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经验论、非标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革新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 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

作者:杨毓枝 2020-01-06 10:53

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由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办,35斗联合主办的“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在南京举办。大会吸引500余名业内专家、企业家参与,其中包括100余家农业食品创新企业、4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30余家产业资本机构。

 

在12月27日的峰会中,捷佳润董事长温标堂,慕恩生物创始人蒋先芝,丰信农业总经理董金锋、都乐中国品质保证部总监段世光、江苏润果农业孙振中针对“经验论、非标准、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亟需变革”这一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智种网CEO叶剑主持该圆桌。35斗(微信:vcearth)对嘉宾观点进行了整理。


1d2fa5e384654327bd256d28b992b54_副本1.jpg



挑战中的创新机遇



叶剑:大家知道我们国家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在我们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各自的企业在各自的领域中遇到过什么挑战?我们用什么方式确保我们的农民生产出更健康、更营养的产品?

    

孙振中:我们主要是做稻麦农作和稻鱼牧作,同时我们在发展十年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拥有自己研发的智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自研发以来一年时间我们托管的土地已经达到20万亩,从种到收再到烘干、仓储、加工和销售实行全产业链生产,在机械化基础上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生产可信任、安全放心的产品,引领健康生活。

    

董金锋:我们公司做了将近11年,我一直想怎么帮助中国传统的种植者,帮他们在种地上更科学,投入产出更合适。我们在运营当中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就是中国目前主流的农民群体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农户,而且他的种植面积是比较分散的,散的3-5亩,大的300-500亩,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怎么让他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第二个大的挑战是真正到种植端的时候,需要资源是非常多的,从品种、技术、栽育模式包括措施规范等等还有外部的不可控因素比如天气,怎么样实现投入产出的科学?怎么能够种出好东西?种地虽然都是农民来种,但是非常系统、非常复杂而且非常专业的工程项目。需要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农户、让生产者能够种出更好品质的农产品来。第三个即使有了好东西,现在有非常好的技术,非常好的产品,我们也有非常好的栽种模式,但是怎么让农户按照你的理解去应用,这也是在推广上有很大的挑战。


过去,我们的解决方案主要是三个路径:第一个我们进行专业分工,把复杂的技术、模式、专业资源在平台汇总,到落地的时候只是一个标准工程,农户只要知道什么时候种什么,最终把产品采上来。还有一个是信息技术,中国的农户非常分散,通过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把信息传递和控制变得可落地,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到农业生产中。第三个是我们除了线上,线下还有服务人员,他按照一定的耕地年数有不同的服务人员,他负责指导监督农户生产过程怎么去落地。在我们的规划中,这些服务人员才是未来的真正职业农民,原来的可能变成生产工人,这个服务人员可以借助平台力量做生产落地。主要的方向就是通过信息技术,通过各种农业资源的汇集,通过线下服务体系的标准化的执行落地实现业务落地。

    

段世光:都乐因为是全球布局,所以我们面临的挑战更多在于比如高海拔地区生产香蕉,那边山路崎岖,这些产品要从山顶上拉下来还要保证送到客户手里是漂亮的、优质的,这些方面都面临很多的挑战。都乐独家代理的欧洲的啤梨,船期长达一个月左右,船期不稳定,导致可能缺货或者温度的波动,这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挑战。另外,某些产地局势可能会遇到不能按时发出来。还有就是,全程可追溯是一个挑战的问题,因为农业经营复杂,导致很多合作伙伴提供的产品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去培训我们在产地的合作伙伴。我们的合作伙伴说都乐帮助他在质量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在标准化上做了很多改进。另外,国内的冷链服务还不够标准化。

    

蒋先芝:国内过去的30年到50年主要的农业增长方式来自于化学领域,农业种植主要依赖于化肥的使用,农药使用。这给国内的农业带来一些后果,比如土壤环境和生态恶化。其中对于微生物组织的影响,通过过去30年,50年化学领域的影响,导致现在农业种植微生态的恶化。所以我们想在自然界寻找一些微生物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户,帮助种植者怎么去节省化学农药的依赖,提高种植的效率,提高种植的产出,这是我们在做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国内大概做了三件事情:一件是会去野外收集大量数据,比如会在一些环境下发现有些作物生长得很好,有些作物生长得很差,所以我们找一些微生物关键的差异。第二件事情目前在全国范围大概25个省市主要的经济作物收集到2万-3万份不同作物样本包括土壤样本,我们做了大量微生物组织研究和微生物组织分离,目前我们是掌握全球微生物物种或者新的物种数据最多的一家公司。第三我们把关键的应用怎么铺在市场,目前是主要针对三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怎么样帮助作物从自然界获取营养,通过微生物的方法帮助作物预防一些病虫害。所以我们希望提供给农户一整套绿色的解决方案。我们有两种具体的应用方式,一个是种子包育的方式,通过和国内的育种公司合作或者是种子企业合作;第二种是做土壤处理,提供中高端或者是创新型的微生物肥料。

  

温标堂:中国的南方散地多、丘陵多,所以在那个地方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会迎来更多挑战,所以段总提到菲律宾的香蕉遇到了一些困难,我到过菲律宾参观过,我们公司在广西、云南、老挝,在欧洲也有很多类似的相关产品,而且落差都非常多,有些落差达到200-300米的垂直落差,我们要在落差这么大的条件下实现水和化肥均匀施用,所以在产品设计上做了很大的努力。菲律宾的清洗、分解、包装这一块是远远超过国内的香蕉种植水平,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好像可以合作。另外,我们公司除了在柬埔寨、老挝之外现在也在澳大利亚的坚果牛油果已经在尝试。最大的挑战是在非洲的一个沙漠上要把农作物种出来,每天工程师在那里要配两个保镖。我们做了很多的研发和创新,无论是成本制造和方案解决都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创新视角下的未来农业


 

叶剑:既然这个论坛讨论的是未来农业,我们讨论最后一个问题,大家以自己各自领域为基础探讨未来农业到底是什么样子?

 

温标堂:我觉得未来农业一定会以信息化为主导,让种植端更加高效,流通端也会更加高效,消费端更加透明,农业生产效率会更高。

    

蒋先芝:我对未来农业的理解有几个显著的特点:一定是跨学科的,你要理解育种、土壤等学科知识的联合应用;其次,一定是数字化的,包括经营种植数据也好、天气数据也好、土壤数据也好很多数据会去利用;第三我觉得是非常智能化的,比如现在做微生物发掘,它一定是高智能的。

    

段世光:除了刚才提到的信息化、智能化以外,可能还有标准化,在一些细分领域分工会更加明显,不会一个人做所有的工作。除了像美国那种大农业以外还会存在像日本的模式,小农业或者小区域的但是他走了另外一条精细化的路线,这是另外一种选择。

    

董金锋: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在农业的渗透,接下来农业的两个方向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个是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好的栽种模式可以更低成本地在农业生产中落地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科学化、标准化、智能化;最终农产品是要销售的,从农产品销售来讲随着数字发展,我想吃香蕉,香蕉是种在菲律宾还是广西的可以个性化定制,香蕉品质也可以按照我的计划个性化定制。

    

孙振中:作为一个新型农民,我自己管理2.5万亩的农场,未来农场的方式最早看到是约翰迪尔的宣传片,我现在发现离这个宣传片的愿景也不远了,对于自己农场来讲第一年已经开始使用无人收割机和无人插秧机。另外这个宣传片提到小麦的收割,描绘了一个场景,一个母亲带着一台收割机到农场里面去了,通过定位系统定位之后,母亲和小孩在田里面玩耍,收割机就在田里作业,收割完之后这台收割机就像一条狗一样跟着他们回去了。涉及的相关技术如自动跟随技术,还有自动换药、自动换电池技术,换完之后再自动到田里作业,目前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迈进。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肯定会带来农机的高速的发展,农机的发展就带来农场管理方式的改变,自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农场应该是怎样的管理方式,怎样的经营方式,这些都在改变。所以未来的农业一定是非常有希望的农业,我们在这条路上要奋勇向前。

    

叶剑:再次感谢五位老总分享自己企业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中国的农业几千年来到现在其实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我相信随着周边技术比如IT技术,分子技术等等的飞速发展,包括数据存储的成本降低、运算能力的发展,我们期待在新的这一轮数字应用革命的前提下,使农民种地更为科学、更为简单,使广大的消费者吃到更有营养、更安全、美丽的食品。今天未来种植圆桌论坛到此结束。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