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打破边界再出发,农业创新系统的破与立
本文为《2020未来农业食品创新生态报告》节选,该报告延续了“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这一研究逻辑,从底层技术、行业应用、产业集群的视角总结了全球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产业变革同时受到宏观经济、全球贸易、资本投入、消费理念等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农业食品产业发展要素。解析这些产业要素,即可很好地发现产业变迁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并判断产业走势,更好地配置产业资源。
本章节内容分析了农业食品创新生态系统的各类要素,比如人才教育培养的机制、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和商业化、跨界布局者的参与动机、产业服务体系的完善等。报告指出,目前农业食品创新生态体系在以上领域还存在明显的短板,解决问题的过程蕴藏大量机会,是未来产业创新者关键布局方向。
添加斗老师微信
获取报告原文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整体受教育水平不足导致了农业新技术应用缓慢,管理水平低下,阻碍了产业现代化、智慧化发展。在食品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扩大高素质水平人才供给尤为关键。以我国为例,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代表的农业“三化”问题尤为突出。2019年教育部课题组对中国11个地区务农农民的调查发现,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到67.5%。
图: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户主文化程度
反观国外农业发达国家或地区,农业劳动力专业化程度高。在上世纪70年代,日本农业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为11.7年,大体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毕业程度;美国农民学历教育转变为高等教育为主,并重点学习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新兴科学,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农场主当中已经有相当部分拥有硕士或者是博士学历;德国、荷兰都有专门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以色列几乎所有的农业劳动力都达到了高中及以上学历。农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是当下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主管部门多次发文提出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农村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
图:农业专业教育制度
农业相关的主要技术包括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设施农业、农机装备研制、主要作物主要环节全程全面机械化、农业生产信息化精准化智能化、农业节约用水、化肥农药科学施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在总结新中国农业科技发展70年成就方面指出,以上领域均有高质量的提升,并且在科研体系建设、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方面搭建了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写到,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1978—2018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I)增长2.61倍,年均增长3.26%。其中,体现技术进步的技术变化指数(ETI)增长2.03倍,年均增长2.81%,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的贡献约为78%;体现效率提升的技术、规模和混合效率指数(TSMEI)增长18.88%,年均增长0.43%。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ETI指数的走势也可以看出,其增长趋势在放缓,关键时间节点为2005年,意即在2005年之后,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升效果在减弱。相对应的是,TFPI指数走势并未明显减弱,因为TFPI指数反映的是综合效率,在技术带来的效率提升放缓的背景下,规模效应替代补充了这部分数据差值。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率提升作用正在被放大,这也表明适度的规模化经营符合效率提升的整体目标。
食物系统的独特魅力也在吸引更多机构、企业或者个人参与进来,参与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全面激活了食物系统的创新生态。其中可能给行业带来变化和价值的参与者包括互联网公司、地产类公司以及餐饮企业等,尤其以互联网公司进入食品或者是农业领域的讨论最多,他们的参与方式、进入领域、动作进程都被放在聚光灯之下,成为了最具讨论度的话题。
我们对数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农业食品业务参与者的访谈发现,他们进入农业食品领域大致有如下原因:其一是布局上的必要性,因为竞争对手或同类公司都在布局该领域;其二是因为农业业务和企业社会责任高度关联;其三是积极寻找未来增长点。除此之外,还有政策推动、情怀导向等等因素。
多元化的参与者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资源,包括资金在内,能够调动不同于原有系统中的资源,比如销售网络或客户群;其二是管理模式,跨界布局企业的组织模式、管理模式可以和行业实现较好的融合;其三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能够将在其他领域有成熟应用的技术引入进来,带来较大的效率提升。
图:各类跨界玩家及其布局领域
产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除了资本、技术、人才等核心要素之外,还受到配套要素的影响。产业发展的配套要素指的是那些既部分独立于产业,又对产业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的要素。就农业而言,其产业配套要素包括科研服务、信息服务、市场数据服务、品牌营销服务、金融支撑服务等,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能够提升农业行业运行效率。这些要素同样适用于食品产业,在多要素的密切配合之下,食品产业的价值链更加完善,运行更加流畅。
图:农业&食品产业的配套要素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其中的一个关键模块,借助互联网和移动应用,可以将图文、音视频内容很好地传递给一线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相较于传统层层递进的农技推广模式,这种模式更加简单高效。针对高价值作物、经济作物的技术推广和经验推广会先行,之后逐渐渗透进粮食、畜牧养殖行业, 辅以农业投入品、人工智能专家决策支持系统等,农业生产经营水平可以快速提高。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