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市场占有率高达70%,康普森生物如何利用农业基因组检测,开启自主育种之路?

作者:李秦 2019-07-16 08:10

随着畜禽产业工业化的发展、国外集约化养殖模式和品种的不断涌入,我国一些优良的地方品种衰减甚至消失,这在牛、生猪、肉鸡、蛋鸡等产业中较为凸显。由于优良品种长期依赖进口,良种基因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种畜处于“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坏,我国整体育种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畜禽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力,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强调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组织畜禽良种联合攻关。


作为国内农业基因组检测领域的佼佼者,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普森生物”)自主开发了多款适合中国种质资源选育的基因组检测产品,打破了国外对优质种质资源的垄断。康普森生物创始人刘继强接受了35斗(微信号:vcearth)的采访,向我们介绍了康普森生物的发展历程和他对农业基因组检测市场的看法。


最早的入局者:以基因组检测为基础,深耕农业领域

康普森生物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刘继强从中国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基因组检测相关的工作。当时基因检测行业在中国属于起步阶段,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市场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而国外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如何做出适合中国品种特点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基因检测产品,打破国外的垄断,减少资源外流,是康普森生物一直思考的问题。


老板照片.jpeg

(康普森生物创始人刘继强,图片来源:康普森生物)


刘继强创业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推动了康普森生物的发展,他对35斗的记者谈到,“我一毕业就投身于基因检测这个领域,当时这一行业刚刚商业化,所以我们是第一批做商业化基因检测,最早接触这一领域的人。因此,我见证了基因检测行业的发展,亲身经历了基因检测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社会的全过程。”


2012年,康普森生物购置了第一台基因芯片检测设备。当时行业内的基因检测都是借助大学实验室或者租用设备完成的,而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康普森生物当时没有融资,但由于看到了基因检测行业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最终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购置了这台检测设备。此后,康普森生物一直在基因检测领域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公司发展的道路。

 

2015年,康普森生物开始向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强则中国强,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应当准确把握农业产业化在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和新任务。康普森生物充分认识到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大意义,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把握方向,精准发力,做中国精准农业的领导者是康普森生物的愿景。


2016年,为进一步推广基因组选择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康普森生物正式启动了产业联盟,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起了“猪基因组选育北京联盟”、“全国肉鸡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联盟”、 “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行业联盟,通过与不同机构合作,共同打造联合育种“产学研”院企合作平台,实现专注分子育种,用“大数据解决选育问题”的目标。

 

2018年,作为康普森生物的全资子公司,康普森农业推出了个性化育种方案制定、畜禽基因组选育、选配策略制定、遗传疾病评估、功能基因检测等一站式育种服务,为科研工作者和育种企业提供了多项个性化服务,这对培育自主品种、打造民族品牌、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推动畜牧基因组实现产业化有着重要作用。


分子育种平台:实现精确选育,提高经济效益

经过近八年的积累,康普森生物已经成为国内农业基因组检测领域的佼佼者,目前,其年检测量超过120万例样本。刘继强认为,康普森生物之所以能脱颖而出,离不开其在农业基因组检测方面的专业性。自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来,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类基因检测产业迅速崛起,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而康普森生物则是针对农业领域不同的动植物推出不同的基因组解决方案,如猪、鸡、大豆、小麦等,促进了我国种业的发展。

 

35斗了解到,目前,康普森生物拥有高通量测序平台、基因芯片检测平台、核酸质谱分析平台、农业大数据分析与整合平台等,合作客户发表了多篇国际性高水平科技论文。

 

对于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刘继强表示,“我们引进了国外相对成熟的技术后,就需要完成海量核心数据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出符合我国农业结构的硬件设备。这是一条很长的路,因为涉及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各个行业,而且需要很大的投资。”

 

目前,基于我国现有的育种状况及问题,康普森农业子公司打造了分子育种服务平台,采用先进的基因组检测技术,通过一站式的育种服务,让育种工作者更加了解自己的育种群体,帮助他们更高效、精确、科学地进行选育和选配工作。分子育种平台由技术服务、遗传分析、育种分析和性状评估四个版块构成:

 

  • 由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个性化育种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专业的分子育种培训和实际操作技术指导。

 

  • 利用基因组的分析手段,解析现有育种群体的遗传结构、亲缘关系情况,从基因组维度实现准确的品种鉴定、保种评估、亲子鉴定、系谱纠偏、家系构建、近交控制。

 

  • 利用最新的基因组技术及数量遗传学算法进行遗传评估、配合力测定等育种分析,根据每个育种企业的情况单独为其构建合适的参考群模型,计算待选群体的基因组育种值,制定符合本场的选择指数和选留策略。

 

  • 将现有研究成果中与遗传疾病、经济性状及生长性状相关的位点开发成高性价比的检测试剂盒,用于对特殊性质的检测。比如对脐疝、先天性震颤、应激、死胎率等劣势基因进行检测,淘汰风险个体,提高群体种质质量;对多肋骨、肉质、肌间脂肪、产仔数、日增重等经济性状相关因果位点进行检测,快速提高优良性状的选择效果,增大经济效益。

自主研发之路:创新型基因组检测工具/产品助力“华系”品牌

传统育种中需要七到八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达成的目标,利用基因组选择育种可以将这一时间缩短到一至两年,能极大加速我国种业的发展。基因芯片作为分子育种中采用的一种通量高、成本低的检测工具,在鉴定动植物品种、选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 康普森生物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成果转化合作,率先开发出符合中国农业产业结构和需求的分子育种等基因组检测产品,开拓了自主育种之路。如猪SNP分型芯片 “中芯一号”基因芯片、中国地方鸡种SNP分型的中高通量芯片“京芯一号”、中国蛋鸡品种的基因分型芯片“凤芯一号”、“盐池滩羊基因(SNP)鉴定技术”等。

 

芯片展示1.JPG

(康普森育种芯片,图片来源:康普森生物)

 

其中自主研发的“盐池滩羊基因(SNP)鉴定技术”对于其它地方优良种质资源的利用具有模式示范和市场引领作用。该技术已经商业化应用,并且获得了行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目前,农业的基因检测已经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而康普森生物在我国农业分子育种领域也已逐渐确立了领军地位,但康普森生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过多种困境,“比如农业基因检测市场过于高端,大部分人不了解什么是农业基因检测,为什么农业领域也需要基因检测。产品的上架也需要一个验证过程,特别是应用于农业这一领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刘继强告诉35斗记者。

 

此外,对于当前的农业基因组检测市场,刘继强表示,“这一市场前景很好,因为不管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内部市场,基因检测都是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基因组检测虽然是生物技术里面很小的分支,但却占据着生物技术金字塔的顶端,可应用于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方向的研究。

 

2015年12月,康普森生物在北京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符合展示企业资格。2016年1月,完成A轮融资,由凯泰资本独家投资,主要用于公司业务扩张。2017年5月完成B轮融资,由沃盈投资领投,凯泰资本、民富基金、润启资本跟投,主要用于农业分子育种、精准农业的布局。2018年4月完成由浙商产融控股领投的B+轮融资后优化产品,快速占领市场。 目前康普森生物正在开启新一轮融资,计划融资1.5亿元,主要用于宣传推广、产能升级以及设施设备的建设投入。

 

康普森生物本着“面向农业,深入产业”的奋斗目标,致力于开发符合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物种的系列基因组检测产品,满足动植物品种鉴定、良种选育、性状筛选等需求,将基因组技术从科研落地到农业生产中,实现中国农业与发达国家接轨,真正做到中国农业的大发展。就像康普森生物的价值主张一样——“芯简单、心相依、新未来”,康普森生物希望将服务流程简单化,期待与合作伙伴一起共创农业基因组检测的美好未来。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