公共财政差异化的投入机制,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加大投入力度,突出两个“倾斜”:一是向涉农职业院校、涉农学科专业建设倾斜;二是向农业大省、粮食主产区县域涉农职业教育以及涉农专业学生的倾斜。通过以上举措,不断加大农业领域的职业教育供给,为农业强国提供有效支撑。

三、以县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为突破口,完善协同育人新机制。一是积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鼓励引导涉农大中企业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工作,主动承担起农业强国建设的社会责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金融支持等方式,建设一批集教学培训、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县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确保享受教育用地、公用事业费等优惠,推动企业、园区提高生产实践资源整合能力。二是协同提升涉农方向人才培养质量。鼓励县职业教育中心以“校中厂”的方式共建一批实践中心,服务全县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推动企业、学校等各类主体深度参与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规划、人才培养规格确定、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产校合作、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和人才链与产业链和创新链有效衔接。

四、以提升职业教育与现实生活的适配性为着力点,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涉农职业教育供给与产业、企业需求的适配性。一是提升专业设置的适配性。引导涉农职业院校完善涉农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发与产业适配的专业精品课程群、在线教学资源库和案例库,提供灵活高效精准的课程,提升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升级的响应速度,促进专业布局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二是提升教学方式的适配性。根据农业产业自身特点和数字化时代的需求,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方法,通过网络指导、现场培训、田间教学等方式,提升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适配性。

五、以拓宽职教生成长成才通道为引导,完善涉农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一是提升涉农职业学校学生学业上升空间。根据现代农业需要与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涉农职业教育,力争让更多的职业教育学生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回应群众对高质量就业和教育的需求,回应建设农业强国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畅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通道。保障涉农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在乡村设置农业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提供给涉农职业学校毕业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飞鹤董事长冷友斌

 

冷友斌_.jpg

图:冷友斌

图片来源:中华工商网

 

立足黑龙江优质黑土核心区域,建立国家级黑土地保护及乡村高端产业发展先导区。

实施黑土优势产业提升行动,打造乡村产业向标准化、绿色化、科技化、高端化转型升级的新样板;实施黑土精优农品提升行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农产精品,走好品牌强农的新路径;实施黑土生态农业提升行动,促进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产业发展,探索黑土地保护利用提质增效的新模式;实施黑土联农带农提升行动,深化企业下乡、村企联动,立足全产业链拓展富农增收的新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董事长李小红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百货董事长李小红.jpg

图:李小红

图片来源:云南网

 

增强农产品有效供给,让消费者愿意“买单”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提升农业有效产出。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民规避自然风险,实现农业生产环境基本可控;建立土地质量使用评估机制,促进绿色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以质量赢得消费者认可。

加大农业服务平台建设,帮助农产品“高身价”出村进城。突破农产品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公益性认识盲区,加大兼具农业生产技术服务、采后处理、集中交易、数据建设、金融服务、品牌推广等农产品服务中心平台建设,明确建设主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夯实农业发展底盘。

加大农产品供应链全流程监管。按照“谁制造、谁担责”的原则,对《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中“生产经营”的模糊表述作进一步明确,切实厘清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食品安全责任;加大食品安全生产溯源体系建设,落实落细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监管及数据采集,确保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促进“放心”消费。


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市长李跃勇

 

李跃勇.jpg

图:李跃勇

图片来源:大河财立方

 

建议国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李跃勇建议国家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在大项目布局、转移支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扩大产粮大市奖励规模,进一步调动种粮积极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水平,加快补齐短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此外,李跃勇还建议国家加大对驻马店东西向高铁项目的支持力度。他表示,“目前南驻阜高铁已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的规划研究范围,写进2020年6月路地会谈纪要;南信合高铁在豫南地区走向还未正式确定,恳请国家加大对以上2个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南驻阜高铁项目进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南信合高铁途经驻马店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jpg

图:林其鑫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设立全国性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端稳“肉盘子”

首先是统筹建立全国性地方猪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希望农业农村部能进一步统筹地方猪种资源保护、育种攻关和利用开发等相关工作,同时加大资金、人才、技术支持力度。

其次,林其鑫建议鼓励地方猪实施全产业链发展,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全力打造地方猪生态产业集群。农业农村部可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产业创新机制,重点培育和壮大育种龙头企业,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准培育和推广地方猪特色品种,提高地方猪种利用效率。

生猪定点屠宰是关系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应整合生猪屠宰场,保障地方猪肉品质,提升品牌价值。“建议农业农村部可进一步整合川渝地区的屠宰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设施装备升级改造,提升肉品质量和行业发展水平,提升地方猪的品牌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刘永好.JPG

图:刘永好

图片来源:四川在线

 

对于猪、鸡、牛、羊粪便的处理,应该有新标准和新政策,要鼓励支持还田。

重视饲料节粮工作。

加强农村经济带头人培育,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鼓励政府部门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

一、强化政府主导,明确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整体规划。综合各地产业特色、土地用途、肉蛋需求、气候土壤等因素,建立符合当地畜禽养殖承载力的养殖规划,强化“以地定畜”的总体原则。政府主导完善粪肥还田管理制度,督促指导规模养殖场不同处理工艺“一场一策”地制定粪肥还田利用计划,根据养殖规模明确配套农田面积、农田类型、种植制度、粪肥使用时间及使用量等,建立粪污处理和利用台账,避免施用超量或时间不合理,并作为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

二、坚持科学施用,探索区域内粪污养分平衡管理机制。国际上养殖业发达的国家粪污管理方式上虽有所差异,但都普遍关注种养平衡,实施“综合养分管理计划”,有效衔接了粪肥施用与农田养分管理。建议通过制定规章、办法、技术规范等形式,推动县级地方政府在进行县域规划时,统筹考虑种养循环,并根据各县实际情况出台养分管理专项规划。结合区域内养殖场畜禽饲养量、排污量、猪场产出粪污关键养分含量、作物氮磷利用率、农田数量等参数,制定区域养分平衡的粪污养分管理方案,并加强日常监测,对养殖场粪肥施用量上限、施用时间等精准把控,严防还田环境风险。

三、出台奖补政策,提升各方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参与度。养殖企业层面,重点针对液态肥还田过程中投入较高的灌溉管网,设置专项资金,根据沼液、农灌水、粪污原浆等各类粪肥的不同特性,明确相关管网建设标准,对当地规模化养殖场到消纳地之间的管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配套。有机肥厂家层面: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有机肥厂家进行粪污收集、处理、加工、销售,并探索结合养殖基地同步建设区域有机肥生产基地,实现有机肥生产资质与养殖场建立资质在行政审批方面的联动。农户层面:扩大科普宣传,提升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对有机肥的认知,适当给予有机肥施用补助,调动农户施用有机肥的积极性。

四、建议优化进口玉米、小麦配额管理制度,鼓励民营企业直接进口饲料用原料,增加进口玉米、小麦配额规模,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和运作效率;建议加大融资服务,国家相关金融机构提供原料贸易方面贷款优惠支持,降低企业资金流通压力。

五、建议将农村经济带头人精准分类,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带动能力。对表现突出、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给予资金专项激励,在实用技术、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评选认证时给予倾斜,争取形成集聚一批人才、发展一个特色产业、带动一方致富的示范效应。

六、(1)探索科创兴农的有效路径,集中力量解决如生物育种、绿色低碳等产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促进农业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2)持续鼓励农业企业参与到行业标准的制定、管理和引导中,鼓励企业标准市场化,推动行业标准提档升级;(3)针对农业产业周期性强的特点,鼓励金融机构深入农业企业进行调研,从企业实际金融需求出发,创新金融工具的支持方式,研发支持农业领域的长周期专项金融产品,帮助企业对抗产业周期性波动,“熨平”产业周期,提高企业对农产业资本投入和技术投入的信心和积极性;(4)发挥我国互联网设施相对完备、用户基数庞大等一系列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优势,鼓励政府部门与农业龙头企业联合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建立大数据标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马忠明

 

马忠明.jpg

图:马忠明

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加快河西走廊玉米种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一是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节水设施,提升耕地质量;二是建立高标准种子制种繁育基地,提升产能水平;三是组建河西走廊国家种业研发机构及平台,实施适水高产高效科技行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jpg

图:闵庆文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新闻网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生态功能价值评估,探索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有序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建设试点。

具体而言,采用生态价值评估方法,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变化适应等方面的重要功能与价值进行评估和核算,并结合发展机会成本等,确定生态补偿的主客体和补偿标准;基于农业文化遗产同时具备农产品生产、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功能的这一特点,应当研究探索政策支持、品牌认定、公益宣传、城乡联结等措施,让农业文化遗产地“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农产品”的价值显现出来,并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增值和生态与文化产品的价值转换;在即将出台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中列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的相关内容,探索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路径。先行在中国的19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展试点,待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广至其他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会长祁志峰

 

祁志峰.jpg

图:祁志峰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加快农产品网络拍卖促数字农业发展

建立农产品数字拍卖交易体系。在农产品电商、农超对接发展的基础上,多部门联合引导推进农产品网络拍卖重点项目,设立对“引入或采用网络拍卖方式”的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的资助条件,明确规定对有关市场主体予以资金等方面补助支持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农产品数字拍卖交易体系,进而大力推动数字农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jpg

图:茹振钢

图片来源:中新网

 

培养更多人才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去建议把农作物生产纳入碳汇经济中

1.首先培训基层的乡村振兴领军人才,要对大学生村官、乡村的“能人”进行集中培训,对乡村的青年要有比例地纳入大学教育,然后一茬一茬输送到乡村。

2.建立农作物生产的碳汇经济,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一项举措。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

 

全国人大代表、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研发总监史玉东.jpg

图:史玉东

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加大奶业上游产业链“草牧奶”建设,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有关部门应加大优质饲草种植支持力度,提升优质饲草自给率。增草就是“增粮”,从大粮食观的角度看,只有增加优质饲草料供给,增加单位载畜量的优质肉食和牛奶量的供给。因此他也建议政企联动创立草业基金,优化补贴政策,创新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大饲草种植技术攻关,提升我国草业发展竞争力。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

 

陶勋花.jpg

图:陶勋花

图片来源:红星新闻

 

加快发展创意农业、壮大培育富民产业

要全面加强乡土文化保护。,要加强特色文化发掘,发展景观农业、观光采摘、休闲垂钓、特色动植物观赏等业态,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等农业物质遗产,传承好民族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戏曲曲艺、渔歌等非物质遗产。

在建立完善创意农业政策扶持体系方面,分门别类建立乡村旅游创意库或管理系统,提高创意的利用与转化效率,围绕创意落地转化建立高质量的服务与保障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文化、宣传部门把创意农业作为专项予以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要抓好“创意”这个关键词,全面发展创意农业新业态,如加快推进农耕文明博物馆、农博酒店等博览载体建设,营造“交互式、生活化、沉浸式、智慧化”的田园博览体验。要全面提升创意水平,将创意元素融入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创响知名农业品牌,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要实施创意农业精品工程,如打造美育村,推动美术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基层、相对欠发达地区倾斜,建设富有美育特色的村庄。

在人才培养方面,她认为,“当前我们要探索完善创意人才驻村制度,创造性地柔性引进各类创意人才资源。”重点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育现代乡村企业家、“小巨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鼓励“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乡创业。

同时,强化指导服务。搭建平台载体,打造一批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先行区,引导各类人才入园创办网店、开办直播间。在县域建立创意农业工作指导委员会,推介一批创意农业典型案例,促进“山水乡愁”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

 


全国政协委员、铜仁市副市长、九三学社铜仁市委主委王飚

 

王飚.jpg

图:王飚

图片来源:天眼新闻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带动农户多渠道增收

恳请中央有关部委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补贴、金融扶持,鼓励地方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体系,从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出台专门政策,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能力,加大对全国家庭农场服务平台统筹力度,建立辐射全国的家庭农场综合服务平台,统一共享现代农业发展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 王传喜

 

王传喜.jpg

图:王传喜

图片来源:央视网

 

扎实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共同富裕

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应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产业,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牢饭碗,尽可能延长产业链,让更多人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

 

王冬胜.jpg

图:王冬胜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小农户家庭农业风险保障机制

加大对小农户家庭的保险补贴力度,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创新保险险种,鼓励政策性保险及商业保险机构推出更加适合小农户家庭多元需求的专项农业保险产品,并简化参保流程;提升保险专业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小农户家庭利益;加强参保宣传,推广试点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png

图:魏后凯

图片来源:新浪新闻

 

当前应该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并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农业强国战略体系。

一是将农业农村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优先领域。他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尽快补齐短板和薄弱环节,使之到2035年能够符合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需要,从而为最终如期建成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二是明确不同地区在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功能定位。他建议,在编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中,应充分体现分区分类的思想,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条件明确其功能定位,优化农业强国建设的空间布局。三是积极开展农业强省强市强县创建示范工作。魏后凯建议,可以采取省部共建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省份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此外,还要组织有关力量研究制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推进农业强市、农业强县创建示范工作,充分发挥农业强市强县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同时,国家可以在资金投入和政策上,对农业强省强市强县给予相应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温涛

 

温涛.jpg

图:温涛

图片来源:上游新闻

 

为农村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

首先要强化机构责任担当,创新驱动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加快改造扶贫金融组织,健全产业金融和普惠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二是推进政府协同各类金融机构联合创新,破解金融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制度和技术瓶颈。三是激励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与本地产业特色相结合,加快推进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延伸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服务范围。

同时完善各类金融互补合作机制,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协调发展。一是积极引导各类金融重塑分工协作、明确定位的乡村伙伴式产融关系,既要促进银行类机构业务拓展,更要加快在保险、担保、证券、租赁、期货期权等领域形成全面配套和协同服务。二是真正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积极探索银行保险和担保的长效合作机制,提高和扩大农业保险和农业担保覆盖贷款产品的水平和范围。三是应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农村土地、房屋、山林、农业设施等通过出租、抵押、合作或者入股等方式实现资产资本化,提高农业直接融资比重。

还应加快绿色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一是重点围绕现代育种、绿色农业技术、绿色农机装备、智慧农业等加强金融服务供给。二是将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作为重点领域,积极构建涵盖信贷、保险、投行、碳金融等的多层次立体化业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三是提升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和贷款覆盖率,推动乡村实现绿色转型。

需要建设开放型乡村金融信息平台,打破经营主体数字“鸿沟”。一是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传统设施数字化改造。二是依托金融、农业农村、大数据等部门协同构建经营主体的信息共建共享机制与平台。三是建设多元化乡村数据采集渠道,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档案,保障数据信息时效性。

此外,要加大村级金融服务站建设力度,促进农村数字金融服务共享。一是由政府统一建设标准,并委托第三方专营机构进行管理和维护。二是通过线上金融超市、需求信息发布,打通供需信息堵点;通过线下数字村站建设接地气,降低金融服务成本。三是配齐配强管理人员,依托村站及相应专营机构培育高素质农民,增强这一群体应用数字技术发展生产能力和提升金融风险意识。

与此同时还应注意风险,建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确保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的可持续性。一是形成政府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工作合力,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针对不同类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和方法。二是通过完善农村金融科技监管机制,确保数据安全和风险防范。三是确立包含合规目标治理、数字技术治理与金融市场监管“三位一体”工作框架,构建覆盖乡村实体经济、线上线下金融服务体系、数据网络空间的全面防控金融风险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严建兵

 

严建兵.jpg

图:严建兵

图片来源:湖北新闻

 

发展高蛋白玉米,减少大豆进口依赖

第一,加强研究,设立玉米蛋白提升研究重大专项。集中优势力量,以满足畜禽生长的营养需求为出发点,以培育高蛋白玉米新品种为技术核心,构建包括种质资源创制、分子设计育种、营养价值评价、种植示范、饲料配方研制与应用等在内的一个完整技术创新链,最终实现提高我国饲料蛋白的自给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畜牧业、饲料业、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做好品种审定和推广应用相关政策配套。进一步完善审定标准,优化品质指标,加快审定过程,并大力做好突破性品种的宣传展示和示范推广,支持优质品种尽快审定转化应用。

第三,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种业企业、饲料和养殖企业组建新型产学研联合体,创造新的产业形态。支持饲料和养殖龙头企业向上游种植业延伸,通过发展订单种植、优质优价,调动种植户积极性。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建成资源人才共享、投资与利益分配明确的产学研联合体,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院长杨青春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院长杨青春.png

图:杨青春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要大力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护和利用,加强种质资源库和种质鉴定圃建设,全面加强对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利用,挖掘一批优良种质基因,为品种创新提供优异的基因来源。

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加强分子标记、基因编辑等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超高产优质多抗小麦、高蛋白和高油大豆、高油酸花生、高淀粉玉米、宜机收芝麻等主要农作物育种上潜心攻关,实现种质资源研发和育种创新的新突破。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杨武云

 

全国人大代表杨武云.jpg

图:杨武云

图片来源:四川发布

 

提升种业创新能力 建议建立国家级天府种业实验室

四川在阿坝马尔康、甘孜康定以及凉山西昌这些地方有很好的生态条件,在这些地方可以建立一个类似在海南岛岸洲湾那样的小麦和油菜等粮油作物夏繁育种基地;并依托基地、资源以及科研的优势建立国家级的天府种业实验室,来整体提升四川种业创新的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

 

印遇龙.jpg

图:印遇龙

图片来源:农财宝典畜牧版

 

让中国人养好猪、好养猪、吃好肉

建议国家支持在湖南建设生物育种专用重离子加速器重大装置,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形成政策合力,组建工作专班,为我国打赢种业翻身仗提供关键条件支撑。

充分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科技,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健康生长条件;利用基因科技,优化可编辑基因,为行业提供优质耐病毒种苗; 利用生物技术,挖掘多样性饲料原料,优化饲料营养配方,促进猪群肠道健康;国家有关部门设立“养殖废弃物减控提质与增效利用研究”国家重大研发专项,组织全国力量协同攻关;实施“国家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行动计划,推进生猪智慧化集团养殖、生态化规模养殖和家庭农场健康化养殖的协同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来伊份总裁郁瑞芬

 


郁瑞芬.jpg图:郁瑞芬

图片来源:华夏时报

 

做强土特产助力乡村振兴,建议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

提升农业产业标准化,将标准化融入并渗透到农业农作生产的全过程、各环节;以合作方式实现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农产品质量风险保障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乡村产业人才供应链;完善宣传、监测、金融等机制等诸多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克勤

 

张克勤代表.jpg

图:张克勤

图片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用科技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要保障绿色安全的农产品供给,关键是科技。要继续努力发扬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脚踏实地、勤奋工作,力争为推动绿色发展,为科技强国、农业强国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莉.jpg

图:张莉

图片来源:大皖新闻

 

尽快启动植物保护立法,防范重大植物病虫疫情

全国人大、司法部尽快组织有关部门启动《植物保护法》立法调研,解决威胁粮食安全和农林生产安全的植物病虫疫情防控法律制度缺失问题,从法律层面规范植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控的职责分工,理顺部门职能交叉,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界定政府部门、专业机构和生产主体责任,尽快构建与我国农业大国相适应的植保法律法规体系,为科学防病治虫,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在规范植物检疫行为方面,要明确国内植物及植物产品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和国外引种检疫范围、对象和工作要求,建立植物疫情风险评估和疫区非疫区管理制度,疫情监管处置要求以及生产主体配合的义务。

明确植物病虫疫情预防控制、防治处置、应急防治和统防统治工作重点内容、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规范植保专业人员、无人机施药、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生产主体等防治行为。

同时,要规范农药产销用行为,明确农药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进出口管理制度,规范农药生产经营企业、使用主体、中介服务和行业管理行为,落实农药安全使用责任。要明确国家和地方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要求、植物保护员和植物检疫官等从业人员资质条件、管理措施、行为规范和工作保护。

张莉建议,建立健全植物病虫疫情监测防治检疫经费保障、基础建设、政策扶持和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监督执法行为,明确法律责任。

 

全国人大代表、盐津铺子董事长张学武

 

张学武.png

图:张学武

图片来源:蓝鲸财经

 

做强稻谷深加工产业链 提升农业附加值

国家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引导米饭龙头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规模化转型,通过柔性制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通过优化产业链,集聚产业集群,降本增值,让消费者分享现代工业发展的红利,引导产业进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建议国家出台政策,鼓励粮食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加大对副产物的开发与利用,进一步提升农业附加值,同时建议科技部设立农产品副产物精深加工专项,从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和装备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多位代表和委员加入“群聊”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

 

杜志雄.jpg

图:杜志雄

图片来源:北晚在线

 

发展适度规模化家庭农场 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

在土地制度方面深化改革,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让农村土地流转更加顺畅。

让耕地以相对合理的成本流转到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手上,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的生产和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营口市农业农村综合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韩秋香

 

韩秋香.jpg

图:韩秋香

图片来源:农视网

 

加快推进小型农机现代化 助力乡村振兴

保障国家饲料粮供给安全 严防割青毁粮

重点统筹农业农村、工信、教育科研等部门,围绕植保机械、高效能机械等重点特色领域,加强小农机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智能化、精准化、绿色化、轻量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鼓励研发数字化农业时代的无人化农业设备。

支持现代化设施种养业小农机装备配套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适合丘陵山区的小型农机产品,重点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的应用。编制高端农机装备技术路线图,引导智能高效农机装备加快发展。

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大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带头人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岗位技能培养和知识更新,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线农机人才队伍。

比如加强国内粮源自给能力,加大良种研发力度,培育畜禽专用饲料粮品种;增加饲料粮生产成本补贴、健全保险品类,使农民获得更多种植收益;积极开展饲料粮替代品种开发与研究,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研究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

 

姜明.jpg

图:姜明

图片来源:北晚在线

 

建设黑土地土壤产能数字模拟大科学装置

建议国家建设黑土地土壤产能数字模拟大科学装置,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多学科研究提供国际一流的交叉创新平台,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建设黑土领域人才高地,进一步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统战部部长刘爱平

 

刘爱平.jpg

图:刘爱平

图片来源:北晚在线

 

培养造就建设农业强国的青年人才生力军

加大对涉农职业教育支持力度,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衔接。

着力培养乡村振兴带头人,突出绿色发展、品牌创建、风险防控等内容,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对其他青年的带动能力。

加强“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协理员等选拔配备力度,有针对性地将涉农高校、科研机构等专家学者,向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村派驻。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

 

马传喜.jpg

图:马传喜

图片来源:北晚在线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农业生产体系

适度发展规模经营,努力扩大粮食等大宗农作物产能。改善设施装备水平,加快提升重要经济作物的产值和效益。以园区建设和装备现代化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发特色多样性的生态产品,保持可持续性发展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商务局局长欧彦伶

 

欧彦伶.jpg

图:欧彦伶

图片来源:北晚在线

 

加快健全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大型连锁商超主动到农村地区考察,实现产业对接、消费互通,带动前端优质种植、养殖和后端餐饮消费市场连接,形成一二三产融合联动发展。

建立统一的智慧交易平台,推动农产品从生产、运输、仓储、消费等关键环节的数据互联互通、设施共用共享。

强化对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产区和主销区物流网络的规划及建设,形成覆盖全国市场以及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要的现代流通体系。

引导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商品化处理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出台相应政策,对物流方面进行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

 

全国人大代表、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jpg

图:秦英林

图片来源:南方农村报

 

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化养猪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智能化养猪;坚持自主育种,助推种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猪病研究力度,加快推进疫病净化;实施种养循环,打开绿色发展新路径等,持续推进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

 

吴德.jpg

图:吴德

图片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建立健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力争实现共生发展

今后可积极探索在海外适宜地区建立制种基地,并建议国家在一定范围内给予育种制种基地财政补贴,稳定基地规模。今后可建立一个客观真实的种业国家大数据库,推动数据有效共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联合攻关。还可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联合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基于育种制种基地的生物育种专业博士和硕士定向培养模式,为商业育种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生态环境技术中心主任、民盟佳木斯市委会副主委、佳木斯市郊区政协副主席赵坤宇

 

全国政协委员赵坤宇.jpg

图:赵坤宇

图片来源:人民政协网

 

进一步发挥数字经济动能 支持乡村振兴

首先,优化顶层设计,持续提升农村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在赵坤宇看来,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高是制约当前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她建议,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宽带升级、5G基站建设等。加快构建农村地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数据资源库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地区的数据获取和共享水平。

其次,进一步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拓宽数字技术的应用场景,延伸至畜牧业、种植业、渔业、加工业等,促进农业生产和其他产品生产“降本增效”,在产业链前中后各个环节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同时通过互联网把握市场规律,实现供需高效匹配。

另外,持续推动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 赵皖平

 

全国人大代表赵皖平.jpg

图:赵皖平

图片来源:中安在线

 

数字农业对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加速农村电商与农村寄递物流业融合发展,拉动内需助力乡村振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2021年的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370亿件,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超1.85万亿元。赵皖平建议依托“互联网+”,加强城市市场、物流企业与农户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衔接,发展专业化农产品寄递服务和冷链仓储加工设施,助力农产品销售,特别是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建全乡村物流体系,以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释放农村内需潜力为工作导向,引进农村物流信息化专业人才,建立农村物流信息平台,健全农村物流信息追溯体系,鼓励农户综合应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和实时监控等科技手段,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进行标准化、智能化管理,双向发力打通农村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

二、建议有效提升快递末端服务水平,强化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改造提升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在东中部农村地区,更好发挥市场力量作用,引导企业驻村设点,提升快递服务水平。在西部农村地区,发挥邮政在末端寄递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与快递、供销等合作,扩大“快递进村”覆盖范围。优化农村物流网点布局,扩大农村物流服务范围,整合资源降低网点建设成本,平衡城乡物流供需。探索农村物流末端配送新路径,推动农村电商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打造“电商+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农户”等新模式。建立健全县级物流设备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冷链物流设备调配管理,提高冷链设备运转效能,降低乡村冷链物流发展成本。

三、要着力夯实“包容、审慎、创新、协同”监管机制,形成专业化信息化格局。赵皖平认为应持续关注垄断性大型平台、拥有较大行业话语权和监管权的平台,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坚持利益联结、惠农富农的原则,对大平台企业的数据资产、垄断地位、安全底线、社会责任等强化监管,取消不合理限制,鼓励发展农村快递末端服务,引导利用村内现有设施,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有效降低农村末端寄递成本,降低市场损耗成本。探索建立交通运输、农业、供销、邮政管理多部门共同推进农村物流发展的新机制,依托各部门和行业在农村物流发展中的已有基础和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共享与合作开发,构建“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新格局。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