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未来人才培养新模式探讨 | 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

作者:杨毓枝 2020-01-06 10:53

2019年12月26日至27日,由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主办,35斗联合主办的“2019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在南京举办。大会吸引500余名业内专家、企业家参与,其中包括100余家农业食品创新企业、4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30余家产业资本机构。

 

未来农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在高校。在目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各大高校都在探索新模式,在人才培养上方式上出现了很多改革和创新,农业高校应如何结合实际的政策,培养出来具有国际视野、产业视角、创新思维的未来农业储备军成了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在12月27日的峰会中,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谢云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雄、北京农学院食品学院副院长马挺军等,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未来人才培养”这一话题进行了圆桌讨论,此圆桌由35斗COO卿熙雯主持。35斗(微信:vcearth)对嘉宾观点进行了整理。


2e9cce44cf4301cf2d84d3e1195f2e7_副本1.jpg

 

提升人才素质,服务未来农业


 

卿熙雯:在乡村战略的背景下,未来农业及食品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素质?请各位专家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路的探索。

    

谢云飞:未来农业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综合能力并且有家国情怀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王雄:十九大提出“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哦前不久习书记对涉农高校校长书记和专家的回信中提出要培养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所以我认为未来农业人才有两大素质:第一知农、懂农,具有农业发展的知识,这个知识包括种养殖、加工方面专业知识,也包括信息素养和经济头脑。更重要的是要爱农业,对农业农村农民充满感情,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从事农业首先得有农业情怀,如果没有农业情怀,肯定成功不了。因为农业是一个投资长、周期长、建设慢、基础性的产业。这是我的理解。

    

马挺军:作为食品学院副院长,我谈一下未来农业的人才需求。有一定的食品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实践能力,懂创新而且能创业的人才。首先要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其次从专业知识角度讲要学习国家的食品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各种标准,另外是食品加工、食品安全检验的知识;然后是熟悉食品全产业链,生产资源、安全投入到最后的生产、销售及物流包括循环农业也好的规划设计等知识。

    

卿熙雯:这几家高校都是地域性特色非常明显的高校,刚才老师也提出一个问题,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以及基础素质上,可能是分开培养,未来农业人才必须同时具备这两项能力。学校在培养学生或者人才的专项能力上还有基础能力上分别采取的哪些措施?


谢云飞:我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要介绍培养特点,我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和学院。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相对比较低调,我们食品专业在教育部排名一直是第一,今年在上海软科食品与科学工程排名世界第一,这是非常好的学科平台。另外我们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样也为学科平台打造提供了非常好的国家级平台基础。师资资源方面,现在学院一共有教职工260多人,其中教授70余人,副教授70余人,为学生打造非常好的师资平台。我们在国际交流方面也有非常好的实践,有教育部和科技部的国际联合实验室,也有“111”引智基地,所以我们从学科的链条来说都具有非常好的基础。学院在校生一共有2700人,目前已经毕业2万人,这2万人都加入到全国大中小不同层次的食品高校,这也是非常好的校友资源。还有我们开展了非常好的产学研的合作,有很多校友企业单位纷纷加入到我们,成为我们学生的产学研基地,学生在培养的过程中也有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此外成立“一带一路”高校食品教育科技联盟,打造这个平台之后包括留学生包括我们自己的学生就有一个非常好的海外资源,定期会举行暑期学生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课程学习包括企业参观、学科竞赛等服务。


王雄: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为乡村振兴培养人才是我们学校的思路和做法。


首先,以研究生的培养为引领。在研究生培养方面主要从专业硕士开始改革,我们的专业硕士培养前几年主要是从学科到产业。因为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从单学科向全产业链延伸。比如苹果方面专硕培养,除了园艺方面、植物保护方面,把农业机械、食品,把整个学科老师都拉进来一块培养,培养的学生就是可以为整个产业服务。近两年进一步改革,从全产业向乡村振兴全方位服务延伸。研究生方面做的第二个事情让学生深入贫困地区实践,这两年组织了几批博士生和硕士生成立科技镇长团,深入到贫困地区做科技副镇长。目前还有20多位博士生和硕士生在合阳、镇巴两个贫困县服务。


其次,以本科生是我们培养的根本。有两件事情值得交流:一个是积极进行新农科的建设和改革,建立完善新时代的农业高等教育。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新专业、改造老专业。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造课程。在本科生培养方面还做了一件事情,去年利用暑假和寒假开展乡村调研,组织了三千多名大学生深入到西北六个省区和西藏开展乡村类型调查。调研覆盖了全国国土面积50%的,取得了将近50000份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报告,让本科生深度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去。


第三,以基层人才和职业农民培训为基础。我们提出了“12345”的培训体系。“一条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遴选培训主题,分级分类确定培训目标。”两个原则“,按系统化、模块化,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三个步骤”,即训前、训中、训后不断优化完善培训方案。“四项工程”,精品课程、培训名师、优秀教材、特色现场教学基地保障教学。“五元一体”,按专题讲授、研讨交流、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经验分享优化培训方法。总结来说就是,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  

  

马挺军:首先在第一课堂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有把外面的人请进来,一个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创新、乡村发展与振兴、食品质量安全四个方面进行培训。第二点主要是到企业实践,比如6个省部级的平台,此外还有四个工程中心。第三个主要是通过每年举办食品节,让学生在这个食品节进行作品展示以及和企业对接,还有大学的星创天地,把学生好的作品和企业对接,把产品进行转化和生产,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和创业能力。

   

加强产学研融合,为人才培养赋能



卿熙雯:感谢各位优秀专家,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从后台收集的问题,我们想代表在场的各位创新者问一句各位高校专家,认为小组织怎么样和高校资源对接。例如如何与产业、投资机构和其他高校进行合作,同时为创业赋能?    


谢云飞:和小组织的合作,我们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有多种服务模式,针对有高的有小的,高的可能有协同创新中心,比如茅台集团、光明、无限极等等入驻到我们学校,形成结队子的模式。此外,还有研发中心,我们每年会有固定的课题。还有针对小的比如你有一些技术问题也可以对我们进行咨询,我们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给到你不同的解决方式,给到你不同的项目立项,这方面我们比较有经验。我们今年一年的科研经费2.5个亿,横向和企业的合作就有一半。所以可以看到我们学院是既能顶天也能立地的学院,也欢迎想合作的企业去我们学院进行交流。寄语就是希望在2020年大家吃得营养、吃得健康。

    

王雄:我经常在我们学校讲一句话,乡村振兴、人才大计,人才大计、培训先行。我是一个专业的培训管理者,所以我认为培训非常重要。怎么和初创企业或者中小企业合作?我们有两种模式:一种就是你们送人员到学校来,我们做培训,可以根据市场趋势和企业发展状况的需求设计方案。我们也可以送教上门,到企业中去,帮着做内训。通过培训就可以与高校的专家联系起来,我们还能提供后续服务。实际上高校和老师很多成果也需要到企业去孵化,是相互的,也愿意为大家提供服务。今天这个论坛主题非常好叫“未来农业”,我们对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也祝各位在新的一年,企业取得好的成效,能够招到好人才,能够取得新的绩效,谢谢大家。

    

马挺军:我们学院为小微企业也提供服务,因为高校有大型的分析检测仪器,小的企业可能没有,另外可能没有相关专业人才,可以把样品拿到我们的平台上去进行分析检测。我们可以为企业培训人才,在企业建设工作站,可以驻扎企业甚至到企业挂职,我们老师都非常愿意到企业中去把企业的需求和老师的科研结合在一起,产生更加有价值的产品。

    

卿熙雯:感谢各位高校专家的真知灼见,我正式宣布本次未来农业人才论坛圆满结束,谢谢大家。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