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AgFunder观点:2020年农业食品科技发展5大趋势,电商盛行、机器代人、新蛋白提速等

作者:高康平 2021-01-06 14:41

编者按:这是AgFunder团队的观点洞察,文章提到2020年农业食品行业出现5大技术趋势,分别是食品电商规模不断壮大,自动化、机器人和“非接触式”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生物制剂的引入,碳时代的来临,替代蛋白成为主流,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于2019年底在中国爆发,并于2020年第二季度逐渐席卷全球,令全球经济陷入瘫痪。


我们中的许多人有生以来第一次被告知要待在家里,不去上班或见亲戚和朋友,以免传播病毒。


毫无疑问,这种在一定程度上被世界上每个人共享的经历,将永久地改变我们的世界。


也许没有其他行业比农业食品行业更能感受到这一点。一直以来,农业食品行业完全依赖商品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消费者去商店和餐馆的消费而生存。


但这并不是一场灾难。俗话说,“需求是创新之母”,而创新往往发生在危机中期或危机之后。


对于食品和农业行业来说,科技逐渐崭露头角。


以下是今年农业食品行业出现的五大科技趋势:


一、食品类电商规模不断壮大


自2017年AgFunder开始跟踪整个农业食品科技领域的投资以来(AgFunder称这一类为“食品电商”),线上杂货店(Online grocery)一直是获得资金最多的初创企业[披露:AgFunder是AFN的母公司。]


也许不足为奇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Covid-19)巩固了食品类电商的领先地位。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消费者被迫转向在线购物。


2020年最大的两笔融资交易都是由每日优鲜(Misfresh)完成的,该公司7月份从高盛(Goldman Sachs)、腾讯(Tencent)和老虎环球(Tiger Global)等投资者处筹集4.95亿美元。12月份初又获得了中国政府国有基金3.06亿美元注资。


其他大型食品电商融资交易发生在美国(Instacart,2.25亿美元)、印度(BigBasket,两笔交易为1.02亿美元)、意大利(Tannico,2700万美元)、墨西哥(Jüsto,1600万美元)、沙特阿拉伯(Nana Direct, 1800万美元)。[披露:Justo是一家AgFunder投资组合公司。]


同样,今年在线送餐应用程序、在线餐厅和云厨房等也吸引了大量投资。总部位于美国的DoorDash在2020年上半年筹集了4亿美元,并于12月以710亿美元的巨额IPO上市。印度的Zomato和Swiggy在上半年分别融资1.15亿美元,而芬兰的Wolt则筹集了1.08亿美元。


在疫情消退后,人们还会继续在线购买杂货和食品吗?尽管大量调查显示,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可能已使许多消费者转向了更加便利的线上购物,但这仍待观察。


二、自动化、机器人和“非接触式”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和随之而来的封锁带来了另一个连锁反应,即人们对将其从生产过程中剥离出来的技术越来越感兴趣——无论是农业、制造业还是物流。


这点在农业食品领域尤为明显,人们对卫生的需求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而且自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出现以来,这种需求变得更加强烈。


农民们已经对传感器、无人机和机器人等技术持更加开放的态度,因为他们正在努力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劳工问题和孤立主义政治死灰复燃对一些国家移民造成的冲击。11月,中国极飞科技(XAG)在百度和软银(Softbank)牵头的一轮融资中筹集了1.82亿美元,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农业无人机初创企业获得的最大一笔融资。


在价值链面向消费者的一端,自动化和“非接触式”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在科技驱动下衍生出了食品配送柜、自动驾驶购物车、无人超市、机器人服务员和烧烤厨师等产品。


三、引入生物制剂


回到农场,2020年,随着农民、消费者和监管机构对化学处理副作用了解程度的增加,实验室中加大了对仿生物作物(Biologically-inspired Crop)的投入。


2020年年初,比利时的Biotalys在C轮融资中筹集了5500万美元,用于其抗真菌作物保护技术的研发,该技术用重链抗体模拟动物的免疫反应,比如羊驼和鲨鱼。


另一家比利时研究机构Aphea Bio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专注于开发能使玉米、小麦或大豆作物枯萎的特定真菌的微生物算法。11月,该公司在Astanor Ventures牵头的B轮融资中筹集了1660万美元。


11月,以色列初创公司WeedOut以422万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先正达(Syngenta)主导的A轮融资。它建立了一个平台用于研发仿花粉的生物除草剂,该除草剂可在杂草开花时使用,并利用杂草自身的生殖系统克服化学除草剂的抗药性。该平台研发的首个产品针对的是棉花和大豆的天敌帕尔默紫红花(Palmer’s amaranth),它已经对常用的化学除草剂草甘膦产生了抗药性。


在并购方面,先正达(Syngenta)在10月份收购了意大利生物制剂公司Valagro,而美国先锋公司(Vanguard)在同月收购了生物作物投入品公司Agrinos。


然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为此,世界上最大的在线农业综合交易市场之一的农民商业网络(FBN)启动了生物制剂的农场研发网络。该网络将把生物农业投入品的开发人员与农民直接连接起来,即农民在自己的田地里进行全面的真实试验就可以得到奖励。


四、碳时代来临了?


当我们回顾2020年时,我们会认为那是碳市场成熟的一年吗?可以说,在有一个完全运作的农业碳信用市场之前,似乎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对于这一新兴行业来说,今年是关键的一年。


尽管美国和许多其他主要农业经济体的政府尚未建立起监管框架,但商界已经采取了重大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嘉吉(Cargill)公司已经参与了多项碳封存项目,如与其他企业联合成立了土壤和水成果基金,该基金将以碳信用的形式为使用再生农业方法的农民提供资金,以抵消其自身的碳足迹。


2020年10月,农产品交易市场初创公司Indigo宣布了其首批企业碳信用买家的身份,巴克莱银行(Barclays)、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IBM和Shopify都将从其农民社区购买碳信用。美国初创公司Nori公布了第一批通过其平台大量购买碳信用产品的公司,Shopify就是其中之一。


同月,加拿大的FarmersEdge宣布,它将推出一个“数据为燃料”的碳信用项目,该项目将帮助种植者利用他们的数据获得碳信用额度。美国的FBN也推出了名为“可分级(Gradable)”项目,专注于碳减排。


澳大利亚土壤碳公司(Soil Carbon Co)在6月为其基于黑色素的土壤碳封存技术筹集了近700万美元,而同胞农场实验室(Countryal Farm Lab)在本月早些时候宣布了一项倡议,即在2025年前让全球100万农民捕获10亿吨二氧化碳。


五、替代蛋白成为主流,亚太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除了说服(或更确切地说是迫使)消费者在线购买食品杂货和食品外,新冠肺炎疫情还对我们购买的食品产生了另一个持久影响。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并对替代蛋白质感兴趣。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人们对食品卫生的担忧——尤其是在食品服务和包装方面。但总体而言,其被认为是人畜共患病的来源也影响了消费者对肉类来源、饲养和加工方式的看法。


2020年完成的最大一轮融资是美国植物蛋白初创公司Impossible Foods筹集的5亿美元。由韩国的未来资产全球投资公司(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领投,美国的Khosla Ventures、香港的Horizons Ventures和新加坡的Temasek等公司参投。


2020年8月,Impossible Foods又进行了一轮2亿美元的融资,由纽约的Coatue Management领投。


这些植物蛋白生产商也一直在向亚洲扩张,Impossible Foods几位投资者的身份便证明了这一点。


Beyond Meat今年在该地区建立了几项关键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与阿里巴巴合作在中国科技巨头的连锁超市盒马鲜生(Freshppo)销售其产品,在中国的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钟(Taco Bell)门店试用类似的肉类产品,以及与星巴克在中国合作。


据市场研究初创公司Ai Palette称,亚洲和美国的消费者渴望增加他们饮食中的植物性成分。更具体地说,在中国、印度和菲律宾等国家,人们对植物性蛋白质作为传统动物衍生肉类和奶制品的替代品的兴趣正在上升。[披露:Ai Palette是AgFunder投资组合公司。]


除了植物蛋白,“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也受到了关注。


荷兰公司Mosa Meat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培育”的牛肉汉堡,该公司今年已在B轮融资中筹集了7500万美元。


在亚洲,以细胞为基础的海鲜产品初创公司Avant Meats和Shiok Meats都登上了新闻头条,并从传统水产养殖公司那里筹集了资金。2020年12月初,新加坡批准了全球首个细胞培育肉制品的监管许可,允许美国初创公司Just Eat在新加坡销售“干净”的鸡肉。


原文链接:

https://agfundernews.com/5-trends-that-shaped-agrifoodtech-in-2020.html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