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千亿市场的又一个焦点:信息农机的“非常规”产业之路|专访北斗农机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而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可控化、数字信息化更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正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环节上,面对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农机信息化建设将在这一关键环节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期,35斗采访了江苏北斗农机(北斗农机管家)创始团队合伙人陈伟,他为我们介绍了北斗农机的发展布局,以及农机信息化如何面向未来发展。
江苏北斗农机专注于为农机大数据、农业大数据提供相关产品平台的一体化服务,其依托母公司“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优势资源,历经四年孵化时间,于2017年4月注册成立,公司已在“互联网+智慧农机”及精准信息农业行业领域发展中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首批且唯一一家两款终端同时进入农业部深松作业远程监测系统目录的企业。
作为北斗农机发展背后的强有力平台,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为北斗农机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该研究院是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认可和授权的北斗产业推进实体,同时也是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江苏省北斗综合应用示范工程牵头执行单位。
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基于“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运作模式,一直将重点聚焦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北斗+”行业应用上,努力推进北斗导航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深度,为行业提供位置运营、高精度定位导航、检测认证等北斗互联服务。因此从某种角度看,北斗农机科技的成立可看作是研究院在农业行业应用方面的战略布局。
发展至今,北斗农机经历6年的技术沉淀,6代产品升级,为近7万台农机装备管理系统,并与多家农机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掌握了智慧农机的研发技术。在产品端,北斗农机则联合江苏地区的优秀工厂企业成立产品生产中心,保障产品质和量的加工生产;在市场端,北斗农机成立了市场中心,并与亚洲最大的农机经销集团吉峰农机以及雷沃、中国一拖集团、农业部南机所等均达成战略合作,在智慧农机维护、前装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截至目前,北斗农机已在浙江、辽宁、四川、山西、新疆、宁夏、内蒙、四川等20余个省份设立网点,建立并完善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体系,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前列。
北斗农机已获“基于空间网格剖分的作业地块自动识别与面积统计方法”发明专利等专利13项,主营业务立足在软件开发、农机全程信息化、农机深松作业监控等产品,产品系统由终端数据采集设备和对外链接平台构成,虽然目前北斗农机涵盖的信息化农机设备种类繁多,但依然基于以下基本框架进行研发:
感知层:包括北斗农机终端、高清拍照设备、传感器等设备,可实时自动获取农机作业数据。
传输层:融合现有的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进行上报传输。
服务层:实现采集数据的接收和存储(通信服务器),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完成业务数据查询、计算和分析,并提供各种服务调用接口(应用服务器)。
应用层:为政府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手、农机生产厂商等最终用户提供一系列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农机作业的实时监控和精细化管理。
北斗农机终端适配机型
图源:江苏北斗农机
依基本框架创造的北斗农机核心产品“北斗智能信息终端”装备了无线机具识别、摄像头、显示器、姿态传感器,目前产品已覆盖拖拉机、水稻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机、打捆机、深松机、铧犁机等多种机型,并通过无线机具识别,使终端不需要调试就能够准确迅速地识别挂载的机具类型,实现北斗定位、作业监控、数据挖掘分析、实时测亩、农机调度、信息管理多维度农机的信息化功能。
在发展布局上北斗农机的战略可以划分为两个板块,对外讲究“质量可靠、数据精准、服务便捷”的三要素,对内则要求“真下地,技术硬”,北斗农机在人员配备上坚持实干主义。对此,陈伟认为“只有真正下过地的复合技术人才,才能真正准确把握做农机信息化的关键症结。”
北斗农机终端全作业领域
图源:江苏北斗农机
北斗农机在产业发展布局上主要有两大策略,其一便是全机械化监管,通过一款信息化农机终端就能监管多种品类农机的耕作,对产品进行模块化设计,就可以完成全程机械化作业监管。此外,终端链接管理平台,还能提供作业数据采集、自动化处理、统计分析、精细化管理等服务,为农机作业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套科学公正、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北斗农机在产业布局的第二大关键在于全作业类型覆盖,其中包括对于耕整地、种植作业、植保作业、收获作业、烘干作业、秸秆打包还田等各个耕种管收环节的精细划分,因此在市场需求范围上具有广阔的深化空间。
在未来,智能化技术发展将成为我国农机装备发展的驱动力,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呈现结构性不平衡的状况,部分农业机械处于市场饱和状态,但行业集中度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竞争加剧,行业亟需整合。
同时,随着我国农机行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农机装备的大型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技术集约化水平也将不断提升,从而提高大中型农机国产化,逐步完成部分对外依赖度较高的进口农机产品被替代,另一方面,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部分农机工业政策相继提出的降低进口依赖和“走出去”等政策,且基于我国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特征的多样性和农作物种类多样性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几乎能够适应全世界所有地区和几乎所有农作物的机械作业需求,在开拓国际市场上具有先天优势,我国农业机械企业有望通过合作研发等方式,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开拓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代表的国际市场。
2016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为65.19%,机耕率为81.40%,但机播率为52.76%,机收率为56.01%。由此可看出在我国农业机械全面、全程机械化的推进过程中,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逐年提升,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农业机械保有量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存在农机与农艺的协调性较差,难以匹配的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农艺尚未标准化生产,且农机的信息化、智能化整体而言相对落后,难以监控农作物成熟度、长势等指标,也难以实现田间管理标准作业、难以确认机械作业的精准时间、方式等,因此未来十年,在农机信息化建设方向,产业整合,聚集发展,整体大幅提升信息化建设将是行业趋势。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对于未来北斗农机的发展,陈伟也明确表示全产业链建设将是目前最大的目标方向。陈伟认为农业属于基础服务业,很多方面都会对它产生影响,如土地面积质量,作物种类,包括一些政策和市场环境等等。目前来说国内农机信息化虽然整体状态不如欧美市场完备,但发展速度相对迅速,在进一步发展趋势之下,做到可追溯、可监管的全链条农业生产整合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在这一全链条整合的规划之下,北斗农机对于农机信息化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围绕着“降本增效”进行。
尽管作为研究院旗下产业,北斗农机对于资本的加入依然充满期待,但在选择方面则要求有一定的农业资源,可达成长线合作。
乘着我国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快速发展的东风,农机信息化正在不断完善市场需求,积极整合产业发展,尽管对于国土的复杂地形目前并没有找到发展的最优解,但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备或许将在不远的未来为解答中国农业的发展难题贡献力量。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