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35斗
资本疯抢,大企入局,预制菜因何疯狂?
如果说,预制菜是2022年截至目前最大的风口,只有直播卖预制菜的敢站出来说不服。
在消费投资热潮褪去的当下,预制菜却成为香饽饽。自2022年以来,共有超11家预制菜相关企业获得融资,其中最大一笔融资超10亿元,百度风投、中金、华兴等均加码押注。
预制菜也成为传统农牧食品企业、餐饮业、生鲜电商平台等纷纷布局的方向。卖火腿肠的双汇、卖饲料的新希望、卖食用油的金龙鱼、卖火锅的海底捞、卖烤鸭的全聚德都来了。擅于追风口的趣店创始人罗敏,更是凭借一场直播,把预制菜热度推向高潮。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044亿元-3066亿元,按照每年20%的复合增长速度估算,未来6-7年可以成长为万亿元规模,长期来看有望突破3万亿。
“企业手里都有钱,这年头没有什么好投的了,吃永远是个主题。”六位仙中餐工业化落地负责人张喜民如此描述。
可在吃这个永恒的主题下,品类众多,为何偏偏预制菜掀起风潮?又有多少企业可以乘风而起?
资本注入、龙头企业入局,预制菜在疫情后的三年里,持续火热上涨。
投中数据上半年VC/PE报告显示,“预制菜”与“元宇宙”、“碳中和”等同成为热门赛道之一,被很多新基金重点关注。
据35斗统计,自2022年以来,共有超11家预制菜相关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额最高的莫过于瑞幸咖啡创始人陆正耀创办的舌尖科技,获得了10.5亿元的B轮融资。另仅在7月份,就有花花食界、利和味道两家相继宣布融资进展。
花花食界由原佳沃食品总裁陈建华辞职创办,专注于西餐预制菜,完成了数千万级人民币天使轮融资;利和味道完成D轮融资,主要资方包含华兴新经济基金、隐山资本等,明确表示新增资金将用于高品质预制菜的新产品研发以及产业链聚合能力的构建。
往前追溯,根据《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报告》,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件,涉及项目42个。而仅在2020年-2021年,预制菜赛道就发生23起融资,包含查特熊、牛痴餐饮、懒熊火锅、珍味小梅园、味知香、三餐有料、寻味狮、猴爷餐饮、小牛凯西等。
受资本和创业者青睐的预制菜,也吸引了不少农牧食品、餐饮龙头企业、生鲜电商平台押注加码。
A股速冻食品龙头安井食品拟投资10亿元建设预制菜肴生产项目;双汇成立了餐饮事业部,推出家宴系列、筷乐星厨系列菜肴预制产品;新希望旗下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农家小酥肉、香酥排骨、香卤耙肥肠等预制菜产品;上海梅林公司旗下苏食、联豪、爱森等品牌均有腌制、调理、预烹饪、酱卤、火锅等肉制品深加工系列产品;益客食品有烟熏鸭肉、无骨鸡爪等预制菜及鸭翅、鸭脖等熟食产品;温氏佳味共推出“功夫熟鸡”“大师菜系列”“功夫烧卤”等多款预制菜品;金龙鱼在杭州、重庆、廊坊、西安等地筹建丰厨中央厨房园区,产品将涵盖学生餐、营养餐、便当、预制菜、调味酱、净菜、面制品等。
毛肚火锅巴奴,与眉州东坡旗下川味预制菜旗下品牌王家渡,联合推出的保质期较短的低温午餐肉;海底捞推出了包括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预制菜肴;北京老店全聚德推出新品牌“川老大”,主打川味预制菜;西贝斥资10亿自建中央厨房,打造预制菜品牌“贾国龙功夫菜”;眉州东坡在京东等平台上线了一系列川味预制菜,包括川味香肠、东坡扣肉等。
2022年,叮咚买菜推出预制菜独立品牌“朝气鲜食”,主要布局经销、代理、终端大客户等B端渠道,目标是把预制菜领域打深打透;早在2020年盒马鲜生就成立了3R事业部,“ready to cook,ready to heat,ready to eat”,可理解为预制菜事业部透;“不卖隔夜肉”的钱大妈,随着预制菜概念的出现,钱大妈结合“日清”模式,开始推广短期保质的预制菜,确保今天生产,明天就到消费者的餐桌。
以上企业布局预制菜,更多是产品线的延伸拓展,打造企业业务生态圈。业内也有不少跨界玩家入局,最大的跨界者当属趣店罗敏,用新粉丝1分钱买香菇滑鸡的引流手段、“上市公司CEO卖菜”的噱头,赚足了流量,奈何出道即巅峰。
资本入局,大企狂热背后,是不断冒出的预制菜企业。企查查数据显示,我国现存预制菜相关企业6.60万家。近10年来,2020年是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最多的一年,2020年新增预制菜相关企业1.28万家,同比增长0.45%。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以8025家预制菜相关企业排名第一。
资本一向以“投早、投小、投科技,投硬、投新、投牛人”著称,而预制菜产业主要以加工为主,偏向传统。加之罗敏的一番操作,更让人质疑:疯狂的预制菜,到底是真风口,还是伪需求?
其实,现在爆火的预制菜,早在20世纪80、90年代,就随着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而开始萌芽。从萌芽到现在,经历了三次比较大的迅速增长。
第一次在2014年,全国首个“中国宴席预制菜标准化研究基地”在湖南长沙设立,外卖市场崛起,预制菜在B 端渗入;第二次是2020年疫情爆发,居家隔离生活让更多消费者进入厨房,预制菜在C端迎来一段加速期。这一年新增预制菜企业、获得融资的项目数量,均为近10年最多。
进入2022年,预制菜火热程度更胜从前,背后驱动因素更加多元,且能带来更加持续的影响力。需求侧B端、C端的市场需求加剧;供给侧不管是农产品原产地还是农牧食品企业,都需要预制菜作为载体,促进产业发展。
从需求层面看,B端餐饮业和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依赖程度在明显提升。
在B端,预制菜兴起背后,是对更快更高效餐饮供应链的需求。疫情冲击下,人工、房租成本居高不下,餐饮行业艰难求生,需要降本增效。预制菜操作便捷,餐厅可减少厨房面积、降低对厨师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材料、租金、人力成本的压力,放大盈利空间。预制菜的标准化流程也让餐饮企业更好管理品控,实现稳定产出的同时提高翻台率。
峰瑞资本投资了小龙虾预制菜品牌信良记,项目组投资人单承超向35斗介绍了信良记创业及投资背景。李剑在创办信良记之前,还创办了锦府盐帮、新辣道等连锁餐饮企业,在过往的创业经验中,他发现餐饮天花板比较低,流量非常受选址限制,而成为一个大单品,先 ToB ,再 ToC,更有想象空间。
信良记选择把小龙虾做成冷冻虾,并通过低温冷冻技术锁鲜。单承超称,“当时耗费了百多万原材料,才把虾品做成一个满意的产品。一款虾如果打上信良记的旗号,卖给路边餐饮店,他们可以少雇一个厨师,信良记多一个SKU。”
受疫情影响,人们居家做饭的时间长;主流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职场化,饮食生活和餐饮烹饪习惯倾向于节约时间和少费功夫,预制菜在C端也迎来一定增长空间。
从供给层面看,源头农产品存在标准化低、品控难、物流运输损耗大等问题,滞销严重。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研究院院长、恒生发布创始人昕原称,预制菜对减少农产品损耗有非常直接和重大的影响;此外,预制菜的加工,可以实现农产品供给侧的标准化,为农产品增质增效。
如领见数智周祖煜博士所述,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是如何让下面的农户实现致富,通过去掉中间环节、打造品牌等方式把农产品卖出好价格。预制菜正好发挥了这一作用,把农产品经过初加工、精深加工等环节,转变成不同的预制菜产品,拉长农产品保质周期的同时提高产品产值。预制菜还便于对接渠道、打造品牌,是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可带动上游产地发展。
除了农产品原产地供给,和智投资副总监欧阳纬清表示,目前预制菜的重要参与者类型之一是传统农牧行业巨头,预制菜可以帮助公司优化产品结构、渠道,提升产品毛利。以全国白羽鸡最大的公司圣农发展为例,养好白鸡卖给屠宰企业,通常采用大批发销售模式,毛利率低,还容易受到行业周期影响,公司盈利压力大。因此圣农发展等公司都希望打造C端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减少对批发模式的依赖,预制菜是可以实现这些目标的载体。
总结来看,预制菜拉动了中国农业及餐饮产业链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一二三产融合方案,多家研究机构均指出,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
预制菜横跨了农业、食品加工、流通供应链、消费品、餐饮等品类,对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较高。预制菜产业能迎来快速发展,还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政府政策的大力引导支持。
昕原表示,预制菜在工业化进程中,在设备、生产加工工艺流程、包装、冷链运输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如今技术、政策、链路和行业组织四类配套性支持要素正越来越完善,企业有了更多选择。
欧阳纬清则强调,冷链物流是保持食材新鲜的重要基础设施。2021年11月,“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对我国冷链物流建设提出明确建设指标,极大推动了农产品生鲜供应链整体效率的提升。
“在冷链技术成熟的当下,我觉得纯做原材料的业务意义不大,未来10年,深加工和预制菜赛道一定会迎来高速增长。”花花食界创始人陈建华曾公开表示。
此外,政府政策层面对预制菜产业的重视和引导,远大于过往。35斗不完全统计,目前广东、山东、江浙、川渝、广西、江苏等地区先后加入预制菜产业布局,通过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成立预制菜产业联盟、预制菜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发展研究院等方式,积极打造“预制菜之都”“千亿产业集群”或“单项冠军企业”等。
预制菜是全链路产业,产业园的存在尤为重要。昕原认为,产业园应该成为全链路集群效应的集中体现,是集采、集供、配套冷链仓储、交易中心、供应链信贷支持等。因此预制菜产业园选址在资源聚集的地方,离原料侧近、离消费侧近或者离加工侧近。
比如欲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的重庆市梁平,属于离加工侧近。是国家级重点产粮大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形成了稻、柚、豆、竹、鸭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200亿元,预制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产业园不同的选址也意味着重点发展方向不同。昕原进一步分析,离上游食材侧近的产园区要考量食材规模、生产效益和区域食材品牌的积累;加工侧是中游产研区,要考量整个工业基础,比如工业性配套、工业性人才积累、工业成本等,特别是加工过程中的能耗排污,运输便利度和成本等;在销地侧或者市场侧的产业园区往往面积不大,更应该考量自身品牌引领价值、针对消费的服务灵活度的打造,以及各种新兴模式的开发等。
政府基金层面同样大力投入。广东省成立了预制菜第一个省级母基金,规模50亿元,未来将通过子基金群做大到150亿元以上。山东推出了规模10亿的预制菜产业基金;河南南阳宣布筹划设立规模为100亿的“南阳市兴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该产业母基金将下设专业子基金,以促进当地预制菜产业发展。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一亩田与德州财金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将设立“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引导母基金”。
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集群形成、资源资金支持到位,预制菜发展已然驶入快车道。
万亿级市场、政府支持、资本追逐,预制菜赛道玩家众多。但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发展初期难免泥沙俱下。
曾投资过溜溜梅、周黑鸭的消费投资人王岑分析,大多数预制菜创业者,只需要找到成熟的预制菜厂家进行合作,由厂家提供供应链,自己负责市场营销、零售渠道的搭建即可。
现下预制菜面临诸多质疑,譬如食材品质不可控、味道单一、添加剂成分多、产品同质化严重等。针对市场上的一些质疑和乱象,昕原认为短期内不可避免,行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标准,优胜劣汰。
参照预制菜在日本的发展,已经形成两家最大预制菜公司神户物产和日冷集团,中国预制菜市场尚未形成龙头企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谁更有机会跑出来?
国海证券报告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B端和C端占比是8:2。不少新入局的预制菜玩家,想要改变市场格局,打开面向10多亿消费人群的C端市场。
欧阳纬清直言,未来B端预制菜发展机会依然比C端更大。B端主要由下游驱动,传统餐饮连锁化率、工业化程度、团餐食材供应链在不断提高,上游食材只有越来越方便和工业化,才能更好满足下游;C端更多由疫情驱动,但目前在C端,全国真正意义上年营收超1亿的品牌非常少,依靠消费品的线上营销投入打法,且很少有C端预制菜品牌成功占领用户心智。
“C端产品同质化严重,不管是酸菜鱼还是水煮肉片都偏向于重口味。预制菜在C端更多像一个渠道品牌,而非消费品牌。此外,C 端品牌基本上依赖线上营销,靠消费品烧钱的模式营销推广,毛利低很难盈利。”
无论是面向B端还是C端,都需要在供应链、产品研发、品牌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但各自发展侧重又有所不同。
供应链是预制菜企业的重要能力之一。不少企业并没有上游原材料作为支撑,大量依赖采购,品质不可控,成本更高之外,还要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单承超介绍,信良记切入小龙虾单品,但小龙虾不是特别适合规模化养殖的产业,为了绑定好产能优势,信良记与湖北省粮油(集团)、湖北新莱克小龙虾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一起投资建立了湖北小龙虾产业控股集团。
企业的产品研发能力同样不可忽视。口味还原度不行、规格设计不对、包装材料找不到、美食料理创意不够等,是当下预制菜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欧阳纬清称,企业要想好自身针对哪一类客户。如果是面向C端客户,要注重产品特色性,有出色的特色中式、西式产品的研发企业、供应链成本管控优势的企业很可能脱颖而出。B 端餐饮客户SKU 特别多,对一站式服务能力要求更高,因此能给客户提供一站式菜品研发服务,同时还具有性价比优势的企业更有竞争力。
“国产产品只有品类,没有品牌”经常为人诟病,品牌打造能力也很重要。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总经理王鹤亭就表示,“投资人对爆款的单品 SKU 非常感兴趣,这种项目非常性感,可以快速地在一个领域当中打开局面,机构已经在开始部署。”
欧阳纬清则看好可以大规模服务B端客户,且具有规模效应的大单品。因为B端客户毛利率更高,且市场易守难攻,客户建立起来后粘性更强,别人想进来没那么容易。而从B端切入预制菜,再进入C端也会更有优势,可以大规模生产拉低成本,避免烧钱模式。
但是,如六位仙张喜民所说,目前的市场,有些企业有资金,有些企业有部分资源,有些企业善于玩跨界营销,真正赚钱的还没看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食材供应链、菜品研发、工业化转化能力、运营管理人员、营销、物流都处于初级阶段,预制菜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
注:文中如果涉及35斗记者采访的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
声明:35斗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35斗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gao.kp@vcbeat.net。
用户
反馈