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食品领域圆桌对话:未来食品发展趋势

作者:陈玉清 2020-01-07 15:42

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由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办,35斗联合主办的“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在南京举办。大会吸引500余名业内专家、企业家参与,其中包括100余家农业食品创新企业、4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30余家产业资本机构。


2019年12月27日,Bits×Bites投资总监郑迪 (主持人)、时印科技联合创始人高帅、五谷优养科技创始人陈天鹏、自然创造创始人许岳虎、齐善食品产品与市场部高级经理周启宇针对“未来食品发展趋势”这一主题,进行了圆桌讨论。本文根据分享速记整理。


微信图片_20200107150602.jpg


“未来食品”的“未来”在哪里


郑迪:不管是传统食品还是未来食品,食品是非常大而广泛的行业,所以想听听各位对于“未来食品”的看法,尤其是这个“未来”具体指的是哪些?又是如何体现在企业和未来的关系上的?

    微信图片_20200107150617.jpg

BitsBites投资总监郑迪


周启宇:齐善并不是因为今年的“人造肉”热潮才迎头赶上的,我们讲一讲从齐善的角度看到的未来食品趋势。

 

第一,现在主要消费主体的日常生活有些变化,他的劳作不再像以前的时间、空间、消费形式,未来食品第一个从营养学上要符合现代人或者未来工作的变化。

 

第二,未来食品还会有一个特点就是要适应移动空间的可变性或者可触达性,结合营养可塑造性,所以出现了人造肉。

 

第三,我们在取一部分食物的时候总会考虑两个点,一个是这个东西是否实惠,第二个好不好吃?现在或者不久的未来会出现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你选择这两个指标的时候会加入第三个指标,就是我不太想妨碍这个社会、这个自然。不想因为我的饮食从而对生物系统造成伤害。所以我相信可能我们的未来食品会更加照顾第三方的感受。

        微信图片_20200107150607.jpg

齐善食品产品与市场部高级经理周启宇


许岳虎:对于未来食品我是悲观主义者。因为我觉得未来不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我们还会面对食品安全的危机,正如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猪肉短缺一样,未来人口还会持续增长,大概二三十年前全球都在担心我们如何养活中国13亿人口,但是我们做到了,靠什么?是靠化学工业的进步和杂交水稻以及小麦等新品种的引进,但这些科技基本上已经用到头了,我们用这些技术想更快提高产量、提高品质已经很难做到了。

    微信图片_20200107150612.jpg

自然创造创始人许岳虎


陈天鹏:我从原来做技术出身到现在面对产品商业化的东西,我觉得很多东西谈不上悲观,也谈不上乐观。我们谈未来食品有没有想过背后的逻辑在哪里?为什么要谈未来食品?是不是对当下的食品有一些顾虑或者不满?谈到食品科技,未来食品一定会是科技支撑的,对于食品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去回顾一下,最早为什么会诞生食品科技这个技术分类?一定是从最原始的基本需求到现在的发展。

 

我总结了一下,显而易见最早是生存的欲望,大家对食物的缺乏导致了饥饿,出于这个恐惧创造出了保存食物的方法以及去收购更多食物的方法。举个例子就是罐头技术的发明,可以说是非常经典的技术,一直沿用至今,说白了就是杀菌。基本生存需求之后,再往下延伸到口腹之欲包括对于美食的追求,对于高脂高糖的摄入担忧都是这个诱因,在这个当中食品科技去做什么?我们研发了很多高脂的食物去刺激人的味蕾,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

 微信图片_20200107150622.jpg

五谷优养科技创始人陈天鹏


再往未来去看,我觉得未来就是高质量的生存,包括健康、人类与动物、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等,这是现在正在发生以及未来将要呈现的状态。再往后,我觉得是可持续性的食物,虽然可持续性的食物概念现在也有提及,但是可能相比起人类自身的高质量生存它可能还是延后的阶段。

 

再往后畅想一下,必将从现在的生存空间向外拓展,可能未来会太空移民等等,这是可以预见的,到那个时候相比人类的食物供应会是什么样的状况,一定会是新的状况,不能靠现在的农业,靠现在的土地种植去解决的。那个时候可能又会诞生一些新的技术,所以我觉得所谓未来食品,所谓科技在未来食品扮演的角色一定是根据这条路线去走的,我们认清路线的话可能会看清很多东西。

    

高帅:刚才三位嘉宾都是通过食品品类或者趋势谈的,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谈,因为我们主要是食品加工方式的变革。几千年前或者几百年前都是家庭式手工作坊式的食品加工,现在的食品主要是以流水线这样的大规模生产、大批量定制加工,效率确实很高,但是确实忽略了很多的个性化元素。

 微信图片_20200107150627.jpg

时印科技联合创始人高帅


其实我们的食品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对于口感、营养的需求都完全不一样,未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这样的终端,无论是家庭还是公共场合,或是放置于餐厅的终端,都可以在各个方面完成对食品的定制,比如造型。因为现在都讲要有愉悦感,颜值即正义,食品的颜值越来越重要。

 

关于食品的营养,大家都在讲营养,到底怎样才营养?大家可能说多吃蔬菜或者少吃什么,多是多少?少是多少?我们没有科学定量或者可操作性的加工方式,只能说是少许、少量。未来,我觉得数据化是一个趋势,比如我们可以做到定量的添加,我们完全可以做到营养元素或者糖分、油分都可以进行精确配比,根据每个人的营养状况定制这一份餐食,以前这样的成本可能是极高的,现在有了数据化的处理再加上机械化的控制,再通过食材供给,像一日三餐的个性化定制在未来完全是有可能实现的。

 

Beyond Meat究竟是食品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郑迪:我相信今年全球食品领域最大的事件可能就是Beyond Meat上市,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和他们一些传统的食品产业人士有一些交流,其中有一些投资者在IPO之前把这个公司占有的股份抛售掉了,在他们的逻辑里面还是觉得这一家公司是一个食品公司,而不是一家科技企业,但是给到的估值市场表现出来的信心更多是科技企业的估值。我不知道大家对于这个现象是怎么看的?  

  

高帅:Beyond Meat 2018年的营收是8千多万美元,基本上9千万不到,但是对外公布的研发投入是970万将近1000万美元,这个占比是高于10%的,从员工的占比来讲2018年底有355人,其中研发人员有40余人,研发比例不算高但也不低,在12%以上。以通常来讲研发投入超过百分之十,研发人员超过10%完全是可以的。

 

对于科技型的公司来说,它有没有创新性?毫无疑问它是有的,至少它在这个领域是早期吃螃蟹的人,包括到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催生类似的公司,从这方面来讲确实是技术型驱动的,否则的话不可能这么多人模仿。

    

陈天鹏:我们对于Beyond Meat还是比较关注的,因为我们做的东西都有重合,物料一直做替代蛋白的产品,当然也包括替代蛋白肉这种东西,所以我们对它也是比较关注的。它是不是一家食品科技型企业,看你怎么定义,食品企业有生产型、渠道型、还有品牌型的食品企业。无论是哪一类都可以把科技作为背书的一个维度。

 

在我看来,Beyond Meat是打了科技的概念,对他们的人造肉有一个高科技的概念赋予,他把这个概念打出来以后在全球产生了现象级的事情,这代表了真正的食品科技可能要从幕后走到前台的趋势。但是从本质来讲,对于Beyond Meat,我的理解其实它不算是食品科技型企业,应该算是科技型食品企业,终归是食品营销、食品制造型的公司。

    

许岳虎:我觉得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以及从它的估值来看应该是科技型企业,但是本质还是食品企业,因为如果说是科技型企业它应该含有很高的科技含量,正如上午周教授讲的培养皿把肉培养出来这有相当的科技含量。如果只是把大豆做成另外一款人造肉,其实是加工工艺的改进,它在科技上没有本质突破所以算不上科技企业。另外在成本方面如果得不到突破的话,一直保持这么高的成本特别是这么高的蛋白转化率具有挑战。打个比方,可能生产一公斤牛肉只需要耗5公斤大豆,但是生产一公斤Beyond Meat的肉需要10公斤的大豆,这样就不能成长为好的食品企业或者是好的科技型企业。

    

周启宇:他是真正为农民提供数据指导他们更好地种出农作物,还是站在农民的角度利用这个技术,他和农民的关系就是科技食品企业和食品科技企业的关系。Beyond Meat是否是一个科技公司,第一我不掌握更确切的信息,没办法作出评论,第二个在全球范围内他才是我的同行,所以我没办法评论我的同行。

 

可有一点我要讲,这家公司让消费者感受到的是科技的形象。他用另外一种语言让消费者对一件事物产生兴趣,让消费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自己的食物和未来之间的关系。从这一点上,我认为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是他们做出来的,包括齐善也在向他们学习。

 

未来食品所面临的挑战

 

郑迪:未来概念的推广其实会碰到很多挑战,想听听各位在推进自己所代表的未来食品的方向上,碰到过哪些挑战?

 

周启宇:以前齐善有很多的发明技术,产品将近有400到500款,但是有个特点,那就是和深圳其它企业是一样的,就是我们没太注意保护专利,也没有认为它是一个技术。等到我们有意识去保护的时候发现这件事情有点困难,因为它已经被很多的企业采用为标准,这个事情就变得很麻烦。

 

在我们投入研发时,我们心里其实有点想拿到发明专利或者拿到更多更核心的发明专利,但是这些专利有时候并不能真正给我们的生产带来效果,有些真的是为了专利而专利。后来我就觉得齐善不应该这样做,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研究院,我们的研究院应该做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事情。

 

许岳虎:我家里有一只猫,一只狗,我的猫和狗不太爱吃猫粮和狗粮,家里都是给它们吃肉,然后把我养的虫子加工成了给猫狗吃的食物,把鸡肉、牛肉给我自己吃,这是我在家里做的事情。我们公司在努力的事情和这个道理差不多。

 

我们正在努力尽可能不要让我们的宠物像猫狗和人类争夺优质宝贵的肉类蛋白质。我们想用这个技术把大家扔掉的不要的食物利用起来,把里面的蛋白质、油脂开采出来加工成饲料养鱼、养鸡、养猪,或者给猫给狗吃,让它们不再和我们人类争夺粮食,这是我们解决食品的大致方向和基本逻辑。

    

陈天鹏:我们现在在利用微藻蛋白做替代蛋白的产品,这种替代蛋白其实是比植物蛋白的转化效率和生产方式先进很多,可能不需要土地,只需要在非常封闭的环境下让它生长再获取这个细胞里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就行。之前,这件事情一直存在大学实验室里,现在做这件事情真的是未来食品的典范,是未来食品很好的解决方案。

 

从实验室到产品是非常漫长的过程,而且很艰辛,但是我觉得一定得有人去做。这个产品1月份就上市了,是一个健康的零食产品,直接对标的是大家最常见的薯片类产品。薯片是可以提供脆感的东西,脆感在人类的味觉中是可以产生愉悦感的。薯片也好,锅巴也好,山药也好,它们都是能够提供脆性的食物,主要的生产方式是淀粉通过膨化、油炸提供脆性,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其实是不健康的,而且普通消费者的认知当中也觉得这是不健康的。

    

高帅:因为未来食品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首先第一是我们要跨越观念的问题,为什么国内做了这么多年没有火起来?为什么Beyond Meat能火起来?无论是人造肉还是3D打印食品都是舶来品,我们自己还是能做好一些东西的,但是要结合本土化。比如美国的3D打印披萨,意大利的3D打印意面,我们不会做这件事情,因为不会有人为这个买单。

 

我们是以机械擅长的,对于食材至少在前些年还是门外汉。荷兰有一个叫做应用科学研究院的机构,他们有四千名研究人员做各类的应用技术创新,为荷兰整个工业体系服务,食品3D打印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是不具备的。刚开始我们也挺难的,比较有幸拿到了一次政府投资,后来又拿到了一次机构投资,我们前期研发投入很大,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迈过这个门槛了。

 

当老年人牙齿不好,咀嚼有困难只能吃流食的时候,他连进食都困难,欧盟就做了3D食品打印这个事。比如肉嚼不动没关系,做成肉泥,但是不想做浆糊一样的东西,没有食欲。再通过3D打印成牛排的造型,在享受美食的愉悦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他们补充营养,让他们可以有尊严的生存下去。包括对于特殊的人群来说,比如三高人群可能买不到自己能吃的月饼,我们就可以通过个性化定制做一些无糖、低糖或者是代糖的东西。在解决老年人或者特殊人群的饮食问题上,3D打印个性化食物可以大显身手。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