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物联网开发+实验室检测+大数据研究,大蚯蚓科技如何精准指导农业生产?

作者:李秦 2019-11-01 08:40

随着科学技术的创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农业智能化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创新技术的综合应用,改变了 “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


昆明大蚯蚓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助力中国农业提质增效。在接受35斗(微信号:vcearth)采访时,创始人兼CEO李迅表示,大蚯蚓这个名字特色鲜明而且形象贴近农业,希望团队能像蚯蚓一样深耕土地,最终实现“人人会种地,年年能丰收”的愿景。


归国投身农业,用数据驱动决策


李迅是美国艾奥瓦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2009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联合创立了回声预报有限公司(Echo Forecast),担任技术总监一职,为孟山都、拜耳、巴斯夫等公司提供农业大数据咨询与分析服务。在美国学习工作十余年,李迅看到了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价值,跨学科交流以及产学研合作让李迅对农业发展有较为深刻的认知,对技术方向的把握也更加准确。


2015年,李迅创办大蚯蚓科技,企业定位于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中国农业的效率和质量。当时,在农业领域,这些前沿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基于中国农业生产中的痛点,以及在美国从事数字农业的积累,李迅认为,未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应用,所以他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2017年8月正式启动公司运营。


1043e76c3ded6377fc4e1fe4136ffaf.jpg

(大蚯蚓科技创始人兼CEO李迅,图片来源:大蚯蚓科技)


花卉是云南当地的特色产业,所以大蚯蚓科技最早选择切入花卉市场。大蚯蚓科技的股东包括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花卉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整个团队提供综合农业服务,所有的解决方案并不只是面向花卉,而是针对需求较强的领域,包括主粮、水果、经济作物等。


目前,大蚯蚓科技团队规模在20人左右,70%以上是研发人员,主要由物联网开发、实验室检测、大数据研究三个板块组成,在物联网、互联网云服务、高端设施农业、农作物生长与农田生态系统、病虫害预报与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


大蚯蚓科技自主研发了多款物联网设备,比如中央农业气象站、土壤检测仪、智能农田监控管理系统、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实验室提供符合中国农业特色的检测服务,围绕生产端,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将之前凭借经验估计的问题,实现精确诊断。大数据服务综合运用物联网监测数据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结合第三方平台,进行智能分析,为客户提供决策依据。


团队优势显著,多元布局并进


从2017年11月推出第一代可共享农业物联网设备开始,大蚯蚓科技已经开发出三代物联网产品。随着业务的扩展,公司将以基于物联网的土壤监测系统为核心,更专注于土壤环境的监测以及对监测数据的应用,同时结合实验室的土壤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李迅告诉35斗记者,土壤监测是大蚯蚓科技的特色。中国农业生产很多问题都体现在土壤层面,比如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水肥滥用、土壤板结、盐碱化等,所以大蚯蚓科技实验室最初的核心业务是土壤分析。在这一基础上,随着生产需求的不断变化,也拓展了水质、农残、重金属、农产品标准等检测项目,其未来定位是综合性的农业检测实验室。


afd18778effecd1a591742f0f28c8dc.jpg

(小型物联网网关,图片来源:大蚯蚓科技)


在服务对象方面,大蚯蚓科技不作任何限定,为全国各地有检测需求或者现代农业技术需求的客户提供服务,比如蔬菜、水果、大田作物等领域的企业。目前,花卉产业很多检测需要将样本寄送到国外,因为国内没有相关的检测服务。针对这一问题,大蚯蚓科技将花卉作为公司的重要业务板块之一,以替代国外的服务模式。


对于中药材等高端经济作物,因为客户对产品的安全或质量标准有较为严格的要求,所以这类作物也是大蚯蚓科技未来检测服务的重点。此外,大数据服务更多体现在主粮上,因为规模较大,目前的覆盖范围包括东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大蚯蚓科技最大的竞争优势是团队,擅长软硬件开发的研究人员、农业资深专家、大数据分析专家等组成了一个复合型团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技术或提供服务。而且服务对象范围广,既能为大型企业提供数据服务,也能为中小农户提供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团队核心成员具有深厚的农业背景,熟悉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以及相对应的需求点,对行业的理解更加透彻。加上此前在国外长期积累的经验,团队不仅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中国农业中,还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本地化改造。


“人人会种地,年年能丰收”


由于起步较晚、组织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等原因,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建立和运作面临诸多问题。“在实现模式创新时,不可能单靠一个技术就解决所有问题。从美国农业的发展历程来看,首先要建立一个体系化的服务构架,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会相互配合,形成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在几个传统的细分领域,中国需要夯实基础。首先是检测,因为国外的检测服务起步早,中国的发展相对薄弱,而检测服务对于精确诊断来说又必不可少。此外,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对于所有前沿技术的应用落地、解决人工操作的瓶颈也至关重要。”李迅解释道。


cda4bd440b6c43f487355b7658264f9.jpg

(3合1无线土壤监测仪,图片来源:大蚯蚓科技)


2017年8月,大蚯蚓科技完成600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者包括北京创见、深圳亿洲等;现已启动A轮融资,计划融资金额为1000万元,出让10%到15%的股权。谈到阶段性目标,李迅表示,“首先,大蚯蚓科技会完善现有的业务板块,依托云南的地方优势,提供可落地、低成本、体系化的解决方案,在一到两个产业形成良性发展,比如花卉、蔬菜、水果等。”


此外,基于在美国研究大田作物的经验、相关技术的深厚积累,大蚯蚓科技希望为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未来,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较为成型、打通一到两个产业的体系化服务后,大蚯蚓科技会依靠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其他产业的快速复制,最终实现“人人会种地,年年能丰收”的愿景。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