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一文看懂农业卫星遥感|农业不止“养猪种地”,遥感带你“上天入地”
遥感,从字面上可以简单理解为遥远的感知。从现代技术层面来看,它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即利用空间运载工具和传感器,从远距离获取目标物体的电磁波特性。
由于具有覆盖面积广、重访周期短、获取成本相对低等优势,卫星遥感技术对大面积农业生产的调查、评估、监测和管理具有独特作用。35斗(微信号:vcearth)梳理了我国农业卫星遥感的发展历程以及活跃企业,精选了多家企业创始人的市场观点,带您进一步看懂农业卫星遥感赛道。
20世纪70年代出现民用资源卫星后,农业成为遥感技术最先投入应用和受益显著的领域。70年代末,根据土壤普查和农业区划工作的需求,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的支持下,联合国粮农组织、计划开发署的资助下,农业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技术研究机构,开展了遥感应用的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及人才培训工作。
2018年6月2日,高分六号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这是国内第一颗搭载了能有效辨别作物类型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卫星,它将与在轨的高分一号卫星组网运行,大幅提高农业对地监测能力。
35斗了解到,高分六号是一颗低轨光学遥感卫星,也是我国首颗精准农业观测的高分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和宽覆盖相结合的特点。它首次在卫星传感器中配置了能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谱特性的“红边”波段,能够显著提升作物精准识别能力,实现对玉米、大豆、棉花、马铃薯等同期生长的大宗作物和大蒜、生姜、枸杞等经济作物的田块级精细识别,为高精度、定量化的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资源环境要素监测提供可靠的遥感数据支撑。
经过二十几年的技术攻关和试验,目前,农业遥感应用已经实现了面向农业生产宏观决策服务的业务化运行,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随着高空间、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遥感数据的出现,农业遥感技术在长时间序列作物长势动态监测、农作物种类细分、田间精细农业信息获取等关键技术方面得到了突破。
佳格天地联合创始人张文鹏曾在接受35斗采访时谈到,“在农情监测领域,国内虽然已经有一些公司入局,但他们主要是通过人工实地考察,或者在地面安置探头,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观测。这些方式,单点采集覆盖面积较小,大范围铺设和维护成本高,数据分散在各地难以整合。”
“借助卫星数据观测大型农田,就完全不存在设备成本问题。而且卫星监测的视角之大,足以覆盖全中国耕地。此外,观测数据统计靠算法智能化完成,服务万亩以上大型农田的价格也会远远低于其他技术。”
珈和科技创始人冷伟也表示,“在全球范围内有大量更新周期稳定的低精度卫星数据可以免费使用。而农作物因为种植面积广、生长周期长,对数据的频次和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数据的宏观特点,可以解决农业宏观决策层最关注的问题——‘在哪种、种什么、种多少’。”
农业遥感监测主要以作物、土壤为对象,利用地物的光谱特性,进行作物长势、作物品质、作物病虫害等方面的监测,其应用可大致分为以下四类:
此外,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光学遥感与微波遥感优势各异。比如: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主要应用于田间尺度的精准农业,而高时间分辨率广覆盖遥感数据主要应用于大面积农作物长势监测。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8年我国遥感卫星市场规模约为74亿元,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5亿元。遥感产业的发展主要源于政府性需求,具体应用包括土地利用、城市化以及荒漠化监测;农作物、森林等可再生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灾害监测和环境监测等。35斗梳理了农业卫星遥感的相关企业,以下是它们的具体信息和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天眼查,35斗整理)
珈和科技
成立于2013年的武汉珈和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农情遥感数据分析民营企业,提供以空间智能技术为核心的大数据信息服务,现已成为业内领先的卫星遥感解译服务商。珈和科技以珈和遥感私有云、珈和农情遥感平台为两大主要产品,建立了农业监管、统计、种植、科研、投资、贸易、保险、农资、农产品加工等多维度的农业数据应用体系。
金沙江科技
北京金沙江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在教育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等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在农业方面,公司利用国内外卫星遥感技术及遥感图像,为用户提供空间信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包括农情监测、环境监测、灾害应急监测、地理国情监测、资源探测、海洋监测、测绘制图等。
中农互联
北京中农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是一家致力于泛农业大数据的高科技服务商。其核心产品耘瞳AIS系统,是全国级别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公司运用系统中的数据模型与核心算法综合分析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无人机、物联网等手段获取的多波段、多时相、多类型的农业时空大数据,为农业期货、农业保险、农业金融等领域提供实时、稳定、精准、高效的农业数据专项服务。
云保科技
云保科技成立于2015年8月,综合利用全球多颗卫星、航空气象数据、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结合GIS、GPS、北斗技术的应用,自主研发遥感大数据挖掘技术与机器深度学习算法,并采用“空、天、地、星”一体化大数据的监测手段,为农业、保险业、灾害应急等领域提供数据深度挖掘及可视化服务。云保科技还与童庆禧院士团队联合建立了国内首家“遥感技术及应用院士工作站”,在精准保险、农业保险、农业遥感、防灾减灾四大核心业务领域进行深度合作。
信德智图
北京信德智图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农业、林业保险的卫星遥感全流程解决方案,包括保险产品设计、承保验标、过程风险监测和查勘定损,公司利用遥感卫星作为监测采集手段,推出了卫星农险量化评估系统、卫星林火和生物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两款拳头产品。
佳格天地
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服务农业、环境、金融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司。通过四年的市场开拓,佳格天地成功在“农业卫星遥感”这个领域站稳脚跟,目前已经为上亿亩土地提供了农情监测服务,覆盖国内近3亿亩耕地,并且将业务线延伸至资产管理、风险评估、标准化生产等领域。
大地量子
大地量子通过整合近百种卫星数据、无人机数据、传感器数据,利用自主创新算法对数据进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完美的数据融合。公司利用AI、机器学习等技术追溯、监测、预测与商业活动相关的高价值微观和宏观信息。目前,大地量子的空间大数据产品已经为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国土空间规划及管理、生态环境检测评估、水文检测等领域提供高价值时空信息。
地空数驰
地空数驰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空间大数据分析与挖掘,致力于推动卫星遥感、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中国农业行业的应用。地空数驰的优势在于农业风险评估体系下的技术支撑可以广泛应用于精细化农业生产管理、农情监测、植被生态修复等领域,为客户提供以量化指标为基础的完整遥感信息服务。
星衡科技
北京星衡科技有限公司是基于多来源遥感影像解译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的创新技术应用服务商。星衡科技利用中、美、俄、日、 欧洲等数十颗卫星及军用级(工业级)无人机和无人船,实时采集地面数据及气象数据,使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图像解译和数据分析算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及应用平台,实现对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监测、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农业保险、农业金融服务、电力线路等全产业链数据支持和管理服务。
天际牧星
北京天际牧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提供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体化服务, 从而实现对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矿山、地形、数字城市、灾害评估和大面积制图等业务的全方位支持。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探测和识别研究对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三者及其技术集成简称“3S”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收集和定时、定量、定位、定性的分析。特点是客观性强、不受人为干扰、方便决策。
然而,作为获取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之一,卫星遥感早期以公益服务为主,不太注重挖掘数据的商用价值。空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由政府主导的大数据项目中,纯粹的商业化应用占比极少。
大地量子创始人兼CEO王驰认为,限制商业化落地的原因在于需求与技术之间的矛盾。“需求一直存在,并且还有很多新增的需求。但客户的想象力有时非常大,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提高农户自己的生产力,是中国农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此外,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规模化种植者,种植面积在几百亩以上,主要种植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以及果树类经济作物。但在全国2.6亿农户中,96%的农户经营规模在30亩以下,中国农业生产还处于小、散等状态,农业遥感公司如何通过降低监测成本,满足小户、散户的需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
在接受35斗采访时,珈和科技创始人冷伟曾表示,“中国农业生产地域跨度大、自然条件迥异、小规模农业为主的生产条件,注定了中国农业呈现的不同面貌,农情遥感技术的应用也随之呈现出众多差异化的需求。服务好细分的应用场景,正是未来卫星遥感农情数据行业的出路所在。”
随着数据与具体应用场景相结合、技术实现商业化落地,越来越多创业公司开始瞄准农业卫星遥感赛道。如何深耕农业细分领域、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小散农户,是农业卫星遥感公司未来探索的重点。
参考资料:
遥感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物联中国。
我国首颗农业高分观测卫星成功发射,经济日报。
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小型农户,才是农业遥感技术公司的未来发展重点,张朝阳。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