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5斗公众号

替代蛋白三大关键问题和产业趋势解析,创新不能一蹴而就丨IFA 2020

作者:廖芬 2021-01-11 08:44

过去一年,替代蛋白在国内市场形成了一轮热潮,多家餐饮品牌在国内布局或推出相关产品;投资界也一片火热,相关概念股一路高歌猛进;社交媒体热点不断,似乎替代蛋白风潮已然到来。反观消费市场,真正愿意复购或购买替代蛋白食品的人并不多,消费者似乎还停留在尝鲜阶段,因此消费者教育和市场培育是该行业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之一,我们不得不首先阐述清楚一些概念和关系扭转大众的认知,比如:传统肉类与替代蛋白两个产业之间是何种关系?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蛋白的关系与定位是什么?替代蛋白行业能否在国内成为主流行业?

 

近日,在2020国际未来农业食品百强白马峰会(IFA 2020)上,Lever力矩中国总监陈莉莉作为主持人,联合Hey Maet创始人洪小齐,Z-Rou株肉联合创始人张桂华,CellX创始人兼CEO杨梓梁以“创新食品求索记”为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对上述问题给出了答案。


企业组.jpg

 

讨论核心观点汇总:

①产学研结合是推动替代蛋白技术转化和商业化开发的关键动作,海外已经有非常好的机制,国内可以研究借鉴;

②替代蛋白产品在中国市场有独特机会,受益于市场需求、消费者积极尝鲜等因素;

③植物肉、细胞肉是对现有肉类食品市场的补充而非颠覆,共同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④细胞肉制品在中国还需要1-2年才能进入市场,主要突破点在于成本、规模量产、产品打磨;

⑤凝聚志同道合的伙伴是行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植物肉、细胞肉发展需要更多优秀人才聚集。


 

以下为讨论实录:

 

百花齐放的替代蛋白创新企业

 

陈莉莉:非常感谢主办方35斗。我是Lever力矩中国的陈莉莉,我主要关注替代蛋白的投资和咨询,我的合伙人也在替代蛋白行业有超过15年的投资经验。目前,我们已经参与投资了全球50多个替代蛋白项目。今天非常高兴可以请到三位国内替代蛋白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和我们一起聊一下国内替代蛋白的初创公司应该怎样利用本土优势不断地进行创新,并把替代蛋白这个行业变成国内的主流行业。首先,我想请三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还有他们的公司。

 

洪小齐:大家好,我叫洪小齐,我的公司叫Hey Maet。我们公司创立至今七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三轮的种子轮到天使轮的融资。我们的投资方包括植物肉、植物蛋公司,天图资本、UpHonest Capital等投资机构,以及原料供应商双塔食品等,我们快速地得到了资方的认可和上游的支持。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10款产品的研发,包括猪肉肉碎、香肠、牛肉汉堡饼、鸡肉肉块等产品。目前,可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吃到我们的产品,谢谢。

 

张桂华: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Z-Rou株肉的张桂华,Z-Rou株肉是我们做的第一个植物基品牌。这款产品是以非转基因大豆蛋白、魔芋、椰子油和香菇作为原料,在中国进行生产和制造的、模仿猪肉的植物基产品。现在的核心产品是株肉碎和株肉糜,最近我们也新开发了一款加热即食的意式“株肉酱”千层面,下一款株肉植物肉八宝辣酱包很快就能上市了。很感谢35斗和农高区给到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回顾和探讨这个行业,谢谢。

 

杨梓梁:大家下午好,我是CellX的创始人杨梓梁。CellX是一家做细胞培养的初创公司,我们利用医学上最先进的组织工程和3D生物打印技术,在动物体外进行细胞融合。细胞肉其实是一个全新的产品,它能够更好地还原动物肉的口味、口感和它的营养成分,同时也更加健康、绿色和人道。作为创业者,我们一直在美食的热爱、人类健康、动物福利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感之间持续平衡。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进行分享。

 

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蛋白的关系与定位

 

陈莉莉:谢谢三位嘉宾的介绍。今天的论坛汇集了替代蛋白领域的两大板块——植物蛋白、细胞培养蛋白。这是让大家了解这两大板块的一个好机会,我也非常想替台下的观众问一问,在各位嘉宾心里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作为替代蛋白领域的两大板块,它们的关系和定位是什么?它们的受众是谁?其在食品体系里的角色是什么?其商业化的进程、营销手段等方面又有什么不同呢?可以具体分享一下。

 

洪小齐:确实,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虽然都是蛋白产业,但两者之间差异明显。在植物蛋白方面,中国本身是大豆、豌豆的生产国,所以我们原材料这一块是非常充分的,整个供应链是非常完整的。反观细胞蛋白,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国外有很多成功的、近亿级别融资的细胞培养蛋白企业,国内的大型企业也都非常关注细胞培养肉的发展方向和进展。相较之下,在植物肉方面虽说会有难点,但植物肉的供应链、技术是非常成熟的,而细胞培养肉涉及到方方面面,仍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

 

张桂华:我对细胞培养肉了解得很少,这一方面可以听梓梁介绍一下,但可以从株肉的角度谈一下我的看法。在植物肉方面,我们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来做这样的产品。但我们发现,在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产品推广时,会遇到很多在理念上需要教育的地方。当然这个教育不是说我们知道很多的事情,更多的是跟消费者和客户进行共创学习,然后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在做产品时,我们坚持以肉碎为基础食材的理念与多样化的品类是不太一样的方向,我们想通过肉碎这样的产品,把Z-Rou株肉做到每个人日常生活当中去,让其成为大众厨房里像米面油一样的基础产品。

 

陈莉莉:新加坡出台法律批准了细胞肉在新加坡的销售,这对全球来说是非常利好的消息。鉴于大家对细胞肉都不怎么了解,今天很高兴请到了CellX的梓梁,为我们介绍一下细胞肉和植物肉之间的关系和定位。

 

杨梓梁:好的,谢谢。我想讲的共同点多于不同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我们的出发点是非常一致的,都是看到了传统肉类行业的一些问题,想要通过创新型的食品解决方案来改变这些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出发点首先是一致的。我认为植物蛋白和细胞肉都是必要的,也是有市场份额的。其次,它区别于很多产品,简单谈以下三点:

 

第一点,产品本身是截然不同的。细胞培养肉,从根本意义上来讲还是动物的脂肪和肌肉细胞,口感、味道在理论上来讲没有任何差别,反而更加健康。因为我们避免了传统动物养殖业里的抗生素、激素和病原组的产生,同时我们可以选取培养最美味的品种,所以它的产品本身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点,刚才讲的时间线。目前,我们在市场上可以买到植物肉产品,但细胞肉产品至少还需要1-2年才能推向市场。为什么?因为目前还有一些科技技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发,譬如如何降低成本、如何增加规模化生产、如何整合细胞壁变成一块肉的组织,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地探索。所以时间线也是不一样的,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细胞培养肉的口感、味道会和传统的动物肉更加接近,因此它的市场更加广阔。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细胞培养肉不用改变消费者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他们吃的还是肉,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方式生产的更加好的肉。所以,在我们看来这是更加能够让消费者亲睐的产品,因为细胞培养肉并没有替代他们传统吃的肉。

 

我认为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是合作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植物基产品其实是植物蛋白和细胞培养混合的产品,它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成本,同时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产品。当消费者对植物肉地概念理解之后,我们再慢慢地推进细胞肉产品。所以,两者之间还是合作的关系。

 

国内替代蛋白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陈莉莉:非常感谢三位嘉宾对植物肉和细胞培养肉关系和定位的分享,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个非常初步的了解。其实替代蛋白行业在国内还是一个非常新的行业,不过这个行业在国外已发展了多年,所以难免会把国内的行业和国外的行业进行对比。想问一下三位嘉宾,相对于海外的替代蛋白创业公司,你们认为国内的创业公司在吸引科研人员、提升自己的工艺和设备等方面,会遇到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呢?请分享一下。

 

张桂华:我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在我们建设任何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永远是一群人在以相同的目标互助前行。比如说雀巢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公司之一,这是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想立一个宏伟的目标,比如打败雀巢或者赶超雀巢,我们就需要凝聚有同样目标的优秀人才,这不仅是在植物基领域,其他领域也如此。

 

洪小齐:我曾经在美国和加拿大待过挺多年,中国和美国的教育体系存在着一些差异。美国可以将产学研融合做得非常好,院校的教授会更精细化地参与到产业项目里。我曾经见到一个教授他手上有七家上市公司,同时他有上百位学生,每一位学生想要创业他都会非常非常积极地给予帮助,无论需要什么资源他都会竭尽全力给到你,同时很多海外的教授会积极参加展会、活动,去认识大企业高管,因为他觉得有一天如果他的学生要创业,他可以把这些资源给他的学生。而且这些教授认为他们只是给予帮助,并不会参与其中,所以他们要的股份也很少,只要2%,甚至可能更低,但他会持续性地去帮助你,直到你的公司上市。

 

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则主要以国家的发展需求为核心,由国家引导产业发展,所以国内外的创业者跟高校、教授、研究机构沟通方式和合作方式都是有差距的。

 

杨梓梁:虽然细胞培养肉在中国是非常新兴的行业,但是在国外已经有超过50家的创新公司。有很多先驱在我们前面,其实是好事情,这向市场证明了这个产业的可行性,同时也带动了企业和行业人员尤其是投资人的积极性。但是我们其实并不想只做一家中国的细胞培养公司,我们想做的是超越他们,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军者,要达成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中国特有的资源。而中国的资源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体量庞大的人员储备,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和食品科技领域有大量的人才,在短短几个月内我们就可以召集一批来自各国的行业领军人才;

第二、国内市场对于新兴科技热情浓厚;

第三、政府的支持,细胞培养肉要解决的问题正是政府的痛点,这涉及到动物肉产业的供给和需求关系以及可持续性发展,而今年两会的提案和科技部的项目都是非常强的趋势和信号;

第四、中国在很多科技研发领域有很多的优势。

 

基于此,我认为21世纪生物科技和食品科技的未来在中国。

 

传统肉类与替代蛋白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

 

陈莉莉:谢谢大家分享。刚才三位创始人都讲到一个重点,发展替代蛋白行业吸引人才、聚集人才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国外有一些教授非常支持创业,成为了创业者很好的助力。在国内我们也希望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但是像杨梓梁说的在国内有很多顶尖的科研人才,我们所要做的是怎样进一步吸引这些科研人才进入这个新兴的行业,国内的替代蛋白行业看似是国外的跟随者,其实我们也是引领者。

 

当然,除了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对比,我想大家应该也非常好奇,替代蛋白的创始人都是如何看待传统肉类与替代蛋白两个产业之间的关系呢?我相信台下的各位也会非常有兴趣知道台上嘉宾的想法。

 

洪小齐:首先会有部分意见认为我们在与传统肉类产业做竞争,但实际上我们反观另外一点,由于受到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驱动,中国的肉制消费每年都在稳步增长,这个增长给了植物肉发展的空间,所以植物肉并不是抢占肉制品的市场,两者是互补关系。目前也有大企业在尝试做植物肉,甚至像双汇去年已经推出了植物蛋白的汉堡饼,从大型的肉制品企业的角度来看,有的时候,他们并不是100%相信植物肉有一天可以颠覆肉制品,才入局这个产业,只是受到成本和时政(包括猪瘟、中美贸易)的影响,担心传统肉制品价格大幅增长出现缺口,为了防止出现供应不足,所以才推出了植物肉产品。

 

所以对于大型的肉企,布局植物肉有两点优势:第一点是可以作为他们自己的备用储备去应对紧急情况。第二点植物肉的产业未来会十分利好。所以其实作为一家植物肉公司,我们很开心能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一起去给人类社会带来更好的肉制产品。

 

张桂华:同样,我们认为植物肉并不是站在传统肉的对立面上,而是为大家生活方式提供一个新的选择。Z-Rou株肉诞生的初衷,除了觉得中国需要有更适合中国饮食习惯的植物基产品,更多的眼光是放在它的商业价值之外,植物肉的利他性质会对地球环境、对人类社会带来良性的帮助和驱动,因此,我们也希望与众多以利他性为出发点的植物肉企业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杨梓梁:植物肉和细胞肉的上市必定会对传统行业带来冲击,但是光靠植物肉和细胞肉行业本身很难能够真正地推动变革。其实在我看来,这个冲击也是机遇,是合作的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传统肉企和植物肉其实是互补的,并且传统肉企拥有从加工、包装到运输整个产业衔接上的深厚积累,同时有雄厚的资金和非常好的政府关系,这些是初创企业需要的,而初创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能够给传统肉企带来什么呢?以细胞培养肉为例,有两点能够给传统肉企带来帮助。

 

第一点在于细胞培养肉是一个更加稳定的,不被动物疫病左右的产业。培养肉能够实现严苛的源头把控,它没有病体,没有激素,没有抗生素,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是成本和价格,虽然现在细胞培养物价很高,但任何的新兴科技都是要经过成本下降的曲线。传统肉制品的能量转化相对低效,企业需要在动物产业链中投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然而最终能够被人体吸收、转化的能量和元素占比却非常小。但细胞培养可以跳过动物,在动物体外之外完成卡路里转化,是一种更高效的生产方式,也就意味着成本从根本的逻辑上来讲是能力的衡量,能力和效率越高,成本就越会降低。

 

陈莉莉:其实三位老师都提到,传统肉企与创新食品的关系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我们作为专门投入替代蛋白赛道的资本也是这样看待的,比如嘉吉也在积极地开发一些替代蛋白产品,寻求更多的合作。不管是传统肉类,还是替代蛋白行业,都是为了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产品,或者更加优质的蛋白质给所有人,这个目的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其中一定会有一些合作,好奇地问一下,齐齐你们和一些传统的肉企会不会有一些合作呢?

 

洪小齐:会的,我们现在首选与生产豌豆蛋白粉,包括大豆蛋白的公司建立合作,但是之后也不乏会跟肉企合作的可能性。有大型肉企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当然现在也有正在探讨当中的。

 

替代蛋白行业能否在国内成为主流行业

 

陈莉莉:明白。其实“替代蛋白”这个名字是英文直译,行业内也一直在讨论是不是要用它,这个名字好像是要替代一些传统的肉类,其实我们觉得“新蛋白”会不会是更恰当一点,这个行业内还在讨论。刚刚一开始的时候道夫子杨朝晖老师也有分享过,我们都觉得替代蛋白这个行业前景非常光明,但是道路可能有一点点曲折,今天也想问一下大家是怎样看待的,有什么样的因素会促成或者会阻碍替代蛋白行业在国内成为主流行业呢?

 

洪小齐: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会阻碍这个行业发展,人口在急速增长,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生产足够多的动物蛋白满足人类需求,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确定的趋势。短期来看,行业发展的挑战首先是认知,人们对传统植物肉的认知是,因为我吃素的所以我会吃植物肉,但其实替代蛋白这个概念是,人类接下来的肉不够吃,以及不管你吃素还是吃肉,都可以吃植物蛋白的产品。因为替代蛋白除了蛋白质来源不同之外,其他的营养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原材料进行补充,所以它跟肉没有区别。通过这样的一些方式去宣传,去告知消费者,更多的是为了转变消费者的认知。如何扭转认知,需要我们这样的创业公司、大企业,甚至是国家层面去宣传推广。

 

张桂华: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想要使其成为主流的方法是不要急于去追求它,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作为一个全新的开始,像种子一样,它从土里发芽是一个慢慢长大的过程。我觉得这个行业现在需要大家的耐心,需要我们在一起坚持下来,这个是我们能够把事情做好、做对的最重要的一点。

 

杨梓梁:我觉得这个行业现在最需要的是更多的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替代蛋白是个很大的市场,它有很长的产业链,有很多的细分领域需要创业者、创业公司专注耕耘,所以我们需要的并不只是一家,也并不只是50、100家公司,而是需要1000家公司投入到市场里进行创业创新,所以目前这个行业最需要的是创业人才,而创业人才需要整个大环境培养起来。

 

比如我们看美国,它的行业会议会有上百名成员参加,都是相关领域的学生、硕士、博士,或者相关从业者,会议之后,这些人可能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创业者或相关企业员工,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大环境来促进更多的创业者进入这个行业。

 

陈莉莉:非常感谢三位分享,国内有不少促进替代蛋白行业发展的因素,这个产业链非常新,各环节并不太完善,需要上下游各级人才、公司通力合作,才能把产业链完善起来,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创业大军中来,一起推动这个行业发展。如果大家对今天这三家公司感兴趣,也可以下来进一步交流。

 

洪小齐:我们是Hey Maet,大家可以直接在Hey Maet官网上找到我们的邮箱。我们在找不同背景的人才,如果对这个产业感兴趣,可以来尝试一下有没有可能合作的机会,谢谢。

 

张桂华:大家可以关注我们Z-Rou株肉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杨梓梁:我想做个补充,我们想做的其实是一场新的农业革命,在1万年前人类经历第一次农业革命,那个时候我们把野生的动物和植物驯化为我们所用,但我们现在要驯化细胞,在细胞层面培养肉,这是我们的愿景。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既有商业潜力,又有社会价值的行业,所以我也呼吁在座的创业者、科学家、投资人等多关注这个行业。

 

陈莉莉:今天三位创始人的分享,让我对中国替代蛋白行业的未来更加有信心。感谢大家的分享,希望我们今天的讨论也可以让大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替代蛋白这个行业。我们Lever力矩中国在国内每年大概计划投10个替代蛋白的项目,我们除了有财务的投资之外,也对接各种不同的资源,比如说国外顶尖的科研人员或者是不同的供应链、渠道资源等,我们希望可以跟大家一起去建立国内替代蛋白行业的生态系统,一起去推动这个行业发展。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分享:

分享

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文章

用户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